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劉邦爭天下時,出現個楚懷王,他怎麼被稱為義帝呀?

張毅誠


簡單來說,義帝純粹是個名號。

歷史上有兩個楚懷王,一個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君主熊槐,他在位前期把楚國國勢推向頂峰,與秦齊並列為三強,後期卻接連失誤,導致楚國衰落,張儀欺楚便發生於此時,熊槐自己也被秦昭襄王蒙騙囚禁在秦國,最終病逝於秦國。另一個是熊槐的孫子熊心,他被擁立純粹是因為名頭。

天降王位:放羊娃一朝成王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起義,拉開了亡秦戰爭的序幕。這場戰爭雖然是由農民起義引發的,但最終完成還是靠六國殘餘貴族的領導。

陳勝作為首義領導者,成為戰爭前期的領袖,他也毫不謙讓,大大方方稱了王,建國張楚,隨後派兵攻略趙地、魏地等,這些將領打下了趙地跟魏地,又先後脫離了陳勝。武臣自立為趙王;周巿立魏咎為魏王,自為相國。武臣派韓廣攻略燕地,韓廣自立為燕王。還有田儋起於齊地,擊敗前來攻略的魏軍,自立為齊王;秦嘉起於楚地,自立為大司馬,殺掉陳勝派去的武平君畔。

春秋戰國的亂世太久了,久到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這種模式,反倒是秦朝的大一統顯得太過陌生,這就導致秦朝尚未滅亡,反秦的勢力已經山頭林立,各自為政。

陳勝已經無力管控這些反秦勢力,可他是“禍首”,自然受到了秦軍的重點關照,在支撐了幾個月後,陳勝被章邯滅掉。隨後,魏咎挺了五個月,也被章邯擊垮,章邯還順便擊殺了前來支援的田儋。

在章邯大殺四方之際,南方的楚地,項梁帶著侄子項羽起兵了。陳勝敗退之時,他的部將召平正在攻打廣陵,一聽老大都沒了,也不打廣陵了,轉身投靠項梁這個看起來很有前途的老大,並獻上首領陳勝的指令(假的):封項梁為楚王上柱國。

比較尷尬的地方在於,這時的楚王並不在項梁手裡,也不是陳勝立的,而是不願受陳勝管控的秦嘉立的。項梁不承認這個偽楚王,渡江西進後,他收編了陳嬰、黥布等人,兵力達到數萬,有了這個資本,他以秦嘉背叛陳勝為由,攻滅秦嘉。

