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不能大幅提高糧食價格,從而增加農民收入呢?

加油建業


為什麼有人說不能大幅提高糧食價格,從而增加農民收入呢?最近聽到很多人說,現在農民日子越來越難過了,種植糧食利潤越來越低,種植成本卻越來越高,種糧所需要的農藥、化肥、人工成本在逐年增高,這讓農民的日子越來越難熬。就有很多人想,為什麼不能大幅提高糧食的價格,讓農民有錢賺呢?

有一個詞語叫“開源節流”,也就是糧食的售價高,而種植成本低。這樣農民才有錢賺,可是為什麼不能大幅提高糧食價格呢?因為全球糧食價格都不景氣,而且國內糧價已經持續比國際高出很多,2018年11月小麥國際價格為204美元/噸,摺合成人民幣為7角/斤,而國內是1.12元/斤,由此可以看出,國家一直在為糧食價格託底,但這種支持在全球糧食價格下滑的大背景下效果不明顯。自2013年以後,國際糧食價格一路下跌,雖然國家在農業有一點補助,但依舊無法改變糧食下跌的局面,而且國家大幅度提高糧價就真的一定好嗎?

假如現在糧食收購價格翻一倍,則超市大米售價也會翻一倍,糧食漲價了連帶著其他物品也會漲價,並且幅度絕對高於糧食漲價幅度,這樣一來受害的還是基層農民。


雲牧臻


農民的低收入,在我看來不是糧價高低的問題,而是農民的收入與其他行業人員的收入不匹配的問題。

我們的數學都是老師教的,就以老師的工資算算賬(老師的工資也只是一般的工資,其他行業在職人員可對照比一比)。

以前稻穀賣9分錢一斤,大米0.139元一斤,教師的工資是50元左右。差不多是每月工資可買400斤左右的大米,一年可買5000斤左右的大米。5000斤左右的大米,在還沒有雜交水稻的年代,農民要種多少畝田呢?平均700斤畝產,畝出米500斤,一位農民要種10畝田。

老師5000斤大米是純收入,農民種10畝田,折5000斤大米,卻要上交公糧、餘糧,還要承擔諸多的建設工程、抗洪抗旱等義務公差,還要購買生產資料,農民種10畝田,最後能收入口袋的有多少?

更何況一位農民哪來的10畝面積,有的地區10位農民都不一定有10畝面積。

現在大米買2.2~2.5元一斤,教師的工資是5000元左右,教師每月可買2000餘斤大米,一年可買25000斤左右大米。

一位農民要收25000個大米,要種多少田呢?往高一點講,每畝產1400斤稻穀,折米1000斤,一位農民要種25畝田才可以收25000斤大米。

教師可以淨買25000斤大米,農民種25畝田,收25000斤大米,卻要投入許多生產資料進去。

糧食漲價了,從0.139元一斤漲到2.2~2.5元一斤但農民卻要從種10畝面積上升到種25畝面積,毛賬才可以和老師持平。

更何況現農民的平均面積,也許20個人才能有25畝。

一個六口之家,加起來的面積不到10畝的地方,應該佔多數,10畝面積能收10000斤大米,也就是說,一個6口的家庭,一年種10畝水稻,除去生產資料開支,風調雨順的話,最多也只能是教師一人的三分之一收入。

9分錢一斤稻穀,0.139元一斤大米的時候,老師一月工資可以買400斤左右的大米。

1.1元錢一斤稻穀,2.2元一斤大米的時侯,老師一月可買2000餘斤大米。

農民田還是那麼多,畝產還是那麼多,但生產資料卻不是那麼多,收入能換來的物資並不是那麼多,開支也不是那麼多。

就如幾年前醫保只要交幾十元,現在卻要交幾百元了。

如果大米漲到6元錢一斤,屆時老師們的工資會是多少呢?農民將要種多少畝水稻才可以和教師們持平呢?更不說他們的其他福利。能有那麼多面積給農民種嗎?

換個角度講,現在70歲以上的老農,一個月的養老金可買40餘斤大米,勉強供一個月的口糧,把糧價提高至6元,這些老人一個月的養老金,20斤大米都買不到了。

農民現在的富裕,並不是因為糧食漲了價就富起來的。農民的富裕是通過種糧以外的途經富起來的。

整個社會分配中,農民想通過糧食高價來致富,可能是很難如願的。

我是一生好人大司馬,稻穀是農作物中的珍品,是每一位生命中始終都離不開的食物。讓我們一同學習和研究水稻種植中碰到的種種問題。也願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一生好人大司馬


為什麼有人說不能大幅度提高糧食價格,從而增加農民收入呢?

