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豪車住別墅存款百萬,卻願意當一名月薪3000的前臺

今天看到這樣一個問題,覺得很有意思。有位網友提問說,身邊有個同事家裡住著別墅,每天開著豪車上班,存款不下百萬。卻跑到他們那家小公司做前臺文員,月薪只有3000元。

並且,這位員工一干就是一年多,他非常好奇這種人的心態是什麼樣的?為啥明明很有錢,卻願意做這種崗位呢?

隨著社會高速發展,這種人其實還是挺多的。這些經濟基礎好的人,願意來做月薪3000的前臺工作。他們的心態,必定不是閒得蛋疼,而是有自身目的跟人性需要的。

開豪車住別墅存款百萬,卻願意當一名月薪3000的前臺

人性的原始需要,決定人不能太閒

德國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兩個犯人單獨關在不同的房子裡,讓他們與外界隔絕開來。經過很長的時間,一個人發瘋了;另一個人自己和自己下棋,被放出來時成了一流棋手。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人性的原始需要,就是要不斷地從外界獲得刺激,這樣身心才會健康。這在心理學上,叫做感覺剝奪定律。當然這種實驗,也只會出在二戰時期的德國。

那些開著豪車住別墅,存款百萬的人,你讓他天天待家裡無所事事,短期還行,時間長了必定會受不了,這就是人性使然。

他們需要找一件事情來做,至於是旅遊、上班還是其他什麼事情,每個人都不一樣。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這件事必須是,能夠持續做一段時間的,比如一年、兩年甚至更長。

那麼像閱讀、寫作、泡吧啥的,顯然就不適合。剩下的也就是旅遊和工作。但是旅遊要到處跑,特別是一整年都在到處跑。有些人覺得快樂,有些人就覺得累,大部分人往往會選擇找份工作。

這種人找工作的心態,明顯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解決無聊,滿足人性需要。當然也可能是其他的目的,這目的後面會細說。

所以,他們不會去找那些經常性加班,或是富有挑戰性崗位的。經常都是找一些輕鬆性崗位的,比如前臺、文員、行政甚至保潔員。這也就是在一些大城市,會出現保潔員、前臺開豪車上班的情況。

心理學家欣克爾博士曾做過一個實驗,對一群工人進行研究,他發現那些有明確目標,對生活和工作都感到滿意的人,身體都比較健康。相反,那些整天無所事事,生活一團糟的人,則比較容易得病。

很明顯,會想著做這種低薪崗位的有錢人,自然懂得這個道理。

開豪車住別墅存款百萬,卻願意當一名月薪3000的前臺

上班不一定是為了錢,還有更多的目的

如上說的,人性的原始需要,決定人不能太閒。這些人找工作的目的就是解決無聊,但是另外一些人卻是帶著特殊目的來打工的。

學習經驗,體驗生活

有些人來工作,就是為了學習經驗和體驗生活的。這些人從小含著金鑰匙長大,根本就缺乏工作經驗,更不用說生活經驗了。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說是某富二代跑去父親下屬的一家子公司上班。臨近中午要吃飯的時候,看到大家都用外賣軟件在點吃的,他覺得很好奇,看了下價格感覺很便宜。索性就點了1800塊外賣,然後非常高興的跟同事說,這軟件確實非常好用,第一次吃到這麼便宜的午餐。

當然,這個可能是一個虛構的笑話。但是不得不承認,確實有些富二代來上班,就是為了體驗生活的。

獲得第一手信息

有些人來工作,是為了獲取第一手信息。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一些資源相對集中的企業。來這種企業上班,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能比競爭對手,更早的獲得信息,進而可以更好爭取到這家企業的訂單。

有這麼一個老闆,為了能更早獲得大企業項目信息,進而提高這家大企業訂單的中標率。專門安排自己的兒媳婦,以外包員工的形式,到這家公司做一個打雜的員工。

開豪車住別墅存款百萬,卻願意當一名月薪3000的前臺

擴展人脈資源

有些人到企業純粹是為了,擴展人脈資源的需要。但是這些人的目的,跟普通打工者又不一樣,為了擴展人脈,他選擇工作的企業必定是有講究的。

有位朋友待過一家公司,整個公司就20幾號人,做外貿生意的。朋友進去發現,有一半的人都是開著豪車的,當時就納悶,一家看起來這麼不起眼的公司,怎麼每個人都很土豪的樣子。

後來才知道,原來都是富二代組成的公司,那些像網管、行政、人事、倉管都是清一色的富二代。這些人來公司,純粹是為了擴展人脈資源而已。

這些人工作的心態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純粹無聊來體驗生活,有些人為了獲得第一手信息,還有些人為了人脈資源。看似無法理解的舉動,想清楚對方的目的後,也就清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