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陰縣歷史沿革

湯陰縣歷史沿革

湯陰縣是安陽市轄縣。位於河南省北部,安陽市南部。地理座標為東經114°13′-114°42′、北緯35°45′-36°01′。總面積646平方千米。總人口50萬人(2012年)。全縣轄8個鎮、2個鄉:城關鎮、菜園鎮、任固鎮、五陵鎮、宜溝鎮、白營鎮、伏道鎮、古賢鎮、韓莊鎮、瓦崗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海拔高度在53米~186.4米之間。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有湯河、永通河、羑里河。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湯鶴鐵路、長日鐵路、湯臺地方鐵路、219省道、302省道穿境。名勝古蹟有羑里城、岳飛廟,仰韶、龍山文化遺址等。

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置蕩陰縣,因位於蕩水(現湯河)之陰得名。蕩原為古國名,因蕩水流經古蕩國得名。東魏天平初(534年)併入鄴。隋開皇六年(586年)復置,十年併入安陽。唐武德四年(621年)置蕩源縣,治蕩陰城(今城關鎮)。貞觀元年(627年)以水微溫,改蕩水為湯水,改蕩源縣為湯陰縣。

金屬彰德府,元屬彰德路,明清屬彰德府。民國初期屬河北道。1932年屬河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1949年10月屬平原省安陽專區。1952年末屬河南省安陽專區。1954年9月,撤銷淇縣,併入湯陰縣。1962年,淇湯分治。1980年屬安陽地區。1983年屬安陽市。

1980年,城關公社復改鎮。1983年12月,9個公社改為鄉。1987年,宜溝、菜園、任固、五陵4鄉改鎮。至此,全縣轄5個鎮、5個鄉:城關鎮、菜園鎮、五陵鎮、宜溝鎮、任固鎮、白營鄉、瓦崗鄉、韓莊鄉、伏道鄉、古賢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湯陰縣總人口432806人,其中,城關鎮61971人、菜園鎮49367人、任固鎮46371人、五陵鎮41995人、宜溝鎮54796人、韓莊鄉39252人、白營鄉33557人、古賢鄉30216人、瓦崗鄉33214人、伏道鄉42067人。

2005年末,湯陰縣轄5個鎮、5個鄉:城關鎮、宜溝鎮、菜園鎮、五陵鎮、任固鎮、韓莊鄉、白營鄉、古賢鄉、瓦崗鄉、伏道鄉。(297個行政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湯陰縣常住總人口430803人,其中,城關鎮72046人,菜園鎮45839人,任固鎮46701人,五陵鎮37959人,宜溝鎮54899人,韓莊鄉43320人,白營鄉32842人,古賢鄉27788人,瓦崗鄉28767人,伏道鄉40642人。

2011年,縣政府遷至人民路中段;白營鄉、伏道鄉撤鄉設鎮,全縣轄7個鎮、3個鄉,共有298個行政村,1686個村民小組。

2013年,撤銷韓莊鄉,設立韓莊鎮(豫民行批〔2013〕19號);撤銷古賢鄉,設立古賢鎮。2015年末,湯陰縣轄9個鎮、1個鄉(合計10個),共有6個居委會、297個村委會(合計303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