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領導,但每個人都需要領導力

在《終身學習:領導力篇》這本書中作者講到:每個人都想成為領導者,但真正願意去領導別人的只有極少數。想要更有效地領導別人,首先要學會領導自己。

有的人當領導,我們會很順從,會無條件的相信他會做得更好,會帶領我們走向更好的未來;而有的人,我們會覺得他當不好領導,也不會有什麼發展前程。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對比呢?

今天我看了《終身學習:領導力篇》這本書,我知道了答案。這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是否有領導力?

領導力指的是,指在管轄的範圍內充分地利用人力和客觀條件在以最小的成本辦成所需的事,提高整個團體的辦事效率的能力。

簡單點說,明確目標、有效領導團隊,讓團隊信任並且發揮最大的潛能,高效地完成任務。

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領導,但每個人都需要領導力

《終身學習》這本書講的就是作為一個領導該擁有怎麼樣的領導力和如何發揮自己的領導力。這本書由美國作家託德.亨利寫的。創新型產業的大師級作家,即時創意公司的創始人兼CEO,致力於幫助個人和組織激發創新能力。代表作有《即時創意》《努力就是為了不苟且地活著》

鮑鵬山老師講:有沒有領導力,就要看他有沒有能力讓團隊對他的決策說"是",有沒有能力讓否定、拒絕、抵抗、放棄變成認同、支持、接納和執行。

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領導,但每個人都需要領導力

通讀《終身學習》這本書,領導力具體表現在:

一,優秀的領導力,具有領導思維

作為一個領導者,首先重要的是不僅為自己的項目和前途負責,還要首先考慮如何賦能給他人,那什麼樣才具有領導思維?

1,要有明確自己的職責,具有管理者的思維。

領導者作為領導首先的不是做工作,而是如何管理一個團隊,讓團隊更好地工作。把自己要做的具體事轉換到理清楚誰能幹好這件事,不是自己親自去做,是在團隊中找到最合適的那個人去做。

這個類似HR招聘一樣,能夠根據應聘者的表現判斷他們的能力是否符合工作崗位的需要。而領導者也是一樣,根據工作的需求找到能力匹配的人,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潛能,而不是自己去把這件事做了

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領導,但每個人都需要領導力

2,更多的關注未來而不是現在。

作為員工,很多時候會關注自己的切身利益和目前的變化,而作為一名領導者,要想得更遠,走得更前,這樣才能夠帶領團隊走得更遠。

我們經常強調說,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未來,但是實行的時候,我們往往只關注自身的利益。比如,買股票,很多書本和老師講課的時候都強調,要有長遠的眼光,挑一些有發展潛力的股票,不要在乎一時的漲跌。道理我們都明白,卻做不到,在選股票的時候還是會盡量去挑一些能夠立刻賺錢的股票。

作為領導,要有遠瞻的思維,能夠想到更多,思考得更遠。

3,作為領導不僅要有職業規劃,更要給予團隊更多的願景。

職業規劃是每個人都要有的東西,作為一個領導不僅要有自己的職業規劃,更要能夠讓團隊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給予他們希望,讓他們明白努力之後能夠得到的東西,和通過發現自己的潛能。

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領導,但每個人都需要領導力

二,優秀的領導力表現在能夠領導團隊和讓團隊服從領導。

1,能夠保證團隊順暢工作,做好業務,比如聚焦精力、保障運作、有效激勵

"聚焦精力",合理的分配團隊人員的精力,確保他們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表現在 ,讓團隊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做什麼?什麼時候去做?

簡單點說就是能夠幫助團隊做好目標的配置和計劃的實施時間

"保障運作",保障資源到位和配置怎麼合理。

表現在讓團隊知道項目是打算怎麼做,如何運行,在運行的過程中需要什麼樣的資源

"有效激勵",讓團隊保持工作的熱情。

表現在,讓團隊明白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做這件事的目的和意義在哪裡,能夠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收穫?

保障團隊工作的順利進行,瞭解團隊每個人的情況,並且根據每個人的優勢分配工作,近可能地為團隊爭取資源。

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領導,但每個人都需要領導力

2,能夠讓團隊信任,在團隊中產生影響力

信任是領導和員工溝通的橋樑。

即使作為領導也不能放棄自己的業務能力,在關鍵的時候能夠幫助下屬解決他們解決不了的問題。比如,我們科室的主任、護士長,他們在關鍵的時候能夠用他們的專業能力解決問題

能夠為下屬擔責。領導不僅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還得為整個團隊負責。在員工遇到難題時能幫助解決,出現問題時能夠主動承擔責任

為團隊的未來著想,不斷地為他們爭取資源和創造機會。

同事的阿姨,在一個公司裡專門做辭退勸說工作的。大家想想都知道這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肯定會遭到很多人的唾棄。

