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獲一等獎作品,大家看看怎麼樣?

聽雨軒主


【題主所展示的書法作品,有一定的份量】



題主所展示的書法作品,特別是隸書書法作品,筆者還是比較稱道的。

該隸書的特點:

一.該作品的筆勢強化而橫向分展。

二.該作品的起筆蠶頭,收筆燕尾。

三.隸書用筆上的所有筆在其作品中都體現出來了。



中國傳統書法之隸書就講究個字形扁方,左右分展;起筆之時要蠶頭,收筆之時突出個燕尾;隸書其字體要化圓為方,化弧為直接;隸書中的畫與劃就是一個支撐點,富有變化其變化就是由連接變為斷開;還有一點就是隸書創作中的強化提按,粗與細之間的運筆之勢。




祥福


看到這個問題的邀請,我也進來發表一下看法,不管蘭亭獎不蘭亭獎,就事論事。

這三張作品的作者,都力求在自己的作品中體現書法的“拙”之美,以拙為美,始於清代朱耷、鄭板橋,興於今。可是,帶有“拙”之意味的書法不見得都能有美感,“拙”也有可能成為拙劣,也就是醜。

第一張,原諒我著實看不懂好在哪裡。從字形和章法佈局來看,作者肯定有練過書法,但從筆畫上看,基礎似乎一點都不紮實,明顯運筆不穩。字的筆畫裡帶有隸書和篆書的寫法,大概這就是所謂的創新吧!



第二張,咋一看,讓我聯想起張旭的《古詩四帖》。不過這作品看起來亂七八糟,作者在寫的時候應該沒有喝醉酒,更沒有處於癲狂狀態,卻要塗成這樣,明顯做作。有些草字雖然讓人難以識別,但字形筆畫美觀,而此作品看起來醜,還有浮躁感。從作品左側的小字可推測,作者平時寫字不怎麼認真。

第三張,我記得“八大山人”朱耷的書法風格差不多就是這樣,看來作者在書法方面的造詣還是不錯的。不過刻意處理的地方太多,失去了自然書寫的意味。


倚齋聽風雨


第四屆蘭亭展是12年舉辦的,當時的風向不太清楚,但從上圖可以看出,基本跟現在差不多,力求還原字帖筆法。

上邊的字,幾乎都是以二王手札筆法為模板寫的,大多數字都能直接看出原字,筆法和章法上也取了一些明清大草的東西。

其實這篇作品,與其說是創作,不如說是集字創作。

反正個人覺得很生硬,很多用筆的地方並不自如,氣也是斷的,並不清楚為何這幅作品能獲獎。如果非要找個原因的話,就是字夠入古,非常入古。

像這幅作品,明顯是取了詩稿章法,比較新穎,而且以二王行草為根基,佈置上感覺非常雅緻,是一幅水平很高的作品,即使拿到現在也大概率能獲獎。


個人對蘭亭獎作品並不感冒,因為很多蘭亭獎作品不如大國展中的獲獎作品好,所以曹寶麟當評委時才說,大多書家的水平在退步。


梁宇航


中國書法蘭亭獎創辦於2001年,是文聯和書協聯合主辦的全國綜合性書法專業獎項,每三年舉辦一屆,目前舉辦到第六屆(2018年1月),首屆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行。啟功、潘主蘭二人獲中國書法蘭亭成就獎,徐利明、孟慶星、陳靖、尹壽坤、徐英傑、康耀仁六人分獲中國書法蘭亭金、銀、銅獎。

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在紹興舉辦。設“終身成就獎”、“藝術獎”、佳作獎、佳作獎又分為一、二、三等獎;本屆獲得一等獎的共5人;分別為馮印強、凌海濤、朱明月、吳慶東、倪和軍;

馮印強

字一甲,號悟玄齋主,1969年生於河南滑縣。書法家、藝術評論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內蒙古烏海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馮印強獲獎作品

由於水平有限這幅作品實在看不出好在哪裡,但在“醜書”盛行的現在,這篇作品獲獎也可以理解。我從網上查看了一下馮印強先生的作品,基本上都屬於這種風格,沒有找到其楷書、行書、草書等作品,對於這類不知該歸結到哪類的作品,不知該如何評價。

凌海濤

安徽廬江人,別署百川堂主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合肥市廬江縣文聯專職書法家。

凌海濤先生的作品大都以行草為主,從字裡行間可以發現還是下過功夫,總體來說來說還是不錯的。

朱明月先生獲獎作品是篆刻作品。

吳慶東

1975生於黑龍江省安達市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綏化市書法家協會理事 安達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作品以草書為主,草書練的時間較短,個人認為寫得還是很不錯。

倪和軍

1972年生,山東泰安人。現為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篆刻委員會委員、泰安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東嶽印社社長。

倪和軍先生不僅是書法家也是篆刻家,獲獎作品為篆書作品,這幅作品非常優秀,獲獎也是實至名歸。

近年來,由於社會上一些人大興“醜書”之風,也確實影響了一些書法愛好者的書寫風格,甚至一些獲獎作品不被大家認可,確實獲獎作品中濫竽充數的也不少,但還是有很多優秀的作品。


