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水平開放進行時

專家圓桌

霍建國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

蘇慶義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室副主任、副研究員

陶 金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排名不分先後)

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近來,中國高水平開放的步伐尤其鏗鏘有力。日前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不僅對金融業擴大開放作出了進一步部署,也對中西部地區吸引外資、提升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作出了部署。本報特邀業內權威專家解讀中國高水平開放的新進展,為中國如何在新時期、高基數背景下做好引資工作建言獻策。

1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全面取消在華外資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業務範圍限制,落實好新修改的外資銀行和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就在不久前,證監會取消了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取消了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時點。您如何看待當前中國金融業開放的節奏?

霍建國:最近國務院公佈了金融市場擴大開放的一系列新舉措,特別是在銀行和保險業放開外資控股權比例方面實現了新突破,相信在推動金融和資本市場開放以及吸引外資投入方面會產生明顯的積極效果,目前部分外資金融機構已經採取了實質性的擴大投資新舉措。

從發展態勢看,中國擴大金融市場開放是大勢所趨,但我們也應注意處理好兩方面問題:一是對外開放和對內開放的協調發展問題,應堅持在同一市場準入的標準下,按照國民待遇的原則處理好內外資企業的市場準入問題;二是在擴大對外資開放的同時,尤其要注意加強對金融市場經營主體的事中事後監管,確保金融市場平穩發展。

蘇慶義:在中國,服務業開放一直滯後於製造業開放,原因就在於服務業比較特殊,中國對此比較謹慎。但是,服務業開放進程緩慢已經影響到了其自身的發展。因此,近年來中國服務業加大了開放力度,尤其是金融業開放速度很快。究其原因,一方面,當前中國的金融業發展競爭力已經得到較大提升,為了更好地提升國際競爭水平,需要引入外資。且中國對金融業開放的風險也已有足夠評估,金融業加快開放的時機已經成熟。另一方面,國際上對中國加快金融業開放的期待較高,美歐等發達國家的跨國金融機構渴望進入中國市場。為體現中國樂於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積極推進經濟全球化的責任,中國也適時加快了金融業開放的力度。

陶金:中國此前開放程度不足、資本市場發展不健全、制度不規範阻礙了資本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的發展。但近年來債券股票市場互聯互通、境外投資者額度取消、外資進入養老市場等里程碑事件大大加快了中國開放的步伐。今年以來,中國金融開放的節奏在之前的基礎上又有所加快。實現上述進展的背後,一方面是中國金融領域自身發展的基礎越來越好,另一方面也與前期持續開放的政策鋪墊密不可分。此外,外資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對中國資產的配置需求日益增加,中國不斷加快開放進程正是為了迎合這些需求,外資的進入在提升中國市場競爭性的同時也引入了更為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更加理性的機構投資資金,從而使中國資本市場加速健康發展。

當前,中美貿易摩擦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中長期外部經貿和資本流動環境趨於嚴峻。決策層意識到,越是面臨外部壓力,越是要堅持對外開放,並提供公平和中性的技術競爭環境,延長吸引外資、技術的時間,以緩解經濟增長的滯緩。

2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在中西部地區優先增設一批綜合保稅區。您認為此項部署能夠為中西部地區吸引外資釋放出多大紅利?

霍建國:在中西部地區增設一批綜合保稅區是完全有必要的,有利於加快中西部地區的對外開放進程,帶動外向型經濟發展。綜合保稅區的積極作用不僅在於可以促進零關稅產品的進口和流通,更重要的是有利於開展進料加工、組裝出口,促進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同時可以促進先進技術的擴大進口和保稅使用,有利於擴大中西部地區的經濟規模,提高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加工復出口業務在帶動經濟發展中的貢獻最大,所以增設一批綜合保稅區的政策應優先向具有一定加工能力的地區傾斜,既可以帶動貿易發展,又可以支持經濟增長,收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蘇慶義:為提振中西部地區發展,解決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中國需要將改革開放措施適時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因為中西部地區各方面條件相比東部地區較為落後,流向中西部地區的外資相對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通過政策和措施傾斜來推動外資流向中西部地區。在中西部地區增設一批綜合保稅區就是政策傾斜的體現,必然對中西部地區吸引外資釋放一部分紅利。但僅設立綜合保稅區還不夠,未來還需要出臺其他配套措施,多措並舉推動中西部地區加快開放、提振發展。

