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出征时5次索要封赏,部下担心激怒皇帝,将军却说自己在保命

四大名著《水浒传》中有一句名言: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历史上有很多将军为皇帝打下天下后,因为功高震主威胁到皇权,最终被皇帝找理由杀害。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和明朝皇帝朱元璋,两人都是从社会底层崛起,执掌大权后很快就进入角色,为保护自家利益不受侵害,大量杀害功臣,甚至剥夺其生前荣誉。将军们如果想在建功立业之后全身而退,必须得彻底了解皇帝脾气,并且在相处时把握好尺寸。

将军出征时5次索要封赏,部下担心激怒皇帝,将军却说自己在保命

秦国名将王翦就是一个知进退,懂得跟皇帝相处的高手。他从小就特别喜欢兵法,一直跟在秦始皇身边侍奉。秦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奉命带兵去攻打赵国,上任之后他立刻整顿军务,为自己树立威严,选择精锐部队去攻城掠地,成功占领赵国九座城池。秦始皇亲政后,王翦不断带领攻城略地,在部队中的声望,一天高过一天。除韩国外,其他五国被秦国消灭时,基本上都跟王翦有关系。

将军出征时5次索要封赏,部下担心激怒皇帝,将军却说自己在保命

王翦功高震主,之所以没有被秦始皇除掉,主要是因为他对秦始皇足够熟悉,完全可以把握皇帝心理,为自己争取优势地位。这一点,王翦在攻打楚国时发挥得淋漓尽致。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嬴政想要灭亡楚国,把大臣们找来商议。王翦声称,至少要六十万人,才能够打败楚国。而李信等人却认为,只需要二十万就能顺利拿下楚国。嬴政听说后非常开心,让李信和蒙恬带着二十万部队直奔楚国。

将军出征时5次索要封赏,部下担心激怒皇帝,将军却说自己在保命

王翦本就有隐退之心,看到这种情况果断提出辞职,希望能够回到故乡养老。嬴政觉得王翦年纪老迈不堪重用,果断同意让王翦直接离开。嬴政本以为李信那边很快就能传来捷报,没想到李信却打了败仗。两军交战时,楚军故意示弱,趁李信没有防备,从后方突然发动袭击,获得一场大胜。秦始皇看前线战败非常愤怒,他亲自出马去频阳跟王翦道歉,希望王翦能够出山继续为秦国征战四方。

将军出征时5次索要封赏,部下担心激怒皇帝,将军却说自己在保命

从这一点来看,秦始皇也算是拿得起放得下,没有因为面子造成更大损失。秦始皇劝说王翦出山时,说过一句相当卖萌的话: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将军虽然有病在身,可是你忍心抛弃我吗?王翦没办法拒绝,再次跟秦始皇提议说,如果想让他出山,至少得给他六十万兵马。秦始皇之前吃过一次亏,这次没敢讨价还价,赶紧答应下来。紧接着,王翦回到朝廷开始调兵遣将。

将军出征时5次索要封赏,部下担心激怒皇帝,将军却说自己在保命

一般来说,将军整顿好人马之后,都会尽快出发以免耽误战机,等立功回来之后,再接受朝廷封赏。可王翦却在出征时,突然向秦始皇邀功请赏,大有一种你敢不给我好处,我就敢直接撂挑子不干的架势。秦始皇只能耐心安抚,劝王翦回来以后再论功行赏。秦始皇本以为这样就可以万事大吉,没想到王翦却在出关前,连续发来五次请求,希望秦始皇能够多赏赐一些良田,让王家可以更好生活。

将军出征时5次索要封赏,部下担心激怒皇帝,将军却说自己在保命

最后,王翦部下实在看不下去,担心地劝说道:别太过分,万一激怒皇帝就遭了。王翦回答说:我这是在保命,皇帝生性多疑,我现在带着全国兵力,他肯定非常不放心。如果不多要点封赏,皇帝觉得会更加会怀疑我。也就是说,王翦多次索要封赏,其实是希望打消秦始皇的顾虑,同时也保住自己性命。打败楚国之后,王翦果断告老还乡,对权势没有任何留恋,这才得以善终。当然,王翦这种行为只是一种特殊背景下,产生的特殊应对方式,没有办法普及运用,最好别生搬硬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