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搶佔支付牌照?他們看中的更是跨境支付

外資搶佔支付牌照?他們看中的更是跨境支付

外資搶佔支付牌照?他們看中的更是跨境支付

這是《中國經營報》為您分享的第927篇原創文章;我們只發有態度,有乾貨的原創。

外资抢占支付牌照?他们看中的更是跨境支付

近日,中金國盛公佈了最新的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設施技術認證名單,其中,安付(深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付”)在2019年10月18日剛剛獲得認證,申請的支付業務類型為互聯網支付、銀行卡收單。

獲得這一認證後,是否意味著下一步,安付的大股東Payoneer(派安盈)

,將獲得一張支付牌照?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從派安盈方面瞭解到,針對此事,短時期內公司暫不會有任何官方消息披露。

獲取牌照尚待審批

外资抢占支付牌照?他们看中的更是跨境支付外资抢占支付牌照?他们看中的更是跨境支付

天眼查數據顯示,安付的運營主體是安付(深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1億人民幣,成立日期2019年8月22日,主要經營範圍包括:從事網絡信息、計算機、系統集成科技專業領域內的技術開發等。

在公司的股東信息中,其中 Payone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td. 為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46%;上海夏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為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45%;深圳寶麗捷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為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為9%。在高管團隊中,Tsafrira Erlich Goldman 擔任董事長,華蓋資本創始人鹿炳輝擔任副董事長,高歌擔任總經理。

而派安盈成立於2005年,總部在美國紐約,是萬事達卡組織授權的具有髮卡資格的機構,也是知名的跨境支付企業,許多中國跨境電商便使用其服務。目前擁有400萬+用戶、在200+國家覆蓋、並支持150+幣種交易。

根據公開信息,派安盈9月時進行了戰略升級,面向中國跨境電商打通了網內支付與網外支付,賣家可以使用餘額直接免費轉賬到賣家或服務商的派安盈賬戶,也可以直接充值支付已對接API的服務商或平臺。網外支付上,賣家可直接使用賬戶餘額轉賬到對方銀行賬戶。

不過,作為跨境收款平臺,派安盈在中國展業過程中需要與銀行、持牌第三方跨境支付公司進行渠道合作。而此次派安盈通過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設施技術認證,被視為申請支付牌照的前奏。

根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銀髮〔2010〕第2號)》十一條要求,企業申請支付牌照必須擁有技術安全檢測認證證明,即指中金國盛的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設施技術認證。不過,通過這一認證只是一小步,最終安付的支付牌照能否成功獲批,仍然未知。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監管對跨境支付領域合規問題的加強監管力度。今年7月3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支付機構外匯業務常見問題答疑》,明確銀行開展跨境電商外匯業務或支付機構開展外匯業務,可與符合當地法律要求的境外支付機構或銀行合作,但不得協助所合作的境外支付機構或銀行在境內違規展業。

由此,對於派安盈取得支付牌照的必要性,中國支付網創始人劉剛表示,在金融業務必須持證經營的監管背景下,支付牌照對於派安盈來說是其繼續在華經營跨境支付業務的敲門磚。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也表示,支付業務持牌經營是合規的最基本要求,對於開展跨境支付業務的機構而言,持有牌照才具有開展業務的基礎。外管局層發文“不得向非法外匯按金交易、境內個人跨境境外炒房炒股及其居間業務,以及其他外匯違法交易提供服務。”表明了對於無牌照開展跨境支付業務的態度。

可試水差異化消費領域

事實上,在中國的跨境電商、出境旅遊、留學已經成為跨境支付的業務佈局重點。在這些需求不斷擴大的同時,跨境支付賽道上的競爭者也不斷增加。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突破5萬億元。截止至2018年底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9.1萬億元,同比增長19.5%。預測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突破10萬億元。並預測在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增長至12.7萬億元,同比增長17.9%。

同時,2018年國內出境旅遊人數突破149

72萬人次,2020年可能達到15600多萬人次。另外,據銀聯國際的報告,中國留學生每年消費規模至少在3800億元人民幣以上。

在這樣的背景下,包括國內持牌支付公司以及外資機構紛紛被吸引而來。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國付寶股權變更申請,PayPal通過旗下美銀寶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收購國付寶70%的股權,成為國付寶實際控制人並進入中國支付服務市場。由此,PayPal成為了進入中國支付服務市場的第一家外資機構。

那麼,如果派安盈能夠成功獲得支付牌照,其與PayPal之間有何相似,又有何不同之處?對此,黃大智告訴記者,派安盈與PayPal的情況非常相似,兩者在跨境支付上具有優勢,對於目前國內穩定且競爭激勵的支付行業而言,進入國內支付市場並無任何優勢。

黃大智進一步說到,與PayPal不同的是,PayPal通過收購國付寶進入國內支付市場,而國付寶本身已經具有成熟的支付相關的技術、商戶等團隊,但派安盈通過新申請支付牌照的方式,若是獲批,其需要全新組建技術、市場、合規等團隊,面對的挑戰更大。

另一方面,根據易觀的《2018年中國跨境支付市場數字化發展專題分析》,截至2018年我國有30家終止符機構獲取了跨境支付牌照。那麼,派安盈與這些機構以及PayPal之間要如何競爭?

對此黃大智表示, 派安盈與PayPal在跨境市場方面的業務開展具有一定的重合性,在用戶量方面則和PayPal差距較大,兩者在競爭上或將更多在於市場資源、側重場景、支付幣種(市場)、服務價格等方面的競爭。在與國內支付機構的競爭上,微信、支付寶更多是在佈局支付機構在國外的本地化落地,多是服務於去境外出遊的國內用戶,派安盈與PayPal則可以試水境外遊客在境內的消費領域的服務。

而總體趨勢上,根據上述易觀的報告,隨著市場競爭的逐漸激烈,跨境支付的手續費率呈現出走低的趨勢,支付也將逐漸成 為基礎性的底層服務。而如何能夠為用戶創造更多的價值,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開始成為支付企業的關注焦點。

另外,新興國家可能成為中國跨境消費新的增長點;B端大型企業方面,新興國家跨境支付基礎設施不完善,B端企業同樣擁有大量跨境支付解決方案引進的需求,市場想象空間巨大。不過,新興國家跨境支付市場參與者相對分散,市場整合難度較大。短期內,這一支付市場難以產生行業巨頭。

記者 蔣牧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