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P2P理財能買嗎?

A發現更大的世界


P2P能做,但如果無法甄別本質和內幕,還是收手比較好。

金融是水,有人賺就必然有人賠,而世界上絕大部分人是賠的。P2P只是金融大海里一個小品種,一小戳人得了利的時候它是賺的,但更多人湧進來後小手段也就越來越多,包括自融、龐氏騙局、跑路等多種結局藏在這三個字下面。

一般來說,年化5%的產品算比較穩,年化10%以上需要打個問號,到了20%的話,不是處於隨時崩盤的狀態就是騙局。P2P教會我們的是:錢還是慢慢賺比較好。

現在想入P2P,建議看兩點:其一看政策,監管嚴不嚴密,市場規不規範;其二看平臺背景,穩不穩。不過爆雷後恐怕不會那麼快回復,不妨明年再看。

現在全球經濟都處於緊縮狀態,因此投資更需要慎重,建議做好資金保障後再考慮獲利,畢竟人人都想別人掏錢來填自己的口袋。


祺略資產管理工作室


作為P2P從業人員,首先先表明下我的態度:

<strong>

希望大家能下車的儘快下車,下車後先別冒險,等一切都明朗之後再去投資,冒著本金清零的風險實在太恐怖了。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句不是空話,等這句話應驗到自己身上,可就晚了,下面是我的一點感受,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一名P2P從業人員的自述

Part 1

2014年中,大學畢業後機緣巧合進入P2P行業,那時候P2P行業還是新興行業,找到工作的我開心的不行,還清晰地記得,班主任用互金行業“弄潮兒”來形容我。。。


而現在,P2P幾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這個行業的生命週期不禁令人感慨,短短几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我的同行,有人在號子裡冷著,有人失業著,有人賠上了全部家當,還有很多人轉行到各個領域。同行聊天,甚至說著在求職中面臨地各種歧視,有的招聘廣告直接寫明“不考慮P2P從業人員”,有的遭受面試官的各種白眼。


我先後穿梭於三家頭部P2P公司,期間還有過兩次非常魔幻的經歷,一次去了P2P孵化公司,在行業新興之初,搞個網站,弄幾張看起來專業點的辦公和證書照片,直接營業那種;還有一次,誤入了現金貸公司,第一天上班看到借款年化收益率直接嚇哭了。。。

Part 2

說實話,P2P的業務模式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創新,在國外一直髮展地很好,到中國就變味了。


就理財端而言,廣大投資者想找一個穩定、收益率還OK、期限還靈活的投資平臺實在太難了,P2P剛好符合了這個要求,一拍即合,大家紛紛上車。P2P發展伊始,新手標年化收益率幾十的比比皆是,甚至大平臺也不例外,其他標年化10%+。投資者無比熱情,P2P最多的時候有6000+家。


但大家蜂擁而上的時候,是考慮不到風險的,18年年中各種暴雷,到現在,頭部平臺團貸、證大暴雷、陸金所老大哥退出,P2P只剩700多家了。

就借款端而言,敢於高息借貸的企業或者個人,風險也是相對高的。因為,理財端給投資者的收益,加上公司人員、營銷等運作成本,借款端最低要15%+,甚至20%,P2P公司才能運作下去。


但眾所周知,好的資產都被銀行、頭部互聯網公司、消費金融公司拿走,大的P2P公司還有議價能力,能拿到相對優質的資產,中小P2P只能走各種野路子,而這一切的後果終會一覽無餘地呈獻給公眾。


本身,按照P2P的運營模式,假設借款人不還錢,投資者是應該承擔一部分風險的,即有本金虧損的可能。但在中國,P2P公司如果不剛兌就存活不下去,投資者根本不買賬,借款人逾期的部分只能公司墊付,一旦資金鍊斷掉或有其他風險,公司只能倒閉,這是中國P2P發展的悖論,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Part 3

9月初,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聯合發佈《關於加強P2P網貸領域徵信體系建設的通知》,支持在營P2P網貸機構接入徵信系統。重大利好,投資人老淚縱橫,落實情況我們拭目以待。


我今年也終於轉到了傳統行業,再不想經歷朝不保夕的日子了,我也是P2P行業重度投資者,80%的存款都在裡面,即使頭部平臺,每天也顫顫巍巍,數著日子等到期,畢竟那些大平臺也是前一天還正常經營,第二天就要坐車去維權了,投資人辨別好壞平臺實在太難了,什麼都可以造假的時代,給公司穿個馬甲,鍍層金實在太easy了。

