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愛上一首歌,戀上一個人。

我不知道大唐的才子元稹當年是否有如此體會,但當我如今提筆述及這一段愛情時,說不清箇中滋味,甘醇?辛辣?還是怨恨。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那年離別日,只道住桐廬。桐廬人不見,今得廣州書(劉採春《望夫曲》)。”中唐的江南,流行《囉嗊曲》,此曲俗稱“囉嗊猶來羅。”“來羅”有盼望遠行人回來之意。據說,“採春一唱是曲,閨婦、行人莫不漣泣”.

史載,劉採春,淮甸人,又說越州人,中唐時期女詩人。少小家境貧寒,好詩文,後入文娛圈為伶。其丈夫周季崇及夫兄周季南也是伶公。劉採春有夜鶯般的嗓子,曲聲弄情,餘音繞樑,“半入江風半入雲”.加上詩文功底,檀板輕敲,撩人心扉,在社會上流行開來,是當時走紅的“明星”.

《望夫曲》是抒發離愁的感傷之歌。譬如“莫作商人婦,金釵當卜錢。朝朝江口望,錯認幾隻船。”就抒發了商人婦對心上人的牽掛和惆悵。其詩直敘其事,直表其意,直抒其情,脫口而出,不事雕琢,以濃厚的民間氣息,給人以新奇之感。

劉採春和丈夫及丈夫哥擅演參軍戲。即始於南北朝後趙石勒時期的滑稽戲。一個優人扮作參軍(級別不太高的官員)上場,因貪汙犯罪被另角“蒼鶻”戲弄,有點像今天的對口相聲。到了唐代,“參軍戲”發展為多人演出,情節相對生動跌宕,除男角外,還有女角出場,如此給整個演出平添了嫵媚靚麗。劉採春即為當時“參軍戲”中紅極的女主角兒。

唐憲宗元和十五至唐文宗臺和三年(820—829年),元稹任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間認識了劉採春,欽佩其的才貌,作詩《贈劉採春》:

新妝巧樣畫雙蛾,謾裡常州透額羅。

正面偷勻光滑笏,緩行輕踏破紋波。

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迴秀媚多。

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

才子佳人相遇了,一首詩把兩個人的心通靈。據傳,元稹給了劉採春丈夫一筆錢,納其為妾,一起共同生活了好幾年。後元稹升遷離開越州,劉採春滿心期待元稹會回來接她廝守到老,但多少次登高望遠,盡是空煙淚眼。

大唐遠去只留下背影,望夫歌歲歲傳唱曲曲深情。傳說劉採春留下的曲子有一百二十多首,但多已失傳。《全唐詩》錄存六首。後人多把她與元稹這段愛情寄予美好,說是才子佳人天作之合。在我看來,那是錯點了鴛鴦譜,詩作得好不代表人品好,歌唱的美不代表心靈美,儘管大唐的士大夫納妾“泡妓”為當時社會所容,但奪人之婦,見異思遷說什麼也不是中華傳統文化所傳承的美德。那麼如此的愛情好到哪兒去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