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死亡後,你希望自己是入土為安,還是迴歸大自然?

Yesterday1998


當你死亡後,你希望自己是入土為安,還是迴歸自然?

上海寸土寸金,不可能像有的農村或山區,死後遺體放入棺材下葬的。一般是人死亡後火化後,骨灰盒選擇在上海本地各公墓園區,購墓穴入葬。這也是入土而安吧。

近年來上海有的墓區為節省土地,也採有塔葬、壁葬和海葬的形式。

塔葬和壁葬是把骨灰盒砌在專門的塔裡或牆裡,這樣不怎麼佔地方。海葬是把骨灰灑入海里,然後把姓名刻在專門的大理石牆上,既節省土地,節省成本,也有迴歸自然的意味。

我先父母都先後葬於上海某一墓區,那裡且也有海葬形式。到時能和父母仍在一起,既使在那裡海葬,名字還是在那邊牆上,還在父母的同一墓區。到時再說吧。


上海韓天


我希望迴歸自然!希望把我埋在櫻花樹下,有美景、有花香。

這個問題早在兩年前爸爸去世時,我就和女兒商量好了。

那年的大年三十早上,爸爸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這是我長這麼大,最悲傷的一天。從此,我們這個團圓的大家庭開始有了缺口,無法彌補的缺口!

因為是過年,爸爸的遺體得先停在醫院的太平間,醫院和我家只隔了一條街,我每晚睡覺時都在想著離我不遠處的爸爸,他離我們如此的近,又如此的遠。他一個人冰冷冷地躺在那,我忍不住淚流滿面。

過了幾天,爸爸的遺體火化了,送到山上的墓地。此後 ,每次坐車路過墓地,我總會想起他,禁不住抬頭向山上望去,也總會再次的淚流滿面。

但媽媽家並沒有設爸爸的牌位,有人說設在家裡不好。可是,每次家庭聚會時,我多麼希望家人能對爸爸說說話,表達一下我們的思念啊。

所以,我對女兒說,以後我死了,不要給我埋在公墓,就把我埋在你家院子裡的那顆櫻花樹下吧,你們記不記得我都沒有關係,但我會永遠和你們在一起!



一眉彎彎的情感茶館


我早就對我的孩子說過了,我死了,不辦喪事。打個電話讓火葬場車子來,拖去燒了。也不要骨灰盒,拿我的包包裝起來,到森林公園裡大樹下挖坑深埋。

我母親69歲走的,老人家吃了一輩子苦,把我們三兄妹養大。作為家裡唯一的男孩,哥哥是嬌生慣養中長大的,母親養大了兒子,還要養大孫子。孩子從小到大全靠爺爺奶奶種地養羊養活著,在他考上大學第一學期,母親查出了膽囊癌晚期,第二年春天媽媽就走了。想到就忍不住落淚,母親為哥哥百分百付出一切,換來的是苦了自己一輩子,在她病痛去世期間,哥哥沒有掉一滴淚水。她千疼百愛的孫子一直在玩手機……反到是我這個:潑出去的水:怎麼想怎麼傷心,視力下降很多。

我對我孩子說,以後我走了不允許哭,眼睛哭花了,沒有人心疼你,照顧你,如果真有靈魂的話,我會很傷心的,你應該不願意我走了還傷著心走。


大利生活錄


小時候,每到清明、正月十五,我都要給爺爺上墳。我老家有一種風俗,那就是正月十五上墳送燈,將蘿蔔切成段,胡蘿蔔也可以,然後挖上一個洞,在洞裡倒上花生油,插上燈芯,到傍黑時我父親點上讓我去送,墳地離我家並不遠,最多三四百米吧,但是由於村裡的街道衚衕拐彎抹角的,所以小時候給我的印象是比較遠的,那麼我就兩手端著,小心翼翼的去送燈,路上還擔心被風吹滅了,所以走得特別慢,就像練輕功一樣,當然是準備了火柴的,在路上一旦吹滅了再點上,不過那樣就麻煩了,而且好像還不吉利。到了墳地,發現好多的墳頭都已經亮了起來,那些七高八矮的墳頭在微弱的燈光下忽明忽暗的,儘管我膽子比較大,但小時候走夜路還是比較膽怯的,尤其經過墓地,總覺得後面有“人”跟著,時不時的回頭看看,然後有時候會哼著歌曲吹著口哨為自己壯膽,所以我把燈放下就走。我爺爺的墳頭在墓地裡面,還不大好找,當年沒有墓碑,也無字文,完全憑印象跟著感覺走,所以,每次回來,我父親都會問我,你送的對嗎?別送錯了,然後我就跟父親描述那墳頭長什麼樣,在什麼位置。

所以打小就對墳墓有一種恐懼心理,覺得挺詭異的,有時大白天路過墳地,也覺著有一種莫名的淒涼。儘管我活著的時候喜歡孤獨,但不想死後那麼淒涼,再說我這人活著的時候就喜歡獨來獨往,不太合群,不喜歡扎堆,所以死後也接受不了那一堆堆的墳頭,不想鑽進去湊熱鬧,接受不了這種喪葬方式,儘管這種方式是最傳統的。覺得既佔地方,又給人帶來不安和恐慌,尤其走夜路,如果經過一片荒涼的墳地,枯墳林立,野草搖曳,即使膽子再大,心裡也難免有一種發毛的感覺,甚至連呼吸都不那麼順暢了,大氣不敢喘,說一點感覺都沒有鬼相信呢?再說我這個人不太相信迷信,儘管我相信人可能會有來生,但與墳墓有什麼關係呢?如果人有來生,沒有墳墓不是照樣有來生嗎?如果沒有來生,即使墳墓砌的像宮殿,不是照樣沒有來生嗎?一個邏輯性如此強的人,怎麼可能會相信這一套呢?

