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積食要引起重視,別再勸孩子多吃了

隨著經濟條件的不斷進步,吃不飽的情況很少出現了。好多家長在吃的方面也不吝嗇,一切都要為孩子準備最好的。

大人們總怕孩子吃不飽,每次強迫孩子多吃一點。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被媽媽追著餵過飯:“再吃一口,最後一口。”是我小時候經常聽到的話。

老人們經常說“能吃是福”他們會把好吃的全留給小孩子,孩子們吃得越多就證明有福氣。其實家裡人也是希望孩子能多吸收一些營養,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積食要引起重視,別再勸孩子多吃了

幼兒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吃得過多,或者吃的東西難消化,都會對他們嬌嫩的腸胃帶來負擔。積食發生在小孩子身上比較多,孩子自己沒有控制飲食的意識,遇到喜歡吃的就會忍不住多吃些。

寶寶積食的表現

積食是指中醫的一個病症,主要是指小兒乳食過量,損傷脾胃,使乳食停滯於中焦所形成的胃腸疾患。積食一症多發生於嬰幼兒,主要表現為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酸臭、矢氣臭穢、噯氣酸腐、肚腹脹熱。

食積日久,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影響生長髮育。積食時最好讓小兒適量做運動,吃一些清淡的食品。

1. 厭食

孩子沒有食慾,甚至看到以前愛吃的食物都不感興趣。進食困難,不願意吞嚥。即使是沒吃飯也不會感到餓。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積食要引起重視,別再勸孩子多吃了

2.嘴巴有酸臭味

吃進過多的食物無法在短時間內消化,殘留在腸道中。如果家長髮現寶寶早上起床時,嘴巴的酸臭味時特別明顯,這多半跟積食有關係。

同時伴有舌苔變厚,這個時候說明寶寶的積食已經比較嚴重了。

3.睡覺不老實

寶媽會法發現孩子睡覺是總是滾來滾去,換各種姿勢,睡得很不舒服。同時伴有磨牙,出汗多的表現。積食帶來的不適感會還讓部分孩子在睡夢中大哭。

4. 出現便秘

腸道的宿便如果不能及時排出會引起便秘,孩子排便次數明顯減少,而且便便乾結,平時排氣排便都特別臭,肚子脹脹的,這都是積食的表現。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積食要引起重視,別再勸孩子多吃了

5. 咳嗽

腸胃中長期有積食殘留會造成消化紊亂,無法消化吸收的食物會造成積熱,會引起寶寶發熱咳嗽的狀況。

6. 唇色太紅

一般寶寶的唇色都是粉粉的,積食會讓寶寶的唇色變的特別紅,要引起重視。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積食要引起重視,別再勸孩子多吃了

怎樣避免孩子積食

積食伴隨著消化不良,人的消化系統跟脾胃也有著很大的關聯,保護好孩子的脾胃也就能避免積食的發生。

1. 不吃湯泡飯

很多人都會選擇湯泡飯喂孩子,覺得這樣吃起來比較有滋味,也很方便。卻不知孩子在吃湯泡飯和水泡飯的過程中,咀嚼不是很到位,米粒沒有嚼碎就順著湯汁嚥了下去。

顆粒過大的食物消化起來很困難,長時間無法消化就會造成積食,從而引起寶寶脾胃虛弱。

2. 別貪涼

天氣炎熱時成年人會吃冷飲消暑,有時候寶寶也會跟著一起吃,冰淇淋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高熱量,高糖分的食物,作為冷飲不僅刺激腸胃,熱量也難以消化。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積食要引起重視,別再勸孩子多吃了

3.管好他的嘴巴

不要讓寶寶吃的過多,也不要吃的太好。糖分和熱量過高的甜點要少吃。切記不要暴飲暴食。

4. 適量運動

飯後不要直接讓寶寶睡覺,吃飯完40分鐘左右可以帶寶寶散步,幫助食物消化,但不要做劇烈運動。

不要小看積食的嚴重性,它對孩子餓身體發育有很大的影響。一旦孩子出現積食,要立刻就醫。平時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從根源上避免積食產生。預防的優勢大於治療。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