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的八百府兵,為何能壓制李淵的幾千禁軍?

尹詩敏


關於玄武門之變,為何李世民的八百府兵能夠壓制李淵的幾千禁軍呢,其實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禁軍已經提前被李世民疏通,軍心所向為李世民,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幾千禁軍還要對抗來自李建成、李元吉的三千救兵,無暇顧及李淵。

也許三言兩語並不能說清楚,那就讓我詳細跟你說一說當時的事情經過吧。


一、軍心所向李世民

玄武門當時的禁軍主要是南衙兵、北門兵以及監門軍,分別屬於敬君弘、呂世衡與監門大將軍常何所管,常何原本是太子李建成的人,可是已經被李世民收買,如今常何屬於李世民麾下的人馬。

另外兩位呢,我們繼續分析。當時李世民的職位是十二衛大將軍與尚書令,而唐朝當時總共有十六衛軍,南衙兵屬於其中四衛,歸敬君弘管理,另外的十二衛就是歸十二衛大將軍李世民名義上管理,從這層關係而言,敬君弘與李世民屬於兄弟軍隊,但是十六衛都歸尚書省來管理,尚書的最高長官就是尚書令李世民,也就是說李世民是敬君弘的最高直接長官。


所以兩人平時來往密切,自然關係不一般,在進行玄武門之變前,敬君弘已經對李世民十分崇拜,軍心所向,支持李世民是必然的。剩下的一個北門兵將軍呂世衡看到三人有兩人順從李世民,自然自己也明白該如何站隊。

綜上所述,其實在進行玄武門之變前,李淵的禁軍基本上已經被李世民收買,屬於李世民所有,又何談保護李淵呢?


二、對抗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救兵

當玄武門之變真正來臨的時候,李世民先是帶領長孫無忌、侯君集、尉遲恭、張公瑾等人進入玄武門做好埋伏,等待李建成到來。

李建成與李元吉不慌不忙趕到,發現情況不對想要轉身逃跑,這個時候李世民叫住李建成,李元吉慌忙之中拔箭射向李世民,結果未中。李世民一箭就射中李建成,李建成卒。

可能當時情景太亂,李世民的馬受到驚嚇不受控制跑向樹林,李世民被樹枝撞落在地,李元吉看到後轉身過去下馬用弓弩打算勒死李世民。正在萬分危急之時,尉遲恭帶領70人馬前來救李世民,李元吉看到形勢不對打算逃跑,卻被尉遲恭追殺並且砍下人頭。

門內戰火紛紛,門外自然也不甘示弱,李建成的部下馮立、薛萬徹等人聽說李建成遇害,馮立動員大家說“豈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難”,於是大家前往玄武門救李建成。去到玄武門之後,張公瑾立即把城門禁閉,外邊馮立等人火力全開,裡邊情況危急。就在這時候,尉遲恭將李建成與李元吉人頭拿到城樓上給馮立他們看。大家看到太子已死,薛萬徹等人紛紛撤離,只有馮立還想繼續為李建成報仇。



門內的敬君弘與呂世衡為了防止馮立衝進玄武門,遂帶兵出門迎戰,並且被馮立戰死,這時候馮立才說替齊王報了仇,帶領部下四散而逃。

由於禁軍在門外大戰,根本來不及顧及李淵安全,李世民派尉遲恭去找到李淵,李淵很驚奇說“今日亂者誰邪?卿來此何為?(《資治通鑑》)”

尉遲恭告訴李淵是太子李建成與李元吉造反,李世民正在平叛,希望李淵將兵權交給李世民。李淵思考一下,問旁邊的臣子裴寂等人該怎麼辦,大家都紛紛表示李世民功蓋宇宙,應該得此殊榮。


這時候李淵也明白事情的嚴重性,說“其實我一直想讓李世民做太子”,於是下令將兵權交給李世民。終於玄武門之變順利結束,李世民去找到李淵“跪而吮其上乳”,李淵也沒有責怪他,將太子之位授予李世民,一個月後,禪位給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成為皇帝。


結語

整個玄武門之變,李淵的禁軍基本上沒有管過李淵的安危,因為整個過程李世民已經策劃完美,至於幾千禁軍,不戰而敗,又何談壓制不了李世民八百府兵呢?



