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讀書,聽課、開會,你認真做筆記,覺得處處都有共鳴和啟發,但是事後卻什麼也想不起來?

你精心準備的方案,你覺得邏輯清晰、論證充分、資料詳實,但客戶卻昏昏欲睡,毫無感覺?

不可否認,我們參加過的多數會議、講座、課程,都是枯燥乏味,與會者精心準備的內容卻沒有引起共鳴,達到預期的效果。

我們在信息理解、記憶和表達方面的效果常常令人沮喪:學了記不住,記住了不會表達,表達了別人又聽不懂。

那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改變這種現狀呢?

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

同樣是介紹產品,同樣是公關發佈會, 但有一個人卻把這種商業活動舉辦得和演唱會一樣精彩,令整個現場為之瘋狂,傳達的信息更是讓人過目不忘 。

那就是喬布斯的產品發佈會。

我們來看兩個細節:

2005年, iPod發佈會上,喬布斯沒有花費過多言辭,描述iPod有多小,尺寸是多少, 在介紹iPod的時候,他是這麼說的:“你們知道牛仔褲小口袋是用來幹嘛的?”然後從口袋裡掏出了iPod。

可能你會忘記喬布斯講的一些內容,但 “裝在牛仔褲小口袋裡的ipod ”, 這個畫面牢牢地印在觀眾的大腦裡。

2008年,發佈MacBook air時,喬布斯採用了同樣的技巧, 他說:“它是如此的輕薄,可以裝進辦公室裡每天用的信封口袋裡”。然後從最常用的商務的文件夾裡拿出一臺MacBook air演示給大家看,形象生動,讓人印象深刻。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為什麼喬布斯的產品發佈會能如此引人入勝,信息傳達如此傳神;同時令人印象深刻,過了十多年, 還能讓人夠記憶猶新,他究竟使用了什麼秘訣?

答案是,喬布斯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他用自己創造的畫面場景打動了你, 並讓你永遠的記住了這個畫面。

一、什麼是視覺化思維?

視覺化思維(Visual thinking),就是把思維用視覺的形式呈現出來。視覺化思維的重點是思維,是一種思維方式,無關畫畫或者藝術能力 。

傳統廣告設計、ppt演示,近年來非常流行的思維導圖和手賬,他們背後共同的原理都是視覺化思維,把信息轉化為畫面,用視覺的形式來展現,以求更好的表達和理解。

二、視覺化思維的價值

1、 提高我們的記憶力

視覺化信息能有效的提升我們的記憶力。

在人類進化史上,文字出現不過幾千年 ,在漫長的幾十萬年間,人類都是依靠圖像來處理信息,因此大腦對具體的圖像信息更加敏感。

對於非圖像信息,大腦會優先 轉化處理成相關的畫面,然後儲存在大腦裡面 。

舉個例子,當提到“小狗”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而過於抽象的信息,由於缺乏畫面感,很難被大腦理解和記憶,這也是為什麼高等數學、哲學對多數人來說比較困難的原因。

神經科學用大量的實驗證明,用圖片展現的概念比用文字敘述更讓人印象深刻 。

聽到一則信息後,我們三天後可能只記得該信息的10%。如果聽的同時還能看到一張圖片,我們三天後能記住的信息量就會飆升到65%。也就是說,一張圖片能幫你多記住5倍的信息。

2、有效地傳達和理解信息

人類的大腦有三分之二是用來處理視覺相關信息的。所以,如果信息沒能啟動對方的視覺——你就只打動了這個人的三分之一。

你能想象,在淘寶上買一件衣服,發現賣家只用文字來描述,而不用圖片嗎?

