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為晚了45天,這一中華老字號30多家招牌被迫改名


北稻與蘇稻圍繞老字號“稻香村”的商標大戰還歷歷在目,而擁有百年曆史的中華老字號——天津著名的鍋巴菜品牌 " 大福來 ",又接到了瀋陽 " 大福來 " 的投訴,面臨 " 摘牌 " 窘境。

中華老字號,一塊招牌後面是一段傳奇,一尺櫃檯後都藏著一招絕活。它們似“中華的根”,浸潤到百姓“衣食住行”的文化中。這些老字號是數百年商業和手工業競爭中留下的極品,是在市場風雨中屹立起來的豐碑,其品牌蘊藏巨大的商業價值,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遺產。為此,老字號的保護與發展備受關注。

就因為晚了45天,這一中華老字號30多家招牌被迫改名


老字號天津“大福來”

在天津,鍋巴菜是與豆漿、老豆腐並稱的早點“三大件”,而“大福來”幾乎是鍋巴菜的代名詞。大福來鍋巴菜的創始人是宋代梁山好漢菜園子張青的第十三代子孫。曾經乾隆下江南迴程中路過天津,在張掌櫃的煎餅鋪無意間吃到了“把煎餅撕碎,加上鹽、香油、香菜,用沸水一衝”的佳餚,並御賜名為“鍋巴菜”。

就因為晚了45天,這一中華老字號30多家招牌被迫改名


商標申請晚了45天

據天津大福來相關負責人介紹,1757年就已經有了大福來,1924年獲得了營業執照,上世紀90年代註冊了食品商標“大福來”,2002年被評為“中華老字號”。

該負責人表示,2004-2006年期間,天津大福來因為整改而忽略了餐飲商標註冊的事宜。直到2007年1月19日,天津大福來提交“大福來”餐飲商標的註冊申請之時,才得知位於瀋陽市瀋河區的大福來酒店已於2006年12月4日申請了“大福來”餐飲商標(指定服務項目:餐館),在申請時間上天津大福來晚了45天。

就因為晚了45天,這一中華老字號30多家招牌被迫改名

就因為晚了45天,這一中華老字號30多家招牌被迫改名


按照按照《商標法》申請在先的原則,瀋陽得以初審通過。但畢竟,“大福來”這個中華老字號和在天津的知名度以及相關的歷史資料都是不容忽視的事實。於是,接下來便是雙方長達6年就商標問題的交涉。

天津大福來對瀋陽大福來的商標初審通過提出異議,之後在當時國家工商局下的商標評審委員會進行復審,但最後相關部門認為瀋陽“大福來”的註冊實屬巧合,並非惡意搶注,故異議不成立,瀋陽大福來酒店得以註冊。

僅僅相差45天,天津大福來就與“大福來”餐飲類商標失之交臂。

不過,從2010年瀋陽“大福來”餐飲商標認定之後,兩家倒也相安無事,畢竟在不同的城市從事不同的類型的餐飲生意。

但瀋陽大福來突然發起侵權投訴,天津大福來不得已在30多家加盟店的牌匾上做出修改,突出展示獨有的logo和標註中華老字號企業,與瀋陽大福來加以區分!

就因為晚了45天,這一中華老字號30多家招牌被迫改名


老字號商標的保護

其實國內老字號“杜康”“稻香村”“張小泉”“狗不理”等都面臨著商標權歸屬問題,而且在持續發酵。這也反映出,中國老字號商標保護意識缺失,工商註冊信息不統一等問題。

老字號的生存在市場經濟的壓迫下顯得越發艱難,侵權變成了老字號的頭等難題,儘管老字號在侵權面前一直都充分利用知識產權保護自己的權益,但是面對來勢洶洶的侵權來襲,不少老字號企業還是陷入維權無門的困境。想要根本避免商標侵權或被搶注的發生,最重要的是提升企業自身的商標品牌保護意識,通過知識產權保護自己,從根本上杜絕侵權的苗頭。

——亞盟知識產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