嗔痴歷史觀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了太子李建成,然後逼迫皇上李淵退位,為什麼李淵的幾千禁軍打不過李世民的幾百親信門閥呢?一是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都為開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是自己兒子中兩個能力最強,最適合的接班人。太子李建成的死亡雖然讓李淵傷心欲絕,但是人死不能復生,江山還要接班人;二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在歷年的明爭暗鬥中,李淵態度模糊不清,這讓李建成擔憂自己太子位不保,也讓李世民及手下希望大增,從而加重了兄弟倆的分歧甚至仇恨,這些李淵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三是李淵擔心,李世民既然可以殺兄,也可以弒父,如果李淵拼死反抗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如果李淵贏了追究李世民的罪過,又要失去一個兒子,到時候江山靠誰守?李淵老了,他希望主動讓賢免得父子兵戎相見,也希望李世民能放過李建成的孩子;四是李世民的手下早已買通了禁軍的一些守將,禁軍沒有拼死抵抗。綜上所述的原因李淵沒有下令絞殺李世民,讓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取得了徹底的勝利,導致了李淵的幾千禁軍打不過李世民的幾百手下。


夏夜的寧靜76358689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的八百府兵,為何能壓制李淵的幾千禁軍?

因為李世民的周密計劃,加上他處事果斷,最終以少勝多,贏得玄武門之變的勝利。

一、李世民,不甘做秦王的二太子。

據《資治通鑑》記載:太子李建成性情鬆緩惰慢,喜歡飲酒,貪戀女色,喜愛打獵;而秦王李世民則不一樣,此人工於心計,一向不甘示弱,為人很有城府。太子李建成主要是處理內部公務,而李世民經常外出帶兵打仗,屢建奇功。

自古以來,掌握兵權外出打仗者,更有話語權,更容易在皇帝面前得到器重,所以遭到李建成和同胞弟弟李元吉的嫉妒,他們也經常暗地裡排擠李世民,而且高祖李淵也經常偏袒太子。李世民對這些事情,看在眼裡,記在心頭。李世民覺得火候未到,也不願意挑明說而已,朝堂殿下,各位大臣也都清楚幾個兄弟之間的明爭暗鬥。在他們看來,這哪裡是家庭不和,簡直就是危及江山社稷啊。果不其然,令李建成和李元吉始料未及的是,一場陰謀正在悄悄的上演。

二、周密部署,力克太子。

據史料記載,玄武門之變是經過周密部署的。

一開始李建成的資質稟賦,包括他的為人處事,李淵是不欣賞的,反而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倒得到父親的讚許。李建成覺察到此事,就拉攏李元吉開始排擠老二。老二順勢而為,再加上自己功勳卓著,也拉攏了一些黨羽,與太子黨相抗衡。期間,雖然李建成先後在長安城及各地招募士兵多達兩千多人,組成長林軍,安插在各個坊市之中,但李世民背後的謀士早就看穿這一切,而且李世民還在東宮安插了眼線,對於太子的一舉一動都瞭若指掌。

三、發動政變,完敗對手。

在尉遲恭、長孫無忌等人的建議、密謀下,李世民相繼拉攏房玄齡、杜如晦等人,最終定下發動政變的計劃。李世民先密奏李建成一本,哭著對李淵說,李建成在後宮無所事事,荒淫頹廢,還暗中迫害自己,要替他做主才好。李建成知道此事後,親自入皇宮逼問高祖,而此時宮中衛軍已經倒戈轉向李世民。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等大臣入朝,並在玄武門埋下伏兵。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對此毫不知曉。等來到宮中已為時已晚。李世民先用弓箭射死李建成,隨後在樹林裡尉遲恭將李元吉處死。所謂擒賊先擒王,李建成及其黨羽死後,其部下數千禁軍也紛紛落荒而逃。最終,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大獲成功。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歡迎評論發表意見,一起學習探討。)


山城小哲


玄武門之變是一件至今仍然搞不太清楚的事情。由於正史文獻存在被篡改的嫌疑,就只能從一些蛛絲馬跡來推測當時的情形。至今已經有關於隱太子李建成的軍功、李淵本人在建國階段的主導作用等等不同以往的觀點。小編新發現幾個線索,可以加深對此事的瞭解。如下:

天策上將府的真正地位

以往人們都惑於李世民的威名,總以為天策上將府是一個類似北朝“太原霸府”甚至日本幕府一樣的超級機構。而實際上,天策府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存在,它的地位由武德七年的《武德令》確立,仔細辯讀才會發現,這個機構其實沒有什麼權力,當時的建制派完全可以不理會這套系統。原因:


第一,天策府沒有兵權,而太子東宮的十率府雖然排名在天策府、十四衛府之後,卻是有合法兵權的。天策上將府雖然名列十四衛府之前,卻不能典掌府兵,等於是個空殼子,李世民能合法掌握的力量就是這個空殼子天策府的全體屬官及侍從人員,加起來確實最多隻有幾百人,書上說當時只有800人。當然玄武門的時候還被抽調走了一批官吏,滿員的時候應該也就是千把人。名義上能夠“掌國之徵討”,實際上沒有兵,還是要通過朝廷任命才能掌兵。


