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的產婆術與中國的詭辯論有什麼區別嗎?

是你141840449


蘇格拉底的“產婆術”,一般翻譯為“助產士”,或者就是“助產”。

另外,中國有“詭辯論”嗎?

界定不清楚,就沒有辦法比較和討論。



關於蘇格拉底,按照羅素的話說,很難討論。因為,他沒有留下自己的著作。

世界上所有關於蘇格拉底的信息,都來自他的兩個學生——色諾芬和柏拉圖。

這兩個人的情況還不一樣。 色諾芬,用後來的研究者的話說,腦子不太靈光,但他轉述的蘇格拉底的話可信,問題在於,他真正轉述的蘇格拉底的話很少。

柏拉圖則不同,大量轉述了蘇格拉底的話。不過,令人疑惑的是,不知道柏拉圖只是把蘇格拉底當作一個提問的“話托兒”呢,還是他藉著蘇格拉底的嘴,說出自己的見解。

所以,西方哲學界的大佬們,除了黑格爾還稍微認真地介紹蘇格拉底之外,其他人講到他,基本都一帶而過。



但是,大家也都承認,蘇格拉底在當時是個人物。古希臘著名的劇作家亞里斯多芬尼,在自己的劇本《雲》裡,還專門描寫過他。

色諾芬關於記述他老師的,是《筵話篇》;柏拉圖是《沙米底斯篇》、《李西斯篇》、《拉什斯篇》、《申辯篇》等。

蘇格拉底的“助產”說,主要在《申辯篇》裡。

古希臘,盛行辯論。蘇格拉底,把自己的辯論方法,稱為“辯證法”。 這個辯證法,不同於後來的辯證法,實際上,是辯論或討論問題的一種方法。

這個方法,蘇格拉底也不是首創。其“知識產權”應該歸於巴門尼德的弟子之諾。

蘇格拉底把自己的方法分為四個階段——譏諷、助產、歸納、定義。 前兩個部分,是提出問題,使對方陷入矛盾,進而使對方有所領悟;後兩個部分,是通過個別實例歸納出具有普遍意義的倫理概念。

所以,嚴格來說,蘇格拉底的方法,是一種歸納邏輯的方法。西方邏輯史是這麼介紹的。

這一方法,對他學生的學生亞里士多德提出形式邏輯,是有啟發意義的。

不過在蘇格拉底的階段,第一,他關於辯論的這四個部分,都很粗躁;而且,是通過柏拉圖轉述的。

僅此而已。



不知道題主從哪裡得到的信息,說中國有詭辯論。

蘇格拉底晚於孔子,孔子逝於前479年,他生於前467年。

與蘇格拉底同時,中國也有諸多的思想家,也講辯論。但其中有詭辯論嗎?莊子是?惠施是?公孫龍是?墨子是?晏子是? 恐怕都不是。

莊子見惠施,莊子說,魚在水裡真快樂呀!惠施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說,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云云。

拜託,這不是詭辯,而是莊子哲學的深奧處,叫探尋精神自由。

公孫龍說,白馬非馬。以往對此的解釋,大多錯了。況且,古希臘芝諾也說“飛矢不動”。

至於墨子,世界上在公元前即誕生了三大邏輯,中國是名實之學,墨子是代表人物。篇幅所限,就不多說了。

中國既然沒有詭辯論,怎麼比較呢?


一老沈一


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又叫蘇格拉底方法,由於蘇格拉底把教師比喻為"知識的產婆",因此,"蘇格拉底方法"也被人們稱為是"產婆術"。這一教育理論,是西方最早的啟發式教育。

這是指在與學生談話的過程中,並不直截了當地把學生所應知道的知識告訴他,而是通過討論、問答甚至辯論方式來揭露對方認識中的矛盾,逐步引導學生自己最後得出正確答案的方法。

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包括四個步驟:

(1)譏諷:即不斷地提問使對方自己發現自己認識上的矛盾;

(2)助產:即幫助對方得到問題的正確答案;

(3)歸納:即引導學生從具體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和本質;

(4)概念:即把個別事物納入一般概念。

擴展資料

歸納的論證:

蘇格拉底方法作為一種學生和教師共同討論、共同尋求正確答案的方法,有助於激發和推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內部已有的知識引出來。亞里士多德稱其為“歸納的論證”。