相反,同事的阿姨,卻收穫了無數人的愛戴。後來公司把她辭退後,她自己成為了一個公司,而她公司裡的員工大多數是那些她幫忙勸辭的人。

原來,這阿姨,她瞭解每個人的需求,根據他們的能力和願想,給他們不同的建議,並且積極幫他們連接資源,尋找工作。比如,有人有創業的想法,她不僅幫助分析行業、前景、還幫助人家找到相關的資源;有些人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她又積極幫忙介紹。

她做的每件事都讓人家信任,又為每個人考慮他們的未來,積極為大家爭取資源,最後她自己開公司了,大家也毫不猶豫地去幫忙。

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領導,但每個人都需要領導力

3,創造穩定的環境和健康的文化

穩定的環境能夠讓人產生安全感,能夠讓人心無旁騖地工作。穩定的環境和健康的文化能夠讓一個團隊保持自己的激情,把全身的精力用在工作上,而不是用在處理自己的良情緒或者人際關係上。

去除負能量。

把那些經常在團隊裡表現負能量,又不願意去改變的人踢出去。有人說伊犁老鼠屎壞了一鍋粥,這裡那些老是表現負能量的人就像一粒老鼠屎一樣,隨時會把人帶便。作者把這個現象稱為"幽靈原則",指的是不好的習慣無意間影響了別人的態度和行為。

小心做事,抓好細節。

作者在這裡講到一個概念"偏差正常化",講的是與標準偏差也當正常化。抓好細節首先要避免偏差正常化。大家都知道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有時候一點偏差可能不會導致結果的差異化,但是把偏差當正常的話就會讓結果產生巨大的變化。

比如你要開車去某個地方,當遇到路口的時候,你往左一點,下個路口又往左一點,這時候已經偏離了自己的目標了。

健康的文化

要讓團隊保持鬥志,保持激情,而健康的文化環境是必須的。健康的文化是要讓團隊一起努力,關注怎麼能成功而不是沉溺在職場潛規則之中。

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領導,但每個人都需要領導力

三,如何提高領導力

1,贏得團隊的信任,保障領導的權利

讓團隊信任

信任是一切的基礎,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夠一起合作。作為領導,能夠讓團隊無條件的信任,才會毫無保留地去幫助完成任務。

讓團隊信任,首先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力在他們之上,自然會服從和信任,當他們找不到人老幫助的時候,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領導。

其次,站在對方、下屬的角度去思考事情產生的後果,並且願意為他們的行為和結果負責。出現了問題能夠主動出來幫承擔責任,因為領導不僅是一個人的事,更是一個團隊的事。

保護團隊

保護團隊,這裡指的是保護團隊的資源,不讓別人掠奪,還要保護團隊的生命安全。只有在一個安全的環境裡,才能夠讓人勁身心地去工作。

給團隊創建願景

要給團隊希望,讓他們明白這樣做能夠得到什麼,有什麼樣的收穫哦,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裡的願景通常是大家所說的"畫餅"。

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領導,但每個人都需要領導力

2,保持適當距離,明確團隊邊界,把握事情優先處理原則

要與下屬保持距離,做好公平原則,做事對事不對人

成為了領導,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身份,要與下屬保持適當的距離。比如,在團隊面前要有威嚴,讓他們能夠執行自己的命令。

要讓團隊明白什麼能夠做,什麼是不可以做的,把注意力放在追求成功上

把團隊的注意力放在追求成功上,讓他們明白那些事是對自己目標有幫助的,那些是不利於目標實行的。

明確事情的處理優先次序

先把重要緊急的事處理,讓大家學會合理安排計劃,儘量高效地完成任務

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領導,但每個人都需要領導力

3,激發團隊的智慧

領導不僅是指揮者,他應該是引領者,是能夠引發人們的思考,讓人們看到更廣更遠的世界。

獨立思考能力

有人曾經講過,有什麼樣的思考方式,就會有什麼樣的眼界,然後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獨立思考的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一個人只有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夠辨別是非,做出理智的判斷。

關於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要對信息持懷疑的態度,然後要找到證據去論證。

挑戰自我的能力

終身學習並不是指所謂的學到老活到老,而是有計劃、有系統、有紀律地學習。挑戰自我,要讓自己走出舒適區不斷地向學習區挑戰,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我。

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領導,但每個人都需要領導力

領導需要領導力,其實每個人都需要領導力。好比農民伯伯種地,他會想清楚自己種些什麼,什麼時候種,需要做好哪些管理,而這些都是領導力的表現。一個人只有對自己所做的事有所瞭解,有所向往,有所努力和付出,有所計劃,才有可能把握好自己的生活 和目標。《終身學習:領導力篇》值得我們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