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手提敌寇首级来领赏,长官正要赏赐,旁边一老兵却哭了起来

士兵手提敌寇首级来领赏,长官正要赏赐,旁边一老兵却哭了起来

文\\武品文史

士兵手提敌寇首级来领赏,长官正要赏赐,旁边一老兵却哭了起来

公元1555年,在戚继光的军营中,有一位士兵提着敌寇的首级前来领赏,戚继光看到之后给予这名士兵高度的赞赏,并非常高兴的准备赏赐这位士兵,就在这个时候,戚继光身边的一位老亲兵在看到这颗人头之后突然大叫大哭起来,原来领赏士兵手中的人头是这位老兵的亲弟弟,这位士兵居然杀害明朝士兵前来冒功,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军纪严明的戚家军会发生这种事情?

士兵手提敌寇首级来领赏,长官正要赏赐,旁边一老兵却哭了起来

明朝给我们的印象就是铁血,泱泱三百多年的大国没有出过一个懦弱皇帝,在面对强大外敌时从不来不会选择忍让,甚至连和亲都懒得去搞,不如痛快的打一架来得实在,也正因为如此,明朝历代国君也都遵守这:“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优良传统,这一点我们从崇祯皇帝最后的举动就可以看出。

士兵手提敌寇首级来领赏,长官正要赏赐,旁边一老兵却哭了起来

但是明朝都皇帝虽然遗传了朱元璋的铁血风格,却也遗传了另外一项性格,那就是喜欢肃清有功之臣。回顾明朝历史,从开国元勋徐达,到以一己之力延续大明的名臣于谦,另外还有夏言、严嵩,甚至张居正和魏忠贤的下场都非常惨。

换言之,在大明王朝,不管忠奸善恶,只要达到了一定功绩之后,都很难保自保周全,因为明朝皇帝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谁都信不过。

士兵手提敌寇首级来领赏,长官正要赏赐,旁边一老兵却哭了起来

到了嘉靖年间,南方经常受到倭寇的侵袭,他们都是日本的一些浪人和武士,武艺高强而且兵器先进,长度达到2.2米的日本“和弓”,以及日本武士刀让明朝将士吃尽了苦头。

直到胡宗宪的出现,才打破了这一僵局,胡宗宪在严嵩的支持下,起用了大量骁勇善战的将领,这里就有戚继光。正当戚继光准备教训一下这些倭寇的时候,却被战场的对战场景吓到了,倭寇凭借着先进的武器,把人数大于自己几倍的明军杀得溃不成军。

士兵手提敌寇首级来领赏,长官正要赏赐,旁边一老兵却哭了起来

这个时候戚继光才明白,明军的这些士兵都是平日好吃懒做疏于训练一些散兵,根本无法抵挡装备精良的倭寇,于是戚继光广发招兵帖,组织起一批新兵进行训练,另外还发出了一道悬赏通告,

但凡可以斩杀倭寇的,都可以得到奖赏。但是斩杀倭寇谈何容易,更别说这些平日只知道好吃懒做的散兵。但是有的人为了得到赏钱真是用尽了手段,于是就发生了文章开始的那一幕。当戚继光知道事情的原委后,立刻把冒功的士兵斩首示众,以肃军纪。

士兵手提敌寇首级来领赏,长官正要赏赐,旁边一老兵却哭了起来

随后戚继光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且战斗力强悍的军队——戚家军,加上抗倭神器“狼筅”和“鸳鸯阵”的配合,让戚家军经历的上百次大小战斗都战无不胜,

把倭寇杀得丢盔弃甲再也不敢进犯。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名满天下的民族英雄,晚年却非常凄惨。

前面我们说过,明朝皇帝对身边的臣子一支都保持着怀疑的态度。万历十年,也就是公元1582年,首辅张居正倒台去世,和张居正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戚继光,在小人的挑拨下,被万历皇帝贬官去了广州。

士兵手提敌寇首级来领赏,长官正要赏赐,旁边一老兵却哭了起来

三年后,戚继光看到北方女真族有崛起的迹象,决定上书请求镇守边关,结果又被人弹劾,导致官职俸禄都全部被剥夺。接到消息后的戚继光郁闷在胸,没多久就病死了,终年60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