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诗,每年都入选小学课本,但是你真的读懂了吗?

苏轼应当说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北宋大文豪,他一生写过了无数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而且他也是一位天才,不仅诗写得好,而他的词更是一绝,另外他的散文作品,也是脍炙人口,为此他也是入选了唐宋八大家。他在书法方面也是有着很高的造诣,为此也是与当时的名家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其实我们可以从苏轼的身上发现很多的闪光点,而除了文学之外,他身上的那种精神,更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使得我们从他身上感受到了那一份勇气与坚强,这一点也是极为难得。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诗,每年都入选小学课本,但是你真的读懂了吗?

当年苏轼跟随父亲和弟弟从四川老家眉山走了出来,从此中国历名上最伟大的一位文豪,也走向了历史,开始进入到了北宋的文坛。此后的数年,他凭借着过人的才华,更是成为了当时最受人追捧的一位文学大师。即使是连当时的一代文宗欧阳修,那也是对苏轼刮目相看,还专门写诗夸奖他,认为自己三十年后,再也无人能够记住,然而苏轼则是会像一颗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光耀整个神州大地。

后来事实也证明欧阳修没有看错人,对于他的赞美,以及提携,也快速使得苏轼在北宋文坛大放异彩。虽然欧阳修对于苏轼有提携之功,可是苏轼自己的才华也是重中之重,要是他没有那样的才华,也不可能写出后来惊天动地的文学作品,从而感动了无数的读者,也使得我们从他的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了苏轼文学世界的魅力。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诗,每年都入选小学课本,但是你真的读懂了吗?

苏轼的人生尽管极其悲惨,可是他始终还是保持了文人的风骨,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灵魂高尚圣者。虽然他自从乌台诗案之后,人生便是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可是他始终还是坚持自我,内心常常痛苦,但他也慢慢地接受了这样的一种痛苦,生活变得更加的淡然,而这一时期他的思想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写下的作品也更加的深刻,同时也充满了哲理。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诗,每年都入选小学课本,但是你真的读懂了吗?

黄州与苏轼而言,可以说是他一生命运的转折之地,在这片土地上,他生活陷入了困境,可是他在文学上却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更是写下如《题西林壁》,这样无比抒情,同时又充满了哲理的佳作。这首《题西林壁》也是苏轼众多作品中,最为独特,也最具有哲理的一首诗,尽管它每年都入选我们小学的课本,但是你真的读懂了吗?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诗,每年都入选小学课本,但是你真的读懂了吗?

那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这首诗的原文: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写这首诗时已经在黄州生活了一段时间,可又被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他经汝州时经过九江,正好与友人同游了庐山,也正是在这一期间所作。时间大概是在神宗元丰七年,也就是公元1084年。这一年对于苏轼而言,原本也是平淡无奇,毕竟他已经历了那些苦难,对于再大的苦难,他也是不会放在心上,也是能够勇敢地去面对。

其实如果仅仅是从字面上来理解的话,这首诗一点也不难,短短的四句,只不过是以另一种角度来描写庐山,可是他的这种描写又与唐朝的李白不一样,可能我们在读了李白笔下的庐山之后,或许会真得以为那里有一条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于是会想要去看一看,庐山到底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一条瀑布?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诗,每年都入选小学课本,但是你真的读懂了吗?

可是我们读了苏轼的这首《题西林壁》,感受到了他笔下别具一格的庐山之后,则又是会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会让我们去思考。这也正是苏轼的庐山为什么会与李白所不同的地方,而他的这首诗也正是有着他对于人生的思考,也正是这一种思考,才使得他的这首诗充满了哲理。

第一二句写得就别具一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正面还侧面看庐山,所见之处那都是层层叠叠的山峰,整个眼前全部都是山峰,再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时,它又是完全不一样。那苏轼在这两句诗中,也正是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去看件事物,或者是观察一个人,一定是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看清楚一件事情,以及看清楚一个人。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诗,每年都入选小学课本,但是你真的读懂了吗?

第三四句苏轼对于这样的一种哲理,其实是有着更为深刻的解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之所以难以看清楚庐山的真面目,那只是由于我们身处在这庐山之中,从而也就难以看得清楚。而这两句也最是深刻,苏轼更是把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全部融入进了这首诗中,从而也使得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成为了一首难得的千古名篇。

苏轼的后半生虽然颠沛流离,可是他在思想上却是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正是苏轼最为令人感动的一个地方,而他这首《题西林壁》,也是那一时期最著名的一首作品,并且流传至今,还年年入选我们小学的课本,成为了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一首作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