不久,陳勝被幹掉的消息傳來,名義上的領頭羊沒了,正巧,范增前來投奔,給項梁講了一番道理。

《史記·項羽本紀》:(范增)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

范增的建議就是一點:千萬別出頭,出頭的椽子先爛,要找個名義上的上司擋刀,而以楚地的情感來說,當年那個被秦人坑死的楚懷王熊槐最容易引起同情,不如立他的後人。

項梁欣然採納,派人到民間去找楚懷王熊槐的後人,最後找了個放羊娃熊心,為了強調自己是為楚懷王報仇,他直接把諡號當名號,尊熊心為楚懷王。項梁自號武信君,總覽大權。

激勵部將:先入關中者為王

立熊心為楚懷王之後,楚地的凝聚力得到空前增強,項梁也得以藉助楚懷王的名號,名正言順地把陳嬰等實權派與舊部隔離開來,不用像對付秦嘉那般動用武力。

在對付秦嘉之時,因豐城被奪而四處求援的劉邦前來投靠,項梁給他補到五千兵馬,讓他回軍攻豐,從此劉邦就跟項梁混了,當然,名義上是跟楚懷王。

接下來的三個月內,楚軍勢如破竹,連敗秦軍,項梁因此面露驕色,被章邯抓住機會,夜間突襲,幹掉了項梁。

項梁死了,楚國沒了柱石,他所掌握的權力也就空了出來,兩個年輕人想要抓住這份權力,一個是楚懷王熊心,他想當一個名副其實的王,另一個就是項羽,他想繼承叔叔的威勢。

不要以為熊心是傀儡就沒資格與項羽爭,從名位上來說,他才是主君,而且項梁陣亡後,楚國人心大亂,急需有人出面統領大局,從《史記》的記載來看,這個人就是熊心。

《史記·高祖本紀》:秦二世三年,楚懷王見項梁軍破,恐,徙盱臺都彭城,並呂臣、項羽軍自將之。

這個“恐”字很牽強,因為相比盱臺,彭城離前線更近,逃命也不是這麼逃的啊,而且以楚國當時的人心,熊心要是敢逃,士兵更敢逃,帶兵在外的呂臣等人也未必會回防彭城。

遷都後,熊心更能收繳呂臣、項羽的兵權,說明在第一階段的奪權爭鬥中,他是佔了絕對上風的,可打仗這事他又不能親自出馬,項羽又是打仗的好手,這就給權力易手埋下了伏筆。

在彭城,熊心進行了新一輪的職權分配,封呂臣為司徒,呂臣父呂青為令尹(楚國的宰相之名);項羽為長安侯,號為魯公,劉邦為武安侯,為碭郡長,將碭地兵,但他們都不是軍事最高統帥,之前曾給項梁提過意見的宋義被破格提拔為上將軍,統領諸將。

宋義並無大功,威望不高,也沒有自己的嫡系,熊心此舉明顯是怕有人藉助兵權推翻自己,但這種擔心在一步步變為現實,實現者就是項羽。

滅掉項梁後,章邯認為楚國不足為懼,便揮師進攻趙國,趙國被打得哇哇叫,連連向楚國求援,剛剛穩住楚國朝堂的熊心派出了以宋義為首、項羽為副的援趙大軍。與此同時,熊心還派劉邦引兵西進,還搞了個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此時楚國剛剛遭逢大敗,按照常理,應該修補防線,休養待戰,所以章邯才敢放著楚國不打先打趙國,可熊心完全不採守勢,而是全力進攻,把能拿出手的軍隊都派出去了。

從任務上看,宋義軍的目的是拖住章邯,劉邦軍的目的是解除彭城周邊的秦軍威脅,所以兩軍的行軍路線截然不同。

宋義軍是一路北上至安陽,留了四十六天,項羽勸諫無果,殺了宋義,自立為假上將軍,熊心得知後,就地任命項羽為上將軍,繼續率軍北進。而劉邦軍是一會由南向北,一會由北向西南,一會由西南向北,一會由北轉向東南,一會又向西。

劉邦拔除秦軍的時候,熊心還分兵給魏國跟韓國的殘餘,讓他們自己去收復失地,這時候的熊心,乾的是後面蕭何的活,為前線提供兵源和補給。

在“先入定關中者王之”這塊大餅的激勵下,劉邦率先完成任務,並突入關中,等到項羽超額完成任務後一看,秦朝已經亡了。

傀儡命運:身死湖南

從結果來看,項羽殺宋義的做法是正確的,可這畢竟是以下犯上,熊心迫於壓力,不得不承認項羽的統帥地位,但此時項羽已經是游龍入水、虎歸山林,熊心有些難以控制了。

到了鉅鹿之戰後,項羽的聲望達到頂峰,被諸侯共立為諸侯上將軍,軍權已經完全由熊心轉到了項羽手中,項羽擁兵自重,連獲勝的消息都沒通報給熊心。

從項梁死後熊心的表現來看,他並非庸人,蘇軾稱讚他為“天下之賢主”,可這位賢主在大權旁落之後卻不曾有絲毫作為,實在令人費解,畢竟項羽又不是項梁,熊心想用熬也未必熬得過項羽啊。

熊心這邊沒有動作,項羽的動作可大了,千辛萬苦滅了秦軍主力,回頭一看,劉邦進了咸陽城,要稱王關中。項羽怒火沖天,直接殺入關中,要找劉邦算賬,這就是鴻門宴的故事了。

鴻門宴過後,項羽一把火燒了咸陽城,然後準備分封,按項羽的意思,分封肯定要他來主導,遠在千里之外的熊心早已不在他的眼中了。問題在於,項羽並不願意讓劉邦在關中稱王,所以他要修改之前熊心與諸將的約定,這就必須要經過熊心。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使人致命懷王。懷王曰:“如約。”

熊心不同意項羽的建議,堅持要按約定進行,眼見熊心“不識相”,項羽乾脆玩起了陰招,貶損熊心的地位,否定他在滅秦戰爭中的統帥功績。

《史記·項羽本紀》:乃尊懷王為義帝。項王欲自王,先王諸將相。謂曰:“天下初發難時,假立諸侯後以伐秦。然身被堅執銳首事,暴露於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將相諸君與籍之力也。義帝雖無功,故當分其地而王之。”

項羽尊熊心為義帝,完全是想把他架在周天子的虛名之上,這樣他項羽才好分封。在這次分封中,項羽充分發揮自己的忽悠能力,把劉邦塞到了漢中巴蜀之地,以牽強符合“王關中”。項羽自己則自封西楚霸王,都彭城,這等於搶了熊心的都城,熊心該去哪住呢?項羽繼續忽悠。

