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加格達奇區開展“有事您說話”主題實踐活動


大興安嶺加格達奇區開展“有事您說話”主題實踐活動


大興安嶺加格達奇區開展“有事您說話”主題實踐活動


黑龍江經濟網訊(李勝敏 林晶)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加格達奇區堅持問題導向,緊緊圍繞百姓需求,化被動響應為主動出擊,全面開展“有事您說話”主題實踐活動,通過推行黨組織進網格、黨員進樓棟、服務進家門“三進”模式,在瞭解群眾訴求中“守初心、擔使命”,在解決群眾訴求中“找差距、抓落實”,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形成了群眾“辦事不求人”、黨員為民辦實事的生動實踐。

黨組織進網格,搭建黨群“連心橋”。瞭解收集民情民意是做好為民服務工作的“先手棋”,也是找準主題教育著力點的不二“法門”。區委把群眾需要作為互聯互動的結合點,以同城共建、同心共治、同創共享為“服務天線”,建立了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院黨小組四級組織體系,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各街道根據地域和居民、黨組織和黨員情況,將社區劃分成249個網格,地區26個直屬黨委、地直機關工委79個黨支部及加區102個黨支部207家單位,全部進駐社區認領網格,開展組團化服務。進駐黨組織堅持包組建、包管理、包服務、包教育、包提高“一包到底”, 印製發放公開信50000餘份、“便民服務卡”20000餘張,制定了“一卡一牌”(便民服務卡、公示牌),建立了“一站一平臺”(網格服務站、“有事您說話”微信服務平臺),採取黨員教育聯管、普法宣傳聯抓、社會治安聯防、困難群眾聯幫、環境衛生聯治、文化活動聯辦、和諧社區聯建“七聯”舉措,開展活動3000餘場次,相繼打造了“金鑰匙驛站”“紅旗紅”“三社聯動、溫暖長虹”等共建品牌。地直機關單位主動參與社區建設,組織黨員5000餘人次參戰城區環境衛生整治,為打造百姓出行環境助力。供熱部門針對群眾反映的初秋氣候寒冷需提前供暖問題,將取暖期提前1周,讓群眾住上暖屋子。國土和房產部門針對社區群眾反映的住房難、安置難、辦證難問題,相繼出臺解決房地產領域歷史遺留(信訪)問題、做好回遷安置和不動產證辦理暫行辦法,閒置房源處置辦法等惠民新政,切實讓組織優勢盡其長,讓服務資源盡其用,讓服務功能盡其廣。

黨員進樓棟,亮明身份“作表率”。讓黨員幹部走出文山會海,走進居民樓棟,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服務群眾和推動社會治理上來。區委建立社區在管黨員自行進駐樓棟、職能單位黨員派駐樓棟“雙軌並行”機制,區委主要領導深入包扶街道社區,帶頭認領樓棟長,掀起入戶訪民情熱潮。7578名在職黨員紛紛進社區、進樓棟,主動認領樓棟長掛牌服務,當好“五大員”(黨的政策宣傳員、社情民意調研員、義務巡邏治安員、矛盾糾紛化解員、惠民便民服務員)。通過“每週巡、經常訪、及時記、隨手做、實時報”,進駐黨員“民情日誌”記錄最高達3萬餘字,幫助小區群眾反映解決“三供一業”等民生難題500餘件,為貧困群眾捐款捐物60餘萬元,解決就業創業難題210件。長虹街道針對長青路社區出行路面被大水沖毀,群眾無法進出問題,與“三供一業”施工企業、龍建路橋公司等部門聯繫溝通,43名街道黨員幹部職工、網格長、志願者在國慶期間奮戰7天,合力解決居民出行難題。區直機關黨員持續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春蕾助學、黨員先行”活動,累計捐款23萬餘元,資助春蕾女童239人。營商監督部門黨員駕駛“便民服務車”,為百姓辦好事實事100餘件。進駐黨員還通過開展爭當遵守公德文明先鋒等“四個先鋒”、綠色生態進樓棟等“六進”活動,凝聚轄區群眾合力,共同推進小區建設。進駐樓棟黨員結合職業特點和個人特長,主動認領責任崗7000餘個,開展“三幫五助”活動2000餘次,逐人逐冊建立紀實服務檔案近8000份,湧現出了一批以“全國人民優秀調解員”吳秋菊為代表的社區志願者,在群眾中叫響了“有事您說話”品牌,營造了群眾有事找黨員的濃厚氛圍。

服務進家門,貼近群眾“零距離”。把群眾滿意作為檢驗成效的評價標尺,用群眾獲得感這塊“試金石”檢驗主題教育的“成色”和“純度”。區委突出民生重點,發揮黨組織和黨員“8小時外”作用,在全區實行黨組織定點接訪、黨員定時走訪“兩訪服務”模式,從解決群眾難題減環節、減步驟、減時間入手,讓居民點單、組織派單、黨組織和黨員接單“三單流程”服務更加暢通。針對百姓關切的信訪問題,區委帶頭“接單”,建立“三訪一包”機制,處級領導接訪下訪約訪接待群眾79件次198人次,嫩源步行街等4個歷史遺留的環境髒亂差的大型室外集貿市場被取締,90年代師範和非師大學畢業生安置等30餘件信訪突出問題,得到有效化解。西小河環境汙染問題是多年的沉疾舊痾,區政府接到群眾“點單”後,迅即啟動拆遷安置工作,還“河清海晏”於民。針對城市基礎設施破舊老化落後等問題,投資12.8億元,新增建小區休閒健身廣場1.8萬平方米,休閒座椅、健身器械和庭院燈2400盞,新建修復小區硬化地面22萬平方米,城鄉治違拆違1175處18670平方米。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各街道社區還建立了“小事2小時回應,24小時解決”便民機制和“遇事有人應、過程全紀實、辦理有監管”長效機制,群眾通過“有事您說話”服務平臺,一站就能解決大事小情。各駐區黨組織堅持群眾訴求就是“警情”,街道社區派單就是“警鈴”,針對居民群眾反映的“三供一業”溝通“中梗阻”問題,物業服務企業設立了“有事您說話”服務牌,公開了職責範圍和聯繫方式,針對群眾反映的小區內晾曬衣物老大難實際需求,住建部門計劃外為小區群眾安置晾衣架200組,切實讓群眾的“微心願”變成幸福“大賬單”,讓百姓“有話有地說”,在家門口感知城市環境建設的“民情溫度”,使“有事您說話”真正有了底氣,成為廣大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推動發展、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堅實堡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