姑且不說描述一件衣服,需要多少文字,我想即使賣家的文字描述再詳細,文筆再優美,你也無法準確的知道到那件衣服究竟是什麼樣子。

而簡單的一張圖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例子,充分說明一張圖所傳遞的信息。一張圖片比一大堆文字要豐富和精確得多。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牛人都是視覺化表現的高手。

蘋果產品發佈會,除了喬布斯本人善於製造畫面感,還有一個核心的要素就是精美的ppt。 製作精美的PPT, 可以傳遞更加生動有效的信息,產生很好的視覺衝擊力。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PPT,喬布斯站在臺上,僅憑語言來打動觀眾,那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3 、增加大腦的寬帶,提高思維能力

我們的大腦的記憶分為兩種:一種叫做長期記憶,一種叫做工作記憶。

長期記憶: 是我們大腦裡面可長期儲存的信息。

工作記憶:是在當下的思考時能儲存的信息。工作記憶同時儲存的信息一般是3~4個,有少數些天才可能會記住過5~7個。

我們思考時主要使用的是工作記憶,換句話說,我們大腦的帶寬有限,當你思考的時候,只能同時運作3個左右的信息,超過三個,基本上就很難思考清楚他們之間的關係。

事實上,我們現實中遇到的好多問題,包含的因素往往不止三四個。

比如:

公司領導做出商業決策,要考慮很多因素:

市場環境、行業政策、競爭對手、供應商,市場需求、資本市場、人員結構、技術優勢等等。

就算是找工作這樣相對簡單的決策,背後也涉及很多信息:

工作地點、辦公環境、薪資待遇、加班強度,福利保障、發展空間,團隊氛圍、能力匹配度等等。

大腦是無法同時關注這麼多信息的。

如果把這些問題視覺化,寫到一張紙上, 用一個導圖就能一目瞭然。利用視覺化幫助,你就可以同時考慮多個因素。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利用視覺化工具,相當於給你的大腦增加了外置內存,讓你可以同時兼顧很多問題,增加了我們大腦的帶寬,大大的提高了我們的思維能力。

三、為什麼視覺化如此神奇?

1、大腦視覺功能神經元數量多

神經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表明,人腦活動總量的近2/3都用於支持視覺功能。大約1/3的腦部神經元專門處理視覺信息,還有1/3的神經元同時處理視覺和其他感官綜合信息,最後1/3的神經元處理剩下的各類信息。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2 、圖片信息編碼方式特殊

神經科學家還研究證明,大腦加工視覺信息——圖片的方式不同於文本和聲音,大腦會對圖片 進行多渠道編碼。科學家把這個效應稱作“多模態”學習,即通過多個渠道加工圖片,會讓大腦獲得更深層次且更有意義的編碼體驗。

此外,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心理學教授阿倫•佩維奧(Paivio )對於認知學習,提出“雙重編碼”(dual–coding )理論。

根據這一理論, 通過圖片學習的概念,會以圖像和文字兩種形式進行編碼,而文字只是單純以文字的形式進行編碼。

例如,如果讓你記住詞語“狗”,你的大腦就會以文字編碼的形式記住這個詞。

如果給你看狗的圖片,並要求你記住詞語“狗”,這個概念就會以圖片和文字的形式被記住。

換句話說,圖片給大腦留下的印象更深,更容易被我們理解和記憶。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四、如何培養視覺化思維

既然視覺化思維如此有用,那麼如何培養視覺化思維的能力呢?

視覺化思維的關鍵在於,我們要利用視覺化的工具,把工作學習中遇到的事、物、信息、關係等,儘可能的用圖像的形式明確的表達出來,從而提高我們的認知能力。

本文總結了幾種常見的視覺化工具,使用這些工具,可以有效幫助我們培養視覺化思維的能力。

根據使用對象不同,我把這些工具分為三個大類:個體事物、事物之間、多個事物。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第一類、個體事物

1、整體認知

(1) 具體的事物圖像化

把事物用圖片形象化的表達,會比文字更加形象直觀,我們在記筆記或者表現事物的時候,儘可能的多用圖片形式。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視覺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電腦或手機桌面的圖標,如果手機桌面全是文字,沒有圖標,那得多費勁?說到這一點,我們還得感謝喬布斯,是他對圖形界面操作系統做出了巨大貢獻。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我們常用的工具——手賬,也是視覺化的工具,手賬的核心就是儘可能多地用圖片、線條、色彩的形式, 讓工作或學習計劃更加清晰直觀的表現。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2)抽象的事物具體化