《史記·項羽本紀》:“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這個上游在哪呢?在當時的長沙郡,雖然比現在的湖南長沙市要大很多,但繁華程度沒法比,現在的長沙很繁榮,當年的長沙郡卻是落後荒涼之地。儘管如此,項羽還是不放心,派人前去殺了熊心。

從一介放羊娃到義帝,熊心只用了三年不到的時間,期間因項梁身死,還一度成為楚國最具權勢的人物,各種處理措施也很得當,最終卻是慘死於軍閥(相當於熊心,項羽還真是軍閥)之手。


平沙趣說歷史


在我們的歷史書裡,可以看見歷史上有兩個楚懷王,一個是被秦昭襄王扣押客死於秦的熊槐,另一個就是被項羽尊為義帝的熊心。



陳勝在大澤鄉起義之後,打出了“張楚”的旗號。陳勝的部下召平奉命去攻佔廣陵,結果久久沒有攻佔下廣陵。這時候召平聽聞陳勝兵敗逃走,而且秦兵又馬上就要到了!於是召平就渡江到了項梁的領地,以陳勝的名義拜項梁為陳勝的上柱國,並且命令項梁帶兵向西去攻打秦國。

面對召平的這一套,項梁二話不說,立刻帶領著八千人渡過長江向西進軍。以項梁當時的身份和實力,完全可以不必聽從召平假傳的命令。項梁究竟知不知道這道命令,是召平假借陳勝的名義所傳?這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項梁帶兵西進了!因為項梁知道,這時候陳勝“張楚”的這張大旗,還是有號召力的。很快項梁的勢力越來越壯大了,隨著陳勝的被殺,項梁就成為了群雄中實力最強的一支。

就在群雄紛紛自立為王的時候,項梁採納了謀士范增的建議,找到了楚王的後人熊心擁立成王。為了爭取更多楚人的擁護,他們就借用了那個客死於秦的楚懷王稱號,把新擁立的楚王也稱之為楚懷王。



從這一點上來看,項梁比那些急急自立為王的那些人更有遠見。很快大多數的群雄都聚集到了楚懷王的旗下,楚懷王由此成為了天下群雄名義上的共主。

楚懷王與諸將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劉邦率先入駐咸陽,項羽等人之後才進入咸陽。面對這種情況,項羽應該怎麼辦呢?

《高祖本紀》裡是“項羽使人還報懷王。”懷王曰:“如約!”項羽派人回去通知楚懷王,你看劉邦先進了咸陽了!誰知道楚懷王沒有領會他的意思,冷冰冰地頂回了一句:“就按照原來約定的辦!”

當初楚懷王不讓他和劉邦一起西進入關,卻派他到北邊去救趙,結果項羽沒能率先入關,落在了劉邦的後面。所以項羽就怨恨上楚懷王了。

項羽就跟諸將說:“懷王,原本就是我家叔父項梁擁立的,一點功勞也沒有!憑什麼能主持定約呢!本來平定天下的,就是各路將領和我項籍。”

“乃詳尊懷王為義帝,實不用其命。”“詳”在這裡通“佯”,就是假裝、謊稱的意思。於是項羽就假意推尊懷王為義帝,實際上卻並不聽從他的命令。

按照《高祖本紀》裡的這段記載,“義帝”在這裡就是“假帝”的意思。



而《項羽本紀》裡卻是“項王使人致命懷王。懷王曰:“如約!”項羽派人回去請示楚懷王,楚懷王批示:“一切按照原先的約定來行事!”

於是項羽就推崇楚懷王為義帝!“一切按照原先的約定來行事!”為什麼項羽要先楚懷王把推崇為義帝?因為項羽自己也想當王啊!

於是項羽就對諸將說:“當初開始天下大亂的時候,都是假立各個諸侯之後討伐暴秦。拿著刀槍風餐露宿三年,才把暴秦給消滅了,這都是咱們出的力呀!義帝雖然沒有什麼功勞,咱們也應當分封其地稱王對吧!”諸將一聽這話兒,都爭著說:“這可太好啦!”

於是項羽就開始主持分封,把諸將都封為了諸侯王。而項羽給自己來了一個西楚霸王。

按照《項羽本紀》裡的這段記載,“義帝”就是諸侯推尊的共主。宋洪邁在《容齋隨筆人物以義為名》裡解釋為“眾所尊戴者曰義!”楊慎在《丹鉛總錄史籍義帝》裡解釋為“不曰楚帝,而曰義帝,猶義父義子之稱。”從楊慎的解釋來看,楚懷王應該年齡挺大。

本人在這裡傾向於《項羽本紀》中的記載。



當初陳勝大澤鄉起義之後,祭出的就是“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也就是說秦二世胡亥得位不正。可以說胡亥的地位就是“不義”!