第二,天策府的地位並不高。李世民地位最高的時候,其威勢來自秦王這個爵位和“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兩個正式官職。新舊唐書說的天策上將府“位在王公上”並不是事實。天策府的官員,其編制隸屬於“京職事官”,平時是要服從京官的統一管理的。李世民只是能夠自行選拔,不需要通過朝廷,但這個權力別人也有。


所以,李世民在玄武門事件之前的角色,是頗為尷尬的,表面上煊赫,實際上明眼人都知道是有點可笑的,像是李淵故意拿他丟人現眼,要捧殺他一般。天策府的官員在長安實際上就是一種很尷尬可笑的群體,在建制體系裡是沒有地位的,除非他們能夠擔任朝廷的正式官職,例如宇文士及在政變前的情況,“天策上將府司馬宇文士及權檢校侍中”,這個時候才是建制派的官員。在此之前,朝廷一旦有所征討,也能夠合法的調度天策府的軍官,例如李元吉將秦瓊、尉遲恭等人調走。而李世民的人馬,除了那些最沒有關係和實力的,恐怕都容易動搖。

《舊唐書·志第二十二 職官一》:高祖發跡太原,官名稱位,皆依隋舊。……武德七年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尚書、門下、中書、秘書、殿中、內侍為六省。……次將作監;次國子學;次天策上將府;次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領軍、左右武候、左右監門、左右屯、左右領,為十四衛府。東宮置三師、三少、詹事府、門下典書兩坊。次內坊;次家令、率更、僕三寺;次左右衛率府、左右宗衛率府、左右虞候率府、左右監門率府、左右內率府,為十率府。王公以下置府佐國官。公主置邑司已下。併為京職事官。州縣、鎮戍、嶽瀆、關津為外職事官。又以開府儀同三司、 從一品。特進、 正二品。左光祿大夫、 從一品。

《舊唐書·元吉》:高祖將避暑太和宮,二王當從,元吉謂建成曰:“待至宮所,當興精兵襲取之。置土窟中,唯開一孔以通飲食耳。”會突厥鬱射設屯軍河南,入圍烏城。建成乃薦元吉代太宗督軍北討,仍令秦府驍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等並與同行。又追秦府兵帳,簡閱驍勇,將奪太宗兵以益其府。又譖杜如晦、房玄齡,逐令歸第。

玄武門事變前的意識形態之爭

以往人們忽略了李淵最後兩年的幾個政策,那就是尊儒和罷黜佛道二教。武德七年二月,李淵忽然在國子學舉辦了一場“釋奠禮”活動。釋奠,是皇帝以孔子門徒的身份進行的祭孔儀式,是文化政策尊儒的確定無疑的標誌事件。李唐的孔廟建於武德二年,但沒有記錄李淵曾進行過釋奠活動。他為什麼會在武德七年去釋奠呢?這是疑點之一。緊接著,武德九年四月,李淵下詔“廢浮屠老子法”,兩個月後玄武門事變發生,李世民殺掉建成、元吉之後大赦,同時立刻又恢復了浮屠老子法。這裡非常奇怪,暗示整個政變在意識形態上是存在背景因素的。

《新唐書·高祖本紀》:四月辛巳,廢浮屠,老子法。六月丁巳,太白經天。庚申,秦王世民殺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大赦。復浮屠、老子法。癸亥,立秦王世民為皇太子,聽政。

一般來講,帝王在儒釋道三家之中搖擺反覆的時候,就是政局和社會存在很大變遷的時候。後世人們都知道李唐以老子的後代自詡,且會昌之前的唐朝是佛教最為興盛的時期之一,何以李淵會有尊儒反道滅佛的舉動呢?為什麼李世民政變成功後,甚至還沒有繼位為皇太子時,就急匆匆地恢復佛道二教呢?

