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佛:那個曾想挽救美國經濟的男人,是如何變成“背鍋俠”的?

說起美國的大蕭條,彷彿一切的事都能與“胡佛”(美國第31任總統)聯繫起來。

被翻得底朝天的空口袋叫“胡佛旗”;裹著保暖的舊報紙叫“胡佛毯”;抓來充飢的長耳野兔叫“胡佛豬”;用鐵罐、紙板和粗麻布搭建的棚戶被稱為“胡佛村”...

胡佛:那個曾想挽救美國經濟的男人,是如何變成“背鍋俠”的?

大蕭條時期的胡佛村

總之,人們把大蕭條的怨氣悉數撒到了總統“胡佛”的身上,連雜技演員都嘲諷到:“什麼?你說生意變好了?你的意思是胡佛死了麼?”

與後任富蘭克林·羅斯福強有力的“新政”相比,胡佛始終被冠以“無所作為”的帽子。但史實與人們的“印象”之間,終究還是有出入的。

胡佛不僅進行干預,試圖力挽狂瀾。且他的反危機措施還為“羅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鑑,絕非眾人眼中的“毫無作為”。

胡佛:那個曾想挽救美國經濟的男人,是如何變成“背鍋俠”的?

胡佛如何成為“背鍋俠”?

如果說有一份“美國總統悲慘排行榜”,那麼胡佛肯定榜上有名。讓他跌入悲慘深淵的正是源自1929年的“大蕭條”。

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商界翹楚;一戰中完成了將一些美國人撤回本土的撤僑;掌管美國糧食大權,保證國內和戰爭中糧食供應,大蕭條前的胡佛堪稱完美。

他不僅國際聲望高,連美國的家庭主婦都知道,所謂“胡佛化管理”,就是最經濟的家庭食品安排。

至於說“大蕭條”,並非都是他的過錯,因為危機的隱患早在10年前就已埋下。胡佛真正的錯誤,或許就是在錯誤的時刻當總統。

胡佛:那個曾想挽救美國經濟的男人,是如何變成“背鍋俠”的?

胡佛(後排左一)曾在威爾遜的戰爭委員會中任職,為一戰和戰後民生作出不小貢獻

一切要從1928年大選說起,胡佛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身份參與角逐。他承諾到:“如果我當選,將使家家鍋裡都有一隻雞,家家有一輛車”。

儘管如今聽起來有些滑稽,在當時卻是最誘人的,特別是這話還是從胡佛嘴裡說出來的。

“大蕭條”之前的10年中,美國經濟如脫韁之馬一樣急速奔騰,被稱作“咆哮的20年代”。

誰都想將繁榮持續下去,於是冷靜保守、做事幹練的胡佛成為最佳選擇,連羅斯福也曾支持胡佛當選...

胡佛:那個曾想挽救美國經濟的男人,是如何變成“背鍋俠”的?

1928年8月26日,勝選後的胡佛正在向舊金山市民揮帽示意

1929年3月4日,在人們“再繁榮4年”的口號中,胡佛就任第31任美國總統,股市聞訊也強勢上漲。看起來形勢一片向好,實則已是暗藏危機。

危機的源頭一直可以追溯到哈定、柯立芝時代的“自由放任”經濟政策。它創造了“咆哮的20年代”,也為股市崩盤和大蕭條埋下了隱患。

事實上,1929年經濟危機並非毫無徵兆。學者們提出警告、美聯儲試圖為過熱的股市踩下剎車,但一切努力都未能攔住這匹脫韁野馬。於是,股市崩盤無可避免的到來了...

胡佛:那個曾想挽救美國經濟的男人,是如何變成“背鍋俠”的?

股市崩盤後,股票交易所內一片狼藉

在胡佛就任7個多月後的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華爾街股價暴跌,大蕭條開始了。

由於隱患早在哈丁、柯立芝時期就已埋下,所以這鍋肯定不該讓胡佛一個人背。但身處旋渦中的美國人只看見願望與現實間的落差,自然沒時間考慮那麼多。

所以,無論是誰的鍋,最終都被甩在了胡佛的頭上。

胡佛:那個曾想挽救美國經濟的男人,是如何變成“背鍋俠”的?

再苦再難不忘胡佛:1932年拖家帶口去華盛頓“討薪”的美國退伍軍人家庭

有所作為——屬於胡佛的“新政”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胡佛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忠實信徒,頑固的奉行著那套“國家不干預市場”的信條。

不過,用《胡佛:不平凡時代的不平凡生活》作者肯尼斯·懷特的話講,儘管胡佛確實曾在“是否出手”的問題上“頑固”過,但他從不是“自由放任”的忠實信徒。

因為,胡佛在擔任前總統威爾遜的食品管理局局長期間,曾強力介入到公共生活中,對美國經濟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干預,確保協約國有足夠的條件贏得一戰。

胡佛:那個曾想挽救美國經濟的男人,是如何變成“背鍋俠”的?

