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为什么挖掘多尔衮的墓?而且还鞭尸?

陈旭俊


顺治皇帝这小子,从小性格就怪,有些事情,他想不开,比如多尔衮和他额娘那不清不楚的关系;比如多尔衮对他的颐指气使和蔑视。这些事情在福临看来,都是那么的憋屈,他早就想长舒一口气,臭骂多尔衮一顿,最好能杀了他才解气,可惜这些事情只能想想,福临始终都无法斗过自己的这位皇父摄政王,最终,在多尔衮死了之后,才将他这一生压抑的怒火全部释放,将多尔衮削爵鞭尸,将多尔衮的亲生女儿为奴,这才让这位少年出了一口恶气。

多尔衮其实不容易

多尔衮年轻有为,是努尔哈赤的十四儿子,本来努尔哈赤去世之前,留下遗诏要传位给多尔衮,关于这一点,朝鲜史料《春坡堂日月录》对此有记载,最终却被皇太极将皇位抢走,还逼死了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这样的仇怨,你让一个少年多尔衮如何面对,换成是你,你如何选择?

与皇太极拼命吗?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拼命,多尔衮没有一点胜算,最终多尔衮失败的结果就是被“谋逆”斩草除根。多尔衮当时只是一个少年,面对如此的打击,被夺皇位,逼死母亲,在这样极端的打击之下,多尔衮依然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他选择隐忍,选择蛰伏,选择在皇太极的手下效命。

每日在自己的杀母仇人面前强颜欢笑,甚至偶尔还要拍几下马屁,这样的行为被知道内情的王爷们从心底嘲笑多尔衮是个废物。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多尔衮逐渐在战场中成长起来,皇太极对他也逐渐开始有了一点点的信任,不过最大的原因还是没有处死多尔衮的理由,因为多尔衮做的滴水不漏。直到皇太极暴毙,多尔衮迎来了转机。

争夺皇位主要在两个人中间,一位是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一位则是军中威望极高的多尔衮。双方争执不下,中立的势力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们不愿意得罪多尔衮,更不愿意得罪豪格,最终他们的态度是,坚持让皇子即位,但是这位皇子可以不是豪格。

最终多尔衮选择妥协,豪格也只好作罢,于是多尔衮选择了大玉儿(孝庄)的儿子福临。选择福临做皇帝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很小,好掌控;另外一个,多尔衮对孝庄有感情。

策马疆场的多尔衮,完成了努尔哈赤的遗愿,面对天朝上国,多尔衮没有惧怕,完成了击败明朝的不世之功,此时的多尔衮站在了曾经需要仰视的天朝宝座之上,他成为了当时真正的王。

多尔衮没有自立为皇帝,而是迎了顺治皇帝入关,成为了全新大清朝的皇帝。多尔衮成为了一位权臣。

多尔衮欺压顺治

说到这里,我觉得多尔衮是一个可怜人,他虽然叱咤风云,是一位站在巅峰的男人,但是他的心不够狠,他天真的以为,他不走出最后一步,依然是真正的王者,他断了当皇帝的念想,死心塌地的做他的权臣。

尽管多尔衮一直没有自立为皇帝,但是他却十分瞧不起顺治,因为顺治的这个皇位是他给的,这本来该是他的皇位。顺治的父亲皇太极对多尔衮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原谅的人,多尔衮有充分的理由藐视顺治。

随着多尔衮地位的稳固,他表现出了对孝庄的喜爱,这从他出入孝庄住所就能看得出来,除了皇帝以外,一个男人出入后宫,难免惹人非议。而且,在称呼上,他让顺治封他为“皇父摄政王”,这不是典型的在占顺治便宜,甚至在占孝庄的便宜,至于孝庄是否嫁给多尔衮,这个没有定论,但是有暧昧关系,恐怕可能性极高了。


综上,多尔衮无论是权势上的压制还是对顺治母亲孝庄的冒犯,长大后的顺治都无法接受。但是顺治无可奈何,毕竟多尔衮权势滔天,在多尔衮死后,这一切迎来了转机,顺治自然在万无一失之时,尽情的发泄自己心中多年的苦闷。



野史日记


多尔衮算是大清朝数一数二的有名人物,因为他既属于皇室,又很有实力,17岁就开始率兵打仗,还屡屡取得胜利。

在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就扶持顺治坐上了皇位,而顺治年幼当时只有6岁。所以朝政大权都掌握在多尔衮的手里,而顺治只是有名无实的皇帝罢了,完全做不了实事。(《孝庄秘史》多尔衮)

但随着顺治帝慢慢长大,他早已不满多尔衮将大权牢牢握在手里了。当多尔衮不幸死于狩猎途中时,顺治刚开始的时候,给予了多尔衮很大的尊荣,还下诏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一切丧礼仪式均按皇帝的规格举行。

但仅两个月后,顺治就开始翻脸了,他将多尔衮的这些封号给剥夺了,并掘其坟,将其鞭尸。顺治这是有多恨多尔衮啊?