《舊唐書》裡有一位相州方士,名叫傅奕,正是他鼓動李淵滅佛。其傳記中寫道,他的滅佛上疏由李淵交給群臣討論,當時群臣只有一個太僕卿小官贊同,其他人全部反對或者中立,反對最激烈的是蕭瑀。眾所周知,蕭瑀是南朝門閥的代表人物,也是著名的佛教居士。道教,則是齊岱門閥士族的傳統信仰,在南朝也是主流信仰之一。尊儒的傳統主要來自北周,宇文邕曾經滅佛,釋奠記錄最多的人則是隋文帝楊堅。按照古代政治的常理推測,李淵最後兩年已經有很極端的中央集權傾向,正在重蹈隋朝的老路。這個集權過程得到了建成、元吉的大力支持,卻不被大多數貴族高官所認可,但他們大多敢怒不敢言。李淵針對的當然主要是關東門閥和南朝門閥,對關隴勳舊,他主要通過籠絡和威懾兩面手段來鞏固,在武德元年就早已“約功臣恕死罪”,所以基本盤是穩固的。

《舊唐書·傅奕》:……又上疏十一首,詞甚切直。高祖付群官詳議,唯太僕卿張道源稱奕奏合理。中書令蕭瑀與之爭論曰:“佛,聖人也。奕為此議,非聖人者無法,請置嚴刑。”

李世民在這輪中央集權過程中徹底失勢,成為最大的失敗者,到玄武門事變前,他已經被褫奪了正式官職,手上僅有800人天策府和秦王府兩套班子成員。他斷然鋌而走險,長安城中大多數都觀望,且消息傳出後,沒有一個貴族高官出來說話,只有太子齊王系統的藩王起兵。這就說明,李淵、李建成、李元吉父子三人最後幾年已經成了楊堅父子一樣的人物,得罪了大多數門閥勢力。玄武門時間得到大多數門閥勢力的支持,他們慶幸自己又躲過了一輪楊堅楊廣父子的那種荼毒之禍。這一切都是因為李世民不甘引頸就戮,鋌而走險、英雄本色。


《舊唐書》隱太子和齊王傳裡還提到一個證據:在雙方衝突最激烈的時期,李世民可能向李淵攤過牌,願意接受“梁孝王模式”來解決危機,即李世民帶著全部勢力退出長安,去洛陽自立門戶,只要不造反就行。但這個方案李淵、李建成、李元吉肯定是不同意的。(完)


歷史咖啡


軍隊數量是否雄厚,是戰爭勝負的關健因數,但卻不是唯一的決定性的因素。謀略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雖然,玄武門之變不是大的戰爭,它類似於現代戰爭中的斬首行動,謀略在這裡起到的作用更重要。

一,李世民為什麼要發動玄武門之變,無論從朝堂的勢力和軍隊的力量上,李世民都不佔優勢。實在是當時的形勢太危險,如果,李世民不進行有效的反擊,其生命將會不保。

隨著王世充,竇建德兩股勢力最大的反王的四覆滅,大唐的天下基本定型了。敵對勢力沒有了,鬥爭卻沒有停止,只不過從一致對外轉移到了自己內部,且有越來越厲害的趨勢。

雖然,李世民不是太子,按皇室繼承製度來講他也不應該成為太子,但是,隨著他本人的功勞越來越大,和勢力的增強,他也不甘心居於人後,奪嫡之心越來越明顯。

李建成是長子,也就是名正名順太子。然而,他明顯地感覺到來自李世民咄咄逼人的奪嫡氣勢。一個楊文幹事件就差一點把他從太子的位上掀下來。幕後的推手是誰,李建成心裡象明鏡一樣。

李淵做為一個父親,對兒子們的功績甚感欣慰。畢競,大唐的江山是靠父子同心打下來的。然而,兩個兒子對太子之位的暗戰,他也是洞若觀火。但是,他沒有更妥善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太子之位只有一個。沒辦法,有時,他只能活一活稀泥,但更多的時候,他還是在壓制李世民。

李建成為了防患於未燃,偷偷建立了起了自己的軍隊,就是長林軍,人數有二千人。武德七年六月,他藉著突厥人來襲的戰爭警報,從李淵那裡為李元吉要來了領兵出征的權力,把李世民的將領尉遲敬德,程知節,秦瓊等一眾將領要了過來,準備藉機一起消滅掉,並且,李建成還準備在昆明池出兵儀式上,藉機殺掉李世民。

一場大網悄悄地張了起來,準備把李世民連同他的勢力一網打進。

二,玄武門之變是一場勢力懸殊的小型戰役。李世民一方的勢力太小了,所以,他必須出奇才能智勝。

東宮的大網張了起來,本來計劃周祥的事,卻因一個小人物王晊的叛變,讓李世民知道了。

秦王府緊急行動起來了,李世民和他的謀士們策化了一個相當緊湊的計劃。一,藉著李淵責備李世民的機會,反告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激怒李淵下詔令他二人進宮對質。引蛇出洞達到一併殲滅的機會。二,玄武門禁軍將領常何是李世民的人,李世民藉機提前把軍隊埋伏在玄武門,在玄武門打一場突然,精準,短促的小型伏擊戰。三,李世民只有八百府兵,根本不足以應這場戰鬥。所以,秦王府能戰鬥的人全部出動,甚至包括李世民的妻子長孫氏。密令高士廉在萬不得已時,把牢中的犯人也全部武裝起來參加戰鬥。

