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必争之地,谁拥河套,谁主天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及其沿岸流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可以说,黄河的存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故此,中华儿女都亲切的称其为“母亲河”。

兵家必争之地,谁拥河套,谁主天下?

▲黄河流域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在黄河下游,淤积的泥沙形成冲积平原,利于种植和农业发展。

黄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共计5464公里,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第五长河流。在其广阔的流域中,特别是在黄河的“几”字弯里,汇聚起湟水、洮水、洛水、渭水等众多水系,令两岸形成了广袤的冲积平原,极利于农业发展,著名的中国仰韶文化便是诞生于此。

这个“几”字弯及其附近流域,在汉朝时得名“河套”,东起贺兰,西至吕梁,南连长城,北依阴山,宜农宜牧,既可耕种,放牧,获取大量生活资源,也可就地理优势,牧养战马以供军用,故自古以来,河套地区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民谚有传:“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兵家必争之地,谁拥河套,谁主天下?

▲黄河,既有母亲河的温柔,也有“雪原雷动下天龙,一路狂涛几纵横”的威势,所以黄河的治理,一直以来都是中原王朝的重中之重。

《明史》中载,河套“西有奢延水,西北有黑水,经卫南,为三岔川流入焉。又北有大河(即黄河),自宁夏卫东北流经此,西经旧丰州西,折而东,经三受降城南,折而南,经旧东胜卫,又东入山西平虏卫界,地可二千里。大河三面环之,所谓河套也。”

河套地区,最初由犬戎、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占据,他们的畜牧业,特别是养马,在此得到极好的发展。这是因为“马喜高寒,非炎方所利”,而河套的自然环境恰好是气候寒冷,利于马匹繁殖。此外,河套身处黄河流域,水草丰美,地域辽阔,又是农牧交接地带,要大批量的养马,实在是最好不过的选择。而且,河套当地的河套马,因环境优势,高近两米,耐力惊人,速度迅捷,是战马中的优良品种。拥有这几点优势,河套地区自然就成为中国中最重要的产马地区之一。

兵家必争之地,谁拥河套,谁主天下?

▲自汉朝开始,直至南北朝,骑兵在这段时期成为战场上的主导力量,养马,也就此成为军队战备的重点项目。

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赵雍四处用兵,先败中山,后击林胡,攻占下榆中,即是日后的河套中的东北岸地区。在此,赵武灵王“辟地千里”,设立云中郡,命代相赵固管理胡地,为推行的国策,“胡服骑射”提供优良的战马资源。从此之后,赵国日益强盛,以强大的骑兵一度力压秦国军队。

兵家必争之地,谁拥河套,谁主天下?

▲翦伯赞曾作诗赞赵雍,诗云:“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

而后,河套地区历经秦、汉等王朝,成为西汉时期汉武帝北征匈奴的最大助力。西汉初,刘邦就此因掌控河套地区,故而大力推行马政,不仅建立起官办养马制度,设立太仆一职,主管全国范围内的马匹繁衍、交易和管理,并在游牧地区扩大牧区,增加马匹养殖规模,禁止母马交易,限制马匹交易等等。后经“文景之治”,历经数年休养生息的汉朝,国力强盛,汉文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还曾提出“马复令”,鼓励民间养马,可以此免除兵役。于是,在汉武帝时,马匹数量已达到七十万匹之巨,为汉朝大规模组建骑兵提供了条件。后汉匈全面开战,于漠北之战中,汉武帝就已经可以调集军马、私马,组织出十五万军马的阵容。在此国力压制下,匈奴在和汉朝的交战中屡战屡败,被卫青、霍去病等人打得远遁,漠北再无王庭。

兵家必争之地,谁拥河套,谁主天下?

▲匈奴人曾高唱:“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其中祁连、焉支山正是匈奴的畜牧重地。

汉后三国分立,最终又同归于晋,晋后,又有八王之乱,中原遂陷入纷乱之中。匈、鲜卑、羯、氐、羌等游牧民族大举入寇,中国到达史上最大的分裂时期,南北朝时期。

兵家必争之地,谁拥河套,谁主天下?

▲八王之乱,是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内乱,其影响恶劣,导致西晋亡国,中原陷入长达百年的五胡乱华时期。

在此期间,各族皆为夺河套地区而互相交战,并未有一势力能够长久拥有。后隋唐、两宋、元朝、清朝,河套地区皆是中原王朝所重视的战略要地。两宋时期,就是因为五代十国时,石敬塘割让幽云十六州于辽朝,才导致宋朝武力日益衰弱,而辽朝、金朝日盛,最终亡国。

河套对于中原王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就曾在其著作,《读史方舆纪要序》中言:“河套南望关中,控天下之头项,得河套者行天下,失河套者失天下,河套安,天下安,河套乱,天下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