陶金:追溯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差距,重要的原因是東部地區的貿易、資本開放度更高,外商投資便利度更高。近年來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速總體上快於東部地區主要是受到承接產業轉移、勞動力資源迴流、投資政策調整等影響,這些為外商加大投資中西部地區奠定了良好的市場、勞動力和資本基礎。但在開放政策方面,相較於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此次在中西部地區增設綜合保稅區可將東部地區的開放經驗和紅利進一步引入中西部地區,預計可在降低成本、優化營商環境和政策環境等方面給外資帶來實際利益。

3

前三季度,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0871家,實際使用外資683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5%。3萬家意味著每天超過100家外企在中國誕生,每天約25億元外商投資金額流入中國。在較大基數上,未來中國要塑造更強的引資魅力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霍建國:根據商務部統計,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實際使用外資保持了6.5%的增長幅度,這一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當前,中國面臨複雜的國際局勢變化以及中美貿易摩擦。外資的穩定增長直接關係到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也是中國高水平開放進程的重要標誌之一。在中央提出的做好“六穩”工作的要求中,穩外資是重要一環。我們必須繼續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中國實際使用外資的穩定增長。為此,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落實中國已經公佈的高水平開放舉措,特別是要真正完成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政策的落地和實施,通過加大服務業開放促進外資有效增長。

二是繼續發揮好自貿試驗區在中國高水平開放中的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好現有18個自貿試驗區在擴大招商引資方面的積極作用,允許自貿試驗區在招商引資方面採取更加開放和靈活的政策。

三是加快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切實減少實體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在實施逆週期調控政策時加大向實體經濟的傾斜力度,創造有利於製造業發展的公平競爭的環境,在提高實體經濟對增長的貢獻率的同時對穩定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亦可發揮積極作用。

四是繼續加大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力度,允許中西部地區採取更加積極靈活的開放措施,解決土地和稅收政策方面的配套政策問題,形成中西部地區在招商引資方面的新優勢。

五是利用落實外商投資法的有利契機全力打造公平法治的營商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落實外資企業的國民待遇,切實加強對外資權益的保護,為外資企業提供更加安全可靠、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蘇慶義:中國未來吸引外商投資將發生三個轉變:一是從增量擴張型轉向質量效益型;二是從製造業逐步轉向服務業,且製造業逐步從低端轉向高端;三是來自發達國家的投資比重將持續增加。總之,中國未來將更注重引資質量。為提升引資質量,中國將不再僅僅專注於制定引資優惠政策,而是更加註重改善營商環境和推動服務業開放。營商環境的改善包括很多內容,中國應多管齊下,多維發力。此外,中國的現代服務業開放應進一步提速,讓來自美歐的高質量外資進入這些行業。

陶金:外資願意在中國設立企業、開展業務,主要是看好中國市場、人力資源和基礎設施等投入要素以及穩定友好的營商環境。與此同時,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公平性、知識產權保護、准入監管等方面,外資的訴求也在持續增加。

因此,中國要繼續保持經濟健康增長,加強薄弱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人口和勞動力自由流動力度以維持中國人力資源優勢。更為重要的是,中國要在競爭中性原則下在各領域繼續擴大開放,堅持知識產權保護有法必依,有序擴大行業准入,優化負面清單制度。此外,中國近期在金融領域的持續開放政策也可進一步推廣,從金融和資本市場突破,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直接和間接服務中國實體經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