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1970年廢除漢字,朝鮮是什麼時候?為什麼他們在這方面有共性?

穿林細雨


1945年,朝鮮開始朝漢文混用,正式廢除漢字始於1949年。韓國是在1948年通過了使用諺文的法規,到1970年才正式宣佈廢止漢字。朝鮮的漢字廢止工作比較徹底,而韓國則是數次反覆,付出了的慘痛的代價。

朝韓在廢止漢字方面有共性是必然的,漢字廢止思潮源於甲午戰爭時期。日本佔領朝鮮半島後,進行了的日文同化政策。推廣韓文就成了反抗帝國主義的標誌,二戰勝利之後朝鮮半島分治,但廢止漢字並未停止。

漢字在朝鮮半島的使用有著悠久的歷史,大概是在東漢時期就從中國進入朝鮮半島,具體傳入時間還是有爭議的。當時的朝鮮半島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漢字就被當做官方文字使用了近千年,使半島文明加速發展。

漢字在朝鮮半島一直是壟斷在皇室貴族手中,再加上漢字比較難學,普通老百姓還是接觸與掌握這一文字。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朝鮮世宗大王李裪根據本國特點,組織大量儒生髮明瞭一套叫做訓民正音的字母文字。

(身份證中的漢字)

這種文字就是我們所說的朝鮮文,是依據漢字發展來的表音文字,又被稱為諺文。這一文字的使用並非是要廢止漢字,而是為了增加國民的識字率。但這一工作並沒有取得預期效果,朝鮮的士大夫階層只認漢字。

當時的朝鮮半島正在盛行儒家文化及漢字,諺文的處境就顯得非常尷尬。它不僅不為當時的主流社會所接納,而且還被燕山君廢止過。就這樣,漢字又在朝鮮半島盛行了400多年,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清朝末期。

隨著清朝影響力的下降及朝鮮民族主義的興起,朝鮮半島廢除漢字的聲音出現。甲午戰爭之後,朝鮮的文字開始從使用漢字逐漸向使用漢字與表音字結合來過渡。日本殖民朝鮮半島後,漢字的廢止被提上議事日程。

(韓國漢字路牌)

日本在宣傳日朝同祖的同時,強行推廣普及日文。這一政策觸動了朝鮮半島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這種被外族奴役的情緒不斷蔓延,繼續使用漢字也變成了一種屈辱。朝鮮文再次被推廣,成為反抗帝國主義的象徵。

當時的朝鮮親日派也在掀起甲午更張的改革,想要徹底退去中華文化的光環,官方開始使用漢字和諺文相結合的文字。日本統治朝鮮的幾十年,漢字被迅速汙名化,使用朝鮮文成了半島人民愛國和革命的一種標誌。

二戰勝利後,半島出現分治,朝韓雙方在1948年都開啟廢除漢字而推行諺文的工作。朝鮮從1945年就要求內部出版物不許夾用漢字,直到1960年朝鮮才完成漢字的廢止工作。現在的態度是不使用漢字但要認識漢字。

(韓國上世紀五十年代路邊小攤)

1948年,韓國頒佈了諺文專用法,這被視為廢止漢字的法律依據。這時的韓國還處於文字混用時期,小學還實行漢字教育,但公文已經開始使用諺文書寫。到了1970年,韓國宣佈廢止漢字,但兩年後又撤回廢止令。

此後漢字雖然一度在學校中復活,但均被列為選修課。此後不斷的出現漢字廢止與恢復的現象,漢字廢止帶來的弊端開始顯現。韓文單詞中有六成的詞語是漢字,對於抽象的學術用語,不用漢字很難做到正確理解。

漢字在半島流傳了近千年,其影響力無處不在,廢止工作難上加難。韓國的史料基本上都是用漢字記載的,這讓在韓文環境下成長的人幾乎是在看天書。韓文中的同音不同意的單詞難以區別,引發社會的普遍擔憂。

(韓國上世紀街邊小店)

隨著漢字復活的呼聲越來越高,韓國總統金大中在1998年發表漢字復活宣言。韓國的道路標誌和火車站開始恢復漢字標記,但漢字教育並未真正實現。不少人還只能通過個人行為讓孩子在漢字補習班來學習漢字。