聽雨軒主


書法藝術,不是小圏子人玩的遊戲,沒那麼多高深邃遠的道理?!很多書家以寫別人不認識為美,以至社會醜書橫行,技巧拙劣、誤人子弟;小丑在殿堂;書者太累、觀者如堵!🈶️同感的支持✋✋




武漢歌海傳媒宋老師


發揚傳統文化




王二營15038787555


這張草書作品,一眼看起來不錯,主要在古意和細節處理上都較有想法。

筆法

  • 用筆總體來看技巧全面;但一些細筆道,行筆速度稍嫌快,線條流滑,質地偏輕;粗筆道的則厚重感不錯;建議加強慢速行筆,尤其枯筆寫細筆道的訓練。

  • 行筆途中調鋒能力稍欠,散峰可有卻不可太多,多了顯糙;如糙,調節的方法可用凝練的細線條中和,譬如較長的牽絲映帶,但這是高難技法。

粗糙有餘


  • 當然,如同繪畫中的“遊絲描”,技法難度太高者,並非必備,不必苛求。


墨法

  • 用墨注意了墨色的調性變化,不至於那麼“黑光亮”。

  • 不過墨色變化仍舊不顯,整體墨氣缺乏生機,偏死性,甚為遺憾。

  • 漲墨技法用的較活泛,反觀則松而不緊,拖沓而不果決,這是一筆蘸墨太多所致,可先半飽淡墨,再舔焦墨,就不至於連出漲墨粗筆道的字了。

結字

  • 結字稍顯正,許多字團的緊,而不是中宮緊四肢伸。

“團結”有餘,稍有窩憋感。


  • “草貴流而暢”,指的是整體流暢,而不是個別字流暢;

  • “團結緊”的字偏多,整體就顯得滯澀。

章法

  • 題款小氣,顯不自信,寧可減字,也不可這麼抖抖嚯嚯地落款,猥瑣不足取。

  • 至於行氣的節奏感差,那是墨氣板滯造成,不再贅述。

寫到這兒,忽然覺得我過於苛刻;客觀點說,許多細節的不足忽略也罷!

聞道深般若


雖然本人不是任何地方和國家級書法協會加持過的會員,但是從九歲開始至今,斷斷續續一直有在練習毛筆書法近三十年,僅從個人非書協專業審美的眼光看:

①第一幅字:濃墨重彩的去畫字,完全脫離了書寫✍的藍本,太過僵硬,如同剛開始學習寫✍字的幼童👦的字體!如果你是想返璞歸真🎍,大可不必如此矯揉造作!!!看右邊小楷及標題,可以看出功底還是相當可以,如此的去書寫一幅參賽作品,如果不是想隱藏實力,大有拍醜書大行其道流行之風馬屁🐴的特大嫌疑!

②第二幅字:不知道該大師用的毛筆🖋筆頭禿了,還是書寫✍的時候沾墨完筆尖沒有捋順,總之影響了你的書寫✍效果,你的草書草的真的像野草瘋長,但是讓你意外的是你的濃墨和灰白體竟然折服了評審!

③第三幅字:客觀評價,字體單個來說行雲流水,經得起考驗,美中不足字體的排列稍過整齊顯得呆板,如果錯落有致的話,整體作品審美應該不會差!

個人拙見!!!





開封府衙


如果中國書法再給這些亂七八糟,所為磚家繼續在中書協把持,繼續在中書協領導,以醜為美,中國書法就真的沒希望了,誰還會認真去練字呢,不如盲寫還能得獎,真是沒道理。


烈大哥


看批評的多,我就釋然了。書法蘭亭獎不是寫字蘭亭獎。書法不是寫字,書法是一門藝術,需要專業的人才懂得品味,也就是說懂的人不多,你看上去醜的筆畫,東倒西歪的間架,是書法人數十年如一日不斷的臨池的結果。

那些謾罵的人,知不知道書法的虛實,方圓,逆順,粗細,濃淡,快慢,取勢,留白;知不知道篆,隸,楷,行,草五體,看沒看過魏碑或歷史上流傳千古的名家碑帖;有沒有提起毛筆去體會一下,每一個你看起來醜的筆畫是怎麼來的,沒有功力能不能寫得出;知不知道“寧醜勿媚”“永字八法”“五章九用”……

我目前學書法四年,以前的看法和大眾一樣,尤其對魏碑篆書一類的字體不能接受。越學,尤其是在看多歷代名家的碑帖墨跡後,才發覺自己的渺小和以前的無知。老師說學書法經歷三個階段:眼低手低,眼高手低,眼高手高。四年過去,摸到了眼高手低的門檻,再進一步可能需要十年以上的積累。書法是窮其一生,永無止境的藝術追求。

通過一張紙,一支筆,黑白二色,要表達書寫人的情懷與藝術修養,書法是最難的藝術。

大部分人屬於眼低手底的層次,站著說話不嫌腰疼的那種。藝術註定是孤獨的,不能奢求大部分人懂。梵高應該慶幸在所處的年代沒有網絡,如果在意那些無知的人都謾罵,他早被唾沫淹死了。

(蘭亭展不乏有水平不高的作品,但整體水平是高的,是一般的大眾所品味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