國家出資退耕還林,退耕還草,減少種糧面積,但糧價還是遠高於國際糧價。國家繼續提高糧食保護價,只會短期內提高點農民收入,但農民依靠農業仍然不能致富。糧價高漲會埋下重重隱患!提高糧:價長期來看會導致通貨膨脹,農民高興不了多久就會更加貧困。提高糧價會使一些農民依賴那點根本不能致富的土地,不利於土地流轉,阻礙農業規模化進程,延緩農業振興。提高糧價會使國外的糧食大量進入(國家控制進口糧,但不能堵絕,這是國際貿易規則,國家不能過多幹涉,今年已經進口糧食一億多萬噸),使中國農民手中糧有價無市,部分會爛於家中。

美國200萬職業農民,拿著令人羨慕的高薪,管理22億畝耕地,不僅滿足3億多美國人海吃海喝,還以低廉價格大量出口。中國3億多可憐的老農,死守著相對落後的農村,用落後的管理手段,半手工打造著20億畝田地,卻不能滿足14億人的生活需求(17年進口1億噸糧)。有人說美國農業補貼很高很高,咱就以美國每個職業農民補貼10萬可以吧,也就是2仠億,中國3億務農人平分也就是600元。中國農業實際補貼遠高於此!

首先肯定目前單說農業在不補貼的情況下平均利潤率與工商業相比是不低的。一個農民像產業工人一樣連續有效從事農業生產,可能辛苦點但收入也不會低於產業工人。

適合工業化機械化生產的產品,你非手工打造,累死也富不了!

工業企業生產沒有停產時間長不破產也不會盈利!

商業利率再高銷售量小也會虧損破產!

農民守著幾畝地,不就是企業間斷生產,商業銷量不足嗎?工作人員一天打漁十天曬網嗎?

目前在分田單幹情況下解決不了三農問題。提農產品價格、增加補貼就是飲鴆止渴!就是像給農業大煙抽,越吸越無力!解決三農問題要快速推進城鎮化,強力推進土地連片集中規模化現代化經營。

根據目前現狀,土地集中切實可行的方法以土地經營權流轉為主,一次性買斷為輔。但目前土地宅基地村集體所有制,小農戶承包經營嚴重阻礙了土地集中,城鎮化發展。鉅額農業補貼漏洞大,種類繁多的農補效益差,按地按人補貼成福利,總之農業補貼存在不合理、成本高、效益低。甚至有的成為腐敗的溫床,土地集中的減速器,勞民傷財,得不償失。所以要快速振興農業,實現民富國強就必須深化體制改革,改變農業補貼辦法。對此本人見意如下。

1,首先進行體制改革,土地及宅基地由現行的村集體所有改為鄉鎮所有。以行政手段,將放棄土地承包權、放棄土地使用權及不願棄權的土地分別調整集中在一起。取消種類繁多的農業補貼,集中用於贖回農地、農地流轉。鄉鎮以較高價用支農資金贖回進城農戶自願放棄的農地,再將贖回農地以低價出讓或發包,其收益歸鄉鎮財政,這樣財政有所收益也避免財政投資個別村民受益。有利於農戶落戶城鎮,加速城鎮化。搬遷村、空心村的農地山田收歸鄉鎮另行出讓轉包得以合理利用。鄉鎮用國家支農資金適當高租金(比如50O元/畝)流轉農戶農地,再以低廉〈比如200元/畝)租金(甚至零價、補貼),以適當規模(百畝左右為單元)流轉租給有意願有能力的承包人。中間地租差價用支農資金補貼。這樣以鄉鎮為媒,價格統一,雙方互信,補貼單一透明,效率高,成本低,土地集中會大大加快。

2,尤先支持大平原宜農基本農田區農村人放棄農地、流轉土地,安居城鎮。大力推進貧困山川地區農村人放棄農地山田搬遷至城鎮定居。對放棄農地按人頭地畝補、棄民宅按處補,一刀切、成本低好執行,比如1人棄農田轉城補1萬另1畝地補1萬,一處宅基地補2萬,依照先易後難,先少補後多補,逐年推進。鼓勵資本下鄉購買土地所有權、使用權,承包權,經營權。

2,規模化流轉的農地必須按國家用地規劃管理,尤其是基本農田必須接國家規定種植。如此可避免供給失衡,比如必須種植適合機械化種植的糧油棉等,限制種樹種草種菜等,

3,享受國家補貼的規模化經營者必須適當安排有勞動能力的貪困人員就業脫貪。這樣在有人關照下貪困人員即可發揮能力也可持續脫貧(比政府給點錢,給點羊等有效)。

4,對不願放棄土地且有能力耕種者可將其承包地調整集中在一起!不再享受農補,但鼓勵其種植不宜機械化生產、收益較高的的農品!(因大規模土地不種此類農品,其價格會高,不補也收益可觀)。