最後的最後,希望大家能下車的儘快下車,下車後先別冒險,等一切都明朗之後再去投資,冒著本金清零的風險實在太恐怖了。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與各位共勉。歡迎同行留言交流~

<strong>


劇評君


關鍵詞:2019;p2p。

我算是是國內最早投資p2p的人了,從2011年開始投資p2p到2019年還在投的人應該不多了吧,並且在這過程中介紹了很多親戚朋友投資。

在這9年時間裡,我沒有踩過雷,而且最終年化收益是10.91%,收益讓我非常滿意,我應該是投資p2p的見證者和收益人。



我結合自己的經歷,再給你建議吧!

關於p2p:

第一:談p2p色變。

因為很多人踩雷了。為什麼會踩雷?

因為p2p在國內野蠻生長,給玩壞了,早期p2p沒有監管,只要建一個網站就可以叫互聯網金融,大肆吹噓國企、央企、上市公司背景,安全高收益,背地裡卻做著自融,資金池,虛假標……一系列見不得人的事!拿著投資人的錢租最高檔的寫字樓,開豪華的車,過奢侈的生活,在這裡你腦海應該可以閃過一系列不堪入目的畫面了吧……



第二、因為你不懂p2p。

p2p借貸是peer to peer lending的縮寫。

在國外,是點對點,個人對個人的借貸關係,而平臺只是中間人,不參與資金的運作,不得染指資金一分錢,只收取平臺收益費用。所以正規的平臺,規規矩矩的做事,是不會存在平臺關閉的風險的。只能怪國人太聰明,總想利潤最大化,不懂得有些錢是不能掙的。

第三,正規的平臺要做的事情就兩件。

一是前端審核借款人的資質和信用,如拍拍的魔鏡系統。而不是自己做一個標,把錢拿來自己去做其它投資,說實話什麼投資能支持20%的年化收益,整個A股市場又有多少家上市公司效益能一直是20%以上的,所以標的不透明,存在貓膩的平臺必倒!二是:後端追討逾期的事情!



第四,劣幣驅逐良幣。

p2p的初衷是好的,讓很多無法從銀行貸款的中小微企業或者個人,解決生產生活的一時之需,如我投的平臺早期就扶持了很多淘寶賣家,慧聰商家。但現在太多披著p2p的皮做自融,兜不住了,一個個暴雷,導致政府監管層,層層加壓,要求三降,即壓降投資人數、業務規模、借款人數。



所以在嚴格執行三降的情況下,規範平臺也只能轉型,轉向協助銀行機構貸款業務,也就是助貸,所以現在p2p平臺能放出來給個人投的標越來越少,你的錢也只能站崗,或者參與以此為底層資產的信託了。

所以2019年,規範正真的p2p可以投,但你投不到了!p2p給玩壞了!

我投資了快9年,也是從今年8月開始撤出p2p!


財來道


2019年是P2P備案完成年,絕大多數中小規模、不合規平臺將會被清除出場。按照1月份曝光的1號文和15號文,最終剩下的平臺預計在100家左右。若2019年要投P2P,選擇一線大平臺,其他的建議都不要碰。

1.預計通過備案P2P平臺最終剩下100家左右。

2019年1月曝光了兩大文件,1號文和15號文,明確規定了只有嚴格合規大平臺才能繼續備案。意思是隻有存款規模夠大,10億以上,資產小而分散的平臺才能有繼續經營的可能。其餘的要求2019年3月前全部勸退。

按照這個要求,預計只剩下100家左右會活下去,即只有5%左右平臺。

2.2019年投P2P,其實並不難,選頭部平臺即可。

根據第1點分析,未來只會剩下頭部平臺能夠繼續備案,持續經營,那麼2019年選擇策略只有一條:選擇能夠繼續備案,持續經營的平臺。

如何選?看存量規模,看品牌影響力,看行業排名。選擇行業排名前20的平臺投就行了。行業排名第三方網信主要有貸羅盤,網貸天眼,網貸之家,融360等。

總體來說,2019年投資難度變大了,因為當前1600餘家正在運營的平臺最終可能只剩下100家。另一個角度,2019年投資難度降低了,因為不用花時間去挑選其他平臺,只需要聚焦頭部平臺。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後,資深金融科技人士,用專業的知識、大白話的方式為您科普投資理財,讓天下沒有難懂的金融!歡迎關注、留言交流。


