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划分为3市3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3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3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3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3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3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3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襄阳,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平原腹地。襄阳是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已有2800多年建制历史,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1-3]

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汉水穿城而过,分出南北两岸的襄阳、樊城隔江相望。两城历史上都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49年两城合并后称襄樊市;1983年襄阳地区并入地级襄樊市;2010年12月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

襄阳总面积1.97万平方公里,全市现辖3个区(襄州、襄城、樊城)、3个县级市(枣阳、宜城、老河口)、3个县(南漳、保康、谷城)和3个开发区(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襄阳鱼梁洲经济开发区),2017年全市总人口605万人。

襄阳名胜古迹旅游以三国文化为主要特色,有隆中风景名胜区、襄阳城等著名景点,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等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襄阳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心城市。2013年襄阳入围首批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襄阳入围“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 [4]

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64.9亿元,居湖北第二。

湖北省划分为3市3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3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3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3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3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3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3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3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3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3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3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3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3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3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3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建制沿革

春秋时期,襄阳为邓、卢、鄀、罗、鄢、谷、厉、随、唐等诸侯国之城,楚灭上述诸国设置县、邑,秦汉以后又是三国文化的中心区域和历朝历代的重镇。古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周朝

:时分封同姓及有盟部族建国,境内主要有邓、谷、罗、随、唐、厉、卢戎等国。春秋战国时期,楚灭上述诸国设置县、邑,见史载者有随县、邓县和鄀、酂、卢等邑,又于今襄阳城置北津戍。

秦朝:时为邓、筑阳、山都、酂、随、鄀、鄢、邔等县地。

湖北省划分为3市3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襄阳古城

西汉:初年始建襄阳县,以县治位于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辖汉水以南、中庐县以东、以北的地区。

东汉:汉武帝时属荆州刺史部南郡。王莽时曾一度改称“相阳”。东汉光武帝时恢复原名,仍属荆州南郡。献帝初平年间,荆州刺史刘表移州治于襄阳城内。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控制了南郡北部,置襄阳郡,郡治在襄阳城内。

三国:曹魏仍属荆州襄阳郡。

晋朝:西晋、东晋时,因雍州(今陕西一带)人避难流入襄阳等地,为安置流民,孝武帝于太元十四年(389年)以襄阳为中心侨置雍州。

南北朝: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划出荆州的襄阳、南阳、顺阳、新野、随等五郡为侨置雍州的实土,州治在襄阳城内。南齐沿仍。梁朝时萧祭以襄阳降西魏,西魏改称襄州,置总管府。本县属襄州总管府襄阳郡。北周沿用。

隋朝:隋文帝时属襄州。隋炀帝时属襄阳郡。

唐朝: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郡为州。贞观初年置山南道,治所在襄阳城内,本县属山南道襄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属山南东道(治所仍在襄阳城内)襄州(天宝时改州为郡,乾元时复称襄州)。

五代:属山南道(实即山南东道)襄州。

宋朝:北宋时,属京西南路襄州。宣和元年(1119年)属京西南路襄阳府。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省邓城,入襄阳”,本县辖境遂扩展到汉水以北,仍属襄阳府。

元朝:二十九年(1292年),属江北河南行中书省襄阳路。

明朝:洪武初年,属湖广行中书省襄阳府。洪武九年(1376年),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

1643年1月(崇祯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一度改称襄阳为襄京。

清朝:属湖北布政使司襄阳府。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2年,直属湖北省政府。3年,属湖北省襄阳道。16年废道,县直属于省。17年,属鄂北行政公署。21年,属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湖北省划分为3市3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襄阳市在湖北省的位置

25年,属湖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30年7月至1932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黄龙一带(县内其它地方为国民党统治)建立襄阳县苏维埃政权,属鄂豫边苏区领导。

1948年1月,襄阳县爱国民主政府成立,属桐柏行政公署第三专署及汉南办事处。1949年2月,属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1950年5月,复以襄阳县之襄阳、樊城两镇组建襄樊市,隶属襄阳专署。1952年改称湖北省人民政府襄阳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称湖北省襄阳专员公署。1979年襄阳专区改称襄阳地区,襄樊市由省直辖。1983年8月撤销襄阳地区,其行政区域并入襄樊市(地级市)。

2010年12月9日正式更名为湖北省襄阳市(地级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