胡佛還力主對歐洲國家進行糧食援助,為他贏得不少聲譽。圖為1917-1919年比利時兒童接受救濟

而在“大蕭條”面前,胡佛政府也為恢復經濟做出諸多努力。就像他說的:“美國總統知道無所事事不是個好選擇,我們向企業提出了建議,並向國會提交了美國史上最偉大的經濟防禦和反擊計劃”。

這聽起來多少有些像羅斯福發表的“新政”觀點,但實際上卻是胡佛在1932年總統選舉裡提出來的。一些人甚至將他此前的一些列舉措稱為“胡佛新政”。

胡佛:那個曾想挽救美國經濟的男人,是如何變成“背鍋俠”的?

胡佛的“新政”措施

那麼胡佛具體採取了哪些措施?

在經歷了股市暴跌的最初混亂後,胡佛立即實施減稅計劃(還加了關稅,但結果是致命的)。同時推動大型公共工程的建設,以刺激就業和復甦(羅斯福新政也有此項內容)。

一個比較著名的例子是美國政府推動、資助建造的“胡佛水壩”。但由於“大蕭條”極大的影響了胡佛的聲望,所以大壩一度被改名鮑德水壩。直至共和黨重新得勢後才又改了回來...

胡佛:那個曾想挽救美國經濟的男人,是如何變成“背鍋俠”的?

胡佛水壩

同時,胡佛還拿美國資本家們開刀,要求他們不要做出過度反應。也就是禁止他們大規模裁員...

當1931年經濟危機遲遲不見好轉時,胡佛說服國會暫停支付國際債務,同時制定了一些列刺激經濟復甦的政策。

如1932年1月成立的“重建金融公司”,通過提供貸款試圖拯救美國的銀行和企業。1932年7月頒佈“緊急救濟和建築法”將重建金融公司的貸款範圍擴大到各州及地方性工程。

胡佛:那個曾想挽救美國經濟的男人,是如何變成“背鍋俠”的?

同期,胡佛還批准大幅增加農業補貼、放寬美聯儲發佈債券的要求,還建立了“聯邦住房貸款銀行委員會”,以支持房屋抵押貸款。

為了支持這項“宏大”的計劃,胡佛還在1932年簽署了“稅收法案”,提高了企業稅率,甚至還將遺產稅翻了一番。

雖然胡佛不遺餘力的推行著自己的政策,將美國聯邦政府的支出增加了48%,但經濟危機仍是勢大難挽。1933年他卸任時,已有5000多家銀行倒閉,失業率已經從3%飆升到25%的歷史最高水平。

胡佛:那個曾想挽救美國經濟的男人,是如何變成“背鍋俠”的?

人們排起了長隊,只為了等待一點免費的湯

這裡再額外提一句,胡佛的“新政”也招致了不少的反對。羅斯福曾批判胡佛的計劃,說它是“魯莽且奢侈”的,要求立刻減少支出。

羅斯福的競選夥伴加納則直接指責胡佛“正引領美國走上蘇聯的道路”(羅斯福當總統後做法其實也如出一轍)。

實際在羅斯福當選總統,推行“新政”後,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胡佛思路,甚至規模更甚。胡佛修了“胡佛水壩”,羅斯福也在田納西河上修起了水壩,只是得到的反響截然不同...

胡佛:那個曾想挽救美國經濟的男人,是如何變成“背鍋俠”的?

諾里斯大壩,田納西河谷管理局在30年代建造的第一座水壩,也算是“羅斯福新政”的重點工程

“功績”為何被遺忘?

既然胡佛為擺脫經濟危機作出了諸多努力,為何人們只記住了他“無為”的一面?

關於這個問題,細究起來大概有兩個方面:一則來自經濟和新政史學家的言論,另一則競選對手羅斯福團隊的言論,但歸根結底都是因為沒能取得成績。

胡佛:那個曾想挽救美國經濟的男人,是如何變成“背鍋俠”的?

漫畫:胡佛前邊焦頭爛額,後邊那頭驢(民主黨)還在叫喚

儘管努力,但胡佛的方法並非總能帶來好結果,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斯莫特-霍利關稅法案”。

他未聽從1000多名經濟學家的建議執意簽署了法案,抬高了數千種商品的關稅,結果導致美國對外貿易急劇衰減,經濟危機雪上加霜。

而在民主黨那裡,為了塑造自己形象、宣傳羅斯福新政的功績,將胡佛放到對立面作為一個參照是再合適不過了,反正人們更喜歡聽成功者的言論。

於是,胡佛就這樣成了人們眼中“無所作為”的總統、“自由放任”的支持者,以及大蕭條的罪魁禍首...

胡佛:那個曾想挽救美國經濟的男人,是如何變成“背鍋俠”的?

當胡佛與羅斯福坐在一起,人們首先關注的肯定是成功者

其實大家都一樣

離開白宮後,胡佛成為對羅斯福經濟政策的強烈批評者。說辭與當年羅斯福團隊批判他的也差不多。

例如,他警告說“新政有一種集權主義的氣息”,而羅斯福的農業政策則是“在計劃經濟的粉紅色旗幟下欺騙人們”。這也算是美國政客們慣用的手段了...

其實無論胡佛反對與否,在後世看來正是他自己為羅斯福新政打下了基礎。如羅斯福顧問雷克斯福德·圖格威爾(Rexford G.Tugwell)寫道: “我曾經在胡佛作為商務部長和總統期間開始了一系列新政投資。我必須得出結論,他的政策基本上是正確的,新政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的所作所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