如此推進,兼顧各方訴求,保證各方利益,易推廣!望國人參與討論。


婁一LGS


長久以來,我們就有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以糧為綱的理念,說明糧食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據極其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在這一理念下,造成我們糧食調控方面一個慣性思維:糧食必須滿足絕大多數人的消費需求,讓絕大多數人能買的起糧食,進而發展成“糧食價格必須穩定”。

因此,這些年我們看到,社會上很多商品價格都在快速上漲,唯有糧食價格是在政策調控下穩步上漲——因此,對於種地的農民來講,很難接受。

除了理念問題外,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目前房價在居民的支出中佔據絕對重要的地位——我們一直強調安居樂業,加上醫療、教育,因此,糧價問題就再次被壓了下來,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發達國家食品價格並不低,但我們卻不敢這樣做,否則城鎮居民又會面臨一座新的大山。

當然,這並不是糧價不能上漲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還在於小農經濟下,靠種地致富是一種奢望。

我們假設國內農戶一年想依靠種地收入5萬塊錢,可耕地有限,家裡最多也就6畝地,平均每畝地淨收益需要達到8000元才行——這一斤糧地頭銷售價格就至少要賣到8塊錢才能實現,但顯然,這樣的糧價別說我國,換任何一個國家恐怕都難以實現。

這是我們的農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很殘酷,但這就是事實。

所以,糧價不是農民致富的主要途徑,現在農民苦,主要還是農民的收入來源太過單薄、不穩定,每年都要自己出去打工,沒有任何社會保障,這才是農民活的累的根本原因。

如果農民也能像城鎮職工那樣,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有健全的醫療保障,種地就真的成為一種副業了。

當然,就現階段來講,這些年我們也在慢慢改變,從合作醫療到農村養老,相信國家財政的陽光會普照進農民這個群體。


每日糧油




西門觀點:誰說不能大幅度提高糧食價格?隨便提,提高到現在的二十倍也沒人擋你,但是能賣出去嗎?

這個問題已經反覆回答好多次了。現在有很多朋友不明白國家為什麼寧願給種地農民補貼,也不提高糧價呢?

其實,國家不傻,要是能提高,早提高了。為什麼不能提高呢?道理很簡單,提高了沒人要。

現在是全球經濟,中國早在2004年就加入世貿組織,如今,按照協議,很多進口產品成為零關稅,國內產品沒有了國家保護價,與進口產品價格平起平坐,競爭力非常大,你不在提高質量和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就會被淘汰出局。



糧食是特殊產品,關乎到國計民生,關係到國家糧食安全,所以國家在當時入世談判時就對國內糧食進行了保護,沒有一下子放開國際糧食進口。

但,由於我國地少人多,生產糧食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太高,價格比國際糧價高,沒有競爭力,所以,國內企業都想進口糧食。你想,連自己的企業都不想購買自己農民種的糧食,出口就不用說了。



有人說國家為什麼不提高糧價,讓農民收入提高?你想,國家有那麼傻嗎?如果提高糧價就能增加農民收入,為什麼還要投入大量資金對種糧戶進行補貼呢?不是不想提高,而是市場價格,不能提高。

其實,國家並沒有控制糧價,你可以把你生產的糧食拿到市場上,不說提高多少倍,你糧食提高到2元一斤,麵粉提高到5元一斤試試,物價局絕對不管你,但有人買嗎?你買嗎?

再說,提高糧價會帶來連鎖反應,其它工業產品會大幅度漲價,尤其是生產資料價格,農民種地成本會更高,利潤會更低,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農民。

所以,增加農民收入,只有減少種地農民,集中連片實現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耕作,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提高利潤,增加農民收入。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我是農村的,從我記事的時候大概98年吧,小麥的價格4毛多一斤,到現在2019年小麥價格1.1元;玉米的價格98年也是4毛多,到現在2019年玉米價格7毛多。20多年過去了,小麥的價格從4毛漲到1塊出頭,翻了2兩倍;玉米從原來的的4毛漲到現在的7毛,翻了一倍多。但是,我們身邊衣食住行其他方面的產品,不知道翻了多少倍?至少十倍還是有的。

農民天生就是靠種地為生,小麥、玉米等是主要的農作物,國家要是想提高農民的收入,為啥不提高糧食的價格年?

