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軍區烈士陵園:革命伉儷生死分別72載終團聚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革命伉儷生死分別72載終團聚

延平、利平姐妹倆及家人等在烈士墓合影。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革命伉儷生死分別72載終團聚

艾萍和蘇明在延安新婚時的合影。延平供圖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革命伉儷生死分別72載終團聚

晚年時的蘇明。延平供圖

10月26日,石家莊,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寧靜祥和。在烈士墓區東區,艾萍(又叫艾平)烈士的兩個女兒帶著家人,不遠千里趕來祭奠安眠在這裡的父親。姐妹倆此行還有一項任務,讓分別72載的爸爸和媽媽團聚。

1947年冬,32歲的艾萍為國捐軀。今年5月,艾萍烈士的伴侶、十幾歲就參加革命的離休幹部蘇明去世,享年98歲。這對革命伉儷在生死分別72載後最終團聚。

現場

革命伴侶伉儷情深,

分別72載終團聚

10月26日9時許,艾萍烈士的大女兒蘇延平、二女兒蘇利平和家人一道給艾萍烈士獻上鮮花。延平帶來了愛人陳九光,利平帶著兒子劉巍。菊花、百合、黃色的玫瑰代表恭敬更承載著思念。鮮花緊挨著艾萍烈士生平碑文,前面擺放著兩位女士的母親、離休革命幹部蘇明的照片。照片中,蘇明老人精神矍鑠。

“蒼天為領,大地鋪陳……七十二春秋荏苒……踐行信仰無己,大道總在公心!至親在天有靈,無言勝似諄諄……”烈士墓前,陳九光代表全家人獻上一首詩,深表懷念並祈願兩位老人安息。

為了讓父母團聚,艾萍烈士的大女兒延平和愛人在10月25日上午就從北京來到石家莊。二女兒利平和兒子劉巍一早從長沙乘高鐵,在25日下午趕到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延平和利平姐妹倆的母親蘇明是在今年5月去世的,姐妹倆此行完成了母親的遺願,讓父母團聚,並得到陵園的全力支持。

10月25日,烈屬一行人參觀了革命烈士紀念館,詳細瞻仰了艾萍烈士的陳展。1947年11月1日,在解放遼寧朝陽奪取二道河子及262高地時,時任東北民主聯軍(後改為第四野戰軍)第九縱隊第二十五師政委的艾萍壯烈犧牲。

艾萍烈士犧牲時,他的大女兒延平兩歲多。二女兒利平僅出生兩個多月,沒有見過爸爸。時光一晃72年過去,當年的小姐妹今年一個74歲,一個72歲,都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

鉤沉

參加革命身先士卒,

為國捐軀年僅32歲

艾萍是江西瑞金人,1915年1月出生,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徵。歷任政治指導員、團青年幹事、支隊政治部主任、冀東十四分區政治部主任。1947年8月任東北民主聯軍(後改為第四野戰軍)第九縱隊第二十五師政委。參加過奪取古陂圩、承德保衛戰、香河保衛戰、解放遼寧朝陽等重大戰役。

1947年9月,人民解放軍在東北發動強大攻勢,第九縱隊進軍熱東錦西,五戰五捷。同年11月1日,在奪取二道河子及262高地時,艾萍壯烈犧牲。

史料還原了烈士為國捐軀的場景:在東北民主聯軍攻佔朝陽的同時,敵軍企圖增援。11月1日上午,二十五師奉命奪取二道河子及262高地。當日下午3時,艾萍一直在指揮所觀察敵情。他發現頭道河子敵人將重火力向東運動,可能有突圍逃跑的企圖,便帶上警衛班幾個戰士衝上山。為了搶時間,他急匆匆地向山樑上前進。敵人發現了艾萍等人,集中炮火向他們射擊。一發炮彈在艾萍身邊爆炸,他負了重傷,被抬下來時已奄奄一息。當日下午5時45分,艾萍壯烈犧牲,時年32歲。戰友們含淚為他包紮好傷口,為他換上潔淨的衣服,送到冀東安葬。1952年,艾萍烈士忠骨被遷葬至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感動

