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變革時代,教師如何高效學習?

5G、互聯網、人工智能正在改變著世界,教育也不例外。教育的概念、環境、生態、方式、師生關係等都將發生深刻的變革。

隨著互聯網+教育的發展,互聯網去中心化、分散化、平等性、交互性、共享開放等特徵正深刻地影響並顛覆和改變著傳統教育教學的理念、思維和方法,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所構建的學習生態圈中,對創造性和智慧性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在互聯網技術的作用下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和終身化,學習越來越個性化和泛在化。

教育大變革時代,教師如何高效學習?

在不久前舉行的“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數據峰會”上,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指出,智能時代的教育,將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實現更加多元、更加精準的智能導學與過程化評價,促進人的個性化和可持續發展。

教師的角色必然要圍繞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重塑,在教育變革中承擔更重要的使命,由知識的二傳手轉變為培養質疑和創新精神的引路人,成為推動教育變革的關鍵力量,成為互聯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構成主體,併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棧山航海,任重道遠!

教師應該如何適應時代變化?

如何對自我能力進行重塑?

可以從取勢、明道、優術三個方面來應對。

取勢

  • 讓全世界成為你的學習資源

互聯網帶來巨大變革的同時,也帶給教師無限的發展空間。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計算等新技術逐步廣泛應用,促進了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新。

諸如MOOC、新學習、微課等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被廣泛應用,教師接受新信息、獲得全方位培訓的渠道大大拓寬。

教育大變革時代,教師如何高效學習?

名學》雜誌總編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筆者深表認同,他說:只有在某一個領域“聚焦和沉浸”,才能讓所有碎片化學習有一個深深紮根的著力點;同時也只有具備高階的思維能力,站在更高的維度審視一切學習內容,才能不被學習資源帶進混亂與迷霧中。

是的,這是一個開放的時代,一切皆在變化,然而變化又遵循著某種客觀規律,我們要學會順勢而為,借風使力。只要你願意,一切最新的研究成果、工具方法,都可以成為你學習的資源!

明道

  • 用以致學的混合式學習
  • 喚醒教師發展的內核驅動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決定了教師角色終身學習的基調。但是,在一線教師授課壓力大、任務重的背景下,如何高效學習?教師的學習成果如何真實地遷移到課堂上?如何降低前沿教學理念落地課堂的阻力?怎樣以有限的培訓經費,促成全校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這些都是困擾大多數校長和老師的問題。

於是,不得不提到效果學習,它是指向學習者行為改變的學習。經過多年研究,蒲公英大學總結出了一套指向效果學習的教師專業學習方式——用以致學的混合式學習。

它具有四個要素:符合學習者需求的內容;指向實踐的練習;以群體推動深入思考;學習成果的輸出與留存。

教育大變革時代,教師如何高效學習?

教師混合式學習應該怎麼進行?

我們將從線上獲取內容,利用線下場景,藉助群體的力量,保證效果的輸出四個方面進行解析。

線上內容>>

為什麼要從線上去獲取內容?第一,線上是高效率的信息傳達方式;第二,線上學習可以讓學校更好地去組織學習,這樣就有利於學校師資力量的整體提升;第三,線上學習有利於階段性進度的反饋和效果監督;第四,線上內容有利於反覆學習。高質量的線上學習課程是保證學習效果的重要一環。

線下場景>>

聰明的學校會為線上學習製造更好的線下場景。在學校裡去做這樣的學習有一個好處,就是老師學習的場景和他在教學工作的場景,是完全統一的,他的學習內容可以零時差的遷移

此外,線下的場景可以讓教學活動和學校本來要做的

教研活動結合,不會給老師增加太多壓力。老師的工作和學習節奏、生活的節奏沒有被打亂,這更有利於老師日常學習習慣的養成。

社群學習>>

學習不是一個單向性的事,學習的本質是對話,對話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創造過程。學習也不應該是對觀念的消費,而應該是對思想的創造和再創造。

對於老師來說更應如此,老師不應該只是用自己的嘴去重複別人的觀點,而應該有和專家對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將很多觀點進行放大、擴展和再創造。

有一句話被廣為流傳:一個人能走得更快,但是一群人卻可以走得更遠。社群性學習能讓你找到價值觀一致的同伴。學習沒有捷徑,除非你我互為捷徑。

效果輸出>>

混合學習的第四個層面是效果輸出。這個輸出可以做到交叉立體的成果輸出,有短期的、中期的、長期的目標。同時,作為老師有個人的成果輸出,而作為參訓的學校,也將有一個大的整體輸出。

關於效果輸出,有一個非常好用的工具——知識圖譜。知識圖譜可以是群體化的知識網絡,每一個網絡的節點都可以由老師們共同建構,最終會形成學校校本化的知識結構。

它能給學校帶來什麼?

幫助學習者以結果為導向:無論是個體還是群體,都知道構建知識圖譜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所以他會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去注意,學習變得更有效率。

學校教研成果的留存與顯化,構建學校知識庫:幫助學習從零開始去構建知識庫,把學校多年的校本化的東西留存下來。

學習型教師團隊的生成

:在構建圖譜的過程中,教師是很有成就感的,有助於幫助老師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讓自我價值提升,成為喚醒教師學習的內核驅動。

教育大變革時代,教師如何高效學習?

優術

  • 將學習所獲轉化為授業具體的方法
  • 關注實效

一切優秀理論如果不付諸實踐,都是空談。教師通過在線學習獲取的前沿方法論及知識點,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充分利用,轉化為具體的方法。

怎樣做呢?以開放的心態,探求理論本源,並立足本位迴歸課堂,推陳出新,通過大膽創新和不斷試錯,激發自己和學生的活力,最後,通過在線的交流分享,整理總結,助力自身專業成長。

這樣,在線培訓、課堂實踐、歸納提升、經驗分享將形成良好的閉環。這將促進實效大大提升。

教育大變革時代,教師如何高效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