義字繁體是“義”,屬於會意字。,從我,從羊。“我”是兵器,又表示儀仗;“羊”表示祭牲。義字的本義就是正義;合宜的道德、行為或道理。

按照這個義字的解釋,楚懷王被尊崇為“義帝”,正符合他們自詡為“正義之師”。

“義帝”也就是“眾所尊戴之帝,正義道德之帝”。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項羽和劉邦爭天下時,史稱“楚漢之爭”。那時的楚懷王熊心,已經被項羽派人殺死了。

史上出現了兩個楚懷王。一個是楚懷王熊槐,是屈原時代的,被秦國掠走,在秦國被囚禁,死在了秦國後,屍體被送回楚國,楚國人無不悲憐。



楚懷王熊心,是秦末公元前209年時,陳勝吳廣起義,劉邦也起兵響應。楚國名將項燕的後人,項梁帶侄兒項羽也帶領楚人起兵反秦。

陳勝吳廣死後,項梁召集大家(包括劉邦)在藤縣商議反秦大計。謀士范增說“秦亡六國,楚最無辜。楚南公說過:楚雖三戶,滅秦必楚”。為了號召更多楚人反秦,使義軍力量迅速擴大。項梁採用了范增建議,立熊心(前楚懷王之孫)楚懷王,以順民望。

後來項梁戰死,楚懷王命劉邦帶軍進取關中,命宋義與項羽去鉅鹿救趙王,相約誰先入關中,誰就為王。



劉邦先攻入咸陽,不敢稱王。讓出咸陽城給項羽。項羽進咸陽成燒了秦國宮殿,並殺了秦三世子嬰,分封十八路諸侯王,封楚懷王熊心為“義帝”。

鉅鹿之戰時,楚懷王削弱項羽的兵權,讓宋義為帶兵上將,項羽為副將。結果項羽殺了宋義,並取得鉅鹿之戰的勝利,楚懷王無奈只好讓項羽做了上將。到了咸陽,項羽徵求楚懷王的意見,意思是誰為王?楚懷王恢復說“按約定”。

項羽記恨楚懷王,封他為“義帝”後,讓他遣往封地長沙郴縣,項羽命英布在路上截殺了”義帝”熊心。也正是“義帝”被殺,劉邦與項羽開始“楚漢之爭”時,曾以此號召天下諸侯討伐項羽,意思是自己出師有名。



路遙lgy



此楚懷王非彼楚懷王,當年秦昭襄王和楚懷王羋槐和談之時突然變卦,將楚懷王羋槐囚禁,脅迫楚國割地給秦國,羋槐堅決不同意,被秦國囚禁三年之後鬱鬱而終。後秦國仍然多次對楚國作戰,欺凌楚人。在秦統一六國時,楚國滅國時有楚人發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誓言與怒吼。

秦末,民眾不堪秦暴政,發生大規模的起義,其中項羽的叔叔項梁為了讓起義師出有名,便擁立羋槐後代羋心為楚懷王,以復興大楚為口號,獲取更多民眾支持。後來項梁戰死後,經過鉅鹿之戰,秦國已無力迴天。羋心與眾將相約,先入咸陽者為王,劉邦先入,而項羽心懷不服,報告羋心後,羋心說,按原定方針辦。項羽便懷恨在心。後假尊羋心為義帝,實則在行軍途中羋心殺掉了。


亂世之中,除了利益,真心想尊者寥寥無幾。


歷史蒼穹


確切地說,楚懷王出現的時間並不是項羽劉邦爭天下之時。

第一個楚懷王是戰國後期一個楚國有名的君主——楚懷王熊槐,而第二個楚懷王則是熊槐的孫子熊心,之所以熊心能成為第二個楚懷王,還跟熊槐的經歷有些關係。


楚懷王熊槐

對戰國曆史稍有了解的,應該還會記得,當時就有一個楚懷王,也就是電視劇《羋月傳》裡面羋月在楚國的那個做了王的哥哥。

羋月這個哥哥名叫熊槐,其執政前期還是比較有成績的,不但提拔了一大批像屈原、昭陽、蘇代、田忌這樣的人才,楚國也成為了當時可以和秦國、齊國相提並論的軍事強國。在選合縱長的時候,燕魏韓趙等國也推舉了楚國,可見當時楚國之強大。

