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一些農村老年人為什麼把“入土為安”看的比生命還重要呢?

老左心理工作室


幹嘛呢?!還農村老人!去八寶山看看唄?是不是都放在骨灰堂裡的?現在農村也時興公墓,我倒是覺得公墓裡單個墓地佔地面積並沒有比自建墳墓小多少!只是為了整齊好看嗎?我倒是覺得自古以來繁衍生息,一般人家一個墳頭也就保留幾代人,風沙侵襲過後又夷為平地了,也許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耕種勞作,如此反覆既有落葉歸根之感,又不耽誤後世繁衍,反觀公墓不斷的發展壯大,日後真不是什麼好事,土地資源不斷被侵佔,怎麼處置?難題!!!


慕希飛


我是貴州農村人,祖輩都是本份老實的農民,我雖然今年40歲,但在農村也親自目睹了很多生死別離的事,也能理解農村老人"入土為安"的意義。

在我們貴州農村人,到了中年都會在自己的山上留一根很直很壯的樹作為壽材(棺材)的原木,他們會每年去壽材底下除雜柴和草,讓壽材長得更快更好,所以農村人對死的看法重要,這些原因應該和成長經歷和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關聯。

在我們貴州農村老人滿60歲,如果碰到潤年就要看好日子,必須是吉日到山上把壽材砍倒。為什麼是選擇潤年呢?這個說來話長我大概表述一下,潤年在農村老人眼中就是益壽延年,他們渴望長壽從而享受兒孫繞膝的晚年。

壽材砍好後就找十多個男子大漢把壽木抬回家中擇日做成棺材,有錢人家會在做棺材當天宴請親戚前來恭賀,當然親戚們早己準備紅包表示對老人的敬意,這個酒宴是老人一生中最幸福的一件喜事之一,同時也像一塊石頭落了地,總算把自已最後最好的歸宿定了下來。

棺材做好後老人會找來一種山上的原生態樹漆油過兩三遍,這樣入土後幾十年或百年都保證棺材完好,等到油漆乾透就把棺材放在房間裡備用,很多外面來的客人往往走進農村老人的家中,會發現這些黑黑的棺材後嚇得腿軟。

在農村裡的老人不但先為自已做好棺材,還要為自已選好墳地,他們閒著的時候就找來風水先生,在山上看好自己未來的風水寶地,等最後入土為安所用。

翻開中國的歷史,哪個皇上不是厚葬入土,秦始皇的兵馬俑,神秘的武則天皇后的皇陵,到現在的農村老人從古到今,這些都是最好詮釋“入土為安"。








戶外雪狼Long


為什麼老人把入土為安,看著比生命還重的

上了七,八十的老人,思想比較封建。人死了一定要入土為好。不然對家裡人不好,怎麼樣,怎麼樣……

很多農村老人呀,為自己百年後有個好的位置,生前就請風水先生就選好了,而且有的還建好了,說這樣看的位置對子孫後代好,我想說的事,你看的在好又怎樣,小孩們不去努力做,不去拼搏,還是一無所有,

還有的子女呀,老人還在就把棺材準備好了,而且非要土葬,說什麼火化不好,對家人不利了等等,

子女們應該跟老人商量支持火化,然後再入土為安,這樣即壞保,又簡單,,像我爸媽我都商量好了,百年後火化再入土為安,他們都同意,,入土為安是中華幾千年的風俗,我們必須尊重,但是,必須在火化的前提下,再入土為安,儘量為子孫後代留下無汙染的田地吧



潘家潘笑笑


1.中國人自古講究走得安心和風光,在老人去世後全村的人都會在當天瞻仰遺容,表示對老人最大的尊重和哀悼。而老人死後要先檢查老人的眼睛是不是閉著了,如果眼睛是半閉著的狀態,那就有家屬把他的眼鏡合上。這樣人死了後才能安心,才能不對這個世界留懷念。2.之後就是給老人換上壽衣,據說老人走後在陰間穿的就是這件衣服。而想要老人走得更加舒心,那整理遺容是最必要的流程。而現在給去世的人化妝已經成為一種職業,工資還挺高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

3.遺容整理完畢之後穿上壽衣,這時候需要在死者的臉上蓋上白布。其實蓋上白布也很有講究,一者說蓋上白布是為了確定老人真的離世,防止假死現象的發生。一者說當死者看到自己的臉上被蓋白布後就能意識到自己已經死亡了,這時候他就不會再眷戀塵世。再說蓋上白布也防止小孩被嚇哭,膽小的人因為恐懼感晚上會做噩夢,而親屬看到了心裡則會十分傷心。

4.人死後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守夜,這時候關係好的人都會來到這裡守夜。因為去世的第一天人的魂魄非常的虛弱,這時候親人在一起守夜能讓靈魂增加能量。不然的話就會變成孤魂野鬼不能投胎。而守夜也是見證親情和關係的一種形式。





胡嘉輝


說說一些農村老年人為什麼把“入土為安”看的比生命還重要呢?話題。

何為“入土為安”?老年人又為何偏執崇尚入土為安?這本來是人間一件極普通的人之常情事,人逝去了,活著的人看著把他掩埋好。使逝者走了安心、放心。使活著的人心安理得,過得去,對得住。這是風俗,這是習慣,是千百年來民間傳承,無可厚非。


但是,近些年來,常常冒出農村推行火葬,廢棄土葬,言下之意,什麼節約土地呀、益於環境呀......等等,老人們聞後就有一種恐慌感、擔憂感。在這種背景形勢下,今天的老人們就越外看重百年之後入土為安一事了。

入土為安,實質就是土葬,把棺材埋入地下,而今天的所謂火葬,還得把逝者骨灰埋入地下,沒有看出那兒是節省土地了。節省土地的一說由何而來?

