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噹網李國慶夫妻反目:“他其實是敗給了自己”

噹噹網李國慶夫妻反目:“他其實是敗給了自己”

這兩天,網絡上最大的看點莫過於,噹噹創始人李國慶和老婆互相詆譭彼此的事情。

從23日晚上開始發酵,持續火熱,引發網友們的大量討論。

很多人都在想究竟誰是誰非。而我卻從中看出幾個發人深思的普遍道理。

1 受不了利益的誘惑,就得接受利益的制裁

23日晚上俞渝發微博聲討李國慶時,說李國慶拿走了1.3億,並不是淨身出戶。

緊接著,李國慶也發聲明說,我玩財務玩股權玩不過你,你就藉此機會拖延時間妄圖轉移共同財產。所以,我們曾經的開心都沒有了,全是你的明搶暗奪。

噹噹網李國慶夫妻反目:“他其實是敗給了自己”

從這些信息中,我們不難看出。這對夫妻反目成仇的最大原因就是因為利益。

不管多少年的感情,哪怕是20年患難夫妻情誼,也極易因為利益而分崩離析。

所以,人在巨大利益面前,很難控制自己。

比如:張雨綺和袁巴元鬧離婚,也是因為利益的分割不均,而互相在網上爆對方的隱私。

比如:張韶涵親生父母,為了錢,而抹黑她,甚至是在她生病期間都不管不顧。

比如:王寶強和前妻馬蓉,因為王寶強掙得的太多,讓馬蓉完全迷失了方向。最後陷入慾望和金錢的漩渦中,做出丟臉又傷人的事情。

在我們身邊,各種因為金錢利益而翻臉的事,早就屢見不鮮了。

那麼,有人要問,你這樣說來好像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我們應該反過來思考。

人看似無法不被利益所掌控,其實是因為自己先接受了利益的驅使,心甘情願跟著利益走。

心理學上有個“自我選擇效益”說的是,一旦你選擇了某條路,就存在向這條路走下去的慣性,並且不斷自我強化。

通俗地說,你今天所表現的出來的一切,是你以前的選擇所決定的。你一旦被利益所驅使,就擺脫不這種控制。

因而,如果你接受了利益的誘惑,就得接受利益的制裁。

就像李國慶這樣,因為而利益被迫鬧上網絡,讓自己被天下人嘲笑。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你接受了高收入的誘惑,就得拼命努力幹活,加班加點,天天996累得要死要活。

而你明明可以拒絕這種誘惑,天天輕鬆過日子的。

所以,不要責怪利益控制了人,其實是你自己控制了自己。

噹噹網李國慶夫妻反目:“他其實是敗給了自己”

2 不能管理情緒的人,都敗給了情緒

李國慶這件事最開始曝光,是因為他在採訪中的摔杯視頻流出。

噹噹網李國慶夫妻反目:“他其實是敗給了自己”

很多人覺得奇怪,身為成功人士的李國慶為什麼會在採訪中摔杯呢?有多大的怒氣不能在主持人面前忍著,非要發洩出來。

這隻能說明李國慶的脾氣和情緒真的非常暴躁。

這在俞渝的回應也可以看到:

“家裡的鍋碗瓢盆被你砸了多少?有次砸家之後,我報警,你跑了。”“我無地自容,孩子爸爸怎麼在網上罵髒話。”“沒及時回答,我吃完晚飯,你把整張飯桌掀在我身上。”

噹噹網李國慶夫妻反目:“他其實是敗給了自己”

這些事情無一不看出來,李國慶的情緒管理能力真的很差,也可以看出他處理情緒的能力也能簡單:不滿意就砸東西、掀桌子。

今天的李國慶,不可不算一個成功人物,沒想到他的情緒管理能力會如此糟糕。

所以,李國慶今天的一切後果都是不會管理情緒導致的。

如果,他一開始不摔杯子,這事就不會曝光,就沒後面一連串的互撕,被人恥笑。

所謂,不做情緒的主人,就淪落為情緒的奴隸。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都會產生各種情緒,但明智的人懂得控制不良情緒,適當轉移壓力,用更合理的方式解決。

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情緒連鎖反應叫“踢貓效應”,說的是,假如你因情緒不好向別人發洩了,這個受你情緒影響的人也會向下一個人發洩情緒,就這樣一個傳一個,最後還是會回到你這裡來。

所有因情緒而產生的錯誤,最終都會自食其果。

《失樂園》作者約翰·米爾頓曾說過:“一個人如果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那他就勝過國王。”

一個人的本事,不僅僅體現在能掙多少錢。而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只有真正掌控了自己的情緒,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噹噹網李國慶夫妻反目:“他其實是敗給了自己”


3 付出在哪裡,成果就在哪裡

俞渝在微博中數次提到一個現象:那就是李國慶很少管家裡的事。

俞渝說:“四個老人送走三個,每個都是頻繁出入醫院。孩子肺炎住院兩個星期,我、侄子、秘書、司機、保姆輪流陪床,我白天正常上班,你李總知道兒科病房在幾層?幼兒園、小升初、中考、上大學,你管過什麼?”