但是,由於楚懷王后期兩次被騙,一切都煙消雲散了。

公元前312年,著名的縱橫家張儀以秦國割讓六百里商於之地為誘餌,欺騙楚懷王與齊國斷交。結果六百里土地竟然變成了六里,楚懷王惱羞成怒,結果三戰三敗,還被韓魏等國趁機侵佔大片領土,楚國從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29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秦昭襄王嬴稷相約楚懷王會於武關。懷王為國家利益,不顧昭睢、屈原等人的勸告,毅然前往武關,果然被扣留,並要求割地。楚懷王雖然能力不足,但對楚國的責任感卻非常的強,對昭襄王的無理要求嚴詞拒絕。

楚懷王被扣押在秦國三年,於公元前296年憂鬱成疾,命喪咸陽。秦國把遺體送還楚國的時候,“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足見楚懷王在楚國的地位。

楚懷王熊心

熊心是楚懷王熊槐的後人,秦朝一統六國以後,熊心隱藏民間,做起了一個普普通通的放羊娃。

秦朝末年,烽煙再起,陳勝、吳廣起義吹起了反秦的號角。然而,一年以後,陳勝就被其車伕莊賈所殺。又過了僅僅一個月,原附屬於陳勝的秦嘉擁立楚國貴族之後的景駒為楚王,此舉雖然很具號召力,但與此同時,也“刺傷”了一些有野心的楚國反秦勢力,比如說項梁。

項梁與項羽帶著八千子弟起兵,此時已發展成為楚國最有實力的反秦勢力。他聽從手下謀士范增的意見,擁立楚國王族後裔為王。隨即,流落民間的熊心被找了出來,推舉為楚王。

而熊心之所以也被稱為楚懷王,也是項梁與范增的主意,他們認為楚懷王時期正是楚國最後的輝煌,楚懷王在楚國的號召力還是非常大的,尤其被秦國扣押時期,楚國人對其甚是思念。以至於楚懷王死後,有“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的情景,因此,為了增加熊心的號召力,便將熊心亦尊為楚懷王。


一楚怎容兩王,於是項梁以景駒“背叛陳王(陳勝),大逆不道”為名,出兵討伐,一舉消滅景駒勢力。

義帝熊心

熊心被推為楚懷王以後,並不甘心做一個傀儡,一心想擺脫被項氏約束的局面。

於是,後來項梁兵敗被殺後,熊心並未將其權力轉交到項羽的手中,而是將軍事指揮權交給了宋義。而直接伐秦的任務也交給了更為“忠厚”的劉邦。並相約“先入關者王之”。

實際上這個約定並不是一個公平的約定,宋義、項羽軍要先救趙,再走函谷關入秦;而劉邦的命令則是走武關入秦,難度不可同日而語。而救趙的時候,宋義也並不急於衝鋒,反而駐紮不前,打算靜待秦趙交鋒的結果。與此同時,其他諸侯援軍也處於坐山觀虎鬥的局面當中。

忍無可忍的項羽最終殺了宋義,並在鉅鹿之戰中重挫秦軍,隨後收降秦二十餘萬降軍,秦軍主力一舉被消滅。項羽不但成為了勢力最強大的楚軍統帥、還成為了諸侯之“上將軍”。

入秦以後,項羽試探熊心的口風,結果熊心回覆是如約,即“先入關者王之”,劉邦先入關,理應為關中王。在此局面之下,項羽決定“抬高”楚懷王熊心。於是,尊熊心為“義帝”,既然熊心已經成帝,身為諸侯上將軍的項羽做個楚王自然也沒有什麼要緊的,至於劉邦,巴蜀漢中等地也是關中之地,只不過偏西了“一點”,於是劉邦為了漢王。

項羽的復仇

項梁因為要掌握大權,推熊心為“楚懷王”。

項羽為了抬高自己,所以把熊心推為“義帝”。

但是,義帝對自己的態度,讓項羽還是非常不爽。於是項羽決定復仇,以“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為理由,將義帝沿長江一路向上遊遷去,直至郴城。義帝熊心及其手下群臣雖然不想遷離故土,但是面對掌握大軍的項羽,他們又能有何作為。

義帝遷徙途中也並不太平,項羽早已暗中安排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擊殺義帝。最終,更加狠心的九江王英布的隊伍在郴城附近擊殺了義帝熊心。

就這樣,一個想要反抗的“傀儡領導人”,最終還是死於了項氏之手。同險惡的政治相比,也許還是在山間放羊更安全一些。


水一白


義帝就是楚懷王。

秦朝末年的所有事情都要從陳勝身上說起。在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二世元年七月份的時候,陳勝在大澤鄉起義,正式拉開秦朝大亂的開始,到九月份的時候,項梁起兵殺會稽太守殷,控制會稽郡。

