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背鍋俠是秦始皇,焚書坑儒可不是他一個人乾的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一說名“正”),又稱趙政、祖龍等 。秦莊襄王和趙姬之子。 中國古代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在他的手裡首次完成中國的大一統,自此,中國就再沒被分開過,他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史上最大背鍋俠是秦始皇,焚書坑儒可不是他一個人乾的

秦始皇畫像

所有小夥伴在讀書的時候都會被告知,秦始皇是中國的第一個皇帝,他統一了中國,然後又車同軌,書同文,統一了度量衡,為社會的發展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我們應該知道其實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列國向來是沒有統一的制度的,各地的馬車大小就不一樣,因此車道也有寬有窄。秦始皇滅六國,建立了大一統帝國的時候,用郡縣制取代了分封制,原來乘車的等級制度也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對天下的馬車有了統一的規範:“輿六尺,六尺為步”(《史記·秦始皇本紀》),就是說車寬六尺,六尺為一步,尺和步都是當時的長度單位,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3.1釐米,也就是說車的寬度大約是1.4米,這可是全天下的人包括秦始皇自己都要嚴格遵守的。那如何才能體現出自己的不一樣呢?“乘六馬”(引文同上),就是說只有秦始皇的馬車才能用六匹馬拉,其他人的可以是五匹馬或是更少。這是非常了不得的一件事情,全天下的車尺寸規格都一樣了,這就意味著不管你走到哪,但凡車子壞了需要修修補補,隨便找一家修車行就行就和現在的4S店沒區別,不管你是六匹馬拉的,還是四匹馬拉的,因為車子寬度是一樣的,所以車軸啊,車輪啊等等所有的配件也都是一樣的標配,更換起來就特別方便。那個時候除了官員出行,大多數的車子是運送貨物的,或是軍用補給,或是買賣商品,也就是說“車同軌”極大地提升了軍隊和商隊的運輸效率,此舉更是保證了帝國的經濟和軍事能夠最有效地運轉,從而為帝國的長治久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說“車同軌”對於當時的整個國家的建設與軍隊的管理戰鬥力的增長都是非常有利的。

史上最大背鍋俠是秦始皇,焚書坑儒可不是他一個人乾的

車馬圖

除開了“車同軌”之外又一個重要的制度就是“書同文”。秦始皇希望能讓“書同文”在帝國獲得最廣泛的文化認同,但當時還有一件事讓秦始皇頗為頭疼:思想上的統一。畢竟春秋戰國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這種思想上的百花齊放在分裂的局勢下是沒有問題的,每一個諸侯國都可以有自己的信仰,但是秦朝大一統之後,在思想上肯定不可能像之前那麼自由,肯定是要收緊的。

史上最大背鍋俠是秦始皇,焚書坑儒可不是他一個人乾的

七國文字

並且這次的書同文秦始皇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做這件事情,我們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的兵器、陶文、帛書、簡書等民間文字,存在著區域中的差異。這種狀況妨礙了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也影響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於是,秦統一中原後,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進行文字的整理、統一工作。

秦統一六國前,諸侯國各自為政,文字的形體極其紊亂。這給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了嚴重障礙。因此在統一六國後,秦始皇即把統一文字作為當務之急,令丞相李斯、中書府令趙高和太吏令胡毋敬等人,對文字進行整理。李斯以秦國文字為基礎,參照六國文字,創造出一種形體勻圓齊整、筆畫簡略的新文字,稱為“秦篆”,又稱“小篆”,作為官方規範文字,同時廢除其他異體字。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

兩種形體的文字均在全國推廣。但把小篆作為秦國標準文字,隸書作為日用文字,皇帝詔書和政府正式文件一般用小篆書寫,非官方文件用隸書抄寫。

在做完了這些事情之後始皇帝覺得還不過癮,秦統一中國後,滅六國龜貝寶玉之屬,把貨幣統一分為上幣和下幣兩種,在全國通行。上幣為黃金,以鎰(yì音億)為單位,秦制二十兩為一鎰;下幣為圓形方孔銅錢,以半兩為單位商鞅變法時制定的度量衡制度以及度量衡器作為標準器,在全國推廣,使得普通民眾真正第一次結束了以貨易貨,普通民眾手裡拿著錢再也不擔心買不到東西,這樣一來就大大方便了全國範圍的商品交換和經濟交流,促進了統一國家的發展。