抽象的事物,我們可以通過比喻和類比,用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事物和現象來表達, 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質。

比如:

複利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很難有直觀的印象,但用“滾雪球”這個大家都熟悉的生活現象來表達,就會很容易理解。

如果一個問題下面還有巨大的潛在問題,我們常用“冰山一角”來形容,也是非常的直觀形象。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我們經常把人生努力的過程比喻成登山,就很有畫面感,也很形象。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2 、結構分析

當我們需要研究分析事物的形成要素時,常用思維導圖、餅圖 、魚骨圖等工具,可以形象直觀的展現出相關信息。

(1)組成要素分析

分析事物的組成要素,最簡單的金字塔結構或者思維導圖,用總分結構來表示事物的構成要素,各要素注意使用金字塔中MECE原則,各個要素要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

比如:我們要分析電腦組成:cpu、內存,顯卡、聲卡、網卡、主板等等很多硬件,還有各種軟件,如果用思維導圖就很清晰直觀。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2)原因分析

我們需要探索分析事物產生的原因時,可以使用思維導圖和魚骨圖。

思維導圖大家都很熟悉,不再贅述。

這裡主要介紹一下魚骨圖,它可以幫我們理清思路,分析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比如:分析肥胖,產生的原因有很多:基因、吃得多、垃圾食品、不運動,貪睡等等,用魚骨圖就可以幫我們直觀的分析。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3)組成比例分析

要分析事物的組成要素比例,可以用餅圖來形象的展示他們的關係,有助於我們弄清楚其內部結構。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3、 動態變化

當我們要研究事物發展動態,涉及到事物發展狀態和時間維度兩個方面,可以用趨勢圖和進度圖表。

(1)、趨勢圖

事物發展與時間之間的關係,用文字或數字來描述會比較抽象,而一張趨勢圖 就會非常的簡潔直觀的展現。

趨勢圖一般用縱軸表示發展的狀態,橫軸表示時間,可以直觀展示事物的發展趨勢,最常見的是柱狀圖和趨勢線圖 。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舉個例子,為了 表達複利指數級增長這個抽象概念,我們可以用一條簡單的複利曲線,就簡單直白的表達出複利隨時間的增長趨勢,產生直觀的感受。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複利曲線

另外,有些事物的些發展是可以量化,但數據往往抽象、雜亂、枯燥,不能給人直觀的感受,一張趨勢圖則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股市作手操盤術》一書裡,利弗莫爾描述了早期炒股的情形,沒有電腦、大盤的k線圖這些,只能記錄每天的數據,然後觀察分析, 想想要從一堆數字裡面,觀察分析股市的走勢會多麼的麻煩,多麼的複雜。

現在一張股市趨勢圖就很可以簡潔明瞭的解決這個問題。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2)進度圖

管理一件事情的進度,我們可以用進度圖來幫助我們,以便直觀的反映事情的發展階段和進度。

進度圖一般在縱軸表示事項,橫軸表示時間,可以清晰瞭解任務隨時間的變化狀況,這裡介紹兩種常用的工具:燃盡圖、甘特圖。

比如,你計劃一週完成七篇文章,可以用兩種方式來管理:

燃盡圖

燃盡圖可以清晰展示,需要完成工作量和時間的變化。

詳情如下:

a、縱軸為需要完成的任務,橫軸為計劃時間;

b、座標系內對應的點,表示剩餘任務;

c、隨著時間推進,文章未完成成數量逐漸減少,最後完成,縱軸變為零。

如下圖所示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甘特圖

常用來進行項目管理的甘特圖,可以幫助我們可直觀的表示項目的計劃,以及項目隨時間的進度。

詳情如下:

a、縱軸列出需要完成的任務,橫軸表示時間;

b、在表格內時間和任務的交叉區域,用彩色橫條表示任務的所需時間;

c、然後用 不同色塊覆蓋已完成任務,表示完成項目的進度。

為了方便對比,還是以上面寫文章的例子做個示範: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第二類、事物之間的關係