韓國有近一半的商品出口到使用漢字的國家,每年有三分之二的遊客來自漢字文化圈的國家。韓國不少的大公司在招聘職員時必須進行漢字考試,達到一定的認知程度後才能被錄取,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尷尬局面。

韓文是表音文字,在表意上有很大缺陷,這就使得韓國很多專用名詞和人名都是相當混亂的,常常是難以區分。很多的藝人或領導人的名字難以被準確翻譯,韓國小學生遊覽本國曆史古蹟,對遺蹟文字無法識別。

這種事情就發生在韓國一個名叫鏡浦臺的地方,古代韓國的文人雅士們經常來此吟詩作畫。這裡的一塊石碑正好記載他們的事蹟,一群韓國人竟然沒有一個人認識碑上的漢字,竟被一個旅遊的中國人郎朗念出。

這已經不是一種尷尬了,而是一種文化的悲哀。韓國的歷史古蹟中的文字記載以及各種題詞,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天書。從今年起,韓國的小學教材將標註漢字及其讀音和釋義,用以扭轉這種尷尬又悲哀的局面。


野史也是史


蘇聯的小弟蒙古廢除蒙文用上了俄文式的字母文字,中國的小弟竟然在大哥剛建國時就立馬廢除漢字,大哥竟然3年後還出兵替這樣的小弟打仗,看看中國,看看蘇聯,真是差距立現。要說用漢字提現不了民族自主性,越南文改成西方的羅馬字母,就提現民族自立了?真是可笑的民族。朝文的缺點就是水準太低。大約等同中國小學三年級水平。用於平時對話還可以,稍提高一點就不行了。比方李雪祖,雪祖的音釋,如果用漢文就可寫成;雪珠,雪豬,雪阻,雪住,血煮,血注,穴住,薛竹……這樣的文字還能用嗎?

漢字從甲骨文到行書經歷了七種演變過種,從古到今7000多年曆史,是世界上第一大語言文字,東南亞國家包括日本,越南,韓國,等文字都是從漢字演變而來。說到漢字,不得不提書法這是漢字的根,現在國家基本西化,現在中國人還有多少人會寫毛筆字,日本都比我們中國重視漢字,每年都會寫一個字代表這一年,我們現代的很多詞彙都是日本引進過來的,不服自己網上看看,現在國家開始提出文化復興了,其實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漢文化丟失的太多太多,我們只留下了字,而且還是失去靈魂的字(簡體字)。

漢字是凝聚無數先人智慧創造世界獨一無二文字,其字意表達深遠,不失藝術想像力。後人應懷無比崇敬,不可妄語。把漢城改成首爾,首爾令人恥笑的詞彙,遠遠沒有漢城大氣,恢宏。歷史會證明。這件事是有前提條件的,就是半島在日本殖民統治後,相繼獨立,民族情緒高漲,反殖民的意識空前,尋找民族主體意識,國家存在,造就了漢字成為了民族自覺的對立面。另外,漢字作為全面的語音的形象表示書面符號,可以作為詞語的存在,但是,不能完全描述韓語的語言邏輯和結構,這裡存在度的問題。

最後,就是現代化過程中,東亞各民族都有去中華文化的現象,又在近多少年存在思想回潮,重新審視自身文化。例如,日本脫亞入歐,現在民族文化復興比較好,韓國去漢字,現在逐步在恢復,而且重新樹立傳統文化,中國五四和文革把落後歸結到文化落後性,現在也在強調國學和傳統。還是應該更全面的去了解歷史脈絡,尋找答案,中華文明的生命力如何回到生命力的強大時代,這是要靠這個文明更具有內在內容,只有我們自己讓他更偉大,我們歡迎各民族心嚮往之,也不求別人。

廢除漢字,名義上是弘揚自己的文化獨立性,其實是乘著中華文明弱勢時利用民粹割裂與中華文明的歷史聯繫,以利於創建獨立的國家文明體系,也就是建立獨立的國家思維,從中華文明的附庸地位中脫離出來,樹立國家統治階層政治權威。只是由於體量太小,任務是艱鉅的,不是幾十年的隔絕就能完成的,一旦中華文明重新崛起,並立於世界之巔,那麼這種隔絕只是歷史的插曲而已。

