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再談A股:現階段行情,是“越跌越買”還是“越跌越賣”?

股神巴菲特,兩句話點透中國股市!

關於中國市場,他講了很多,其中有兩句話很重要:

1、中國市場的估值比美國低,股票更便宜!

2、中國是一個新興的市場,會有很多人參與到股市,人們會更加投機。

牛市是股民投資者都期待的,但很多股民投資者不懂牛市來臨前有什麼特徵,下面我跟大家聊聊牛市來臨前有哪些特徵!

特徵一:股市跌出三底(估值底、政策底、市場底)

股市想要迎來牛市肯定是要熊市結束後,而估值底、政策底、市場底也是靠跌出來的並不是漲出來的;估值底也就是當跌出歷史最低估時候,具備價值投資的階段就是估值底,類似A股市盈率在10倍至13倍之間;政策底就是當股市經過前期大幅殺跌後,在某個點或者某個區域不同的有政策利好刺激股市,穩定股市,抑制股市下跌空間就是政策底,類似A股2449點是政策底;而市場底往往都是最後出現的,也就是當股市跌出了估值底,政策底之後會再度跌出市場底,而市場底出現之後最明顯的標準就是大盤連續放量中大陽拔起,出現反轉信號這就是市場底,類似A股市場底還沒有出現。

特徵二:股票平均市盈率在10倍至13倍會來波牛市

巴菲特再談A股:現階段行情,是“越跌越買”還是“越跌越賣”?

當前的A股市場目前平均市盈率為12.95倍,也就是處於歷史最低估,最低水平階段,A股已經說明很便宜,有投資價值的階段;目前A股市盈率在12.95倍已經跌破了歷史大底998點15倍市盈率,跌破了歷史大底1664點14倍市盈率,但還未跌破歷史大底1849點10倍市盈率;但目前已經跌破了兩次歷史大底市盈率,僅此於1849點的估值,足於證明A股迎來牛市也是漸行漸近了。

特徵三:股票市淨率在1.5倍會來波牛市

巴菲特再談A股:現階段行情,是“越跌越買”還是“越跌越賣”?

當前A股的市淨率為1.31倍,已經創下了A股最低市淨率水平,足足證明A股已經嚴重超跌,很多個股已經幾倍投資價值了;來看看2005年曆史大底998點市淨率為1.7倍,2008年曆史大底1664點市淨率為1.99倍;2013年曆史大底1849點市淨率為1.37倍;當前的A股市淨率打破了A股歷史28年最低水平,證明A股牛市到來漸行漸近。

特徵四:股票二級市場表現情況特徵

股市要來牛市的時候最明顯的信號就是證券股止跌企穩開啟超跌反彈,證券股止跌就是熊市即將結束的信號,證券股在配合權重股護盤;另外還有一個最明顯的信號就是之前的強勢股補跌,垃圾股補跌之後市場會逐步企穩,這也是熊市即將結束的標準信號。只要這些信號出現後說明股市熊市末期,但也不能代表牛市會馬上來臨,只能說離牛市越來越近了。

以上四種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說明牛市來臨前徵兆,但一定要記住牛市不是說來就來的,必須要在多重條件之下才會迎來牛市的;每一輪的熊市結束之後都會再度經過一輪猴市構築牛市大底之後才會迎來真正的牛市。

現階段什麼時候入市是最佳時機,這決定了你能否在下一輪牛市中脫穎而出

保護本金,這是巴菲特的最大信條。因為他非常清楚本金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在下次的機會當中所能帶來幾倍甚至十幾倍的財富。

巴菲特再談A股:現階段行情,是“越跌越買”還是“越跌越賣”?

我們來看一下,在股市中藏著多少財富。只遵循一個紀律。在牛市裡操作,在熊市裡休息。從1996年開始來計算一下,我們得到什麼?

這是上證指數的月線,所以,別擔心看懂或者看不懂,我們再做一個更嚴苛一點的假設。那就是隻抓到了牛市的80%。剩下的20%我們放過了。

1996年1月到2001年6月,指數漲幅300%,計80%,2.4.

2005年6月到2007年10月,指數漲幅460%,計80%,3.68.

2008年11月到2009年7月,指數漲幅97%,計80%,0.76.

2014年5月到2015年6月,指數漲幅160%,計80%,1.28.

最終,從1996年投資,我們的收益會是63倍。如果不按照80%計算,結果是114倍。

這是平均的收益,再做一個假設,熊市期間我們存了銀行的定期,年化3%利率(有高有低,以較低的計算)。結果會變成154倍。20年的時間,資產增長154倍,大約年化是27%左右。這相當於是一個巴菲特。

那麼,在現在A股中,投資者應該越跌越買,還是越跌越賣?

