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邊300畝海水稻豐收,荒地變良田,億畝鹽鹼地有望成米糧倉?

說起水稻,我們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水多土肥的塞上江南,眾所周知,水稻對於水分、光照、溫度都一定的要求,多生長在南方以及東北地區。而現在,在新疆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300畝海水稻獲得了豐收,將它們帶到這裡的正是最近備受關注的科學明星袁隆平院士的海水稻科研團隊。

沙漠邊300畝海水稻豐收,荒地變良田,億畝鹽鹼地有望成米糧倉?

能挨著沙漠種植的這種海水稻,是一種耐鹽鹼水稻,比其他的水稻具有更強的生存競爭力。它抗鹽鹼、抗澇、抗倒伏,能抵抗鹽鹼地和灘塗地帶給農作物的傷害,即使是在灘塗地中被海水淹沒,退潮之後仍然生長結實,而且在種植的過程中,不使用化肥、不噴灑農藥也能優良生長。種植海水稻不僅可以利用起鹽鹼、灘塗等荒地生產糧食,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也能夠為我們提供綠色有機的食物。

沙漠邊300畝海水稻豐收,荒地變良田,億畝鹽鹼地有望成米糧倉?

一直以來,科研人員都在開展試種實驗,為中國大面積的鹽鹼地篩選出更加優良的海水稻品種。從2018年開始,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就在沙漠周邊開闢了實驗田,去年試種了80畝,當地農民看到了成效,今年又擴大了試種規模,300畝稻苗以機械化的方式播種,10月24日這片海水稻公開測產,經過專家組評定,最終理論畝產結果為每畝546.74公斤。

沙漠邊300畝海水稻豐收,荒地變良田,億畝鹽鹼地有望成米糧倉?

能夠畝產超千斤的試驗田,實際上是含鹽度高,pH酸鹼度超過8.0的重度鹽鹼地,它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的嶽普湖縣巴依阿瓦提鄉,過去這裡是一片戈壁灘,表面都被白色的鹽殼覆蓋著,千百年來一直無法用於農業生產,實驗田選在這裡是為了更好的獲得海水稻耐鹽鹼的數據,也是為了向沙漠要耕地。

沙漠邊300畝海水稻豐收,荒地變良田,億畝鹽鹼地有望成米糧倉?

海水稻還具有改良土壤、降低鹽鹼的效果,種植3至5年鹽鹼地就能改良成良田。在實驗田所在的巴依阿瓦提鄉有1.5萬畝鹽鹼地,完全無法種植,在整個新疆,鹽鹼化土地面積非常大,不同程度鹽鹼化耕地約有2000萬畝,佔到全區總耕地的30%。當地老百姓聽說海水稻能把荒地變成良田,都非常高興,最終的畝產數據也說明海水稻在新疆鹽鹼地種植有著巨大前景,這批收穫的水稻也將被用於進一步的育種研究。

沙漠邊300畝海水稻豐收,荒地變良田,億畝鹽鹼地有望成米糧倉?

此前袁隆平院士在論壇的發言中就提到,我國有16億畝鹽鹼地,其中有1億多畝適合種植水稻,除了向超級雜交稻畝產1200公斤衝刺之外,他的另一個任務就是發展耐鹽鹼的海水稻,他希望通過研究團隊和廣大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力爭8年之內發展到1億畝海水稻。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國對於海水稻的研究一直是落後的,相信以後的研究會越來越好,為我國的糧食安全提供保障。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和大家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