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如何论肺的?


中医是如何论肺的?


肺位最高,故称“华盖”,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藏”。其主要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肺主气是指人身之气皆由肺所主管

1、肺主气与肺的呼吸功能有关: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吐故纳新,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就是此意。

2、肺主气与人体宗气生成有关:肺与宗气的生成有密切关系,由肺吸入的清气与水谷精气结合而成宗气,它积于胸中,上出喉咙以司呼吸,又通过心脉而散布全身,以营养各脏腑组织,故肺起到了主持一身之气的作用。《素问・五藏生成篇》说;“诸气者, 皆属于肺”。就是指此而言。

3、肺主气与肺朝百脉有关:所谓“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肺气能协助心脏调节人体气血的循行,故有“肺主治节”之说。


中医是如何论肺的?


肺主宣发与肃降:宣发与肃降是肺脏的两种生理功能,两者是相互协调的,宣降正常,则肺气升降出入通畅,呼吸调匀,若宣降失常,就会发生“肺气不宣”或“肺失肃降”的病变。


中医是如何论肺的?


1、肺的宣发功能:宣发即有宣通发散之意。其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的浊气;二是将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三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排泄汗液及病邪等。因此肺失宣散,即可出现呼气不利,胸闷、咳喘,以及鼻塞和无汗等病变。 此时常用具有宣肺气的麻黄、桔梗、旋覆花、前胡及具有疏散风邪、解表药:如:蝉蜕、薄荷、桑叶、牛蒡子等。

2、肺的肃降功能:肃降即有清肃和下降之意。其功能也有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二是肺为华盖之脏,故将吸入之清气和水谷精气向下布散;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因此肺失肃降, 可出现呼吸短促,咳喘、咳痰等病变。

中医常用具有降肺气的杏仁、白前、苏子、莱菔子、沉香、葶苈子、紫苑、冬花、桑白皮、枇杷叶、青蒙石,及敛肺之五味子、白果、乌梅等。


中医是如何论肺的?



此外与肺气关系非常密切的脏器主要是先天之肾与后天之脾。在五行中,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土生金,金生水。肺与脾:肺主呼吸,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清气;脾主运化,通过脾的运化,摄入水谷精微之气。清气与水谷精微之气生成宗气并积于胸中,宗气走息道助肺呼吸,贯心脉助心以行气血。

可见,宗气的生成主要依赖于肺脾两脏,故有“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的说法。脾土与肺金之间是母子关系。 “脾为元气之本,赖谷气以生,肺为气化之源,而寄养于脾也。”肺病伤脾,食欲不振,中州虚弱,中医常常加入黄芪、白术、党参、甘草益气健脾之品。肺与肾:肺属金,肾属水,金生水,故肺肾关系称之为金水相生,又名肺肾相生。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人体的呼吸运动,虽然由肺所主,但需要肾的纳气作用来协助。只有肾气充盛,吸入之气才能经过肺之肃降,而下纳于肾。肺肾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呼吸的生理活动。所以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此时肺病久虚气逆上喘等证时每每加入沉香、肉桂等纳气平喘之品,以及补益肾阴肾阳之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