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技術優勢 構建智能育人體系

■“人工智能與教育”專家筆談

在常規條件下,要提供伴隨每個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個人的教育、適合每個人的教育、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顯而易見是不可能的。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給這一目標的實現帶來了機遇和可能。

人工智能等技術給教育帶來的支持是多方面的。當前,典型的應用包括閱卷和成績分析、利用微課程支持精準學習、使用多媒體課件開展課堂教學、基於移動終端開展以實時檢測為代表的個性化學習等。但是,人的培養過程不是一個固定的流程,直接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不一定就能給學習帶來根本性改變。

要想真正發揮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作用,應從學生培養過程入手,梳理學習所存在的問題,研究智能技術支持問題解決的可行方法,找出對智能技術的剛性需求。應著重從支持知識深度理解、感悟探究知識、高品質個性化學習和精準調控等方面,系統應用智能技術。

通過智能技術,至少有三種可能實現教育創新發展目標的途徑。第一種是建立人工智能支持下的遠程互動教育體系,將可能匯聚的優質教師以合適的方式匹配給需要幫助的學生;第二種是建設智慧學習路網和智能導引系統,通過人機交互,實現智慧學習;第三種是為教與學提供有效支撐工具和資源,給教與學活動賦能。

第一種途徑是藉助技術,實現學生與教師遠程互動。實施的難點是在學生需要的時段,找到適合的優質教師精準提供教育服務,且成本較高。在一定範圍內可以推廣,但要全面鋪開是有相當大難度的。因此,這種途徑主要是在有相關部門能夠強力組織和推動的情況下采用。

第二種途徑是藉助智能技術,實現人機互動。目前,這種途徑的探索和實踐案例比較多。這種途徑實施的關鍵是要能夠全過程採集學習情況大數據,精準分析學習水平,引導學生按照適合的方式,完成學習活動。利用智能技術,可以採集大數據,能夠監測學習狀況,分析教學問題,調控教學活動。但大多數應用系統中所採集的數據缺乏完整性和科學性,導致分析不夠全面和精準。通過網絡,學生可以獲得名師講解視頻,能夠得到的微課和網絡課程非常豐富,但基本上是堆砌式的,缺乏科學分類和分層,學生很難精準得到所需要的資源,無法支持高品質、個性化的學習。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是以知識與能力圖譜為依據,按照不同學習路徑建設智慧學習路網,採集學生學習結果和方式大數據,挖掘群體學生共性學習規律和個性學習規律(學習畫像),持續迭代優化學習路徑和智慧學習路網資源,通過智能導引系統引導學生高品質個性化學習。

第三種途徑是智能技術賦能,有效支撐教與學活動。充分利用虛擬仿真和“互聯網+”等技術,為深度理解知識提供將知識還原為實際問題和可視化、資料精準集成等工具,為感悟和探究知識提供探究過程支持和梳理歸納等工具。

總之,建了雲平臺、智慧校園、智慧教室等,並不等同於實現了智慧教育。應升級轉段為智慧教育學校創建,即在智能技術支持下,著重圍繞課堂教學難以個性化、優質教師無法覆蓋所有學生、缺乏知識深度理解和探究的必要手段、教學和學習監測調控困難、教師教學水平監測和調控困難、學校管理及辦學整體實時調控困難等問題,創建能夠解決學校所存在瓶頸性問題的教育新體系,建立智能支撐環境,形成“人網融合”的學校教育新樣態。

(作者單位:東北師範大學)

《中國教育報》2019年10月26日第3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