大南山伯爵


個人觀點,如果在這一行工作很多年了,對這一行非常瞭解,可以少量參與,如果是才接觸沒多長時間的,建議不要參與了。

2017年7月的時候,紅極一時的P2P巨頭紅嶺創投提出三年內清盤,退出P2P市場;今年的7月,媒體爆出陸金所計劃退出P2P市場,後來陸金所沒有正面肯定這個觀點,隨即回覆,公司會配合要求做好“三降”,現有投資者權益不受影響。所謂“三降”大體就是降低規模,降低借款餘額,降低投資者人數,從官方的表態來看,目前並沒有繼續大力支持P2P,所以投資這個行業要謹慎。

為什麼P2P會發展到這個地步,個人經驗來看,本人從行業剛開始火爆的階段參與到這個行業,當時所有公司都在大力宣傳國家對於互聯網金融的政策支持,大屏幕循環播放政府會議裡任何關於鼓勵支持的內容,市場非常火爆,很多從業者也是盲目加入,運營的過程中我發現,對於小額的互聯網金融業務,運營是個大問題,費用是非常高的,整體的資產質量也不高,最終的結果是小額業務獲利非常難,大額業務存在一定的市場空間,可以降低成本,運營好的話,能夠盈利,但後期大家都知道,國家政策支持小額,限制大額。在整個行業發展過程中,各種不合法,不合規的問題頻繁出現。運營上很難獲利,加上政策要求越來越嚴格,牌照問題,監管問題,小的機構是很難生存的。

為什麼個人建議對這一行非常瞭解的從業者還能少量參與呢?這一行國家並沒有一棒子打死,還是有少量機構會存活下來,站到最後,對這部分機構,市場潛力同樣非常巨大,具體會以哪種方式存活,還不可知。



走進燈塔


我還是那個觀點:96.5%的平臺都逃不過爆雷跑路或清盤或被兼併的命運,剩下一雙手能數的過來的平臺還是可以持續盈利的。

無非就是一下幾家:陸金所 拍拍貸 玖富小贏網金 51人品 宜人貸 桔子理財。以上平臺將來全部都是上市平臺且每一家都有履約險(保險賠付),這兩個特徵是p2p平臺安全的唯二特徵,上市說明平臺的盈利能力得到市場認可,有履約險說明風險可控(不然保險公司不敢承保)。去年的雷潮中我損失慘重,然後得出這樣的結論,不要全面否定p2p,不過就算我上述安全平臺也要隨時關注平臺的發展動態,隨時調整倉位,因為無論如何平臺也是企業,只要是企業就有衰亡倒閉的一天。


技巧法則


這網貸的問題倒是邀請了我好幾回呀,其實本人作為投顧,在17年之前,也曾在銀行體系內銷售過網貸產品,但老覺得此類產品不靠譜,的確在19年老東家也被捲入了網貸這一波浪潮之中。

首先,我想一語中的,直接揭穿它最醜陋的面孔——網貸對中國社會的發展並沒有積極意義,相反社會遺毒很深,就在筆者所在城市杭州來說,最近51信用卡被百位警力突擊,網傳這51信用卡大部分人被帶走詢問,最終還是因為警車坐不下了,拉下了幾人成為“漏網之魚”而深究其背後有個很大問題——暴力催收,各位近年來,現金貸,校園貸,砍頭息此類所謂金融理財讓多少家庭負債累累,甚至家破人亡,網上查詢下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歸咎一類,這都是網貸在國內生根發芽所導致的人間悲劇。如果讓此類事物大行其道,正義何在,良知何在!!

好,迴歸業務本身而言,P2P也存在著巨大bug,網貸的底層是個人債權,而且更多是信用貸,並沒有足額價值的抵押物來變現抵消壞賬。 其二,網貸對於借款人而言,融資成本奇高 在24-36%,其三,網貸對應受眾往往是普羅大眾,基本上很難過得了銀行,信託等正規金融機構的放貸風控。綜合這三點,會導致借款人多是借新還舊來維持債務鏈,一旦經濟下行,債務鏈斷裂就形成壞賬,所以本身網貸在時下中國就是漏洞百出。

能借到錢的人不需要網貸,借不到錢的人換不起網貸!!!!