當時陳勝的部下召平已經來到廣陵一代,召平在攻打廣陵城,久攻不下,而陳勝又被秦兵擊敗,召平害怕秦兵攻打,他於是假陳勝的詔命,封項梁為上柱國。讓項梁前去攻打會稽郡西面的秦兵。項梁趁著這個機會收編了當時陳嬰,英布,蒲將軍的隊伍,軍隊數量有六七萬人,屯兵下邳。也就是此時項梁還是以陳勝部下的名義行事。

但是這一年十二月份,陳勝被章邯擊垮,陳勝逃走,下落不明。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08年,消息傳了過來,陳勝被車伕莊賈所殺。陳勝的部下秦嘉於是擁立楚國原來的貴族景駒為楚王,想要和項梁開戰但是項梁還未收到陳勝死亡的消息,於是項梁藉口秦嘉私立景駒和秦嘉開戰,秦嘉戰敗投降,景駒逃亡梁地最後去世。也是在這個時候丟失根據地的劉邦投靠了項梁,作為項梁的手下一員將領。

此後不久陳勝身死的消息傳了過來,項梁召開最高軍事會議,在這場會議上,謀士范增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秦國消滅六國,楚國對於秦國沒有罪過,而且楚國國君楚懷王曾經還被秦昭襄王騙入秦國,最後受欺而死,楚國人到現在都念念不忘。曾經楚國的南公說過:“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陳勝雖然率先起義成為首領,但是陳勝自立為王,所以他的勢力無法增長。而將軍在江東起兵,楚國的將士爭相侍奉和投靠將軍,是因為將軍世世代代都是楚國的將領,大家相信將軍能夠立楚國的後人為王。

謀士的話打動了項梁,主要是兩個方面,其一立楚國的王族後裔可以幫住項梁穩定軍心和民心,其二,古代讖緯之言的預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打動了項梁。

於是項梁派人前去尋訪楚懷王的後代,最後找到了楚懷王的後裔熊心,當時的熊心已經淪為牧羊人,但是項梁擁立熊心為王,稱號依舊是楚懷王

但是項梁在公元前208年擁立楚懷王之後,西征秦軍戰敗身死,項羽年輕,楚懷王恐懼秦軍,把都城遷徙到了彭城,而且在這個時候楚懷王還趁機拆散了項家的隊伍,項羽,呂臣,劉邦各領一支隊伍。秦軍在章邯的帶領下擊垮項梁後,認為楚國不堪一擊,於是北上攻打陳勝部將建立的趙國,趙國向楚國求救,於是楚懷王安排將領北上,重要的是楚懷王還把自己很欣賞的宋義安排為軍隊統帥,項羽為次將,而范增為末將。楚懷王與諸將約定先破秦入咸陽者為王。劉邦在此時西行前去攻破函谷關。

宋義北上救趙後,宋義認為讓秦趙兩軍相互爭鬥,可以坐收漁翁之利,於是宋義在到了黃河岸邊的安陽,停止前進,一個多月都不渡河,但是當時天寒又是大雨,楚軍又凍又餓,而宋義和一批人吃喝,於是項羽乘著找個機會斬殺宋義,統領楚軍。此後在鉅鹿之戰中大破秦軍,導致當時救援趙國的諸侯恐懼項羽,並且最後都屈服於項羽,隨項羽進入函谷關打敗劉邦,進入關中。

在進入關中之後,項羽為了自己稱王,於是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王,自立為西楚霸王 把楚懷王的都城彭城封為自己的都城,然後立楚懷王為義帝。在項羽回到西楚後,派人把楚懷王送到長沙郴縣,而且暗中下令讓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在江中殺害義帝。


人者仁義也


我是抽菸侃歷史,我來回答一個。

這是楚懷王熊槐的孫子熊心,也稱羋心。羋心並非出現在楚漢爭霸期間。陳勝吳廣大澤鄉起兵反秦之後,項梁、項羽在會稽殺了郡守也起兵反秦,由於項梁在吳中根基深厚,沒多久便聚集了很大規模的反秦勢力。

在項梁軍隊攻破襄城之際,陳勝被秦將章邯大敗,逃往的路上被車伕所殺。項梁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立即召開了軍事領導回憶,與會人員包括項羽、劉邦、張良、范增。范增在此次會議上對項梁提出了非常寶貴的建議,大概內容是:陳勝吳廣起兵之後,自立為王,沒有得到民心,失敗是必然的。當年秦昭襄王夥同張儀以六百里商於之地破壞了齊、楚聯盟,之後又誘騙楚懷王熊槐到武關,並扣留了他,楚懷王在秦三年中,寧死也不割地求和,最終憂鬱而死。自楚懷王被秦國扣留之後,楚人都非常想念他。如今楚地起義將領非常多,如果項梁能擁立楚懷王后人為王,那麼這些楚地將領都會前來依附的。