不然的话,怎么多尔衮一死,就命人呈上他的种种罪状?更不会还将其鞭尸,让他死后都不安稳。

多尔衮虽然妻妾众多,但生育能力不强,一生就只有一个孩子,还是个女儿--东莪格格。东莪的母亲,是多尔衮征朝鲜的时候,带回来的朝鲜王族之女。

除了这个独女之外,多尔衮因为没有儿子,所以从弟弟多铎那里过继了一个儿子多尔博来养。多尔衮被鞭尸后,顺治并没有将多尔衮唯一的孩子杀了,只是将他们交给其他人抚养。

其实除了东莪是多尔衮唯一的孩子之外,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东莪是女子。别人想要拥戴也拥戴不了,掀不起什么波澜,所以顺治帝就完全没有必要在乎她。多尔衮后继无人,这也是顺治能有恃无恐,用残酷手段对待多尔衮的原因。


搞史人


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极之弟,皇太极死后因没有选定继承人。

从而导致自己的弟弟和儿子(豪格)相争皇位,豪格呢,是两黄旗支持者,自己还掌管者正蓝旗。

多尔衮身后是两白旗,还有两个骁勇善战的弟弟,而且还有正黄旗,正蓝旗,正红旗部分宗室暗中支持。

双方争论不休,最后立了皇太极六岁的福临为继承人,六岁的福临还不足以亲政,为了双方满意,让多尔衮为摄政王。

多尔衮后面大显神威,势如破竹,先是消灭李自成部,入主中原,后面就越来越膨胀了称自己为皇父摄政王,还霸占了顺治(福临)的母亲。

其后还享用皇帝才能用的仪仗,音乐,名为摄政王,其为真正的皇帝,大臣们从不指示皇帝,有什么事情直接向多尔衮进谏。

在人生巅峰后即是地狱,顺治七年,多尔衮去狩猎,摔下了马,(有人说是顺治策划的)死了,顺治大惊。

随后有人说多尔衮僭越,私自制作龙袍等,顺治大怒,将多尔衮的封典全部收回,还把多尔衮的尸体挖出来鞭尸。

最后做个总结,顺治将多尔衮鞭尸的原因。

1、多年目中无人,不把小皇帝顺治放在眼里。

2、强占自己的母亲

3、功高震主,找个理由,削弱他们的实力

谢谢大家,这是我自己的看法,如果你们有更好的回答,请在评论区讨论



历史传颂者


1.作为政治家的多尔衮树敌太多。

多尔衮生前在大清皇族之中的威望远超过顺治皇帝,顺治帝封其为叔父摄政王。身居高位的多尔衮就毫无顾忌地利用手握重权之便对自己的政敌予以沉重打击,丝毫不知为自己留条后路,这违背了冤家宜解不宜结的古训!尤其是他在公开场合惩治满清子弟的不法行为后,招致了满清贵族的不满与憎恨。

而当年扶持顺治继位的索尼、鳌拜、遏必隆等一邦能臣干吏,因为得罪了多尔衮纷纷被罢黜,这些人能文能武,都非久居人下者,他们信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信条,都伺机报复多尔衮。

2.多尔衮让顺治成为傀儡。

顺治帝很讨厌多尔衮飞扬跋扈的个性,当初多尔衮是支持福临继位的,因为这对孤儿寡母比豪格容易控制。在顺治朝,多尔衮已是无冕皇帝,他入朝时会亨受到群臣的跪迎之礼,他的睿亲王府也豪华壮观,生活奢侈程度不逊于皇帝,完全左右了朝政,让顺治成为了傀儡。



且自己的大哥豪格也死于多尔衮之手,多尔衮还霸占了自己的大嫂。这一切都让顺治对多尔衮产生了排斥与仇恨,只是慑于形势,只能忍辱负重,委屈求全罢了。

3.多尔衮与顺治的母亲孝庄 关系暧昧,让顺治受了奇耻大辱。

这在顺治后来列举多尔衮的罪状时有隐晦的描述,他委婉地指责摄政王经常去皇宫内院,说明孝庄和多尔衮之间关系是比较复杂的。想来孝庄太后为了保住顺治的皇位,委屈自己“下嫁”多尔衮是有可能的,这让年轻的皇帝感觉受到了奇耻大辱。


