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科学地面对小一科学课

今年秋季,阔别十多年之久的科学课又重新回到了小学一二年级课堂。这门以前叫 " 自然 " 的课程,在2001年全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改之际改为科学课,起始年级也从小一变为小三年级。据悉,为了让这一学科重返小学一二年级课程体系,韦钰院士历经16年的努力,从国际科学教育考察,到 " 做中学 " 等系列课题研究,再到国家小学科学教育标准的修订并于2017年初发布,及至今日回归,不能不钦佩作为一名大科学家的她,为了科学启蒙教育而殚精竭虑、砥砺而行。如今此事尘埃落定且如愿以偿,细思来路不易却意义非凡。

要科学地面对小一科学课

重视科学教育是补齐感性文化短板的一种手段。曹冲称象只是破解一道难题、成功的做了一次智力游戏,却没有像阿基米德那样得出浮力定律。再反观我们的教育,对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设置了科学课程,但过多的注重对知识的识记而缺少对怀疑精神、实证精神和理性思维的培养。小学一年级重开科学课其科学启蒙意蕴很浓,旨在着力于热爱科学、观察习惯、科学思维等科学素养方面的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原来的课程目标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修订为 " 科学态度 ",增加了 "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 新目标,其用意再明白不过了。

要科学地面对小一科学课

" 做中学 " 为科学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抓手。"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做中学 " 始于荀子,王阳明发扬光大到 " 知行合一 ",再出口到美国,杜威提出 " 在做中学 ",然后由其学生陶行知等人转内销来到中国。今天不少翻转课堂其精要之处不外乎模仿美国课堂,不外乎 " 做中学 "。学习金字塔理论印证了 " 实际演练 " 和 " 马上运用 " 学习效率最高,不少专家也在大谈特谈 " 做中学 "。可是,我们依然习惯于照本宣科地 " 满堂灌 " ——将饽饽嚼碎了再喂给嗷嗷待哺的孩子。

要科学地面对小一科学课

要想改善科学教育的方式,首先要转变知识观。"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这 " 最有用的东西 " 就是指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等。其次要善于运用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它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是教的方法,也是学的方法。它能够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研究过程的艰辛和研究结果的欣慰。它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欲望、培养学习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发现学习如同 " 做中学 " 一样也有弊端,耗时太多,知识碎片化,不能将所有间接经验直接学习,如高压电伤人、氰化钠剧毒等。再次要加强学科融合的研究,设计综合课程。课程综合化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一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为例,全册两大板块——植物观察、比较与测量,完全可以结合语文、数学等学科来学习。当然,课程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尤其是知识结构的要求更高。

要科学地面对小一科学课

只有科学地对待,不失偏颇,才能对得起回归的小学一二年级科学课,才能不辱使命、不负众望,才能培养好未来的人文与科学并重的民族脊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