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的基础?说说商鞅变法的核心——耕战

文|飞鱼说史

民之欲利者,非耕不得;避害者,非战不免,境内之民莫不先务耕战,而后得其所乐,故地少粟多,民少兵强。能行二者于境内,则霸王之道毕矣。——《商君书·慎法》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诸侯并起,各自为政,相互攻伐,战乱不断。

战争是这段历史的主旋律,”战“的表现下亦孕育着”变“,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上层建筑的变革也无法避免。

所以,又可以说春秋战国是变法者的天下。

怎么理解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的基础?说说商鞅变法的核心——耕战

战国时期的特点

变法不同于改革,前者是变更旧的制度,后者则只是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政策的调整,更为关键的是,变法者通常都不得善终(当然也有例外),正如后来的谭嗣同所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说起春秋战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等都是无法被忽略的,当然最有名的当属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可以说,秦国之所以能完成最后的大一统,商鞅变法是根基。

那么怎么理解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的基础呢?飞鱼本篇就来说说商鞅变法的核心——耕战。

商鞅变法之连坐。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史记·商君列传》

人是国家强大的基础,但是作奸犯科者却是人中的”害虫“,为了教化民众和督促民众安分守己而不偷懒耍滑,商鞅认为,高压的管教是必要手段,但是官府不可能盯着每个人,于是商鞅颁布了连坐法。

连坐法的核心是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也就是说周边的人有人触犯法律了,那么你就得告发,不告发的后果是被腰斩,如果藏匿的话,和投降敌人的罪一样,这样的政策出台,民众又怎改以身试法呢?

怎么理解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的基础?说说商鞅变法的核心——耕战

商鞅

《商君书·禁使》中记载:故至治,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意思是说清明的政治,夫妻和朋友间是不能相互包庇的,这不是不顾私情,而是人民不能容许隐瞒,而商鞅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势难匿者,虽跖不为非焉“,意思是有权有势的人也不敢藏私,凶恶的盗贼也不敢做坏事。

当然,商鞅的这项法令并不是只适合民众,对于国君和储君以下的人都适用,商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法之不行,自上犯之“,此外,商鞅还主张轻罪重罚,所以秦国严酷的刑法,也自此而生,而严酷的法令其实也是为了接下来以”耕战“为核心的变法而服务的。

商鞅变法之奖励耕织。

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农无得粜,则窳惰之农勉疾。商无得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窳惰之农勉疾,商欲农,则草必垦矣。——《商君书·垦令》

在商鞅看来,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毕竟打仗需要粮食,所以商鞅确立了”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的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的变法政策,但是从事农业需要保证人口数量。

为了提高农民的数量,商鞅还设法让各行各业的民众都转业到种地中去,当然他也不允许对农民有其他煽动性的言论,他在《垦令》中提出了:国之大臣诸大夫,博闻、辨慧、游居之事,皆无得为,无得居游于百县,则农民无所闻变见方。

怎么理解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的基础?说说商鞅变法的核心——耕战

商鞅变法

意思是说,当官的不许做那些博学多闻,巧言善变,或者到外游学居住之类的事情,更不允许去郡县中游说居住,这样农民就听不到奇怪的言论,更不会脱离自己种地的本业,而从事其他行业。

重农的另外一个表现那就是抑制商业的发展,商鞅提出了”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这意思就是说,官府也不是不让你从事商业,但是你从事商业要交税,税也不是多高,高于本钱的十倍就够了,试想这样的政策又有谁会去从事商业呢?

商鞅变法之奖励军功。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史记·商君列传》

当民众不敢犯罪了,农民又兢兢业业的种地了,商鞅把变法引入了军队中,目的是为了增强秦军的战斗力,商鞅主张要奖励军功,按功受爵,贵族无功不受禄,并且颁布了以军功作为赏赐的二十级等爵制度。

怎么理解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的基础?说说商鞅变法的核心——耕战

战国时期战争场面

《商君书·去强》记载:兴兵而伐,则武爵武任,必胜,意思是打仗过程中,只要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官职,那么一定会打胜仗。

那么这个爵位到底怎么拿呢,那就是上战场杀敌,杀敌一人,赐爵一级,你或许会觉得这不是挺好完成的。

其实不然,因为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士兵几乎都是以命搏命,士兵有可能杀死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可能杀了他。

当然,只要自己本领过硬,这也是一光明的大路,就像后来的白起一样,那就是靠敌人的首级一路升级而成的将军,当然并不是砍了敌人的人头,就爵位拿,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打胜仗,如果打了败仗,杀了再多的敌人都没用。

怎么理解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的基础?说说商鞅变法的核心——耕战

战国时期战争场面

这样的军功制一经确立,秦国士兵上阵杀敌,那都是不要命的往前冲,毕竟在他们眼里,敌人的人头是自己走向”人上人“的保障,《资治通鉴》记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意思是说只要是上战场,人人争先,但国内的打架斗殴则没人敢尝试。

飞鱼说:

怎么理解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的基础?说说商鞅变法的核心——耕战,商鞅变法前夕,秦国一直被山东六国冠以”蛮夷“的称号,但是商鞅变法后,秦国崛起再无可阻挡之势,秦国能统一华夏,建立第一个封建性质的大帝国,商鞅变法是基础。

商鞅的变法,其实都是围绕着”耕“和”战“进行的,正如《商君书·慎法》中所言:民之欲利者非耕不得,避害者非战不免,境内之民,莫不先务耕战,而后得其所乐。

耕是战国时期诸侯强大的基础,因为只有保证了粮食的充足,才可能开展其它的政治活动,战是战国时期诸侯生存和扩张的途径,只有战的胜利,才可能维持君主的统治。

怎么理解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的基础?说说商鞅变法的核心——耕战

此外,商鞅变法之所以能成功,最根源的是”耕战“为核心的变法,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迁,商鞅的”耕“,使得封建经济逐步形成,商鞅的”战“,促使了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转变。

不过,商鞅的变法,虽强大秦国,但也为秦朝的覆灭埋下了隐患,因为这套为对外扩张而生的耕战之法,也只有在纷乱的战国时代,才能发挥出真正的威力。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史记》、《商君书》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