除非國家規定,除了土葬沒有第二種選擇。可是我發現,近年來選擇海葬的越來越多,我也很贊成這種做法,所以將來我死後,希望我兒子一把骨灰把我撒向大海,動作瀟灑一點,如果我能健康長壽的話,到那時兒子想必也變成六七十歲的老人了吧?動作恐怕也瀟灑不起來了呀,如果有孫子,那就讓孫子撒吧,讓骨灰飛得更遠一些吧。



海島鵝卵石


我理解的題主的意思是,入土為安指的是有墓地那種安葬,迴歸大自然應該是指不需要墓地,直接把骨灰撒入大江湖海、土地裡面。對於這個問題曾經我公婆的意思就是以後不要墓地安葬,骨灰撒入大自然,但前年我婆婆因病突然離世後我公公表示不安葬,撒入大自然(我們這個城市每年會辦一次撒骨灰入江的儀式),但我婆婆老家的兄弟姐妹就表示不同意,他們以為我公公小氣不捨得買墓地,還表示可以葬回老家自己家的地裡,後來還是買了個雙穴墓地安葬了我婆婆的骨灰。有同樣想法的還有我父母(目前80多歲),他們一直以來都在我們面前表示到時不需要墓地,直接選一處地方撒入大自然,我父母都是知識分子,他們的意思是人不在了不要再佔用資源了,經歷過我婆婆的安葬的問題後,後來我父母再和我們提起要回歸大自然後,我和他們說你們要是真有這個想法,那在你們健康時寫下遺囑,或者自己口頭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們把你們的意願說清楚,不要到時以為我們子女不孝。現在有這種想法的老人其實不少,我朋友的父親(國內名牌大學畢業的工程師)上半年癌症去世了,去世前就交待子女骨灰江葬,現在已經報名,在等待一年一次的江葬儀式。不知道是不是知識分子中有這種想法的多。


101137756


我家住在長江邊的江蘇鎮江市,我的父親80年過世,骨灰就撒入長江,迴歸了自然。目前母親也表示百年後與父親一起,我們兄弟姐妹五人也都同樣的意思,連我孩子的爸爸也表示將來會跟我們家人在一起!每年的四月五日前,我們都會去長江邊祭奠親人,同時也春遊一下,或者是焦山,或者是北固山,或者是金山湖,享受一下春日的勃勃生機,非常好!








朵朵笨丁



李志宇老驥識途


中國一直都是覺得人要入土為安。活人為陽,死人為陰,所以活人在地面上生活,死人就要去地下。

可是現在社會,想死都死不起啊!你試想一下,你病一下試試,你敢不?就說比是壽終正寢了,直接一閉眼過去了,啥錢沒花。你死了是不是得燒,燒完是不是買墓地,一塊墓地幾萬起,你能買的起?就算你是農村的,說我藏在我家地理,行啊!頭七,每天全村都去你家吃飯,幫忙的,吹打的,僱人,僱車都是錢啊!

你說說你看我寫了怎麼多,還敢死不了?

不敢死了,也就不用問這麼無聊的問題了吧?

我要是快死的了話,我就找個沒人的地,自生自滅就行了,反正都死了,還管屍體幹嘛?有用啊,考慮怎麼多累不?


cj談情


迴歸自然。其實想想,我也就記得我爸媽那一代人,爸先走,安葬在老家我祖母旁邊,家鄉發大水,老村房屋倒塌,另起新村。原有的墓地全部平了,祖母和我父親安葬的墓地也無法找到了。我母親走後另外安葬一個地方,墓碑寫著我父母兩人,實際只有我母親一人骨灰。當時家鄉還有我的大姐,他們還會去祭拜一下,但是又有誰去祭拜或想到祖母呢?現在我們都在千里之外。看著那些清明時期,開車回老家祭拜先人時出現的安全問題,所以我不想給孩子們留有麻傾,迴歸自然好。


幽草30


當你死後,是希望入土為安,還是要回歸自然?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給您說個笑話。說從前有個吝嗇鬼,一輩子仔細度日。到臨死,交代兒:兒啊,我死後,可不要埋,埋了可惜。你把我的皮剝了,做成繩子,留著以後串錢使。把肉拿集上,賣了好賺錢;骨頭你也不要扔,拿來煮湯,一家人能喝好幾天!

這當然是個大笑話,在諷刺那些吝嗇鬼。不過話又說回來,吝嗇鬼都想得開,何況我們?還抱著葫蘆不開瓢。他雖然激進點兒,倒是很符合現在的理念,既節能,又環保。當然了,太殘忍,不值得提倡,嘿嘿。

不過如果有選擇,還是迴歸自然好。這是因為,土葬的習俗過時了。再說了,現在和過去不一樣,寸土寸金,買墓要花大價錢,窮 苦 人也買不起。就是買得起,過了一代後,有沒人管?還不是同樣要灰飛煙滅。所以有選擇,倒不如干脆點,樹葬、水葬,一撒了事,也免得到日後添麻煩。人死如燈滅,沒有靈魂了,還要白佔一塊兒地,讓活人難受,這又何必?還是一了百了罷,迴歸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