噹噹網李國慶夫妻反目:“他其實是敗給了自己”

從俞渝的指責中不難看出來,李國慶對孩子和家人付出的心血非常少。就連孩子生病住院都不去看。孩子從小到大,更沒有管過,連學費是多少都不知道。

所以,在李國慶和俞渝的家庭生活中,出主力的應該是俞渝。不管是照料老人孩子,還是搬家等,李國慶似乎長期缺席,只管享受成果。

俞渝又說:“每次搬家,你挪過一張紙嗎?我跟公司搬倉一樣,寫計劃、分類、貼標籤、按類裝箱,一天之內全部復原,你到家的時候,茶壺都在熟悉的位置。我沒給你洗襪子?我給你家乾的活兒有多少?”

這一件件事列出來,不由讓人清楚看到李國慶這些年為家庭真沒付出多少。

當然,有人會說,他忙事業去了,不然公司怎麼發展得這麼好。

但這就是所謂不管家,不為家庭付出的藉口嗎?

奧巴馬曾經當律師,後來當總統。但他從來沒有放棄家庭中任何一個重要時刻。孩子過生日,再忙再累,都會趕回來陪孩子;一有空就帶孩子去游泳,去遊樂場玩,還經常跟孩子聊天。

奧巴馬曾自豪地說:“即使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選戰中,也從來沒有缺席過一次女兒的家長會。”

噹噹網李國慶夫妻反目:“他其實是敗給了自己”

一個人如果真正在意家庭,就一定會花時間在家庭成員身上。

可是,有的人,總以自己在外面掙錢為藉口,把照顧孩子、老人的重擔交給另一半。還美其名曰,我在外也很辛苦的,我也是為了這個家好。我把事業打拼出來了,最後的收穫都是大家的。

我家樓上有對夫妻,老公開了一間8個人的小公司,妻子全職在家,我每天都看見這個妻子忙忙碌碌,要接送孩子幾次,還要買菜做飯,中午還要把飯做好給他公司的員工送去。

而且,家裡還有一個老人。老人身體不好,這個妻子還得陪老人去醫院。

有一次,老人犯病了。我聽見妻子給老公打電話讓回來接老人去醫院。可是這個老公竟然以自己忙而拒絕了,讓妻子打車帶老人去。最後,妻子只得請我幫忙把老人弄下來才去了醫院。

其實,這種甩手掌櫃的根本原因就是,他們認為自己的事業最重要,家庭什麼的都靠後邊。

但是,一旦他在事業上受阻了,第一個想到的卻是家庭,覺得家庭應該給我溫暖,我為這個家庭付出了很多。

但真實情況是,他明明是為自己的事業付出了很多心血,卻想來家庭得到收穫,這不是很搞笑嗎?

心理學上有個“刻板效應”當你對某件個群體產生一種固定的看法和評價,就會對這個群體的人給予一樣的看法。

這就是很多人認為,“我在外面的付出才算本事,你在家裡的付出不算。”的原因。

歌德說:“你若要喜愛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

你的付出在哪裡,就去哪裡找你的收穫;想要在家庭收穫,就得先為家人付出。

噹噹網李國慶夫妻反目:“他其實是敗給了自己”

4 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

古人說:“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穫。”

這世界,任何你想要的,都來自你付出的。同樣,你得到的也是你之前給予別人的。

一切圍繞在我們身邊的,莫不是我們曾經種下的因。

有句諺語:“種其因者,須食其果。

因而,想要好的結果,需先種下好的因。而一切開端都來自個人的選擇,只有選擇正確的路,才能去到廣闊天地。

  1. 如果你拒絕不了身邊的誘惑,就得承受被它捆綁的無奈。
  2. 如果你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緒,就要被情緒掌控。
  3. 如果你不想付出,就沒有收穫。

這世界,從來都是如此簡單,只是我們想得太複雜。總以為忙忙碌碌追求事業,到頭來去發現家早就亂了;又或者是為了想要更多的金錢,而不斷透支身體健康。

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迷失了方向,不能戰勝自己。

老子曰:“勝人者力,自勝者強。”

要戰勝自己,就是要戰勝內心的貪慾、懶惰和自私,只有戰勝了這些內在的負能量,才算真正的強大。

你的一切美好和成果,都來自你何時戰勝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