當一個民族被外族長期欺侮後,民族自尊心便強烈增長。可能會抵制各種外來元素,從物質到文化。細細想一想,世界上各民族都有互相融合學習的印記,例如拉丁美洲使用的文字語言,人家並沒有廢棄,英語國家的人民也沒有抵制英文。語言文字都是工具,怎麼使用的順手,便於學習生活工作就行。過於強調必須是自己的東西,實際上有點小家子氣。反倒是不大強求一切都必須是民族的容易進步。有什麼可反思的?當時二戰結束後全球範圍內都掀起了民族獨立自主運動,擺脫殖民地位,獨立重建國家的都在確定自己國家的文化定位,文字方面自然都會尋找自己的東西,這是個自然的事,好像是新中國的建立周邊國家才遠離了漢字似的。

漢字特別是部首應該做一些簡化和統一,包括一些詞語,覺字頭掌字頭應該統一,定金與訂金也應該統一用字,統一意義,絕不與決不也應規範用字,類似的還有很多,也有很多工作要做!對漢字推廣與走向世界都有好處支持的給豎個大姆指!古今中國一次次證明漢字即中華文化三千年的先進,廢不了。少民族入中國必須學中華文化,漢字。元朝也不例外,元朝上層學習不徹底,不到百年亡朝了。漢字今天仍然年輕,智能時代,漢字更精彩,如千年前詩經,唐詩,宋詞,更精彩,永遠無窮盡完美存在。三千年過去,漢字沒有衰老,依然金光閃閃。

卑微民族自尊心特強,總想在更多方面顯現民族獨立強大。日本全力發展民族經濟發展,憑著自身的無限強大,根本不需要用某些事情來強化民族自尊,用的好東西繼續用,糾結誰發明有那麼重要嗎?電燈汽車什麼都是別國人發明,韓民族還不是一樣用。縱觀世界文字,中國文字可以說是最科學最先進的了。朝鮮在這方面跟文字較勁並不明智,關鍵還不能完全扔掉。如果按朝鮮要彰顯民族獨立,紙也不要用了。用木片擦屁股吧。當初中國都想廢除漢字,別說其他國家了,只是廢除文字,使用新文字,對國家和民族來說就是一場巨大的災難,比亡國還深重,國亡了還能再立新建國,文化出現斷層即使後面恢復,這段文化也永遠追不回來。


歷史深度揭秘


真正徹底廢除漢字的其實是朝鮮,韓國反倒沒有這麼做。

兩國對待漢字的態度,不僅是對中國情感的直觀體現,也涉及到民族主體性的問題。

朝鮮半島在歷史上屬於漢字儒家文化圈。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在半島北部設漢四郡,為漢字的傳入提供了方便。公元668年,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後,決定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漢字成為讀書人的必修課。

不過,漢字畢竟是一種外語文,只有特定階層的文人才能學習,普通民眾的識字率一直不高。

因此,李朝的世宗大王在1446年頒佈《訓民正音》,通過ᄒ、ᅡ、ᄂ等28個音素構成的諺文,來提高老百姓的識字水平。

當然,諺文最初一直被士大夫階層抵制,多在婦女中流行。

直到十九、二十世紀初,朝鮮半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朝鮮民族開始了追求獨立自主的民族主義運動,文字就是關鍵的一項。作為臣服於外的歷史象徵,漢字逐漸遭到抵制,諺文受到追捧。

日本戰敗後,朝鮮半島分裂為南部的大韓民國以及北部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其中,朝鮮在1949年廢除漢字,以諺文作為國語。韓國對於是否徹底取締漢字,則一直存在爭議。

