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龍虯“三槐堂”歷史故事由來


高郵龍虯“三槐堂”歷史故事由來


  一、記得本人在11歲左右,聽莊上的一個外號叫王大話的老人,實名叫王步懷,談“三槐堂”的故事。70年代農村條件有限。電和自來水當時還沒有通,夏天炎熱,整個莊上的人一般吃過晚飯都坐在風口處乘涼,談古論今,根據王大話說:江淮地區的王姓三槐堂祖先就出生在高郵東鄉的賴鷹莊,明末清初就建有王氏祠堂。

  傳說宋朝時,我們的祖先王祐是一個文人。素養品德高尚,認為天命有常,因果報應,崇尚仁厚(義)忠厚的德行,善惡之報至於子孫,當他為官後,立志勤政為民,從而為子孫積福,知之必貴,一定有位列三公的,就在家後院栽了三棵槐樹,此樹作為見證,所謂三公,過去的正三品,老祖宗已在他兒子王旦公得到應驗,王旦官居宰相,位列三公,故有“三槐堂”由來。三槐王氏的五世孫王鞏為官清廉,深受皇恩,皇帝御封“三槐堂”,傳說我們王氏祖先在朝為官後告老還鄉,由於政績突出,皇帝御封見官大三級,晚上夜間,只要見到是三槐堂的燈籠,縣城門無條件開門放行,這就是見官大三級的好處。傳說王氏的先人是個被皇帝御封的一名秀才,他年年上京趕考,年年名落孫山,快要70多歲,已白髮蒼蒼,他還要上京趕考,巧遇之年,皇帝微服視察考場,看到年紀這麼大還趕考,就問老先生你這麼的歲數,還來趕考啊,哪知老人慧眼,急忙下跪叩拜,我主江山萬萬歲,我就考萬萬年,皇帝大喜,考慮年紀大了,就當面御封他見官大三級。

  一、傳說,王氏的後人是退隱回家建了一個祠堂,王氏祠堂同時還有當時皇帝御筆賜封的“三槐堂”金匾,就是現在的龍虯賴鷹莊王氏“三槐堂”。

  二、神話傳說祠堂西側有個牛汪塘,過去牛是農民的大型耕田用具,夏天炎熱,到了晚上,為了避蚊蟲、蒼蠅,也就是泥漿水,牛進水塘,身上會染上一層泥,從而達到防蚊蟲目的,據說日間只(有)八頭牛,到了夜間就是九頭牛,其中有一頭是金牛,不知道是哪一條,白天仍是八頭牛。

  三、祠堂的毀滅是由於王家有一位老人過八十大壽,正逢連續陰雨,過去舊社會都是爛泥路,好天像菱角,下雨像餈粑,下雨之後,道路無法行走,為了親戚朋友方便,更顯王氏氣派,於是開倉用稻穀鋪路,奢華浪費,觸動神靈,破了好的風水,從那時起,王氏家族開始走下坡路。大概在清朝中後期,因遇戰亂,相傳百里的王氏祠堂又被戰火毀於一旦……後人在朝為官(大臣),後來兩家又在南京烏衣巷合建一座王、謝祠堂,直至目前祠堂仍完好,一直供奉天下游客參觀瞻仰。


高郵龍虯“三槐堂”歷史故事由來


  相傳千年的高郵龍虯—賴鷹莊這裡建起了一座三槐堂祠堂後,凡是裡下河地區的三槐堂王氏子孫,如:興化、寶應、江都、安徽天長等地王姓,每年清明節前三日各地都派代表到我們高郵賴鷹莊祠堂來祭祖,祭祖的人群絡繹不絕,據說賴鷹莊的王氏祠堂可能是蘇北地區最大的王氏祠堂。根據老人講,高大的祠堂內,供奉著歷朝歷代的老祖宗牌位,正大門門口上懸掛著一對笆斗大的燈籠,燈籠印有四個大字“植三槐堂”,在祭祖期間,供會者都有整豬、整羊及其它供品,祭奠亡靈,還有香火做會,大燒豬,每逢做會,這裡都是熱鬧非凡,這種祭祀方式,植三槐堂原郭集毛港村王氏子孫一直都保留至今。

  關於祠堂的傳說:1、祠堂由於建在賴鷹莊這個風水寶地上,風水大師遜言:日後王氏子孫定有九鬥九升菜籽官,時也就有了鎮祠之寶,九斤九兩金榔頭,表示王氏子孫有一錘定音鎮三公之說,從古代到現在王氏子孫在朝中,在中央直到基層做官的人數不計其數,也就印證了九鬥九升菜籽官先兆。

  此外,社會上一直流傳數百年的江淮方言“五王”、“八侯”然出自我們高郵東鄉的賴鷹莊(又稱蘇賴鷹莊)。王姓有五大天王之稱,蘇姓有八侯稱霸,在那種封建年代裡,王、蘇兩大姓獨霸一方,其它異姓不敢惹王、蘇兩姓的。

  王姓有人在南京總統府做官,蘇姓也有人在朝廷中做過官,因朝中有人,後來賴鷹莊的王雲峰、王步偕叔侄倆均被推薦為國民黨中央政府國大代表,相等於現在的中央代表。解放後,王雲峰已病故,王步偕則被一名新四軍北撤幹部的包庇開一張證明給他逃離家鄉,這名北撤幹部叫李鰲是淮陰人,以後被上級領導知道說他包庇壞人,後來被押到董個團執行死刑,被除奸,當時,大約三十左右還未娶妻房,為了包庇王步偕一個人,這個獨子的李姓人家絕後了……

  再說王蘇兩家當時的勢力確實很大,這兩家遠在他鄉的親戚朋友在他們當地惹禍端,都會沾光,都來請他們去擺平。

  以上就是王姓“三槐堂”故事的由來。

  此文出自《高郵市姓氏文化研究會》會刊第六期。 版權為作者王長虹所有,未經作者同意,切勿轉載!文章配圖,如涉及版權、人物肖像權,請聯繫管理員,及時刪除。原創美文徵集: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