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催促,孩子越磨嘰,面對“磨洋工”的孩子,父母千萬別焦慮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每個人都變得急躁起來,充滿了焦慮,尤其是家長。

高效率、快成長,成了每位家長追求的目標。於是,爸爸媽媽每天像監督犯人一樣監督著自己的孩子,有時候甚至把負面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孩子們的一天幾乎都是在父母的催促下度過。

你越催促,孩子越磨嘰,面對“磨洋工”的孩子,父母千萬別焦慮

天剛亮,媽媽就在床邊催促:“乖孩子,快起床了,別耽誤了上學的時間。”

孩子端著一杯牛奶,慢條斯理地吃著,媽媽在一旁焦急地說:“你要什麼時候才能喝完呀?別的孩子都走了!”

孩子剛回到家,媽媽就迫不及待地說:“趕緊寫作業去!做完了還有別的事情。”

可是,我們不停地催促,卻發現孩子不僅沒有變高效,反而更喜歡拖拖拉拉,這是為什麼呢?

‌頻繁催促會讓孩子產生牴觸情緒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磨洋工”的習慣,半天起不了床,半天穿不好衣服,半天出不了門;本來十分鐘就能完成的事,他偏要花二十分鐘;寫著寫著作業,他又玩起了橡皮。

面對孩子的這些行為,父母只能無奈地催促。

你越催促,孩子越磨嘰,面對“磨洋工”的孩子,父母千萬別焦慮

可是,父母的催促不但沒有起到積極作用,還會在無形中增加孩子的壓力,時間長了,孩子還會厭煩,甚至產生牴觸情緒:你讓我快點,我偏要慢點。

另外,無休止地催促,還容易把孩子的責任轉嫁到家長的身上,這便是所謂的“皇帝不急太監急”。

像吃飯、穿衣、上學這類事本來就是孩子應該做的事,用不著家長提醒,如果家長盯得太緊,孩子反而覺得這是家長的事:遲到了,怪你沒喊他;作業出了錯,怪你沒檢査。

你越催促,孩子越磨嘰,面對“磨洋工”的孩子,父母千萬別焦慮

為了保證親子關係的良好發展,父母應該合理控制自己的焦慮,讓孩子自己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教會孩子用鬧鐘,保證按時起床不遲到;比如培養孩子完成作業後自己檢查的良好習慣。

這樣就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而看著孩子更獨立,父母的焦慮也可以得到緩解。

‌接納孩子愛玩的天性

許多家長不能接受孩子做事磨蹭,不專心,一看孩子“磨洋工”,就大發雷霆,然後就是父母打罵、孩子哭鬧的一出好戲。

而事實上,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貪玩就不叫孩子了。

研究表明,孩子不能長時間做同一件事:

1~5歲的孩子,最多隻能堅持5~15分鐘;

10~12歲的孩子,最多隻能堅持20-25分鐘。

並且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擾。

一顆不起眼的小石子,一隻掠過窗欞的小鳥,甚至一陣風吹樹葉的聲音,都可能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你越催促,孩子越磨嘰,面對“磨洋工”的孩子,父母千萬別焦慮

通常情況下,孩子喜歡把一項任務分成若干小段,做一會兒,玩一會兒,玩一會兒,再做一會兒。

當我們發現孩子“磨洋工”時,千萬不要隨便指責或呵斥,這時候焦慮、催促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父母應該做的是引導孩子練習如何集中注意力。

‌引導孩子提升注意力

前幾天聽了鄭潤芝老師的課程,裡面提到注意力一共有四個關鍵點:

1. 集中性

注意力集中性差的孩子特別容易分心,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吸引他半天

2. 持久性

注意力持久性不夠的孩子往往做事情三分鐘熱度,容易虎頭蛇尾。

3. 轉移性

轉移性良好意味著孩子能夠迅速把注意力從一件事轉移到另一件上,做完一科作業能夠快速開始另一科,而不是遲遲進入不了狀態。

4. 廣度

注意力的廣度就是指我們注意到的信息量的大小,有的孩子經常找不到東西,甚至東西就在眼前卻看不見,這就有可能是因為孩子注意力的廣度不夠。

無論是以上哪個要素有欠缺,孩子的表現都是注意力不集中。

這時候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引導,來幫助他們進行提升專注的能力,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你越催促,孩子越磨嘰,面對“磨洋工”的孩子,父母千萬別焦慮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夫曼出版了一本著作《專注力》,裡面的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引導孩子提升注意力。

  • 首先,自我原諒。

當你走神或不專注的時候要原諒自己而不是批評自己。自我同情能力的提升會形成更好的情緒體驗,從而排除情緒干擾,為注意力的提升創造條件。

每個人都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不要對孩子太過嚴苛,要心平氣和地接納他們偶爾不專心的行為,這是正確引導的前提條件。

  • 其次,正念覺察。

我們可以通過“正念覺察”訓練形成旁觀者視角,隨時“監控”我們的大腦。正念覺察是指有意識地對事物不加評判的覺察,保證清醒、如實地觀察一切。

這就要求我們要對孩子進行細緻入微的觀察,能夠及時發現孩子注意力的狀態,進而加以引導,幫助孩子有意識地管理自己的注意力,逐步提升。

  • 最後,單點聚焦。

單點聚焦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點上,不斷調整練習。長期刻意的單點聚焦練習可以提升我們的專注力。

比如我們可以每天和孩子一起冥想,在冥想的過程中讓孩子計算自己的呼吸次數,這個時候,呼吸就成了凝聚注意力的“單點”。

你越催促,孩子越磨嘰,面對“磨洋工”的孩子,父母千萬別焦慮

如果父母看到孩子一會擺弄擺弄這個,一會又要上廁所,玩的時候挺專心,叫過來做作業就磨磨蹭蹭,半天進入不了狀態,這時候千萬不要著急上火,接納孩子的天性,再加以引導,才是正確的做法。

‌教育孩子急不得

“磨洋工”是小學階段孩子的共同特點,父母不必大驚小怪,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和訓練就可以了。

如果你越催促,就越會發現孩子怎麼那麼磨嘰,其實,很多時候只是因為我們太過焦慮

都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孩子是一種修行,急是急不來的,我們只能慢慢等待,就像等待春暖花開一樣。

我們不能理解孩子的慢騰騰,孩子同樣不能理解我們的急匆匆。

希望每個孩子心中那隻慢跑的蝸牛,都能被步履匆匆的父母好好呵護!

你越催促,孩子越磨嘰,面對“磨洋工”的孩子,父母千萬別焦慮

我是森蘭姐姐,持續學習和分享教育知識、育兒經驗,歡迎關注,接收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