項梁採納了范增建議,從民間找到了楚懷王熊槐的孫子羋心,並擁立其為假楚懷王,這無非就是打下情懷牌,讓更多的反秦勢力聚攏到自己的賬下,共同反秦。

但是後邊卻出現了意外情況。由於項梁輕敵,在定陶被章邯及二世的援軍打敗了,自己也被殺了。此時的羋心感覺這對自己是一個機會,於是乎就召集各路將領也開了個會議。此次會議主要目的就是瓦解項羽的勢力,排擠項羽。會議上羋心封了自己的親信宋義做了大將軍,掌管所有軍隊,項羽變成了宋義的手下。羋心還對諸將領說,關中地區是秦朝的都城,需要一位有威望的長者前去破城、安民,他認為劉邦這個寬厚長者入關最合適了,總將領看出羋心的心思都隨聲附和。當一切安排妥當之後,羋心為了再一次打壓項羽,說了句“先入關中者王之”,這明擺就是拉攏劉邦排擠項羽。

然而,羋心低估了項羽的能力和其在軍中的影響力。之後不久項羽便殺了宋義,奪了兵權,鉅鹿之戰,一戰擊敗秦將王離二十萬秦軍,招降章邯二十萬秦軍,秦朝主力從此被瓦解,政權有名無實。鉅鹿之戰項羽只有五萬多軍隊,卻擊敗了秦軍大將王離、章邯的四十萬軍隊,項羽軍事實力在楚漢爭霸期間數一數二。項羽是兵家四勢兵形勢的代表人物,擅長輕靈作戰、以少勝多。可惜他遇到了兵權謀的兵仙韓信,在有他逆勢而為,最終兵敗垓下,烏江自刎。

這個楚懷王羋心,就是項梁、項羽為了聚攏各處反秦勢力而擁立的傀儡義帝。項羽進入咸陽城,戲水北岸分封諸王,之後便把這個傀儡的義帝流放到江南了(此時的江南秦始皇剛剛開拓不久,漢族與南越文化還尚未完全融合),又過了沒多久便被殺害了。羋心雖被稱為義帝,卻是時代背景需要的產物,待到時局穩定羋心也便沒有了存在的價值。

愛抽菸、好讀史,我是抽菸侃歷史。點擊關注,與您一起分享不同視角的五千年文明史。謝謝點贊。


歷史話光年


楚懷王熊心是項氏集團擁立的一個傀儡,是為了聯合天下反對暴秦諸候而樹立的一面大旗。只從項羽進軍關中後,天下各路義軍項羽實力最強。項羽為了自封為西楚霸王,藉以分封天下諸候,不得已給楚懷王熊心添加的一個名號而已。

在與秦朝軍隊作戰的過程中,項羽的叔叔項梁不幸戰死,項氏集團暫時沒有主帥。項氏集團擁立的楚懷王熊心彷彿看到了光明之路,趁項羽還沒有實際掌控項氏集團的實權。藉機提撥宋義為軍隊的最高統帥,拉攏劉邦歸於自己麾下,乘機一舉擺脫被項氏集團的控制。

楚懷王的作法徹底激怒了項羽,對楚懷王恨意深深埋在心底。但當時的項羽,羽翼未豐,只能任由楚懷王熊心的興風作浪,而沒有辦法制止。

楚懷王命令大軍分為兩路,一路由宋義為主帥,項羽為副北征。一路由劉邦為主西進。並且約定,先進入關中者為王。

楚懷王的安排,是對項羽最大的壓制,無論那一路勝利的功勞,對項羽沒有任何關係。所以,北征不久,項羽就殺死了主帥宋義,成為軍隊的最高掌權者。項羽掌權後,率領項氏集團一路高歌猛進,徹底打垮了秦軍最後的希望。

項羽到達關中後,項氏集團已經是天下最強軍事集團,擁軍四十萬,駐軍霸上。

堤前藉機進入關中的劉邦集團,被到來的項羽大軍驚破了膽。在張良運作謀略之下,項羽原諒劉邦進入關中的罪過。

項羽於是上尊楚懷王熊心為義帝,自立為西楚霸王,大封天下有功人員為王。封劉邦為漢王,貶劉邦到漢中之地。徹底把先前楚懷王的約定,先進入關中為關中王的誓約拋去。










畫詩人生


事實上是在劉項爭天下前,楚懷王就已經在了。

當時陳勝吳廣起義失敗身死後,項梁聽從了范增的建議:

