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君、臣、佐、使——代表主要药和协助药

什么称之为中医的君臣佐使?

君臣佐使出处 :《神农本草经》:“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病;用药须合君臣佐使。”

多种药物配成的处方,中医的说法称做方剂。方剂的组成有一定的法度,称做方制。所以,方剂是用单味药物治疗的进一步发展。它的特点是:具有综合作用,治疗范围较广,并能调和药物的毒性,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

中医药文化——君、臣、佐、使——代表主要药和协助药

方剂的组成,分君、臣、佐、使四项。

1.君:君是一方的主药,针对一病的主因、主症能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君药不一定一方只有一个,也不一定猛烈的药才能当君药,主要是看具体情况和需要来决定的。

2.臣:臣是指协助和加强君药效能的药物,臣药在一个方剂内,不限定只有一味,一种君药可以有几种臣药;如果一方中有两个君药,还能用较多的臣药来配伍。

3.佐:臣之下称做佐,佐药就是接近于臣药的一种配伍药。除了与臣药一样协助君药的作用,还能协助君药解除某些次要症状。

4.使:从“使”字的意义来看,使药是一方内比较最次要的药物。在临证上一般把使药理解为引经药,引经药的意思是将药力引到发病场所,所以也叫引药,俗称药引子。

君、臣、佐、使等字面虽含有封建意味,但实质上是用来代表主要药和协助药,以说明方剂的组织形式。几千年来,中医在方剂的配合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无论经方和时方都是遵守这个原则制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