史上最大背鍋俠是秦始皇,焚書坑儒可不是他一個人乾的

七國貨幣

此外相信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故事,但在這裡我要大聲的告訴你們,你們想的是錯的,焚書與坑儒是兩件事情,不是一件事,並且焚書在前坑儒在後,為什麼這麼說,且聽我一一道來,當年還是苟子學生的李斯就對其恩師說過“人生一世,貧賤是最大的恥辱,窮困是最大的悲哀,若要出人頭地,就必須得成就一番事業”!

在苟子那裡學成之後,李斯到了秦國,受到了呂不韋的器重當了一個小官,與此同時李斯自己也清楚的知道,自己如果要當大官有個好前程就必須要得到秦始皇的認可,於是李斯採取了從古到今無數文人所使用的法子去讓秦始皇注意自己,這就是上疏。在給秦始皇的摺子上李斯全面的闡述了周邊數國實力然後強烈推薦始皇帝統一中國,於是自此李斯得到了秦王的重用,被提拔為長史。之後李斯又繼續出謀劃策“以財物重賄賂六國君臣,目的就是讓他們不能統一合力反抗秦國兵馬,然後秦國再各個擊破!

史上最大背鍋俠是秦始皇,焚書坑儒可不是他一個人乾的

修長城

這條計謀的使用效果出奇的好,秦王非常高興,便再封李斯為客卿,於是李斯這顆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在秦國大地上風頭正甚一時無兩!

隨著秦國戰爭的推進,李斯一直在秦王身邊作謀,盡心輔佐秦王,終於在公元前221年,始皇帝終於吞併六國,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統一了中國。統一後的國家治理是一個很大的工程,李斯認為周朝採用分封制,諸侯各自為戰,所以天下戰亂不斷,如今好不容易天下一統,如果再和以前一樣分封諸侯國,又將回到以前的分裂局面,應當採取中央集權制度。

對於李斯的做法博士淳于越上疏稱天下之大,如果宗室子弟沒有了封地,就和普通老百姓一樣了,萬一發生叛亂,以後誰來救?比如齊國的田常,晉國的六卿都發生過叛亂,如果秦始皇不採用分封制,不以古為師以史為鑑,國家將不能長久!

秦始皇聽之大怒,將其交由李斯處理,李斯大權在握之後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定與律法,凡事《秦記》以外的史書都應該全部燒掉,凡事博士收藏的詩書一律燒掉,有談論詩書者在鬧市處死暴屍街頭,凡厚古薄今,以古非今者全族處死,官吏包庇或者知情不報者當同罪處罰,得令三十日之內不焚書者面上刻字發配修長城。

史上最大背鍋俠是秦始皇,焚書坑儒可不是他一個人乾的

焚書

又過了一年,就是焚書一年之後,公元212年,秦始皇下令將咸陽的儒生四百六十餘人全部活埋,這就是著名的坑儒事件,加之此前的焚書事件,人們習慣性的稱之為焚書坑儒,當然,此次事件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與人類文明都是一次空前浩劫。面對著如此暴戾,有識之士與學者紛紛隱退,逃避著秦始皇的徵召,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惹不起但還是可以躲得起的。

這就是焚書坑儒的由來,更是對於我們所熟悉的秦始皇曆史的又一次深入的學習。從小我們就知道秦始皇焚書坑儒,但現在我們經過研究得出的結論卻是焚書至少與秦始皇並無多大牽連,主要還是李斯在私自主持這個事情,坑儒也與李斯有很大關係,所以千百年來我們一直認為焚書坑儒是秦始皇的暴政可能有失偏頗,本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我寫下這篇原創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在我的文章裡得到哪怕一點點的啟發或者是知識我就高興得不得了了!歡迎大家關注我。

引用資料《史記·秦始皇本紀》《秦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