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能講英語口語,卻寫不出字?語義啟動效應:錯在辦法

如今,父母對孩子的學習越來越重視,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協助,幫助孩子更好地取得佳績。然而,有些時候,父母雖然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是由於教育方法不對,仍然可能導致孩子的學習毫無起色。

英語作為一種全球廣泛使用的語種,人們對於它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讓孩子學好、用好英語,是不少家長的心願。同事小萍也有著同樣的心願。根據小萍所說,她每天晚上都會要求自己8歲的兒子聽英文故事,希望以此來幫助孩子學習英語。

在堅持了一段時間後,小萍發現,自己的孩子已經可以很好地複述故事,這讓她感到非常高興。然而,當小萍要求孩子將故事的大致梗概寫下來時,孩子卻躊躇了許久,遲遲動不了筆。這一點讓小萍感到非常困惑:為什麼孩子會說不會寫?

其實,這樣一種情況在生活中也常常可以看到。例如:帶孩子去聽講座時,孩子可以很好地複述演講者的話,但是如果要求孩子將這段話寫下來時,孩子就不知道那些字要怎麼寫。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孩子能講英語口語,卻寫不出字?語義啟動效應:錯在辦法

語義啟動效應指出誤區

所謂的語義啟動效應是指對一個詞或其他刺激的加工使人的認知系統為加工隨後的語義上有關的詞或其他刺激進入準備和啟動狀態,從而對隨後的加工活動起有利的促進作用。簡單而言,如果讓孩子單獨理解一個詞彙,他可能記憶得非常緩慢。但如果將之與另外一個孩子已經熟知的詞彙放在一起,或是放到一段話語之中,那麼孩子可以很好地進行理解、聯想,進而強化記憶,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以小萍的孩子為例。孩子之所以能夠很好地複述文章,那是因為在長時間的聯繫之下,他將文章中每一個詞彙的發音都很好地記憶了下來,因此複述絕對不成問題。但是由於孩子對文章各個詞彙缺乏理解,所以讓孩子進行文字轉述,孩子就會出現卡帶的情況。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找來一位實驗者,然後向他一組一組地展示英語單詞,要求他們辨識出這是一個詞彙還是一組無意義的字符組合。

在實驗的過程中,心理學家發現,實驗者在判定"護士"一詞有意義後,對後續出現的"醫生"一詞也迅速進行判斷。而當實驗者判定"汽車"一詞具備意義後,對後續出現的"蘋果"卻不能立刻作出反應,判斷用時與上一組相比,明顯更長一些。這是因為,"醫生、護士"兩個詞彙之間是存在緊密聯繫的,在"護士"一詞的刺激下,實驗者已經進入準備和啟動狀態,所以他能迅速對"醫生"一次作出反應。

然而,如今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樣一個問題,常常會出現一些不良的教育方式,導致孩子的學習效果不及預想中那麼好。

為什麼孩子能講英語口語,卻寫不出字?語義啟動效應:錯在辦法

常見的識字方式

  • 卡片識字

不少父母會給低齡的孩子購置一些常見字的卡片,時不時拿出來給孩子學習記憶與朗讀,但是這樣一種識字方式的記憶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孩子在閱讀這些卡片時,往往是進行死記硬背。因為一般這些卡片上面並不具備讓孩子加深對詞彙意義理解的內容,只是簡單地標註出了讀音。

在這樣一種簡陋的學習條件下,孩子往往只能記住詞彙的發音與字型,可能連正確的筆畫順序都不能很好地掌握,更別提詞彙的意思與用法了。

為什麼孩子能講英語口語,卻寫不出字?語義啟動效應:錯在辦法

  • 朗讀識字

有些父母為了幫助孩子更快、更準確地掌握詞彙的讀音,往往給孩子念文章,等到孩子長大一些,就會買標註了拼音的書冊讓孩子朗讀給自己聽。其實,這樣一種識字方式也是不能很好地讓孩子記憶這些詞彙的。

雖然父母將這些詞彙順利安置在了文章之中,但是由於孩子朗讀文章,只要有拼音註解,就不存在任何的朗讀障礙,所以孩子往往不能通過朗讀來對某個詞彙的意思進行認知。缺乏必要的意義認知,孩子要想很好地應用這個詞彙,就更加困難了。

為什麼孩子能講英語口語,卻寫不出字?語義啟動效應:錯在辦法

  • 閱讀識字

當然了,有些父母缺乏陪伴孩子的時間,因此往往會選擇購置書籍供孩子閱讀,這種教育模式所能達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父母可能會認為,如果讓孩子自己進行文章閱讀,那麼在碰到不認識的字時,他們就會想辦法去弄清楚詞彙的意思,那樣不就可以很好地幫助他們記憶詞彙嗎?

其實不然,一般來說,只要這些詞彙不會對孩子的閱讀產生障礙,那麼孩子是不會過多進行糾結的。這是快節奏生活下,孩子所養成的一種不良的快餐式閱讀習慣。舉個例子,如果孩子不認識的字是文章中某個人物的姓名,那麼即便孩子不清楚這個字的讀音與意義,孩子仍然可以無障礙地進行閱讀。

因此,在面對孩子這樣一種能複述文章,卻不能進行文字轉述的情況,父母應該變更方法,捨棄上述三種過於簡易的教育方式。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利用好語義啟動效應,採取更加適合進行文字記憶的方法呢?

為什麼孩子能講英語口語,卻寫不出字?語義啟動效應:錯在辦法

糾正孩子識字陋習的方法

  • 提供情境與釋義

對於孩子而言,最好的識字方式,應該是理解詞彙意思與用法的基礎之上進行記憶,因為這樣孩子對詞彙的記憶會更加深刻。

為了達到這個效果,父母在給孩子記憶詞彙時,應該適當提供情境與釋義,以幫助孩子進行記憶。

舉個例子,父母如果希望孩子認識"老虎"這個詞彙,那麼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老虎是一種動物,然後給孩子展示老虎的相關圖冊,讓孩子通過觀察圖片,加深對於這個詞彙的記憶。此後,作為一個名詞,其用法是有別於動詞於形容詞的。所以父母要給孩子進行造句,幫助孩子感受這個詞的詞性,進而幫助孩子學習這個詞彙的用法。

  • 父母參與閱讀

當孩子長大一些,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以後,父母就可以不用進行特別細緻的引導工作了,但這並不代表父母可以就此放任孩子獨自進行閱讀。誠如上文所述,如果讓孩子獨自進行閱讀,那麼只要出現的陌生詞彙不會對孩子的閱讀造成障礙,那麼孩子就不會主動進行深入的學習於探究。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父母必須在孩子進行閱讀時,適當參與其中。父母參與孩子的閱讀,並不是在孩子碰到不懂詞彙時進行解釋,而是當孩子閱讀完文章以後,父母及時進行閱讀檢測,考察孩子對於陌生詞彙的瞭解程度。

如果孩子存在忽視陌生詞彙的情況,父母應該要求孩子自行查閱字典,加深對於詞彙的瞭解。

為什麼孩子能講英語口語,卻寫不出字?語義啟動效應:錯在辦法

  • 培養孩子的求知意識

當然了,父母並不是時時刻刻都能參與到孩子的學習生活之中,為了保障孩子的閱讀識字效果,父母必須培養孩子的求知意識。

對於孩子而言,求知意識是驅動他們主動探求知識的一種動力。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可以通過講述一些有趣的故事或是拓展孩子感興趣的內容,培養孩子對於認識新知的興趣,進而將這種興趣化作孩子對於新奇知識的主動求知慾望。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