直到現在,韓國的政策仍然是韓漢混用 。例如,韓國前任總統金大中就是一位積極推動漢字並用的政治家。至於朝鮮,則徹底將漢語當作外國語了。


HuiNanHistory


朝鮮韓國廢除漢字的禍根

韓國、朝鮮、越南和日本是東亞文化圈的“小弟”,他們先後廢除漢字,雖有革命者“除舊佈新”的政治動機,其禍根還是源自使用漢字的“老大帝國”中國人的不自信。


鴉片戰爭以後,漢字成了我國落後捱打的背鍋俠

一開始歸結於沒有“堅船利炮”,好了,洋務運動將堅船利炮造出來了,可是甲午戰爭一打,輸給了人家。

後來又分析,非得從憲政制度上改革不可,好了,辛亥革命來了個民主共和,可是沒多久,袁世凱復闢了,到處亂哄哄的。

於是,又分析,中國落後是因為舊文化太頑固了,要“打倒孔家店”,要進行新文化運動,於是漢字成了替罪羊,被視為障礙,非廢除不可。


近代文學史上的一些大咖級人物,紛紛提出了自己的主張。

比如1920年趙元任提出漢字改為羅馬文字的主張。

30年代瞿秋白提出將漢字拉丁化意見。

錢玄同主張的直接借用世界語。

都想用字母文字取代象形會意的方塊漢字。他們的理由是,漢字太難學,幾千年來為統治階級壟斷,造成了腐朽頑固的舊文化,要改造中國,請從改造文字始。


新中國成立後,廢除漢字的嘗試並沒有停止。

新中國成立後,先從拉丁文用作拼音開始,意圖逐步用拉丁文取代漢字,後來發現太難了。漢語言同音不同意的詞語太多,拉丁化困難,加之後來又做了簡化字,於是拉丁化不了了之。


連中國人對漢字都沒信心,這自然引起了周邊“小弟”對漢字信心的雪崩。

你老大都不用了,我們還跟什麼跟湊什麼熱鬧,於是在上世紀中葉,趁他們剛取得政權,號召力如日中天的機會,一股腦兒修改文字。導致現在只有上了年紀的人才認識,年輕人對漢字越來越陌生。


不過尷尬的是,漢字是改了,可是老祖宗幾千年歷史是無法修改的。

他們的歷史文獻,家譜、姓氏都無法更改,年輕一代讀不懂歷史書,看不懂家譜,幾千年來對漢字的感情受到巨大破壞,文化傳承受被生硬撕裂,造就了上一代和下一代人文化上的巨大鴻溝。這個時刻縈繞在肉體上空的靈魂的傷痛,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彌合的。

好在中國並未廢除漢字,近年來也越來越找到了文化自信,人們對漢字的熱愛也愈發熱烈。在不久的將來,韓國朝鮮這些東亞小弟,也必將回到漢文化的懷抱!

我是中國歷史文化愛好者,歡迎關注我!


嶺南人文歷史


首先,韓國在1948年就頒佈了《諺文專用法》,以廢除漢字的使用。但是往往在文章中還是能見到漢字的出現,而到了1970年,韓國第三任總統朴正熙正式發表漢字廢除宣言。但是社會輿論壓力巨大,僅僅過了兩年政府就撤回了這條宣言,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還有著自己的漢語名。


對於朝鮮,二戰結束後國家獨立,金日成認為完全沒有繼續使用漢字的必要,但是卻有著學習漢字的必要。自1948年廢除漢字後,到了1968年漢文作為一門“外語”重新回到了學生課本上。

雖然現在韓朝兩國都間接廢除了漢字的使用,但是在古代,漢字對朝鮮半島的影響十分重要。自西周武王封箕子於半島後,這裡就一直處於中原王朝的文明沐浴下。雖然在明朝時期,朝鮮人創造出自己的文字,但是卻不被人所用。當時人普遍認為漢字是至高無上的,不應該被代替。


在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放棄了朝鮮作為自己的附屬國。這時候,受到西方思想的衝擊,再加上朝鮮論為沙俄、日本的殖民地之後。看到曾經也使用漢字的日本都不再大規模的使用漢字,朝鮮人才想到從新拾起自己民族的“諺文”,這時候朝鮮語才真正在社會上流傳開來。