在結合最近的官方態度,10月16號 湖南方面宣佈取締省內所有網貸業務,10月18號山東也緊跟節奏。做出此決定所依據的正是“銀保監會”官方的一個辦法三個指引的指示精神,所以這並非是單一事件,而是開端,官方對網貸採取的態度其實是越來越清晰了,網貸投資者必須重視官方政策才能做到趨利避害,避免資金損失!!!

在19年還願意投資網貸的,可以算得上真正的勇士了,筆者在此也是遙祝!!!


信託者


提這類似問題的人,我可以很肯定,大多數人都是沒有理財知識,甚至很多人是沒有獨立思考能力!

你沒有相應的統計數據,你可以觀察一下你身邊,也可以看看新聞報道,跑路的平臺不計期數,但凡有點常識的人,就是那些業務員說破天,我也不會投資。

讓我非常震驚是,你們還真敢把自己的血汗錢放到這些地方!

關於P2P平臺的具體詳細的暴雷數據,我之前已經回答過,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關於理財,尤其是金融,本身不產生價值,只是提供利益和風險的轉移,如果你瞭解金融的發展史,你就知道,裡面的血腥和欺詐遠遠超過你們大家的認知!所以,我建議大家,請慎重考慮。

那麼,市面上,我們都有那些投資工具,他們的風險等級是怎麼樣的呢?

以上基本上是市面上所有的投資理財產品。各位在投資之前,請考慮一下,風險能不能承受,能力夠不夠。

關於理財,我給大家一下幾個建議!

第一、不合法的不投資

在我們身邊,各種各樣的理財,比如什麼私募股權(很多圈錢的私募)、外匯、二元期權、現貨、數字貨幣等在嚴格意義上都是不合法的。不建議普通投資者投資。

最近,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也協會發布,703傢俬募機構已列入失聯公告名單,286家機構已被註銷登記

第二、合法,但是沒有監管的不投資

很多人投資P2P,就是看中他的利息高,而且有實體公司,所以選擇投資,甚至很多把P2P理財和銀行的理財產品比較。說實話,這些基本山對投資理財市場的常識都不懂,銀行有合法的監管和法律保障,把銀行理財和P2P相比,那是對銀行侮辱!而P2P是沒有嚴格的監管,這就是很多平臺到後期出現流動性風險,不能及時兌付資金時跑路的原因(資金全部在自己公司的賬戶裡面)

這是2018年暴雷的平臺分佈。現在更多!

第三、合法,但能力不夠的不投資

那我我們國內那些投資是合法的呢?比如股票、期貨和黃金(交易所交易黃金)等主動投資的投資工具,是合法的,但是,風險太大,很多人能力達不到,所以,不建議不懂的投資。

從理論上來說,股票的風險遠遠比私募和P2P理財的風險要小,你最多也不可能把全部資金都損失,但是私募和P2P一旦跑路,基本上都是有去無回。

第四、合法,但是流動性差的投資工具不投資

比如我們常見的收藏品市場,房地產市場(自住房除外),這些投資品流動性有很大的問題,往往會出現有價無市情況出現。

如果大家不懂投資,還想著高收益的人,我建議這些人一定要轉變觀念,高收益意味高風險,投資高風險的產品還不如不投資。投資不光有正收益,而且還有負收益。如果你損失了大部分本金,恭喜你,你在理財的道路上有重新開始了。

很多擔心上當受騙人,我認為,最適合大家的就是老老實實的去買貨幣基金或者投資基金(一定要找到好的渠道和產品,渠道不同,手續費和收益會大不相同)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牛熊獵手


3月28日,“安全運營”了好幾年的團貸網突然爆雷,再一次引發P2P行業大地震!
投資人恐慌、後悔、憤怒……但都無濟於事。
從以往案例來看,想要拿回全部本金基本不可能,因為那些錢早已經被平臺轉移或做其他投資,結局註定是悲劇。
“平臺從前很好,現在這是怎麼了?”
“我用團貸網幾年了,回款一直很及時,怎麼會突然爆雷?”
“聽到團貸網的消息,確認性的看了一遍又一遍,不知道怎麼說話,雖然沒投過團貸,可印象中團貸是不會雷的,迷茫要不要把其他平臺的錢都轉出來。”
為什麼一個人人說好的平臺,一夜之間說倒就倒了?雷聲不止的P2P到底還能不能投?下一步應該怎麼辦?
在分析團貸網事件及其影響之前,我們先好好聊一聊P2P。

