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隊意外的發現,把上海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年

施工隊意外的發現,把上海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年

施工隊意外的發現,把上海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年

2001年5月,一支建築施工隊在上海市區志丹路附近施工時,發現了一座地下水利工程遺址,這個發現入選了2006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顛覆了人們對上海古史的認知,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施工隊意外的發現,把上海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年

人們常說3000年中國看陝西,千年中國看北京,而百年中國看上海。在我們眼中,古老的上海一直是一個小漁村的印象,但是水閘的發現,加上最近對青龍鎮遺址的研究,把上海的歷史向前推進了一千多年。

施工隊意外的發現,把上海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年

在唐宋時期,古上海一直沒有處於當時的政治中心,由於這一時期留下來的記載很少,所以無法證實古老上海在當時的重要價值,隨著對青龍鎮遺址的考古研究,終於彌補了這一方面的空白。從2010年到2016年間,在青龍鎮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其中就包括這個青釉褐綠彩蓮瓣紋碗,這種碗屬於唐代長沙窯,在晚唐時期最為興盛,與它同時出土的還有大量唐代時期的瓷器,這說明從唐朝開始,青龍鎮的陶瓷器貿易就十分發達。

施工隊意外的發現,把上海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年

隨後2016年,在青龍鎮遺址發現了隆平寺塔基,隆平寺塔建造於北宋年間,位於青龍鎮北側,臨近當時一條十分寬闊的河流 - 吳淞江。因當時江面非常寬廣,商船來了都看不到港口所在,所以隆平寺塔就起到了一個燈塔的作用,這樣來往的商船就能找到港口了,這一切都證實了青龍鎮確實是唐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對外貿易港口的一大重鎮。

施工隊意外的發現,把上海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年

然而這麼一個繁華的古老上海,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它的沒落呢?古代的城市大多數都是靠水運發展起來的,因此挖江連海的上海才得以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但是隨著環境的變化,對青龍鎮有著重要影響的吳淞江逐漸淤塞,到了明代,下游幾乎淤成平地,失去了通航的能力,曾經輝煌一時的青龍鎮就此沒落,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施工隊意外的發現,把上海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年

回想當年,往來於青龍鎮的商賈曾奔走於各大窯場,精心挑選出自己心儀的優良瓷器,小心裝載,疊放整齊,滿載一船,懷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在此揚帆啟程,給異域他鄉帶去了土與火的藝術結晶,也碰撞出了文化交流的火花。

施工隊意外的發現,把上海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年

當年市鎮的繁榮,帶來的是文化的發展,濃郁的文化氛圍,吸引了諸多文人駐足,對他們而言,青龍鎮正是斗酒交友的理想居所,不少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詩篇。像范仲淹、梅堯臣、范成大、蘇軾、米芾、趙孟頫,都曾運筆描繪了青龍鎮“近水人家隨處好,上春物色不勝妍”的宜人之景,也曾揮毫書盡“傍觀鶯竇湖,渺渺無涯岸”的蒼茫之感,還有當年留下的“江花與江水,客思兩無窮”的不捨之情,這也成了我們追憶古老上海的心裡話。

施工隊意外的發現,把上海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