一生革命獨挑重擔,

直到晚年交代後人

蘇明原名李改寧,1921年出生在山西柳林,1938年6月參加革命,193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6月到延安,1945年調中央黨校六部學習。在延安期間,蘇明與艾萍結為伉儷,並生下大女兒延平。1947年,二女兒利平出生後兩個多月,艾萍壯烈犧牲。

1949年,蘇明將母親和兩個年幼的女兒託付在楊柳青後隨軍南下,8月參加了和平解放長沙。1949年11月,蘇明轉業到長沙市民政局,參加長沙郊區土改工作。隨後,蘇明歷任長沙市副市長,湖南省外事辦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中共湖南省顧委委員等職,1991年12月離休。今年5月,蘇明去世,享年98歲。

此次,延平和利平姐妹倆送母親與父親團聚,還帶來根據母親蘇明口述整理的回憶錄《歲月,永遠的迴響——聽媽媽講過去的事情》一書。

延平1945年在延安出生。1947年8月,蘇明在冀東十四軍分區所在地河北三河,生下二女兒利平,後被託付給一個馬伕在遷安找的老鄉當她的奶媽,直到錦州解放,馬伕又從遷安尋回了利平。平津戰役結束,家屬們被安頓在第九縱隊曾經的駐地楊柳青,我軍隊伍繼續南下。

1949年8月,長沙和平解放。新中國成立後,蘇明轉業留在長沙。當年冬季的一天,蘇明回到家看見了許久未見的兩個女兒和母親。原來,是部隊上把兩個女兒和老人轉到地方並送到了長沙,一同送來的還有一丈白布。

新中國成立後,蘇明在長沙曾擔任民政科長,瞭解國家相關規定。因為自己當了領導,而且負責救濟軍烈屬的工作,她覺得自己有飯吃,不應該享受這方面待遇,所以從來沒有提過,因此延平和利平姐妹倆在長沙始終沒有享受過烈士子女的待遇。直到延平高考考上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在填寫履歷時說自己的父親犧牲了,哈爾濱那座東北烈士紀念館裡的艾萍烈士就是她的父親,學校才知道她是烈士子女。

隨著歲月流逝,蘇明到了晚年,覺得應該給後代們一個交代,才在離休後找到知悉艾萍情況的老同志,鄭重地提出此事。1997年11月18日,在艾萍犧牲50年後,家裡有了他的《革命烈士證明書》。

銘記

無數浪花滌盪,

沖刷出嶄新天地

“我想想就難過的是,記憶裡沒有叫過‘爸爸’。”74歲的延平紅著眼圈兒說,這是她最遺憾的事情。

“媽媽跟我們講,她到長沙工作以後,也有人想給她介紹婚事,都被她拒絕了。媽媽說,我爸爸犧牲後,她就決心再不結婚。因為她覺得無論從思想、作風、人品、相貌上,還是在對我們的感情上,沒人能比得上我爸爸。”利平說,她的爸爸艾萍犧牲時,她的媽媽蘇明只有26歲。媽媽到了晚年,她坦誠地問過媽媽為什麼沒有再婚,媽媽很平靜地這樣回答。

“媽媽年紀輕輕忠心追隨革命事業,轉業後有很沉重的工作任務和擔子挑在肩上,獨自撫養我們姐妹倆,還要贍養老人。我媽媽真是很堅強、很偉大。”利平說。

記者瞭解到,延平在大學時學的是核物理,畢業後一直從事信息技術。利平學醫。姐妹倆最好的青春年華也都獻給了部隊。

“媽媽的經歷像一朵浪花,無數這樣的浪花滌盪過舊山河的汙泥濁水……沖刷出嶄新天地……沒有他們的英勇犧牲,中國革命不會成功……他們多數是無名英雄,哪怕在紀念冊上寫上他們的名字,幾行字,一個簡歷,是慰藉,是鼓勵。”延平和利平姐妹倆在《歲月,永遠的迴響》的後記中這樣寫道。

姐妹倆還表示,《歲月,永遠的迴響》這本書要獻給給爸爸、媽媽,獻給老一輩,更要留給子孫後代們看看。

溫馨提示: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中華英烈網(ID:zhonghuayingliew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