入土為安,是一種民族習慣,是一種喪葬文化,是應當尊從的,不應隨便的、輕率、名不正言不順的棄去。

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每個民族都有夲民族的生活習慣,禮儀風俗,民族文化,我們國家歷來是保護尊重民族文化禮節風俗的。沒有隨便強迫那個民族改變風俗習慣的。做為漢族應該是一樣的,應該都得到一視同仁。

題主問一些老人為什麼把入土為安看的比生命還重要,這是因為他們思想上想不通,不接受這一改變,他們的思想觀念是上個世紀就形成的。



風雨人生3293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農村,村裡如果有老人離世的話,一般都是選擇“土葬”,到了2000年以後,國家開始大力推行“火葬”方式下葬。其實,大多數農民還是比較反對火葬的,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入土為安”的說法,農村一些老人認為,所謂的入土為安,就是把屍體保留完整下葬,直到今天,還是有部分老一輩人無法接受火葬,主要原因其實就是以下兩點!

一、老一輩人只想遵循傳統。農村自古以來都是以土葬的方式來下葬,可以說這是農村地區的一個老傳統,火葬這個新型方式一般的老人是接受不了的,還有部分農民朋友認為火葬比較殘忍,所以大多數老農民都堅持土葬。

二、傳統土葬省錢省事。土葬花費比較小,如果選擇火葬的話花費可就大了,單純的光火葬費就不小一筆數目,另外再加上骨灰盒、停屍費等雜亂費用,整個火葬下來少說也得幾千塊錢,這也是多數老人不願意選擇火葬的原因之一。

當前社會,基本上各地區的農村都已經實行了強制火葬,農村已經很少有土葬的喪事了,儘管有的老人想土葬,但最後還是沒能滿足他們的這種需求。對於農村火葬的問題,大家有任何意見都可以在下方留言探討!





饒塘灣明哥


入土為安不僅是老年人的觀點,而是人類社會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形成的固有觀念,這種觀念根深蒂固,難以改變。死者為大,人死不能復生,應該受到尊敬,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對死者葬埋的風俗習慣,這種習俗延續至今依然盛行。一個家庭,人死後發喪安葬即成為大事,直至埋葬入土家人才能心安,總不能長期停屍在家吧?這是最簡單的道理。機關丶團體乃至國家同為一理。


奇疆6688


華夏幾千年的農耕文化,已將土地深深烙印在人們的靈魂深處,成為了生命之本。自古就有女媧捏土造人的傳說,生命從泥土中來,死後又回到泥土中去,正合萬物生死輪迴的自然之道。自古道:蓋棺事定,入土為安。

在古代時期,人們相信,只有保證肉體的完整性才能保證靈魂的完整性,入土後則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所以,古人在講究入土為安的前提下,很重視對於屍身的保護。一些王公貴族,首選金絲楠木作為其棺木,因金絲楠木能夠做到千年不腐,保護屍身不受蟲子和老鼠的撕咬。一些普通人家,也會很重視對於先祖的喪葬事宜。像古代皇帝,往往在自己年富力壯之時,就開始選建自己的陵墓,普通之家也會在老人上了一定歲數後,為其準備“棺材本”,準備壽衣、棺材這些東西。

在近現代,土葬之風已經被取代。但是根植在人們心中的入土為安的意識仍然存在。屍身經過火化後遺留下來的骨灰,絕大部分人會把其放入骨灰盒中,進行安葬。骨灰盒替代了棺材,成為逝者入土為安的一個重要一環。

其實,說到底,入土為安指的不僅僅是讓亡者安息,更是讓生者安心。人生於這片土地,最終迴歸於這片土地,這樣象徵著人的一生是一個循環,才是真正的生生不息。


小郭子返鄉記


在農村,結婚和喪葬可以說是農民一生之中最為在意的兩件事了,特別是喪事,農村的講究也是非常的多,各種各樣的喪葬習俗也是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農村在喪葬上講究的是入土為安,尤其是農村的老人,對此也是特別的在意,很多老人在活著的時候都會把棺木提前準備好,也會告訴家人在自己死後要土葬,不過,近些年國家大力提倡火葬,很多農民也都接受這一改革,而一些農村地區考慮到農民的收入問題,火葬甚至有補貼,但是仍有一部分人很不情願,甚至偷偷的選擇土葬。

而土葬在農村從古代就一直流傳下來的,幾千年的傳統了,古代人講究入土為安,傳到現代,尤其是農村地區,老人們對這個傳統觀念也是非常的在乎,很多老人都認為死了以後火葬就什麼都剩不下了,土葬至少還有個肉身,也都會告訴子女們在自己死後要土葬,子女們也不好違背老人的遺願,畢竟違背老人的遺願在農村也是不孝的表現,土葬在農村不僅僅是一種喪葬方式,更像是傳統的喪葬文化,這種幾千年的文化在農民的思想里根深蒂固也不足為奇



鄉村蝸牛哥


中華擁有五千多年燦爛文化文明傳統,不信上帝,只信老祖宗,家和冢基本一樣,把家上面那一點放到下面變成冢。中國傳統文華,一個人無論走到哪裡,最後是要落葉歸根,魂歸故里,和自己的親人永遠在一起。這就是一些農村老年人把“入土為安”看的比命重要。我是一個地道的北方人,我們那裡基本還是土葬方式,我知道國家提倡火葬方式,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肯定會實行火葬,節省土地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