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错事怎么说也不听,培养孩子“健康耻感”让孩子主动改错

说了一百遍孩子都不听,抓住孩子“健康耻感”让孩子更愿意听话

周末和朋友聚餐,朋友带来了家中的孩子,并且告诉我“家里暂时没有大人,所以就带着一起出来了”,吃饭过程中,孩子一直都在调皮。朋友几次示意孩子不要再乱动,孩子总是不当回事,终于孩子还是没有绷住闯了祸:把碗里面的汤水洒在刚刚路过的客人身上。

孩子当下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呆在那里一动不动。但还是将朋友激怒了,劈头盖脸的对着孩子一顿骂。

面对做错事的孩子,家长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而往往忽视了孩子在犯错之后已经知道自己做错事情的心。

陶虹说过:有一次自己和女儿准备出门,女儿不小心把牛奶打翻,自己情急之下大吼了孩子,之后发现孩子整个人都愣在那里。

其实如果父母们细心观察的话,就能发现孩子在做错事情之后,很多时候都能够自己意识到错误的产生,但是因为家长的“粗暴”对待,孩子最后将这些内疚’懊悔想法忽视了。

孩子做错事怎么说也不听,培养孩子“健康耻感”让孩子主动改错

什么是健康耻感?

不少人应该听过“羞耻感”这个心理名词。它指的是当自己的行为和道德相违背时,内心产生的一种羞愧、耻辱的感受,是一种自我意识

在孩子内心同样具有羞耻感,当这种羞耻感有利于帮助孩子管束自己的行为时,心理学将其成为“健康耻感”。

丹尼尔·西格尔在《去情绪化管教》提出:科学家认为,营造“健康耻感”有利于限制人的行为并且类似于指南针一样能够给予人一定的行为指导。

就比如刚刚那个孩子,当他把碗里的汤洒出来的时候,开始变得一动不动。就表明他已经知道自己错了,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

但是孩子这一种心理变化却是模糊的,如果父母能够正确的引导孩子这种“模糊”,那么更容易帮助孩子重视内心感受。只是大多数父母总是关注到孩子做错的事情。很少关注孩子内心的感受,也让孩子这一“模糊”的“健康耻感”稍纵即逝。因为孩子更多的是注意到父母对自己的打骂上面,而忽视内心想法,最后觉得自己和父母沟通有误,所以也越发的叛逆。

孩子做错事怎么说也不听,培养孩子“健康耻感”让孩子主动改错

“健康耻感”的作用:

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每一个人都有健康耻感,只是在错误发生的时候,往往被忽略的健康耻感让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有错误。

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表现出的惶恐、不安、不知所措、不敢和父母眼神对视等,都表现出孩子已经知道自己的行为出现了错误。而这个时候家长的行为也决定了是否能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当家长面对孩子错误做出打骂的行为时,并不会加强孩子认识到自己已经犯错误的意识,反而会让孩子更加被父母的指责所吸引。内心的“健康耻感”也会随着父母的打骂而消失,之后甚至孩子会明知故犯,越发的叛逆。

如果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孩子回对自己的错误认识更加深刻。

比如陶虹说:当孩子第二次打翻牛奶的时候,我并没有像第一次对她进行指责,反而过去抱了抱她。这个时候孩子哇的一声哭了,我相信孩子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家长们可以首先不要对孩子进行指责,可以先听一下孩子内心自我的感受,之后家长再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引导:“你是这里做的不对。”能够更加强化孩子对错误的认识。

孩子做错事怎么说也不听,培养孩子“健康耻感”让孩子主动改错

不用辱骂的方式让孩子听话。

丹尼尔·西格尔:管教往往具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短期目的,一个是长期目的。短期的目的是让孩子意识到这是一种错误,并且以后不能再犯这种错误。而长期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指导,引导孩子发展更好的个人能力,从而使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了一个短期目的,甚至会为了这个目的对孩子进行体罚、打骂,就是为了不让让孩子在犯这种错误,却忽视了长期更好的教育。

