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骑兵挥舞的六五式军刀

晨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孙波

自本栏目推出“军刀收藏”系列报道后,相继介绍了我国抗日战争中缴获的多种形制日本军刀,这其中既有日军早期使用的一九式军刀,也有国内战场较为少见的三式军刀,更有号称“万人斩”恶名的九五式军刀……看着这些见证日军侵略罪行的屠刀,想必有读者会问:难道我国军队就没有经典军刀吗?答案当然有!今天就隆重介绍一款解放军唯一列装的制式军刀——六五式骑兵刀!

强悍威猛的六五式骑兵刀

六五式骑兵刀是我军唯一列装的制式军刀。该刀是在借鉴缴获侵华日军三二式骑兵刀的基础上,于1965年设计定型的,由南京3521厂镀铬抛光,制作安装。

六五式骑兵刀刃长96厘米,精钢打造,刀身镀铬,重1.85公斤。该刀挥舞起来,沉重有力,缺少膂力者很容易伤着自己和军马,所以只有那些资深骑兵的马刀才会开刃,新兵的马刀是不开刃的。但即使不开刃,借着军马的冲击惯性,仍可致敌人以重伤。

其实,在解放战争期间及解放后,直至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骑兵大多沿用缴获侵华日军骑兵的三二式骑兵刀。这种军刀长102厘米,轻捷、锐利。此外,1949年前后,新疆的民族军骑兵多使用苏联制造的骑兵刀,这种形制的军刀,刀柄无护手,刀鞘上装有步枪枪刺。1965年,中国生产并装备了六五式骑兵军刀,根据刀长及质量依次分三个型号,其中2号刀长为96厘米。

就外形看,六五式骑兵刀与日本三二式骑兵刀大致相似,尤其是刀柄护手内都有皮指挂革。然而,六五式骑兵刀相比日军三二式骑兵刀还是有很大改进,主要表现是,首先在刀的长度和重量上有所加长和加重;其次,刀条进行了镀铬处理;第三,闭锁完全改进,避免了诸如日军三二式骑兵刀在使用过程中,在刀条入鞘时,由于用力过强造成闭锁断裂的弊端。此外,六五式骑兵刀的佩环由三二式的单佩环改为双佩环,可以肩背。刀柄纹理增大,握持感更为坚实、稳固。同时,该刀相比日军三二式骑兵刀,在外观上更为威猛、强悍,更具“军味”。

更重要的是,我军骑兵部队官兵在使用六五式骑兵刀后普遍反映,在飞奔的马背上使用该刀进行劈、砍、斩等战术训练科目时,明显比日本三二式骑兵刀更具威力,侵透力和斩切面更胜一筹!

唯一列装的制式骑兵刀

看过电视剧《亮剑》的读者或许还记得剧中这样一个情节:李云龙组建了一支骑兵连,并将骑兵连当成宝贝疙瘩,在日军一次大扫荡中,骑兵连与日军骑兵联队血战,在面对日军凶狠的攻击,骑兵连长一直大喊“骑兵连,进攻!”最后在只剩他一人的情况下,仍然单刀匹马向日军冲锋,直至壮烈牺牲……当时骑兵用的主要是从日军骑兵手中缴获的三二式骑兵刀。

不要以为这只是剧情需要,在抗日战争中,更加悲壮的场景也有例子。关于我军骑兵的记载,最早出现在1932年,当初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虽然只有三四十人马,但机动性好,战斗力很强。抗战期间,我军骑兵部队参加多次战斗,其中,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组建的骑兵团,称之为“红色哥萨克”。

彭雪枫自幼习武十分精通刀术,他没有让队伍使用苏联的高加索式马刀,而是自己亲自设计了一种马刀,刀背轻薄,刀身修长,锋利无比,被战士们称为“雪枫刀”。由于当年装备的非常少,因此至今雪枫刀已失传了。抗战期间,随着中国军队的不断变强,到最后骑兵使用的最多的是缴获自日军的三二式骑兵刀。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在1965年借鉴三二式骑兵刀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款制式军刀,这就是六五式骑兵刀。然而,六五式骑兵刀装备部队不久,由于我军骑兵军种被裁撤,因此六五式骑兵军刀也就成了中国第一种,也是最后一种制式骑兵军刀。

[本栏目介绍的藏品,本报不负责鉴定真伪,仅以宣传收藏知识,普及收藏文化为目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