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崐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起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資治通鑑》

就是說陳勝失敗是因為沒有擁立原舊楚王的後裔,而是自己稱王,現在因為你項梁本是原楚國的將領,所以楚地的將領才會依附於你,主要你能找到楚王后裔並重新立其為王,事情就更好辦了。



後來項梁聽取了范增的建議找到了原楚懷王后裔熊心,這才有了劉項時期的楚懷王。

至於楚懷王熊心為何又被成為義帝,原因就是在熊心在位後曾對劉邦和項羽說過:誰先攻入咸陽城就封誰為王。

後來劉邦攻破咸陽後被封王,項羽就不樂意了,生出了想奪楚懷王這個王位的想法,項羽後來也不再聽命於熊心,因為他認為熊心什麼事也沒做,還不如讓位給自己。



於是,他擅做主張將熊心尊稱為“義帝”,自行分封天下諸侯。而熊心面對勢力極度膨脹的項羽也無能為力。

我認為這個“義帝”應該是為假皇帝的意思,“義”這個字有“名義上的”這個意思,在想到項羽當時的心理活動,應該是稱熊心為假皇帝。


歌華頌夏


義帝叫做熊心,是一個很悲劇的人物,在中國歷史中,他沒有什麼地位,《史記》沒有給他立傳,其他正史也鮮有記載,恍若就是一個項羽立德少年傀儡。

公元前209年,項羽這一年24歲,劉邦貌似是39歲,當然也有一種說法他48了。但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雄心是大於項羽的。那麼,熊心是怎麼成為義帝的呢?

一般人模糊認為楚懷王熊心是項氏所立,其實這是不正確的,等於是將項梁做主的局部代義軍共立德整體,以及將立懷王與立義帝兩件事當成了一件事。

從《史記》?《漢書》中考察,大量信息披露:陳勝失敗以後,項梁採納範曾復立楚國後、從民所望之策,訪求到楚王室後裔熊心;然後相召各支義軍首領,另外一些人也主動趕到了薛縣。

項梁首先提出,諸侯會盟於薛縣,商議共立熊心。兩部史書都記載,當時項梁是動員各方尋訪楚王后人,再行共立。其中東陽縣令陳嬰、張良、東陽縣寧君、薛縣人叔孫通等都到薛縣參與了共立。從這一點來看,熊心雖然是項梁主導立的,但也通過了各路義軍的商定後同意才最終確立的。

另外,熊心首先是被立偉楚懷王,也就是楚國的王,並非天下共主,後來才立為了義帝,且享有紀年。《史記·秦楚之際月表》明確提出:“義帝元年”的紀年,漢王朝都沒有異議。且有:“義帝元年,諸侯尊懷王為義帝”的記載。

為什麼非要立個義帝,又為什麼項羽不成為真正的天下共主呢?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當時義軍造反,除了誅暴秦政治正確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大義,那就是六國復辟,牽扯到根本性的問題,那就是推翻秦制,恢復分封,各路義軍互不統屬,等於諸侯,但諸侯反暴秦,天下還是需要一個共主的,但是這個共主不能像是中央集權的秦始皇,而是要如周天子一般的存在,沒有插手諸侯事務的權力。

項羽其實很想成為天下共主,當時的情況下,他在三楚之中,佔有九郡,佔地最廣,戰功卓著,但並不代表法理上他就能成為皇帝,大勢是天下又要重回分封戰國的路子,礙於禮制,所以他只能是西楚王,不過加了一個“霸”字表示他在諸侯至上,義帝之下的地位。

那麼,為什麼天下共主偏偏要是楚國的君主呢?

反秦初期,原六國冒出多路義軍,熱鬧而混亂,各自為政,分散作戰,沒有統帥機構,不見統一號令,。缺乏統籌行動。而其中力量最多的楚地義軍,先後自稱可立有陳勝、襄疆、景駒等“楚王,都不成功甚至引起自相殘殺。

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個有影響力,合乎禮法,身份尊貴的領袖將一盤散沙的義軍統籌起來抗秦,熊心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山的。他是楚懷王之後,身份尊貴,而楚國又是抗秦主力,所以成為天下共主不會有太多的異議,而對於諸侯來說,熊心沒有什麼自己的班底,甚至都沒有忠於自己的部隊,這樣的天下共主,只是起到聯盟盟主的作用,約束力不強,不會觸及到他們的利益,於是義帝也就這樣出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