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殺胡令”,百萬胡人出中原,冉閔為什麼只有衣冠冢留存?

很少有一個歷史人物像冉閔這樣充滿爭議,以致於主流教科書因為無法定論而不得不將他忽略。在那個扭曲的時代,他的行為也可以說是扭曲的。一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該如何評價他?捧殺還是棒殺?

一紙“殺胡令”,百萬胡人出中原,冉閔為什麼只有衣冠冢留存?

他的“殺胡令”客觀上稍微改變了北方純種漢人對胡人的態度,但僅此而已。本質上,冉閔的殺胡舉動的出發點並不是保護漢人,而是為了自己謀權。

歷史上被掩蓋,被修飾了真相的舉不勝舉,這不是特例和個例。

畢竟,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冉閔或者叫(石閔)算不上什麼漢族的大英雄,雖然他確實頒佈了殺胡令,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一部分漢族的血脈,但其本意也就是爭權奪利而已;更別提十六國和南北朝以及隋唐,胡人佔據統治地位,又怎麼會為其正名?

一紙“殺胡令”,百萬胡人出中原,冉閔為什麼只有衣冠冢留存?

北魏崔鴻著有《十六國春秋》記述這段歷史,後世稱這一時期為“五胡十六國”時期。“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等五個少數民族。“十六國”即:夏,成漢,“兩趙,”(前、後),“三秦”(前、後、西秦), “四燕”(前、後、南、北燕),“五涼”(前、後、南、北、西涼)諸國。

胡人的殘暴和頻繁戰爭使得漢人老百姓到處逃亡,當時北方地區的漢人總數不到1000萬。

一紙“殺胡令”,百萬胡人出中原,冉閔為什麼只有衣冠冢留存?

不要說冉閔,其它的五代十國估計也是不知道的,更何況儒家寫的史書一向不喜歡過多的描述武將。

可能認為朝代順序表只是漢、明、隋,唐。現在的教科書因為不利於民族和諧的主題,血債血償、清,不需要特別突出冉閔,高中以前的歷史書基本上是沒什麼寫這個的,要殺盡胡人。

至於民族英雄嘛,連五胡亂華都不提,他傾向於向所有胡人復仇,很多初中畢業生可能都不知道有五胡亂華及十六國的事,甚至連晉怎麼到隋都不知道。雖然中國幾千年歷史中,民族英雄也大把。所以冉閔就這樣被掩蓋了,兩晉南北朝是一筆帶過。

一紙“殺胡令”,百萬胡人出中原,冉閔為什麼只有衣冠冢留存?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冉閔在世並沒有改變胡漢的勢力形勢,還有一點就是當初所謂的胡人已經幾乎全部融入了當代漢人文化裡。

所以,我們現代中國人去看那段歷史,不應該為當初胡漢任何一方的強弱而添加入自己個人太過於強烈的主觀情緒。就跟炎黃之爭和皇帝炎帝聯合與蚩尤作戰一樣,我們現代人不都是上面三個部落的子孫嗎?還分什麼正邪?

一紙“殺胡令”,百萬胡人出中原,冉閔為什麼只有衣冠冢留存?

當代人,就要勵精圖治謀當代事,歷史只能作為一種教科書,來給我們啟發或者警示,歷史中某些人的民族觀念和意識形態不能完全照搬過來自己用,不然就跟個沒腦子的豬頭一樣了。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冉閔確實展示了一名漢人的鬥志!

冉閔戰敗被俘,慕容後斥責他:“汝奴僕下才,何得妄稱帝?”閔曰:“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

用大白話講:天下大亂,你們這些禽獸一樣的蠻夷尚且可以稱王稱帝,何況我們堂堂中華英雄呢!

一紙“殺胡令”,百萬胡人出中原,冉閔為什麼只有衣冠冢留存?

對冉閔最客觀的評價,應該是民主英雄。

冉閔是一個亂世的英雄,漢族最極弱危機時的希望,中國歷史上頂尖的軍事家之一。是否是民族英雄爭論最大。

我認為即使百分百認定冉閔完全是出於野心和權欲的所作所為,單單憑其客觀造就的歷史影響都可以說他是漢族的民主英雄。

一紙“殺胡令”,百萬胡人出中原,冉閔為什麼只有衣冠冢留存?

然而,這位拯救漢族人民於水火的英雄,最後卻只留下個衣冠冢。

如今在他的故鄉安陽內黃縣還保留這他的墳墓。

一紙“殺胡令”,百萬胡人出中原,冉閔為什麼只有衣冠冢留存?

冉閔死於鮮卑族手下,據說冉閔因為屠殺胡人死後屍體被胡人遺棄荒野,屍骨無存,冉閔的部下悲痛的收集冉閔的衣物將衣物帶往冉閔的故鄉也就是現在的內黃縣,在這給他建立了一個座規模宏大的陵墓,也就是衣冠冢。

一紙“殺胡令”,百萬胡人出中原,冉閔為什麼只有衣冠冢留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