1945年韓國獨立,國內的一些愛國主義人士紛紛要求使用韓國人自己的文字,這就發生了韓朝兩國紛紛宣佈廢除漢字的使用。

廢除漢字不一定就有好處,其中的一個嚴重的弊端,就是自己國家的歷史自己人居然都看不懂了。因為歷史上朝鮮附庸在中原王朝之下,官方文字就是漢字,歷史文獻、文學書籍等等都是用漢字來編寫的。廢除了漢字的使用,自己看不懂史書文獻,所以現在篡改、誇大歷史的現象十分普遍。


門外老漢


事實上題主的表述有誤。韓國提出廢除漢字的議案最早是在1948年,而不是1970年。在韓國首次提出廢除漢字的第二年,即1949年,朝鮮也緊隨其後提出了廢除漢字的決議。



關於朝韓兩國都不約而同地廢除漢字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和民族意識的覺醒。

從1910年到1945年,日本在侵略朝鮮半島期間,一直實行殖民地政策。教育上,從1911年開始,日本就在朝鮮半島強行普及日語,並在朝鮮學校強制施行日語教學。

為了高效迅速地同化朝鮮文化,推行殖民政策,日本隨後便逐步在朝鮮學校廢除朝語課程,實行抹殺朝鮮文字的文化高壓政策。此後,朝鮮社會和學校都不再使用朝鮮語和文字,朝鮮被殖民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1945年,日本戰敗,退出了統治了35年之久的朝鮮半島。但俗話說前有狼後有虎,日本剛走,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就迫不及待地接手朝鮮半島了。同年9月三八線的出現,標誌著朝鮮半島的分裂。

隨後南朝鮮在美國的統治下,開始以英語和英文作為官方語言和文字;同時在蘇聯領導下的北朝鮮也開始普及俄語及文字。朝鮮半島仍然處於文化教育殖民化的狀態。




1948年,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朝鮮半島開始正式分裂為韓國和朝鮮兩個法定國家。同年在強烈的民族意識的推動下,韓國國會通過了“全用朝鮮文字”的法令。次年朝鮮在金日成的促進下以開始推行朝鮮本民族語言和文字。

第二,近代“西風東漸”下,漢字在東亞文化圈的統治地位受到挑戰。

隨著近代西方先進生產方式和思想文化的逐步傳入,線形排列的西方拼音文字也開始衝擊東亞文化圈一直堅守的古老的方塊漢字的地位。一時之間,關於漢字存廢的爭論開始在東亞文化圈形成一股熱潮。

二戰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更加助長了這種爭論,甚至漢字本身的缺點被不斷放大乃至歪曲。

近代著名的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是東亞文化圈內提出“漢字廢止論”的第一人。1984年“黑船事件”的爆發,使日本也面臨被西方文明殖民的威脅,日本國內有識人士逐漸認識到只有向先進的西方文明學習才能擺脫這種民族厄運。

1875年,福澤諭吉寫出了著名的《文明論概略》,首次以書面文字的形式表達了對於民族危機的憂慮和民族覺醒的意識。十年後,福澤諭吉進一步提出了“脫亞入歐論”,震驚世人,並迅速影響東亞國家甚至西方國家。

而作為“脫亞入歐論”其中一種的“漢字廢止論”也開始在東亞文化圈逐步顯示出它的強大威力。

然而事實上,經過數千年變化演進的漢字,毫無疑問是中華文明的代表之一。一種文明的精華哪有那麼脆弱呢?何況朝鮮半島長期作為中央王朝的藩屬國,其本身就處於這種漢字文明體系的滋養下,所以要想革除漢字的使用與影響,豈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後來的歷史也顯示,朝韓兩國官方雖然不停地出臺各種廢除漢字的法案,但在實際生活中根本就行不通,民眾也怨聲載道。所以直到今日漢字依然在朝韓兩國發揮著影響力和生命力。


夏目歷史君


一、開門見山,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漢字在朝鮮半島的大概歷史

  • 1.漢字傳入

朝鮮半島很早就誕生了高度的文明,但是卻長期都沒有自己的文字,公元三世紀左右。漢字傳入朝鮮,此後的1000多年曆史,漢字一直是朝鮮半島的唯一書寫文字,然而,在封建社會中,漢字作為一種特權,只有士大夫和貴族才能學習,至於普通民眾,則大多淪為文盲。



