常德70年⑨丨 服務業從“邊緣經濟”發展成為主導產業

行走在常德街頭,店鋪林立、廣場、超市、銀行,柳葉湖畔遊客如織,穿紫河邊悠閒散步,河街的小吃攤旁永遠都有一群人圍著……;

躺在家裡,手機一點,外賣來了,快遞來了,足不出戶完成各種需求;

想看世界,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體驗一把柳葉湖沙灘的陽光浴或是大山深處的秀美風光。

常德70年⑨丨 服务业从“边缘经济”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從衣食住行,到吃喝玩樂……我們每個人都享受著服務業70年鉅變的紅利。瞅準服務業發展的無限潛力,常德服務業也發生了驚人變化,從“邊緣經濟”發展成為主導產業……

近年來,常德市依託現有城市經濟基礎,不斷優化城市商業佈局,打造新的商業中心,提升傳統文化產業產能,不斷培育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使服務業成為了拉動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七十年前,服務業可還是一個生疏詞。

新中國成立初期,常德服務業門類少、基礎差,服務業在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處於邊緣地位。1952年服務業增加值0.74億元,佔GDP比重僅12.7%。到改革開放前,服務業發展一直較為緩慢,1978年服務業增加值才3.6億元,佔GDP的15.4%。

改革開放後,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常德全市服務業發展迎來重要機遇期,服務業產業迅速擴容、快速發展,逐漸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動力。2018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1760.8億元,佔GDP比重達到51.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60%。

常德70年⑨丨 服务业从“边缘经济”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服務業中的房地產業、旅遊業發展尤為突出。商品房銷售面積從房改之初1998年的17.4萬平米,增加到2018年的564.6萬平米;旅遊接待人數從1988年撤區建市時的18.1萬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5153.1萬人次,旅遊收入從22.4萬元增加到362.2億元,鄉村旅遊、紅色旅遊、生態旅遊成為人們追捧的生活方式,桃花源、柳葉湖、壺瓶山等景區成為旅遊的熱門景點。

消費市場平穩升級。70年前,常德消費市場物質匱乏,商貿僅停留在柴米油鹽等簡單生活商品範圍。70年後的今天,城鄉市場日益繁榮興旺,大商業格局逐步形成,百貨大樓、商業綜合體、互聯網商業等多種商業模式不斷興起,萬達、歡樂城、友阿等城市商業綜合體如雨後春筍湧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52年的1.06億元增加到2018年1260.8億元,年均增長11.33%。其中,1952年至1978年年均增長6.26%;1978年至2018年年均增長14.75%。

產業發展方興未艾。70年前,常德金融儲蓄“囊中羞澀”,1952年城鄉居民的儲蓄總額僅為175萬元,人均不到0.5元,房地產業、旅遊業也尚處於萌芽階段。70年後的今天,全市金融、房地產、旅遊等服務行業飛速發展,2018年全市金融機構存款餘額突破3000億元達到3085.5億元,人均存款達3.4萬元;商品房銷售面積從房改之初1998年的17.4萬平米增加到2018年的564.6萬平米,翻了差不多5番;旅遊接待人數從1988年撤區建市時的18.1萬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5153.1萬人,旅遊收入從22.4萬元增加到362.2億元,桃花源、柳葉湖、壺瓶山等景區成為全省旅遊的熱門景點;服務業企業“從無到有”,2018年全市規上服務業企業達到686家,實現營業收入246.8億元,營業收入過億元的服務業企業達到26家。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平”。70年來,常德服務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質量效益大幅提升。站在新起點,展望新未來。常德市將繼續突出抓好項目建設、產業招商、涉企服務、爭資爭項等工作,全面落實“放管服”,提高政府服務效率,切實做好企業服務,讓服務經濟更好的服務常德發展。

【聲明: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繫紅網常德站微信公眾號,經同意授權後,方可轉載並請標明出處。】常德70年⑨丨 服务业从“边缘经济”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