一、什麼是P2P

理論上來講,P2P是一種去中介的模式,即資金所有人(出借人)和資金需求人(借款人)之間的直接借貸行為。
相對於P2P的模式,傳統意義的銀行貸款業務,是作為資金所有人的你(存款人),把錢存在銀行;而後銀行再將錢借給有資金需求的人(貸款人)。
在此過程中,存款人和貸款人之間沒有直接和法律意義上的借貸關係,亦即銀行在這一過程中實際上扮演了嚴防“信息中介“異化為”信用中介“的監管角色。
作為資金所有者的存款人,你需要承擔的風險是極低的,除非銀行倒閉。而且《銀行存款保險條例》已於2015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最高50萬元償付限額能夠為我國99.63%的存款人提供全額保護。
由於(幾乎)所有的風險都由銀行承擔了(而且其具備監管法規及《存款保險條例》作為背書),作為存款人的你承擔的風險極低,甚至可以說零風險,因此你只能獲得一個相對較低的收益,而這個風險收益在邏輯上是合理的。
絕大部分銀行屬於風險厭惡型,為降低自身風險,銀行只願意將錢借給優質的公司和個人。那麼,資質不優的公司和個人怎麼辦呢?直接找別人或別的公司借款。
錢由一個人(P)直接出借給另外一個人(P),也就是產生了我們今天所說的P2P借貸模式——人(出借人)與人(借款人)之間的直接借款。這個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一方面,缺錢的P想找到人借錢給他;另一方面,手裡有錢的P不甘心將錢放到銀行賺取很低的利息,也希望找到一些願意支付高息借錢的人。但是,這兩部分人互不相識,無法取得聯繫,更無法達成交易。
在前互聯網時代,一個缺錢的P只能向身邊有錢的P借錢;但在互聯網時代就不一樣了,P2P平臺應運而生,缺錢的P就可以直接通過平臺向任何有錢的P借錢。
從初衷上看,如果能做一個平臺,一邊連接缺錢的人、一邊連接要有借款需求的人,撮合二者交易,實屬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此時,平臺在這一借貸關係間扮演的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
一方面,平臺負責蒐羅有借款需求的人,並負責審核借款人的資質。
舉個栗子:A稱自己想借100萬。在出借這筆錢之前,平臺需要對A進行資質評估,確保此人是否具有相應的還款能力,以及按時還款的意願等,因為出借人一般並不具備這方面的專業評估判斷能力。平臺方則需要幫忙審核A的資質,評估可借款金額,以及合適的借款利率。
另一方面,平臺還需要拉攏持有資金並期望獲取更高收益的出借人,增加出借人在平臺的活躍度,保持平臺的借貸供求平衡及活躍度。好比做一個相親平臺,如果用戶均為男性,沒有女性,供求關係不成立,平臺便無法持續經營下去。
綜上,P2P平臺理論上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聚客、運營、客戶資質審核……而做這些事情的成本其實並不低。所以平臺在A和B之間的作用,並非簡單撮合“A將錢借給B,B付本金及利息給A”而已。
一般情況下,P2P平臺會向借款人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以填補自身的運營支出,順便實現盈利,而平臺收取的費用可能並不比出借人獲得的利息低。
國內某頭部P2P公司的借款費用和利率
以上表為例,交易費率由平臺方收取,借款利率由出借人收取的,由此可見,交易費用基本佔到了利息的2/3,借款人的成本最高接近了年化70%。
理論上,作為P2P的平臺方是不參與到客戶的交易行為中的,也就是說,其中的風險需要出借人自行承擔,如若借款人不還錢,平臺方將不會有任何動作。但這樣一來,出借人就會因為風險過大,不願意進入平臺。那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平臺方就會想辦法保障出借人的權益。具體的做法是,向借款人多收一筆錢,假定每筆借款多收5%,將形成一個類似於“代償金”的備付機制;當出現借款人不還錢的情況時,平臺可以從中拿出錢代借款人清償這筆借款。
以上就是正常P2P模式的全貌。