  • 2.訓民正音

李氏王朝第四代君主世宗發現自己治理下的普通民眾既無法讀寫複雜的漢字,更無法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進行對話,於是召集了一些著名學者,經過幾年努力,在公元1466年頒佈了朝鮮半島最早的表音文字:“訓民正音”,但是這些文字當時主要是給庶民以及婦女兒童使用,朝鮮王朝的統治階級還是選擇使用漢字,一直排斥這種新的文字,把它鄙稱為“諺文”。

  • 3.韓漢文混合

“訓民正音”出現後的400多年,漢字人在朝鮮半島佔據主流地位,直到1894年之前,政府的法律、政令等公文還是一律使用漢字,按照古漢語的形式書寫的。但在1895年的一月,朝鮮政府規定政府公文全改用韓文或韓韓文混合書寫,此後的很長時間內,社會上基本通行韓漢文混合體。



  • 4.去漢化

1948年,韓國製憲國會通過了“韓文文字專用法” 1949年,朝鮮政府規定廢除漢字,1970年,韓國總統朴正熙,下令在公文中禁止使用文字,強行廢除教科書中使用的漢字,中學教科書中的漢字被取消,完全使用表音字。

那麼,朝鮮半島使用漢字將近兩千年,為什麼想到要廢除漢字呢? 廢除漢字又有哪些弊端?

二、朝鮮半島廢除漢字的原因

  • 1.中國國力的衰落——崇漢心理的減弱

踏歌認為,當初漢字在朝鮮半島傳入與普及,一部分是由於漢字本身的優越性,一部分是當時中國國力的雄厚以及傳統文化的優秀。而自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國力日漸衰落,中國隊韓朝的向心力減弱,使得朝鮮民族昔日對漢文化的崇拜心理也開始減弱,尤其是甲午戰爭以後,曾經的天朝帝國居然淪為與李氏王朝同病相憐的夥伴,1895年,李氏王朝進行了被稱為“ 甲午更張”的改革,也就是從這時開始,其官方文書從專門使用漢字過渡到漢字與表音字結合使用。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國家在別國的文化傳播,與其本身的國力情況密不可分。韓國對於中國漢字的態度簡單來說,就一句話:國勝,則崇漢;國衰,則去漢。



  • 2.國難時民族意識的覺醒

1910年8月,日本政府通過一系列武力脅迫和政治訛詐使得朝鮮半島徹底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在奴役朝鮮半島的30多年的時間裡,日本帝國主義企圖通過文化殖民政策達到同化朝鮮民族的目的,讓日本人沒有料到,他們這種試圖消滅民族意識的做法,反而更加激發了朝鮮人民強烈的民族意識,正是由於日本的壓制,反而促使曾經受冷落的“諺文”收到了大力的提倡和推廣。使用本國的表音文字成為韓國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弘揚民族精神的象徵。漢字,逐漸被取消、淡化。

  • 3.韓朝狹義的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

使用漢字並不等於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附庸。保護民族傳統文化的手段和方式有很多,並非一定要通過去漢化,漢字代表的不僅僅是漢族使用的文字, 它已經成為處於“漢字文化圈”各國的共同文化財富。韓朝應當正視歷史事實,承認漢文化對本國文化的影響並不丟人。

三、廢除漢字帶來的弊端

如今,韓國廣泛使用的文字是諺文,漢字在一部分特殊情況下才會使用,但廢止漢字之後,還是存在許多弊端。



  • 1.韓朝古文化無人傳承——文化危機

想要真正的會韓國的文化傳統,首要門檻便是漢字,韓國的歷史典籍幾乎都有漢字書寫,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百年以上歷史的文物,無論是書法、繪畫,還是瓷器、石碑……無一不是漢字,若不認識漢字,即使圖書館和博物館裡有汗牛充棟的文獻,對於韓國人來說,也將只會是一堆廢紙。去漢學諺,活生生的把現在的韓國與歷史的韓國一刀兩斷。如此下去,韓國的古文化將葬送在下一代人手中。

