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獲一等獎作品,大家看看怎麼樣?

職場墨子


這是早期書法國展的作品,我隨便找了行草、隸書和楷書三幅,可以和現在的他們對比一下看看,從嚴謹性、美感到書者的心態,一目瞭然,毋須多言。





江蘇阿洋


蘭亭獎之玩兒,辱名。餘雖不才,隨手寫的大家看一下,形神優劣?自由人去評說。



侃人生1


看到這個問題的邀請,我也進來發表一下看法,不管蘭亭獎不蘭亭獎,就事論事。

這三張作品的作者,都力求在自己的作品中體現書法的“拙”之美,以拙為美,始於清代朱耷、鄭板橋,興於今。可是,帶有“拙”之意味的書法不見得都能有美感,“拙”也有可能成為拙劣,也就是醜。

第一張,原諒我著實看不懂好在哪裡。從字形和章法佈局來看,作者肯定有練過書法,但從筆畫上看,基礎似乎一點都不紮實,明顯運筆不穩。字的筆畫裡帶有隸書和篆書的寫法,大概這就是所謂的創新吧!



第二張,咋一看,讓我聯想起張旭的《古詩四帖》。不過這作品看起來亂七八糟,作者在寫的時候應該沒有喝醉酒,更沒有處於癲狂狀態,卻要塗成這樣,明顯做作。有些草字雖然讓人難以識別,但字形筆畫美觀,而此作品看起來醜,還有浮躁感。從作品左側的小字可推測,作者平時寫字不怎麼認真。

第三張,我記得“八大山人”朱耷的書法風格差不多就是這樣,看來作者在書法方面的造詣還是不錯的。不過刻意處理的地方太多,失去了自然書寫的意味。


倚齋聽風雨


蘭亭獎與國展對書法的推移,起不了多大作用,因為在當下的書法藝術已起裂變性發展推移,飛速地進入書法線條藝術時空觀,書法已不再是單單的傳統意上的書法。

從王冬齡,梁幸明,曾翔,白砥,梁小鈞等人書作來看,書法藝術已進入書法藝術時代。

梁幸明純粹是一位書法玩家狀態,自創“密草”書風。







B門201209


真不知道怎麼說,如果你說第一幅所謂的“隸”書到底憑什麼獲獎,那評委圈子肯定會說你們根本不懂什麼叫書法藝術……但是我們找遍傳統書法理論的所有病灶特點,他都具備。我想這就是作者反其意而獲獎的理由吧?你看:柴擔、鶴膝、墨豬、鼠尾、拖塌、軟弱、怪異……集盡惡札之能事,偏偏逢凶化吉拔頭籌。人家就是以毒攻毒的高高手,深得皇帝新裝之道中三昧。就像西毒歐陽鋒,雖然臭名卓著,但也躋身四大高手之列。到底是藝術之興,還是藝術之幸,值得深思……



翰墨因緣


我這字寫得如何?




張京剛


雖然本人不是任何地方和國家級書法協會加持過的會員,但是從九歲開始至今,斷斷續續一直有在練習毛筆書法近三十年,僅從個人非書協專業審美的眼光看:

①第一幅字:濃墨重彩的去畫字,完全脫離了書寫✍的藍本,太過僵硬,如同剛開始學習寫✍字的幼童👦的字體!如果你是想返璞歸真🎍,大可不必如此矯揉造作!!!看右邊小楷及標題,可以看出功底還是相當可以,如此的去書寫一幅參賽作品,如果不是想隱藏實力,大有拍醜書大行其道流行之風馬屁🐴的特大嫌疑!

②第二幅字:不知道該大師用的毛筆🖋筆頭禿了,還是書寫✍的時候沾墨完筆尖沒有捋順,總之影響了你的書寫✍效果,你的草書草的真的像野草瘋長,但是讓你意外的是你的濃墨和灰白體竟然折服了評審!

③第三幅字:客觀評價,字體單個來說行雲流水,經得起考驗,美中不足字體的排列稍過整齊顯得呆板,如果錯落有致的話,整體作品審美應該不會差!

個人拙見!!!





開封府衙


前兩幅裡面全是墨豬,第三幅線條如麵條!再次強調一遍,寫毛筆字不等同於書法!這幾幅作品只是書法本質被破壞的展覽體的體現,獲獎不等於水平高,這達不到書法的要求,只是在拿毛筆雜耍而已!我建議這個獎的名稱不要使用“中國書法蘭亭獎”這個稱號,這樣的字跟《蘭亭序》的藝術水平完全不沾邊!最好是採用“中國寫字曬醜書獎”才名正言順!

請看附圖真正的經典書法作品!





張言好書畫


獻醜了



孫野壹


總體都不錯。我的看法是:隸書章法差點,太滿。草書轉折生硬,墨色單一沒有變化。手扎很好,沒啥毛病!當下國展水評也就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