1 、橫向比較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在事物之間進行比較分析,這時我們常用的工具有柱狀圖和矩陣表格。

柱狀圖

事物之間,在單一指標下進行分析比較,我們可以使用柱狀圖,直觀表現出結果。

比如:你要統計部門三個業務的銷售業績, 按季度來算,那麼有12個數字記錄 ,但不能直觀的表現出他們之間的差異,這時候使用柱狀圖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矩陣表格

如果事物有多個指標需要比較,我們可以用多維度矩陣來進行分析比較,結果會非常清晰。

比如我們要比較兩份工作的優劣, 可利用如下矩陣表格: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2、 組合關係:

如果事物兩個因素組合成,我們可以用矩陣來幫助我們思考。

我們思考問題總是不能周全,會忘記某些重要的信息, 如果我們藉助了有效的工具,可以大大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矩陣分析就是其中之一。

比如:你要相親找個男朋友,我們可以從收入和人品兩個維度,來做一個分析矩陣, 將考察對象分成四類,這樣就非常一目瞭然。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第三類、多因素複雜關係

1、 順序因果關係

當很多因素之間是因果關係,也就是常說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可以使用因果鏈條圖 ,有助於我們理解問題的形成過程,有利於我們解決問題。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2、多因素複雜關係

有些 事物是很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較複雜的結構,我們需要利用系統結構圖。

我們可以把各種要素按照相互關係,畫出結構圖,這樣我們不僅能關注各個要素,還能明確各個要素間的相互關係,有助於瞭解事物的本質 ,揭示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找到改變事物的方法。

我們可以按照以下幾個步驟操作:

1)、列出相關要素。

2)、找出相關要素的關係是相互促進還是阻礙,用箭頭表示強化關係。

3)、根據相互關係,畫出系統結構圖。

4)、根據相互關係,找到改變結果的關鍵點和方法。

系統結構圖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中國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如果用文字來表述,那可複雜了: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克金、木克土、金克木,估計你聽的都暈了,如果我們用一張圖來表示,就能一目瞭然,非常簡潔直觀。

利用這個結構圖, 根據五行相互作用的關係,對相關因素進行調整,到達自己的目標,這也是中醫的核心方法之一。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再比如,雷軍總結小米成功的秘訣——互聯網思維七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還有小米的參與感、用戶中心、社會化營銷方式等諸多策略。

一堆信息聽完了以後 ,估計你不一定全部記得,即使你記得 ,但他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呢,相信你並不是很清楚,但如果我們用一張結構圖來表示,就會非常清晰明瞭,也有助於你去學習、理解、使用這些方法。

喬布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對於複雜事物 ,通過結構系統圖,不僅僅掌握了事物的構成要素,還能夠全面把握這些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深刻理解他們的內在發展規律,而這些用文字是很難做到的。

這裡只介紹了簡單的系統結構圖,想進一步學習,可以參考丹尼斯·舍伍德《系統思考》一書,裡面有更深入細緻的介紹。

小結

記得初中的時候,我就喜歡把課本里面所有的知識點按照框架,寫在一張很大的白紙, 貼在牆上,直觀清晰,很容易發現各種知識點的之間的聯繫,從整體上掌握所學知識。

這種方式對我的學習幫助很大,後來才知道,這種方式就是思維導圖 。

工作以後,學習了更多視覺化思考的工具, 從此也養成了寫寫畫畫的習慣 ,也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了視覺化思維的價值。

本文僅總結了一些常見的方法和工具,掛一漏萬,還有很多類似的方法工具沒有提及,有很多好的方法好工具有待進一步學習。

視覺化工具需要在實際工作中多實踐,時間久了就能靈活應用,慢慢的你也能創造出一些適合自己的視覺化方法和工具。

養成視覺化思維習慣,讓我們的理解更透徹,記憶更持久,表達更生動 ,思維更清晰 ,這些會讓你在職場上,獲得巨大的優勢 。

最後,借用一個比喻說明視覺化思維的優勢和價值:

“視覺化思維就像戴了一副眼鏡,你所處的世界還是一樣,但你會看到一個更加清晰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