當時,長安城內有禁軍二萬多人,李建成的東宮長林軍有二千多人。即便,不用禁軍,長林軍就能輕鬆地滅掉李世民的軍隊。所以,李世民的計劃必須精而又精,來一個短平快。

所幸,雖然,玄武湖之變事成倉促,由於前有思想準備,和計劃的周祥,雖有驚但無險。政變成功了。

玄武門之變成功的要素,在於它設什的精巧。所以,雖然只有八百人,卻成功了。


一葉小舟168521774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設下埋伏殺死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迫使唐高祖李淵交出了軍政大權,史稱“玄武門之變”。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位。

按照《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的記載,李世民帶去玄武門的部下,只有九個將領和八百府兵。李淵作為大唐天子,宮中有幾前衛士守衛。宮外還有幾萬府兵,歸十二衛大將軍統領。李建成和李元吉還有二千長林兵,歸薛萬徹和謝叔方等人統領。

李世民手中士兵雖少,但李淵的禁軍主要是負責保衛皇城的安全,多數駐紮在皇城北面。李世民的主力只有八百人馬,要對付潛在對手的幾萬人馬,容不得半點差池。所以,李世民在兵變之前,進行了周密的計劃。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事先早已準備周全,突然發動襲擊,禁軍始料未及,無法及時救援。

玄武門之變消滅太子後,李世民並沒有立刻奪權。當時尉遲敬德手持長矛對著李淵,他本身年事已高,又受到了如此驚嚇,再加上痛失兩子,除李世民外並沒有合適繼承人,李淵只能下詔立李世民為皇太子。二個月以後,李淵下旨禪讓帝位給李世民。公元626年八月九日,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登基。





郭小巾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不要說800伏兵,像這種類似的情況,只要兩三個人就足以控制了。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這幾個人能夠出很大的力氣,並且不怕死。

事件回顧

我們先來看一下整個唐朝首都的邊防圖,以及李淵所能夠掌控的部分軍隊實力,就不難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李淵在當時的緊急情況之下,隨隨便便都可以調動上萬人甚至5萬到6萬人。

而5萬到6萬的人口數量去對付李世民,似乎從來都不是一個問題,今天用手指頭來想想也能夠想到明白,只要李淵一聲令下,李世民恐怕都能剁成醬。

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李淵當時出不了這個門,沒錯,李淵已經被軟禁了,既然被軟禁,那麼李淵就沒有能力及時的把消息傳遞出去,連信息都傳遞不出去,指望著自己的部隊能進來解救自己,實在是一件天方夜譚的事情。

我們用最通俗的話來講,當時李世民進行政變的時候採取了系列措施,而在這系列措施當中大體來看分兩步走:

第一在玄武門附近埋伏自己的人,然後想盡一切辦法幹掉李建成;

第二在皇宮當中埋伏一些自己的人,想盡一切辦法控制李淵。

只要這2點做到了,並且沒有出任何差錯,那麼自己就是皇子、就是太子,並且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為皇帝。

沒錯,這就是事實

當時攔住李淵去路的只有兩個人,按理來說以李淵的體格或者李淵當時的能力和影響力,震懾住這兩個人似乎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李淵並沒有這樣做,為什麼呢?

答案有一些可笑,那就是李淵沒兒子了。

並不是說李淵沒有自己的子嗣,而是適合當皇帝的人已經沒有了,當時李淵已經老大不小的了,也必須考慮如何讓自己的孩子當皇帝,如何培養一位合適的接班人,可是除了李建成和李世民之外,其他的孩子要麼腦子有問題,要麼就是年齡太小,連蘋果和梨都分不清。

最開始的時候李淵有著自己的打算,讓自己的大兒子當皇帝,讓自己的二兒子去鎮守邊疆。但是沒有想到自己的二兒子把大兒子給幹掉了,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自己再通過一些辦法拼個魚死網破,把自己的二兒子幹掉或者自己被別人幹掉的話,那整個大唐的天下恐怕就徹底涼涼,究竟誰來當皇帝誰也不曉得,這一切都只能便宜了外人。

思來想去,李淵在沒有確切把握能夠死裡逃生,也沒有確切的能力去躲過這一個劫難的前提之下,更不願意冒這個險,一旦父子倆全都嘎嘣脆了,那可真的成為天下笑柄了。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點贊、評論、關注,小生在此謝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