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与中国的诡辩论有什么区别吗?

是你141840449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一般翻译为“助产士”,或者就是“助产”。

另外,中国有“诡辩论”吗?

界定不清楚,就没有办法比较和讨论。



关于苏格拉底,按照罗素的话说,很难讨论。因为,他没有留下自己的著作。

世界上所有关于苏格拉底的信息,都来自他的两个学生——色诺芬和柏拉图。

这两个人的情况还不一样。 色诺芬,用后来的研究者的话说,脑子不太灵光,但他转述的苏格拉底的话可信,问题在于,他真正转述的苏格拉底的话很少。

柏拉图则不同,大量转述了苏格拉底的话。不过,令人疑惑的是,不知道柏拉图只是把苏格拉底当作一个提问的“话托儿”呢,还是他借着苏格拉底的嘴,说出自己的见解。

所以,西方哲学界的大佬们,除了黑格尔还稍微认真地介绍苏格拉底之外,其他人讲到他,基本都一带而过。



但是,大家也都承认,苏格拉底在当时是个人物。古希腊著名的剧作家亚里斯多芬尼,在自己的剧本《云》里,还专门描写过他。

色诺芬关于记述他老师的,是《筵话篇》;柏拉图是《沙米底斯篇》、《李西斯篇》、《拉什斯篇》、《申辩篇》等。

苏格拉底的“助产”说,主要在《申辩篇》里。

古希腊,盛行辩论。苏格拉底,把自己的辩论方法,称为“辩证法”。 这个辩证法,不同于后来的辩证法,实际上,是辩论或讨论问题的一种方法。

这个方法,苏格拉底也不是首创。其“知识产权”应该归于巴门尼德的弟子之诺。

苏格拉底把自己的方法分为四个阶段——讥讽、助产、归纳、定义。 前两个部分,是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进而使对方有所领悟;后两个部分,是通过个别实例归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概念。

所以,严格来说,苏格拉底的方法,是一种归纳逻辑的方法。西方逻辑史是这么介绍的。

这一方法,对他学生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提出形式逻辑,是有启发意义的。

不过在苏格拉底的阶段,第一,他关于辩论的这四个部分,都很粗躁;而且,是通过柏拉图转述的。

仅此而已。



不知道题主从哪里得到的信息,说中国有诡辩论。

苏格拉底晚于孔子,孔子逝于前479年,他生于前467年。

与苏格拉底同时,中国也有诸多的思想家,也讲辩论。但其中有诡辩论吗?庄子是?惠施是?公孙龙是?墨子是?晏子是? 恐怕都不是。

庄子见惠施,庄子说,鱼在水里真快乐呀!惠施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云云。

拜托,这不是诡辩,而是庄子哲学的深奥处,叫探寻精神自由。

公孙龙说,白马非马。以往对此的解释,大多错了。况且,古希腊芝诺也说“飞矢不动”。

至于墨子,世界上在公元前即诞生了三大逻辑,中国是名实之学,墨子是代表人物。篇幅所限,就不多说了。

中国既然没有诡辩论,怎么比较呢?


一老沈一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又叫苏格拉底方法,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方法"也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这一教育理论,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

这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包括四个步骤:

(1)讥讽:即不断地提问使对方自己发现自己认识上的矛盾;

(2)助产:即帮助对方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3)归纳:即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和本质;

(4)概念:即把个别事物纳入一般概念。

扩展资料

归纳的论证:

苏格拉底方法作为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内部已有的知识引出来。亚里士多德称其为“归纳的论证”。

诡辩论

诡辩论是违背逻辑规律而做的一种似是而非的推理和论证。在宣传中论证一个命题或说明一个问题时,诡辩论者不去如实地、以有力的逻辑力量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而是从主观出发,以片面的、表面的、甚至不相干的一些现象制造虚假的联系、因果关系和主从关系,达到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目的,为其荒谬的言论制造一种骗人的推理形式。诡辩论有时从多方面因素论证自己的命题,口若悬河,广泛地证明自己的论点,实则是冒充辩证法,以歪曲辩证法来破坏辩证法。诡辩论有时承认事物的永久运动,而否定事物的相对静止,否定概念的确定性;有时又以事物的相对静止否定事物的永久变动,把灵活性视作原则性。诡辩论脱离现实的具体条件,不尊重事物转化的规律性,把对事物解释的灵活性依据主观意志任意运用。诡辩论的认识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在解释命题时,崇尚玩弄概念、故弄玄虚,用华而不实的辞藻美化相对主义的说教。正如列宁所说:“从赤裸裸的相对主义的观点出发,可以证明任何诡辩都是正确的。”

事件

1.白马非马

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提出了一个命题:白马非马。对于一般人,说“白马是马”就如同说“张三是人”一样,清楚明白,准确无误。怎么可能“白马非马”呢?

  孔子的六世孙,大名鼎鼎的并自认为聪明的孔穿,为了驳倒公孙龙的主张,找上门去辩论,结果被公孙龙驳得无以应对,吃了败仗。

  辩论是在赵国平原君家里进行的。

  孔穿对公孙龙说:“向来听说先生道义高尚,早就愿为弟子,只是不能同意先生的白马不是马的学说!请你放弃这个说法,我就请求做你的弟子。”

  “白马非马”是公孙龙成名的得意之作,要他放弃,那他公孙龙也就不成其为公孙龙了。所以公孙龙回答孔穿说:“先生的话错了。我所以出名,只是由于白马的学说罢了。现在要我放弃它,就没有什么可教的了。”接着公孙龙又批评孔穿的求学态度:“想拜人家为师的人,总是因为智力和学术不如人家吧;现在你要我放弃自己的学说,这是先来教我,而后才拜我为师。先来教我,而后再拜我为师,这是错误的。”

  在前哨战中,孔穿已处于下风。公孙龙不愧为一位能言善辩的逻辑学家。他在教训过孔穿以后,又针对孔穿其人,宣传起自己的理论。公孙龙引经据典地说:“白马非马的说法,也是孔仲尼(孔子)所赞同的。”孔子所赞同的,你孔穿还能不赞同吗?

  公孙龙对孔穿讲了一个故事:当年楚王曾经张开[繁弱弓],装上[亡归箭],在[云梦]的场圃打猎,结果把弓弄丢了。随从们请求去找。楚王说:“不用了。楚国人丢了弓,楚国人拾了去,又何必寻找呢?”仲尼听到了说:“楚王的仁义还没有做到家。应该说人丢了弓、人拾了去就是了,何必要说楚国呢?”公孙龙评论道:照这样说,仲尼是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人们肯定仲尼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说法,却否定我把白马与马区别开来的说法,这是错误的。

  末了,公孙龙又做了总结性的发言:“先生遵奉儒家的学术,却反对仲尼所赞同的观点;想要跟我学习,又叫我放弃所要教的东西。这样即使有一百个我这样的人,也根本无法做你的老师啊!”孔穿无法回答。

  “白马非马”这个命题本来是战国时稷下的儿说最先提出的一个命题。儿说的本意是什么,后人已无从查考。

  可以说,从“白马是马”到“白马非马”,是逻辑思维从低级阶段到了一个高级阶段的表现。



空山—青蘭忘機


区别在于一个问,一个答。

一个极进派,一个保守派。

一个神经质,一个质神经。

一个放火者,一个消防员。

一个多灾多难,一个胡思乱想。



用户一诺千金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可以根本上走到解决问题之的,诡辩术可以把问题搅胡把人弄昏,中式所谓系统辩论思维皆形式表相而不入精神实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