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教资笔试常考人物——布鲁纳

​​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 , 1915—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对认知过程进行过大量研究,在词浯学习、概念形成和思维方面有诸多著述,对认知心理理论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作出一贡献。

196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理论:

1.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环节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学习的实质)

同时在教学观上,布鲁纳强调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并提出了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动机原则

布鲁纳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

他的动机概念不包括强化,他强调的是内在动机而不是外在动机。

他认为学生有三种基本的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即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

这三种基本的内在动机都有自我奖励的作用,因而其效应不是短暂的而是持久的。

教师如果善于促进并调节学生的探究活动,便可以激发他们的这些内在动机,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2)结构原则

为了使学习者容易理解教材的一般结构,教师必须采取最佳的知识结构进行传授。

他认为任何知识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动作表象是借助动作进行学习,无需语言的帮助;图像表象是借助表象进行学习,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符号表象是借助语言进行学习,经验一旦转化为语言,逻辑推导便能进行。

(3)程序原则

布鲁纳认为,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知识的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的能力。

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程序,它们对学习者来说,有难有易,不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的程序;而且在特定的条件下,任何具体的程序总是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包括过去所学的知识、智力发展的阶段、材料的性质以及个别差异等。

(4)强化原则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还必须获得反馈,知道结果如何。

因此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知道结果应该恰好在学生评估自己作业的那个时刻。

知道结果过早,容易使学生慌乱,从而阻挠其探究活动的进行;知道结果太晚,容易使学生失去受帮助的机会,甚至有可能接受不了正确的信息。

2.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强调知识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以学科基本结构(组织结构、实质结构、句法结构)的掌握为目标;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布鲁纳是学科中心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