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門被攻打過嗎?被打下過嗎?

說明:歷史上,朝天門肯定發生過多次戰事,肯定有人攻打過朝天門,可惜卻沒有留下多少歷史記載。這說明,即使朝天門發生過很多戰事,但並不激烈。從朝天門打入重慶城的機率很小很小。劉文秀從朝天門殺入重慶城,是否真實,都值得懷疑。朝天門相對於江面的高度,是重慶最低的,尚且如此,要從其它沿江城門打入重慶,可能就更難了。


朝天門被攻打過嗎?被打下過嗎?


朝天門實際上並不在城的正東,而在城東北。城門也並沒有面向兩江匯合處,而是面向長江,正東向,城門上書“古渝雄關”四字。城門前有一甕城,甕城城門朝北,面向嘉陵江、江北城。不管是所處之地還是其形狀,與現在修建的那個朝天門都是完全不相同的。但是,朝天門究竟是什麼樣兒,沒有留下可靠的歷史照片(網上有一張朝天門的舊照片讓人懷疑是否真實),現在誰也說不清楚了。這或許有點遺憾,但也是沒有辦法的。朝天門是1927年拆除的,當時重慶剛成為“市”(成立了市政廳),潘文華首任市長,其“功績”之一就是拆城門城牆,便利城內城外交通。朝天門城門城牆拆除後,先後修建了朝天碼頭、嘉陵碼頭,再加上1949年的“九二火災”一燒以及解放後的重建,朝天門就徹底變樣,再難找到當年雄關的身影。


朝天門被攻打過嗎?被打下過嗎?


但是,作為重慶最重要的地標,朝天門卻不可能消失。如今到重慶來旅遊的人,特別是雲、貴、川、陝那些沒有見過大江大河的人,都要到朝天門去看看,去感受那兩江匯流的氣勢。如果可能,還要儘可能去坐坐輪船,感受一下水上飄的滋味。如果能夠花上幾十百把元錢,在朝天門乘船夜遊兩江,看流光溢彩,看字水宵燈,看大橋重疊,看燈山燈河,更會讓人永生難忘。只可惜三峽大壩建好後,迴流水到了銅鑼峽,即使漲大水,朝天門兩江匯流也相對平靜,再難看到當年那樣的磅礴景象了。


朝天門被攻打過嗎?被打下過嗎?


用風水家的眼光來看,朝天門正處於重慶城的龍脈上。從朝天門上溯,是金沙崗(節約街那山樑),是大梁子(新華路),是枇杷山,是鵝項嶺,是虎頭巖,是平頂山,是歌樂山,是華鎣山,是大巴山,是崑崙山,這樣源遠流長的龍脈,讓朝天門暗含著堅不可摧、固若金湯之意。

與重慶其 他城門相同,朝天門也是坐落在懸崖上的。在重慶的十七座城門中,朝天門與江邊的相對高度最小,其險要程度相對較低。但是,要攻打朝天門,只能從江上來。即使戰船很高,也只能俯身在朝天門腳下;即使是枯水月份可以在沙灘上集聚兵力,也要面臨背水而戰的風險。因此,守城一方往往並不把朝天門作為重點。明末張獻忠率大軍30萬、木船萬餘隻,從湖北殺入,溯江而上。重慶守軍築了3門大炮(其中一門在搬運過程中掉落到江中),也沒有將那炮放置在朝天門,一門放置在南岸雞冠石,另一門則放置在洪崖門東側。哪知張獻忠精靈,在銅鑼峽外就改變戰術,自帶輕騎三千奔襲江津,然後順流而下,攻下通遠門,打下重慶城。


朝天門被攻打過嗎?被打下過嗎?


重慶朝天門,位於重慶市渝中區渝中半島的嘉陵江與長江交匯處,是重慶以前的十七座古城門之一。在城門原題有“古渝雄關”四個大字。

南宋那場在薰風門(朝天門?)城外沙灘上的廝殺,其實是不應該發生的。與元蒙鐵騎比,宋軍的廝殺能力肯定差得太遠。可能是被蒙古人激怒了,也可能是要做個樣子給主張投降的部將看看,張鈺率兵衝出城門,不管怎麼說,肯定是一個決策失誤。廝殺不贏,死傷慘重,只好退回城來。即使這樣,元軍依然沒有在薰風門(朝天門?)攻城,而是等到宋軍內亂。主張投降的張鈺部將趙安打開鎮西門(通遠門?),元軍才“攻”下重慶城。


朝天門被攻打過嗎?被打下過嗎?


明末清初七八十年多方之間的大混戰,重慶城被攻下的記載卻寥若晨星。

南明隆武二年(1646)冬,張獻忠在川北抗清前線戰死,大西軍餘部數千人由李定國、劉文秀等統率,沿嘉陵江南下,馳抵重慶。那時,明將曾英號稱擁兵十萬,盤踞重慶。但據史書記載,“時英駐軍南岸”。也就是說,大西軍可能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重慶城的。但是,相對於江北,重慶城可能就是史書所說的“南岸”,因而又有一說:說是劉文秀親率勇士,手執弓矢,口銜利刃,不怕隆冬寒流,從江北躍入嘉陵江,劈波斬浪直奔朝天門。朝天門一帶,明軍戰船密集,卻疏於防備。劉文秀等突然溺入水中,砍斷鐵纜,闖入敵船,殺得明軍措手不及。大西軍乘機衝殺,從朝天門殺入城內,攻下重慶。這個例證即使是真實的,也只能說明那個叫曾英的傢伙打了幾次勝仗後太驕傲了,太放鬆了,竟然被幾千人打了個措手不及,那樣高的懸崖峭壁,那樣高的城牆竟然也被攻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