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水平开放进行时

专家圆桌

霍建国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

苏庆义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陶 金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排名不分先后)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近来,中国高水平开放的步伐尤其铿锵有力。日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不仅对金融业扩大开放作出了进一步部署,也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作出了部署。本报特邀业内权威专家解读中国高水平开放的新进展,为中国如何在新时期、高基数背景下做好引资工作建言献策。

1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全面取消在华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业务范围限制,落实好新修改的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就在不久前,证监会取消了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取消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时点。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金融业开放的节奏?

霍建国:最近国务院公布了金融市场扩大开放的一系列新举措,特别是在银行和保险业放开外资控股权比例方面实现了新突破,相信在推动金融和资本市场开放以及吸引外资投入方面会产生明显的积极效果,目前部分外资金融机构已经采取了实质性的扩大投资新举措。

从发展态势看,中国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是大势所趋,但我们也应注意处理好两方面问题:一是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的协调发展问题,应坚持在同一市场准入的标准下,按照国民待遇的原则处理好内外资企业的市场准入问题;二是在扩大对外资开放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加强对金融市场经营主体的事中事后监管,确保金融市场平稳发展。

苏庆义:在中国,服务业开放一直滞后于制造业开放,原因就在于服务业比较特殊,中国对此比较谨慎。但是,服务业开放进程缓慢已经影响到了其自身的发展。因此,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加大了开放力度,尤其是金融业开放速度很快。究其原因,一方面,当前中国的金融业发展竞争力已经得到较大提升,为了更好地提升国际竞争水平,需要引入外资。且中国对金融业开放的风险也已有足够评估,金融业加快开放的时机已经成熟。另一方面,国际上对中国加快金融业开放的期待较高,美欧等发达国家的跨国金融机构渴望进入中国市场。为体现中国乐于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责任,中国也适时加快了金融业开放的力度。

陶金:中国此前开放程度不足、资本市场发展不健全、制度不规范阻碍了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发展。但近年来债券股票市场互联互通、境外投资者额度取消、外资进入养老市场等里程碑事件大大加快了中国开放的步伐。今年以来,中国金融开放的节奏在之前的基础上又有所加快。实现上述进展的背后,一方面是中国金融领域自身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好,另一方面也与前期持续开放的政策铺垫密不可分。此外,外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需求日益增加,中国不断加快开放进程正是为了迎合这些需求,外资的进入在提升中国市场竞争性的同时也引入了更为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更加理性的机构投资资金,从而使中国资本市场加速健康发展。

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中长期外部经贸和资本流动环境趋于严峻。决策层意识到,越是面临外部压力,越是要坚持对外开放,并提供公平和中性的技术竞争环境,延长吸引外资、技术的时间,以缓解经济增长的滞缓。

2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中西部地区优先增设一批综合保税区。您认为此项部署能够为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释放出多大红利?

霍建国:在中西部地区增设一批综合保税区是完全有必要的,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进程,带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综合保税区的积极作用不仅在于可以促进零关税产品的进口和流通,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开展进料加工、组装出口,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同时可以促进先进技术的扩大进口和保税使用,有利于扩大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规模,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加工复出口业务在带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最大,所以增设一批综合保税区的政策应优先向具有一定加工能力的地区倾斜,既可以带动贸易发展,又可以支持经济增长,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苏庆义:为提振中西部地区发展,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需要将改革开放措施适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因为中西部地区各方面条件相比东部地区较为落后,流向中西部地区的外资相对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政策和措施倾斜来推动外资流向中西部地区。在中西部地区增设一批综合保税区就是政策倾斜的体现,必然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释放一部分红利。但仅设立综合保税区还不够,未来还需要出台其他配套措施,多措并举推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开放、提振发展。

陶金:追溯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重要的原因是东部地区的贸易、资本开放度更高,外商投资便利度更高。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速总体上快于东部地区主要是受到承接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回流、投资政策调整等影响,这些为外商加大投资中西部地区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劳动力和资本基础。但在开放政策方面,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此次在中西部地区增设综合保税区可将东部地区的开放经验和红利进一步引入中西部地区,预计可在降低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和政策环境等方面给外资带来实际利益。

3

前三季度,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871家,实际使用外资683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3万家意味着每天超过100家外企在中国诞生,每天约25亿元外商投资金额流入中国。在较大基数上,未来中国要塑造更强的引资魅力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霍建国:根据商务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实际使用外资保持了6.5%的增长幅度,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当前,中国面临复杂的国际局势变化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外资的稳定增长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也是中国高水平开放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中央提出的做好“六稳”工作的要求中,稳外资是重要一环。我们必须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的稳定增长。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落实中国已经公布的高水平开放举措,特别是要真正完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政策的落地和实施,通过加大服务业开放促进外资有效增长。

二是继续发挥好自贸试验区在中国高水平开放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好现有18个自贸试验区在扩大招商引资方面的积极作用,允许自贸试验区在招商引资方面采取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政策。

三是加快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少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在实施逆周期调控政策时加大向实体经济的倾斜力度,创造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公平竞争的环境,在提高实体经济对增长的贡献率的同时对稳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亦可发挥积极作用。

四是继续加大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力度,允许中西部地区采取更加积极灵活的开放措施,解决土地和税收政策方面的配套政策问题,形成中西部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新优势。

五是利用落实外商投资法的有利契机全力打造公平法治的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落实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切实加强对外资权益的保护,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加安全可靠、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苏庆义:中国未来吸引外商投资将发生三个转变:一是从增量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二是从制造业逐步转向服务业,且制造业逐步从低端转向高端;三是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比重将持续增加。总之,中国未来将更注重引资质量。为提升引资质量,中国将不再仅仅专注于制定引资优惠政策,而是更加注重改善营商环境和推动服务业开放。营商环境的改善包括很多内容,中国应多管齐下,多维发力。此外,中国的现代服务业开放应进一步提速,让来自美欧的高质量外资进入这些行业。

陶金:外资愿意在中国设立企业、开展业务,主要是看好中国市场、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等投入要素以及稳定友好的营商环境。与此同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公平性、知识产权保护、准入监管等方面,外资的诉求也在持续增加。

因此,中国要继续保持经济健康增长,加强薄弱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口和劳动力自由流动力度以维持中国人力资源优势。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要在竞争中性原则下在各领域继续扩大开放,坚持知识产权保护有法必依,有序扩大行业准入,优化负面清单制度。此外,中国近期在金融领域的持续开放政策也可进一步推广,从金融和资本市场突破,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直接和间接服务中国实体经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