近期股市連續下跌,不少指數基金投資相關的論壇和交流群中,頻繁出現了勸人加倉的建議,理由基本是:股票指數是不會消亡的,指數終將會上漲,大幅下跌就加倉的大好機會。

這個理由聽上去是挺有道理的,但卻沒有多少實際操作價值。

今天我們想和大家說一點不一樣的。

與主流建議不一樣,我們近期沒有加倉,甚至還有減倉。

在下跌的過程中,越跌越買和越跌越賣,是兩種不同的資金管理(倉位管理)策略。它們有均有個聽上去高大上的學術名:越跌越買的資金管理策略叫等價鞅策略,而越跌越賣的資金管理策略叫反等價鞅策略。

等價鞅策略基於這麼一個邏輯:拋硬幣猜正反面時,每次下注1元,如果輸了,那麼下一回合就把賭注加倍,下注2元,持續如此操作,直到贏了為止。這樣,只要贏一次,以前輸的就都賺回來了,賺回來之後再把賭注恢復到最小的1元。

聽上去很美妙的一個方法,似乎必勝無疑,因為不可能一直猜錯,反之,只要猜對一次,就贏了。

但是,這樣做的前提是:你有無限資金,並且你能保證贏回來就馬上收手以後再也不玩了嗎。

巴菲特再談A股:現階段行情,是“越跌越買”還是“越跌越賣”?

假如最小賭注是1元,猜對猜錯各50%概率,猜錯後賭注翻倍,連續猜錯5次的概率是3.13%,將輸掉63元,下一個回合的賭注增加到63元,需要的最小本金是每次下注金額的126倍;連續猜錯10次的概率是0.0977%,將輸掉1023元,下一回合的賭注是將變為1023元,需要的最小本金是每次下注金額的2046倍,但誰也沒法保證不會猜錯第11次,再賭下去,慢慢的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如果你沒有無限的資金,總是有破產的可能,雖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夜路走多了,難免遇到鬼,小概率事件重複多次之後遲早也會發生。

況且,就算贏了,也是賺點小錢,輸了卻要破產。

越跌越加倉,其實就是輸的越多,賭的越大,如果放民間賭博中,就是輸紅了眼,而大家都知道這是不可取的。

因此,越低越買的等價鞅策略是投資者災難的開始。

在股市下跌行情中,誰也不知道這次會跌到哪,誰也不知道這次會跌多久,如果我們越跌越加倉,資產的風險暴露也會越來越大,也許價格及時反彈,讓我們大賺一筆,但萬一一直不反彈呢?

放在當下行情中,2440一定是底嗎?去年一季度上證3500的時候,我記得市場的主流看法是3000是底,二季度上證3000時,大家又認為2638是鐵底。

市場的底是無法預測的,即使上證2440有80%的概率是底,但只要剩下20%的概率發生,也足以讓不少越跌越加倉的投資者走向滅亡。

我們不是悲觀主義者,我們也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A股終將會步入牛市,也終將會給我們帶來豐厚的回報,但我們無法預測A股還要過多久才會走牛,或許明天,或許明年,我們也無法預測A股在走牛之前,還要經歷多大的跌幅,或許可以大到讓不少投資者心理崩潰到放棄投資。

如果我們不控制我們資產的回撤風險,不守住自己的本金不遭受大的虧損,我們沒有自信自己能熬到A股走牛的那一天,也無法確定當A股走牛的那一天來臨時,自己還有多少資產來享受牛市,要知道,虧損50%之後,要賺100%才能回本。

我們認為,無論在上漲行情還是下跌行情中,永遠應該將資產的風險暴露水平控制在自己的可承受範圍之內,也即將資產的回撤比例控制在預設範圍之內,只要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資產不遭受大的回落,才能讓我們在下跌行情中仍然可以保持從容淡定。

巴菲特再談A股:現階段行情,是“越跌越買”還是“越跌越賣”?

短線分時日量價組合交易策略

一、溫和放量盤中節節升

組合形態特徵:

溫和放量盤中節節升,是指個股當日出現了溫和放量,盤中的走勢自早盤開始至收盤,呈現出節節上揚、震盪攀升的特徵,可以依據股價的震盪上揚方向畫一條傾斜向上的支撐線,而且,當日的盤口走勢具有獨立性,明顯強於大盤指數。

溫和放量節節升形態出現在窄幅整理平臺的突破點時,其實戰意義較為突出,表明多方的進攻不急不緩,佔據了明顯的主動,且市場的獲利拋壓較輕,是一波突破行情將要出現的信號。

實盤案例解讀:

巴菲特再談A股:現階段行情,是“越跌越買”還是“越跌越賣”?