在這裡,我們首先要了解下我們的國情:我國有14億人口,是個人口大國,地少人多,可耕種的土地又是少之又少。面對這樣的國情,我們國家一直都是實行農村反哺城市的政策,壓低農產品的價格,提高工業產品的價格。糧食是國民發展的基礎,糧食的穩定關係著國計民生,糧食價格的穩定對我們社會的穩定發展至關重要。

如果大幅度的提高糧食的價格,那麼糧食的價格就會不穩定。糧食是社會其他產品的基礎,糧食價格不穩定了,其他的社會產品價格也不穩定了,容易造成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那城市裡面的人可就遭殃了,引起社會動亂。

其實,國家這樣做是為了穩定大局,但是傷害到了農民的利益,打擊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

我認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途徑有很多,比如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發展農業觀光旅遊業。這些都是綠色的產業,能夠為農民帶來可觀的收入!


螞蟻家園


我的看法——收回農民手中的土地,將土地集中起來實行人民公社集體化管理,用企業型、規模化生產形式,減少勞動力用工和降低勞動強度,全面推行大型機械化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生產的水平,發展生產力,降低糧食生產成本,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經濟效益!產量高了,成本低了,農民的勞動報酬及經濟收入也就自然高了!

不在發展生產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種植面積、提高單產和總產上做文章,任何的經濟刺激或單靠提高糧食價格的方法,終究解決不了中國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的問題,終究解決不了中國糧食缺口和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不足的問題!也無法解決中國現階段社會老齡化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順林514988


不能僅靠大幅度提高糧食價格來增加農民的收入,說的不無道理。這是因為:

糧食漲價,只是增加了農民種糧積極性。農村人口多,土地資源有限,農民分到的土地每人也就兩三畝,甚至更少。就是糧食豐收,糧價大漲,也賺不了多少錢,只是一些種糧大戶或涉入企業會富裕。對於普通農民來說,最多也就是種糧積極性高漲,家庭收入不會很多。


糧價上漲,會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因為糧食的漲價,各類食品企業加工的食品也得漲價,人工費也得漲;機耕機播費也要漲,更重要的是農資也漲了,種地的成本更高了。到頭來農民也增收不了多少。

糧食價格上漲,會是城市人生活開支增大,直接影響城鎮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國家會宏觀調控糧食價格,不會讓糧價大幅度上漲過高過快。因此農民靠提高糧價增加收入這條路是行不通的。


為生活而提神


為什麼有人說不能大幅提高糧食價格,從而增加農民收入呢?

對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問過,也議論過,更有人提過建議。但是,沒有能夠被採納,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則是糧食價格牽一髮而動全身。

要知道,糧食關係每位居民的切身利益,糧食與農民利益很密切,與城市居民利益也很密切。如果單純地提高糧食價格,或許農民可以增加收入,提高收入水平。但是,城市居民怎麼辦?尤其是中低收入水平階層,很有可能生活水平會出現大幅下降,並引發許多新的社會矛盾。

不僅如此,與糧食有關的工業產品,包括大部分食品,價格也會上漲,最終又傳導到日常生活之中,包括農民自身,也會增加很多負擔。既然與糧食有關的產品漲價了,其他工業產品也可能同步漲價,繼而帶動農民種糧的成本上漲,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糧食漲價需要慎重,決不是單邊行動,而是無數邊的行動。簡單地給糧食漲價,必然帶來複雜的矛盾。所以,要想增加農民收入,最重要的還是要在降低生產成本、減輕農民負擔、增加糧食補貼、改善種糧條件等方面入手,使種糧的相對收益增加,而不是通過漲價的絕對收益增加。漲價帶來的絕對收益是不可靠的,是會隨時被農資產品的漲價等吞噬的。

農民和農村問題,尤其是農民收入的增加問題,需要像古人所言“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一樣,在糧食之外做文章,不去做糧食漲價的問題,而做糧食生產和管理的文章,做給農民補貼和減負的文章。這篇文章做好了,農民的收入也就增加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也就會提高,糧食的安全性就會越來越強。


譚浩俊


在當前農資成本不變前提條件下,普通大米10元一斤最合理,稻穀曬乾5塊錢以上一斤農民才能增收。

如果糧食能適度提高到此價格,對購買糧食的非農人員來說影響並不大。由於經濟水平的提高,社會物產豐足,糧食大米消費下降,人均攝入口糧遠比以前少。城市一家五口為例,一天口糧不過三斤左右,糧食消費不過三十元。但其它消費品支出遠比糧食消費多,比如旅遊健身休閒娛樂等非必要支出。所以適當提高糧食價格絕不是影響生活的主要原因和市場通脹的源頭。

單幹個體要想在種植業增收,保障農業保護農民積極性,必須的從價格機制入手解決農民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