  • 2.生活中的尷尬與不便

“去漢字化”過程的矯枉過正,也給韓國人的現實生活帶來了很多麻煩。在導遊用古詩、成語和典故介紹名勝古蹟時,其它漢字文 化圈的遊客都知道其古文化淵源,聽得興致勃勃,而韓國人卻聽得 一頭霧水,呆若木雞,相當尷尬。我們更是常常聽到警察因看不懂 身份證上用漢字書寫的姓名而放走了犯罪嫌疑人這樣的笑話。



讀史有感

看到韓朝的經歷,踏歌不由得生出一種自豪感,原來能看懂文言文和古詩,,,,的字,也不容易呀,不得不由衷地感謝一代偉人——秦始皇,統一文字的舉措實在是太偉大了,有木有!當然,這也是我們“母語”——漢字本身的優越性所帶來的,它的超時空性使得傳統文化的傳承“無阻”,它的超空間性使得南北方人雖然講不同方言但仍然可以交流。(當然還有普通話的普及功勞)

題外話:事實上,除了漢字以外,中國的許多傳統文化都對韓朝有著深遠的影響,而對待不同的文化形式,他們卻有著不同的態度,比如之前的“端午節申遺”事件,倒是鬧起不小波。

文丨踏歌 圖丨網絡

我是踏歌,一個追求理性的湖南女孩,從我的視角讀歷史,用我的語言講歷史,關注我,讓歷史精彩飛揚


歷史飛揚


在二戰後,位於朝鮮半島的朝鮮和韓國竟然奇蹟般地保持了一致——紛紛在國內廢除漢字。那麼,漢字已經被朝鮮和韓國使用了一千多年,為何他們要廢除漢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朝鮮和韓國廢除漢字的始末以及其中的小秘密。

我們先看一看朝鮮,1948年,朝鮮一建國就頒佈法律,開始廢除漢字,全面用朝鮮語固有詞替換漢字詞,甚至還人命和地名都不放過。後來,由於當時金日成認為“朝鮮完全沒有使用漢字的必要。但是中國、日本等國還在使用漢字,所以有學習漢字的必要。”於是,從1968年開始,朝鮮開始恢復漢文的學習,在高中課程中增設漢中文字的學習課程。



在1948年,朝鮮廢除漢字的同時,韓國也在同年施行的《諺文專屬用途法》,規定韓國的公文必須使用諺文書寫,逐步用諺文代替漢字。同時,韓國政府全面停止漢文教育。但在李承晚執政時代,韓國又在小學實行漢字教育。到了1970年,朴正熙發表漢字廢止宣言,小學完全廢除漢字教育。後來,由於輿論壓力,韓國政府又在1972年撤回漢字廢止宣言,在中等和高等學校恢復漢字教育,但是漢字學習只是選修課,不需要考試,並且在現實中還用不上,因此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同時,韓國政府禁止在小學進行漢字教育。



正是基於韓國政府這種對漢字教育態度,導致現在的年輕人將韓國的古籍視為天書。韓國廢除漢字的政策,正在使韓國曆史與文化陷入嚴重的危機。這是韓國人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坑,這是韓國人民的悲哀。即使如此這樣,韓國政府依然對漢字抱著警惕的態度。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二戰之後,朝鮮和韓國之所以紛紛廢除漢字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二戰後,民族解放運動和脫漢運動興起,朝鮮和韓國民族意識覺醒,為了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開始排斥漢字以及相關的一切事物,包括我們。二是漢文化圈影響的下降,在近代,西方的文化崛起,漢文化沒落,漢文化圈的國家紛紛是落後捱打。於是,它們都開始崇洋媚外,紛紛拋棄漢文化。

總之,朝鮮和韓國否定漢字,與否定本國文化歷史並無二致。從目前的情形看,朝鮮和韓國廢除漢字,是得不償失,自食惡果。各位,你們認為呢?