二、P2P暴雷真相

聽起來是不是毫無漏洞?按照上面所述, P2P可謂是利國又利民,是國民經濟重要補充。然而,實際情況遠沒有預期的那麼美好……
你們是否注意到一點:P2P整個運轉模式中的借款人究竟是誰,其資質到底如何?其實全靠平臺告訴投資人。
這一點充分暴露了P2P平臺最大的問題:第一,缺乏監管;第二:誘惑極大。
即便創建人原本計劃認真做一個正常的P2P平臺,辛苦掙點“中介”的血汗錢,但當他發現,隨意編造一個借款人(或機構或底層資產)就可以輕鬆融來幾千萬甚至上億的資金,且這筆錢可以任由他支配時,很少有人能抵制住這個誘惑。畢竟,拿出去賺了錢是他的,虧了卻是出借人的。
這種無真實借款人、無底層資產的,我們稱之為“資金池”。P2P公司設立資金池的行為,其實就已經異化為具備吸收社會公眾存款性質的非法業務了,當然這種非法業務還有一個大家更為熟悉的名字——非法集資,但吸收社會公眾存款業務在任何國家都是被嚴格監管的。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部分P2P平臺為了既得利益,往往會存在自設資金池的嚴重違規行為。
此外,P2P行業准入門檻很低,平臺創建人只需要花100萬買個系統,就可以開始攬業務。只要能拉來足夠的出借人,這個事就能成了。
於是,很多人開始花些小錢建P2P平臺,然後到各個網站打廣告,用15%的年化利率吸引了一群資金在手、有投資慾望的出借人,到平臺將錢投給所謂的借款人(借款人可能根本不存在,項目也不存在),平臺一下子收到了幾千萬。而後平臺拿著這幾千萬去炒股票也好、做別的投資也好,根本無人知曉。如果虧了,直接拿著剩下的錢跑路。如果平臺拿這筆資金掙了錢,就把錢連本帶利返給投資者,這樣一來出借人反倒認為平臺非常靠譜,再借給平臺1個億……
再回到團貸網事件本身,據相關專家推測,該企業可能非法募集了幾十億的資金去做一些其他的投資業務,現在血本無歸無法兜底,再一看,跑路是不可能了,只好自己去投案自首。
團貸網倒閉,投資人損失慘重。
第一,團貸網做資金池融的那筆錢,註定血本無歸。投了這部分所謂資產的人,肯定無法追回這筆資金了。
第二,團貸網暴雷,那些在團貸網正常借款的借款人不再還錢,那麼向這部分借款人提供借款的出借人必定會跟著遭殃。
根據我們上面科普的P2P平臺兩種情況:
一、當它只充當信息中介,撮合A把錢借給B的時候,不叫非法集資;
二、當它虛構借款人/底層資產募集資金的時候,就屬於非法集資了。
根據警方通報,“對“團貸網”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立案偵查“,也進一步印證了“團貸網”非法集資,也就是非法吸收社會公眾存款的違規行為。

三、雷聲不斷,P2P平臺何去何從?

團貸網事件過後,P2P行業再次陷入旋渦中心。行業信任危機不斷加重,投資人信心崩塌,紛紛撤資或不再復投。從可觀測數據來看,行業成交量僅為事件前1/3。且在此之後,陸續有平臺宣佈退出或採取緊急措施。“極力清場”似乎正在上演,“絕對合規”恐怕是平臺活下去的唯一道路。
毫無疑問,這條路,依然是荊棘密佈。

招聯金融


2019年是個特殊的年份,它不僅是P2P備案完成年,也是這幾年網貸多次事發的一個延續年。在2019年,預計絕大多數中小規模、不合規平臺將會被清除出場。按照1月份曝光的1號文和15號文,最終剩下的平臺預計在100家左右。


什麼意思?也就是說這一年將是行業大洗牌之年。上千家的P2P公司,逐步完成大改革,最終留下少數派。而這個改革,既是鼓勵行業發展,同時又要整治行業亂象。

所以,風口浪尖之上,購買P2P理財是比較危險的。因為隨時可能面臨小企業的退出潮,也很有可能隨時踩雷,投資面臨比較的風險。而實在想要購買的話,還是建議多關注一下大企業,行業領先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