而很多研究都在透露:体罚对教育根本不起作用。

科恩在《无条件养育》中写到:研究呈现出压倒性的证明,体罚会让孩子更具攻击性。

所以我们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如果通过体罚来进行管教孩子,往往会使得孩子更加的叛逆。

但是利用孩子的“健康耻感”进行教育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当孩子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内疚的时候,如果父母能够让孩子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会让孩子将来能够有效的避免发生类似的错误发生。这是体罚所达不到的效果。

比如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询问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吗?”“你觉得自己这样做对吗”让孩子更能够清晰的知道自己内心的想法,往往会达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健康耻感”能够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自己的错误有一定的想法——会主动遵循自己制定的规则。最终能够达到不用父母打骂,孩子自己就能主动承认错误,解决错误。

孩子做错事怎么说也不听,培养孩子“健康耻感”让孩子主动改错

如何让孩子正确认识“健康耻感”

有时候“健康耻感”在孩子内心只是一种模糊的感觉,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进行引导了。

家长学会设限,给孩子制造“健康耻感”

孩子的“健康耻感”来自于家长们对孩子的一些行为做出及时“刹车”的指导,也就是当家长了解到孩子出现了某些错误的行为时,能够及时的告诉孩子这种事情“不能做”。主动的给孩子设置一些界限,让孩子能够了解到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这些不能做的事情,如果孩子做了之后会出现哪些错误的结果,让孩子自己能够意识到这种错误的结果是不能犯的。

通过对孩子进行设置界限,让孩子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管束。

家长要舍得对孩子说“不”

说“不”并不是对孩子一种过分的指责,而是让孩子能够认识到哪些是错误?哪些是正确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孩子的一些行为失控,从而避免孩子出现错误。

家长需要学习的是“怎样对孩子正确的说不”

说“不”的过程中,家长们需要注意到两点:

1.不要将“不”一直挂在嘴边

如果说“不”太多,反倒是起不了什么效果。

小王是一个经常会限制孩子行为的一个妈妈,她之前认为只要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说“不”,孩子就能够不出现这些错误,所以她整天把不让孩子做的事情挂在嘴边,但是最后她却发现,孩子早已对她所限制的行为犯了很多次错误。她整天的提醒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倒是助长了孩子犯错误。

孩子做错事怎么说也不听,培养孩子“健康耻感”让孩子主动改错

2.学会用“好”代替“不”,让孩子从内心更容易接受

用“好”代替“不”,是指用肯定的句式表达出拒绝的意思,比如说孩子在吃饭的时候表示今天想要吃红烧肉,我们可以说:好的,但是要等到明天。而不是说“不”,我们今天不允许吃红烧肉,只能吃这个……这样就不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父母的过激行为可能会导致“健康耻感”变为“有害耻感”

如果孩子出现错误之后,不仅没有对孩子进行一些正确的引导,反而是对孩子进行了一番辱骂,这个可能会让孩子的“健康耻感”变为“有害耻感”。

“有害耻感”和“健康耻感”的区别在于,除了让孩子的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外,还会让孩子产生自己是有缺陷的想法。

研究表示“有害耻感”会持续孩子整个童年甚至会引申到成年,让他们在心中一直都有这种自己有很严重的缺陷的想法。

也就是说当父母对孩子进行过度的批评时,很有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

有害耻感和父母的这些行为有关:

在生活中经常通过体罚、辱骂、嘲讽教育孩子。这些都会对孩子造成一个心理暗示“我是不好的”,这样的暗示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

父母们应该明白我们想要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目的,是希望他们能够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通过自己的指责让孩子产生自卑感,不如别人的感觉。

教育家杜威说过:“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所以父母们应该正确对孩子出现的错误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孩子逐渐形成完整的人格,从而让孩子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