詭辯論

詭辯論是違背邏輯規律而做的一種似是而非的推理和論證。在宣傳中論證一個命題或說明一個問題時,詭辯論者不去如實地、以有力的邏輯力量揭示事物的內在聯繫,而是從主觀出發,以片面的、表面的、甚至不相干的一些現象製造虛假的聯繫、因果關係和主從關係,達到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的目的,為其荒謬的言論製造一種騙人的推理形式。詭辯論有時從多方面因素論證自己的命題,口若懸河,廣泛地證明自己的論點,實則是冒充辯證法,以歪曲辯證法來破壞辯證法。詭辯論有時承認事物的永久運動,而否定事物的相對靜止,否定概念的確定性;有時又以事物的相對靜止否定事物的永久變動,把靈活性視作原則性。詭辯論脫離現實的具體條件,不尊重事物轉化的規律性,把對事物解釋的靈活性依據主觀意志任意運用。詭辯論的認識基礎是主觀唯心主義和相對主義,在解釋命題時,崇尚玩弄概念、故弄玄虛,用華而不實的辭藻美化相對主義的說教。正如列寧所說:“從赤裸裸的相對主義的觀點出發,可以證明任何詭辯都是正確的。”

事件

1.白馬非馬

中國古代偉大的邏輯學家公孫龍(約公元前320--250年)提出了一個命題:白馬非馬。對於一般人,說“白馬是馬”就如同說“張三是人”一樣,清楚明白,準確無誤。怎麼可能“白馬非馬”呢?

  孔子的六世孫,大名鼎鼎的並自認為聰明的孔穿,為了駁倒公孫龍的主張,找上門去辯論,結果被公孫龍駁得無以應對,吃了敗仗。

  辯論是在趙國平原君家裡進行的。

  孔穿對公孫龍說:“向來聽說先生道義高尚,早就願為弟子,只是不能同意先生的白馬不是馬的學說!請你放棄這個說法,我就請求做你的弟子。”

  “白馬非馬”是公孫龍成名的得意之作,要他放棄,那他公孫龍也就不成其為公孫龍了。所以公孫龍回答孔穿說:“先生的話錯了。我所以出名,只是由於白馬的學說罷了。現在要我放棄它,就沒有什麼可教的了。”接著公孫龍又批評孔穿的求學態度:“想拜人家為師的人,總是因為智力和學術不如人家吧;現在你要我放棄自己的學說,這是先來教我,而後才拜我為師。先來教我,而後再拜我為師,這是錯誤的。”

  在前哨戰中,孔穿已處於下風。公孫龍不愧為一位能言善辯的邏輯學家。他在教訓過孔穿以後,又針對孔穿其人,宣傳起自己的理論。公孫龍引經據典地說:“白馬非馬的說法,也是孔仲尼(孔子)所贊同的。”孔子所贊同的,你孔穿還能不贊同嗎?

  公孫龍對孔穿講了一個故事:當年楚王曾經張開[繁弱弓],裝上[亡歸箭],在[雲夢]的場圃打獵,結果把弓弄丟了。隨從們請求去找。楚王說:“不用了。楚國人丟了弓,楚國人拾了去,又何必尋找呢?”仲尼聽到了說:“楚王的仁義還沒有做到家。應該說人丟了弓、人拾了去就是了,何必要說楚國呢?”公孫龍評論道:照這樣說,仲尼是把楚人和人區別開來的。人們肯定仲尼把楚人和人區別開來的說法,卻否定我把白馬與馬區別開來的說法,這是錯誤的。

  末了,公孫龍又做了總結性的發言:“先生遵奉儒家的學術,卻反對仲尼所贊同的觀點;想要跟我學習,又叫我放棄所要教的東西。這樣即使有一百個我這樣的人,也根本無法做你的老師啊!”孔穿無法回答。

  “白馬非馬”這個命題本來是戰國時稷下的兒說最先提出的一個命題。兒說的本意是什麼,後人已無從查考。

  可以說,從“白馬是馬”到“白馬非馬”,是邏輯思維從低級階段到了一個高級階段的表現。



空山—青蘭忘機


區別在於一個問,一個答。

一個極進派,一個保守派。

一個神經質,一個質神經。

一個放火者,一個消防員。

一個多災多難,一個胡思亂想。



用戶一諾千金


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可以根本上走到解決問題之的,詭辯術可以把問題攪胡把人弄昏,中式所謂系統辯論思維皆形式表相而不入精神實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