圖5-12所示為粵泰股份2016年11月11日分時圖,早盤階段,個股就開始了節節攀升的走勢,一直持續到收盤,雖然收盤時的漲幅不大,但全天運行中的節節上揚形態特徵鮮明,有著明顯的獨立性,當日的量能溫和放大,正處於整理區的突破點,這表明在這個突破位置點,多方佔據了主動,市場拋壓輕,是突破行情有望延續的信號。

巴菲特再談A股:現階段行情,是“越跌越買”還是“越跌越賣”?

對於此股,2016年10月18日的大陽線也使得其呈突破盤整區狀態,但個股卻沒有突破成功,引發了短線深幅調整,這與盤口分時運行直接相關。

圖5-13所示為粵泰股份2016年10月18日分時圖,個股當日的大漲源於尾盤的兩波飆升,而尾盤的上揚作為突破形態來看,其成功率較低,尾盤的飆升幅度越大,則隨後的短線回落往往越迅疾,在操作中,對於尾盤飆升形成的日K線突破形態,不宜追漲買入。

二、大盤股放量強勢突破

組合形態特徵:

大盤股,其運行方向更多取決於大資金的博弈結果,而且,一旦方向顯現出明確的方向性特點,出現一波較大行情的概率很大。如果大盤股以漲幅較大、盤口強勢的分時圖形態突破了長期整理平臺,多會伴以明顯的放量,這往往就是方向性的選擇。在操作中,隨後多日,若個股走勢穩健,不出現大幅度回落,能夠較好保持拉昇成果,是可以短線買入的。

對於大盤突破時的盤口強勢特徵,一般來說,我們要求分時線在盤中不出現明顯回落,不會向下碰觸均價線,分時線可以相對挺拔地緩緩上揚,直至收盤。這種分時圖特徵可以看作多方力量佔據明顯主動的標誌,也是行情可以持續下去的相對可靠的信號。

實盤案例解讀:

巴菲特再談A股:現階段行情,是“越跌越買”還是“越跌越賣”?

圖5-14所示為招商銀行2017年5月12日分時圖,從早盤開始,股價節節上揚,盤中上揚時可以看到分時量的同步放出,買盤充足,盤中回落時,也與均價線有一定距離,至收盤時,上漲幅度超過5%,這是一個標準的強勢分時圖,也是多方力量當日佔據主導地位的標誌。從日K線圖來看,如圖5-15所示,當日長陽線使得個股一舉突破了長期盤整平臺,這是出現方向選擇的信號,但是否追漲入場,則要結合當日的量能來分析。

巴菲特再談A股:現階段行情,是“越跌越買”還是“越跌越賣”?

如圖5-15所示,2017年5月12日的長陽線雖然十分鮮明,但當日的成交量放得過大,這說明盤中的拋盤也較多,個股突破時又遇到了一定的拋壓,雖然這些拋盤沒有在盤中形成打低股價的勢頭,但是,這對買盤資金的消耗還是較大的,在操作上,應多觀察幾日,看看拋壓的情況及個股能否站穩於突破點。

如圖標註,隨後股價在突破點小幅度整理,成交量開始大幅縮減,這是空方拋壓大大下降的信號,一旦多方有意再度推升,則突破行情將繼續展開,此時就是極佳的短線入場時機。

巴菲特再談A股:現階段行情,是“越跌越買”還是“越跌越賣”?

相似的盤口+量價組合形態,往往也預示著相似的價格走向。這是一種較為經典、成功率極高的組合形態,下面我們再結合一個案例來進一步加深瞭解。

圖5-16所示為上海機場2017年3月13日分時圖,上海機場也是一隻大盤,業績優異,與招商銀行相仿,此股在當日的盤中節節上揚,呈明顯的強勢運行格局,從日K線圖來看,也是一根長陽線突破了長期整理平臺,而且,當日量能放大幅度較大。在操作中,應採取相同的方向,個股隨後數日在突破點強勢整理,成交量大幅縮減,此時就是遵循趨發展方向、實施買入的好時機。

三、整理區脈衝量小幅上揚

組合形態特徵:

整理區脈衝小幅上揚,是指個股在相對低位區出現了整理走勢,當日的成交量呈突兀式放大,但盤中的價格走勢只是出現了小幅度的上揚。

所謂的突兀式放量,也稱為脈衝式放量,是指成交量在單獨一個交易日突然性、大幅度放出的形態,並且在隨後的第二個交易日,成交量又突然性地大幅度縮量,這使得個股的量能柱形圖中呈現出了突兀式的放量效果,其圖形猶如電脈衝一般。

價格走勢未見明顯波動,但是成交量卻突然性放大又縮小,量能的這種異動可以看作是價格運行方向的提前預示,低位整理區的這種量價形態往往是大資金於盤中強力買入的信號,而且個股正處於低位整理區,個股隨後選擇向上突破的概率較大,在操作中可以提前佈局,耐心等待突破行情的出現。

實盤案例解讀:

巴菲特再談A股:現階段行情,是“越跌越買”還是“越跌越賣”?