密探零零發


在古代東亞國家都沒有自己民族的文字。在公元3世紀時,中國漢字傳入了朝鮮半島,隨即又傳入日本。隨後漢字就成了他們的官方文字。

最早提出漢字廢止論的是日本,1842年,鴉片戰爭大清戰敗後,日本文化界就對漢字文明產生了質疑,於是紛紛提議廢除漢字。

但由於漢字在日本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對日本文化影響至深,要完全廢除漢字談何容易?所以最後也無疾而終。

日本真正落實廢止漢字是在二戰後,由於日本的戰敗,日本國內對日本的傳統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語言文字。

當時甚至還有日本人提議廢除日語,提倡全民以法語為日本國語,這真是無語,不過日本人的世界外人真是很難看懂。

不過由於漢字對日本的歷史影響太深,所以日本採用了漢字和假名字混合使用,至今在使用的漢字還有1000多個。

韓國和朝鮮都是在二戰後,受民族主義和脫漢運動的影響,在1948年開始用彥文替代漢字。朝鮮在金家父子的鐵血統治下,廢止漢字的政策得以徹底執行,但韓國卻幾經周折。

1948年韓國開始推行廢止漢字運動,但遭到了民間一致反對,在1960年被迫終止計劃。朴正熙上臺後,在1970年,又開始推行廢止漢字,並廢除了漢字教育。

由於當時韓國的官方文字仍然是漢字,取消漢字就意味著普通人家的孩子,失去了從政的機會,所以又遭到了民眾的強烈反對。


最後政府被迫增加了中學和高等院校的漢字教育,不過由於不是必考科目,慢慢漢字也就沒人學了。

到了近些年,隨著漢字的使用率越來越低,韓國人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韓國沒幾個人能看懂他們的古代書籍,年輕人更是連韓國的名勝古蹟名字都不認識。

為了防止韓國古文化的消失,現在又有韓國人在高呼恢復漢字教育。不過如果真是由於民族主義思想作祟,而讓埋葬了國家的古文明,那才是一個民族的悲哀。



花木童說史


其實韓國和朝鮮最早提議“廢除”漢字可以追溯至1895年,當時清軍在朝鮮被日本擊敗,日本控制朝鮮政府(當時朝鮮和韓國是統一的)進行了國內改革,為消除清朝對朝鮮的影響力,朝鮮宣佈廢除漢字的官方地位,政府公文由漢字和韓語混寫。

這對朝鮮半島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之事。由於朝鮮長期作為中原王朝的附屬國,漢字在很長時間內是朝鮮的官方文字,所有的政府公文都用漢字書寫,朝鮮的貴族士大夫以說漢語、寫漢字為榮。而韓文(諺文)則是1444年發明的,這是給朝鮮一般老百姓用的,朝鮮的貴族士大夫根本不屑於使用。

此後,漢字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力便逐漸衰退,而韓語的地位和影響力則與日俱增。二戰時朝鮮被日本吞併,日本極力推廣日語教育,漢字的空間又被進一步壓縮。而此時,學習韓語則成了民族獨立的重要標誌,因此韓語的地位空前提高。

二戰結束後日本投降,但對於朝鮮半島來說,戰爭並未結束。在蘇美兩國冷戰的影響下,半島南北分裂,對立嚴重,戰爭的導火線一觸即燃。

一方面是擺脫殖民統治的喜悅,一方面卻是即將到來的戰爭,在喜憂參半感情的交織下,提升韓語地位便成了雙方彰顯民族國家獨立的迫切需求。

1948年,韓國政府率先頒佈了《諺文專用法》,在法理上確定了韓語的官方正統地位,不過並沒有全面廢除漢字。不過到了1970年後,漢字在韓國也消失的差不多了。1949年,朝鮮宣佈廢除漢字,朝鮮戰爭結束後,朝鮮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在國內徹底廢除漢字了。

出於標榜民族獨立,朝鮮和韓國都一定程度上推行了廢除漢字的法令。但由於歷史和文化原因,徹底廢除漢字對於韓國和朝鮮都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必要的。現在韓國恢復漢字教育的呼聲與日俱增。而朝鮮在今年宣佈廢除先軍思想,全力發展經濟的政策後,必然也會迎來恢復學習漢字的小高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