圖5-17所示為特變電工2017年1月16日分時圖,個股當日在盤中只是小幅度上揚,尾盤階段出現了明顯的放量,從日K線圖來看,當日正處於低位區的整理之中,且量能呈脈衝式放大。在操作中,可以繼續觀察個股走勢,若隨後能夠繼續強勢整理,不大幅回落,表明當日入場的買盤資金做多動能較強,中短線可以買入佈局。

巴菲特再談A股:現階段行情,是“越跌越買”還是“越跌越賣”?

在應用這個形態時,我們應特別注意當日盤中振幅及放量幅度,如果振幅過大(超過5%),則不宜實施短線買股操作,因為過大的盤中振幅伴以鮮明的脈衝式放量,這是多空交鋒過於激烈的信號,多方並不佔優勢,而且,當日的這種盤口形態對於短期內多方力量的消耗較大,個股隨後出現下跌的概率較大。下面我們結合一個案例加以說明。

圖5-18所示為康芝藥業2017年4月27日分時圖,當日的脈衝式放量雖然出現在相對低位區,收盤時的漲幅也不大,但盤中振幅卻超過了16%,這種盤口形態就不是中短線買入信號了。

想了解更多目前A股階段的操作技巧及公式代碼,或有任何疑惑,可關注公眾號財經界王者 (ak91828)留言,更多後市操作及股票技術分析方法等你來學習,乾貨源源不斷!

為什麼大多數依靠技術分析交易的人都不能賺錢呢?人們往往會不由自主的犯以下錯誤:

一、喜新厭舊、濫用技術指標

市面上流傳的技術分析理論、指標、形態多不勝數。個個覺得新鮮,哪個都想用用,一旦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不靈,就換一種。

二、只用一種分析方法,撞了南牆不回頭

俗話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投資要注意多種技術分析方法的綜合研判,切忌片面地使用某一種技術分析結果。投資者必須全面考慮各種技術分析方法對未來的預測,綜合這些方法得到的結果,最終得出一個合理的多空雙方力量對比的描述。實踐證明,單獨使用一種技術分析方法有相當大的侷限性和盲目性。如果應用多種方法後得到同一結論,那麼依據這一結論出錯的可能性就很小。

三、只學不思,不能持續優化分析方法

因為可用的方法太多了,往往會犯貪多嚼不爛的毛病,每個方法都是淺嘗輒止,並沒有真正吃透任何一種方法,對方法的長處、短處、適用範圍缺少深入的研究,或照本宣科的使用,或自以為是的改造,結果往往是方法的可用之處沒能發現,不可用、不該用的地方全部用上了。

四、盲從技術信號,不做資金管理

在交易中,盲目的相信技術分析,每次確定交易就全倉殺入,從來不進行資金管理。一旦遭遇重大損失,就難有再次翻盤的機會。

五、頻繁交易,試圖抓住每一次交易機會獲利。實際上,真正給你帶來收益的,往往是有限的幾次交易。

六、用而不信。

當指標發出止損信號時,不按信號草走;借用一位老交易員的話來說,技術指標的價值不是預判未來,而是多維度的呈現歷史。交易這輛車,向左開還是向右開,最終打方向盤、踩剎車的人將是你自己,指標只是告訴你“哥們,擋風玻璃該擦擦了”,“哥們,你快沒油了”,“哥們,你這都時速240了喂”……剎不剎車,隨你!但很多人在這個時候,卻會不由自主的懷疑指標的準確性,最終“車毀人亡”。

正統的技術分析從來都不是去預測行情,最多屬於統計學範疇,給出的只是一個概率分析的結果。也就是說技術指標只能給我們提供買賣信號,按照這個信號去操作,賺錢賠錢也只是一個概率問題,我們要做的只是找到相對高概率的方式並加以嚴格執行。投資者如果能真正理解技術分析的意義,也許大家離成功就能更近一步!

聲明:以上文章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如自行操作,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