希望星晨58298869


顺治帝要把多尔衮掘墓鞭尸,是为了维护皇帝权威的尊严。

一,多尔衮为大清王朝入主中原确实立下了不世之功。否则清高宗乾隆帝后来为什么要替他平反,就是承认他平定统一中原的功劳。

二,但是多尔衮确实有不臣之心。从“叔父摄政王”到“皇父摄政王”,一字之差,便可从中窥得端倪。而且自福临登基,多尔衮越来越擅权自专,顺治几近摆设,这是一个皇帝能容忍得住的吗?

三,庄妃博尔济特氏有没有下嫁多尔衮,无从得知。但是,至少叔嫂私下暧昧偷情,以至弄得人尽皆知是可能的。甚至多尔衮夜宿内宫不归也在情理之中。福临登基,她成了太后,用自己的身体拴住多尔衮,一方面就是多尔衮贪图美色,另一方面就是看多尔衮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和朝鲜族侍妾李氏生的格格。

四,而且多尔衮铲除异己,杀兄弟,除侄儿,霸占了侄儿豪格的福晋。让索尼去守陵,剥夺熬拜一切权力,简直就是嚣张跋扈,无人能制呀!连自己的墓葬都体现他对皇位的窥视(是不是顺治安排的,无法知道。)

所以,多尔衮死后,多少大臣树倒众人推,以至于自己死后身败名裂,不是没有原因的。

幸亏后来乾隆皇帝又顾念他平定中原的惊天功劳而为他平反了。






南雷霆峰


多尔衮生前乃是大清实际掌权的皇父摄政王,而死后成为了被开棺鞭尸的罪臣。当年清军入关,多尔衮绝对是一大功臣,顺治帝能够即位也是他拥戴扶持的结果。福临在北京即位成为大清皇帝,但是依旧不是中原之主。

满洲贵族进驻中原后,强迫汉人剃发易服,强行圈占汉人的房屋和田地,将汉人捉来充当奴隶。彼时全国上下到处都是抗清运动,全国各阶层都掀起了暴动。满清面对的最大障碍就是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多尔衮集中手中的精锐部队,付出了重大代价才夺取了潼关,李自成战死。此后,张献忠亦战死沙场。

这时候的多尔衮在大清皇族之中的威望如日中天,顺治帝将其封为叔父摄政王。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多尔衮依旧不满足,对于自己的阵敌多方打击,在公开场合直接惩治了一些满清贵族的不法行为,招致了满清贵族的憎恨。

顺治帝对多尔衮日益跋扈的个性越来越无法忽视。当初多尔衮本想支持福临继位,这对孤儿寡母比较好控制。他在朝中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甚至出现了他在入朝之时诸臣跪迎的场景。多尔衮的睿亲王府更是豪华壮观,大有和皇宫相比的趋势。当时的百姓都在纷纷议论,多尔衮王府的豪华奢侈已经超过了皇宫。在这样的重压之下,顺治帝对多尔衮的厌恶越来越深,只是暂时只能忍在心中。

当年一起扶持顺治帝继位的索尼、鳌拜、遏必隆等大臣,因为多尔衮纷纷被罢黜,他们一直等待着有朝一日可以报仇的机会,一旦多尔衮的清算开启,必定一触即发。

多尔衮在权力的巅峰突然暴毙,终年仅38岁。摆脱了摄政王控制的顺治帝终于得以亲政,当时的他不过是个十四岁的小孩,但是终年累月对于这位皇父摄政王的恨意已经忍不可忍。他在亲政之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清算多尔衮的罪名。

因为在他的童年之中,母亲孝庄太后和多尔衮的暧昧关系让他无法忍受,特别是多尔衮曾经杀死他的大哥豪格,在顺治帝心中留下了巨大的阴影。可能是上天可怜这个小孩,让多尔衮早早就死了,不然顺治帝必然要在多尔衮的控制之下活大半生。

顺治帝首先要追责的就是尚且活着的多尔衮的兄弟身上,正如多尔衮杀死他的哥哥一样,多铎死的早,阿济格则被顺治幽禁并且抄家,十个月之后阿济格就被赐死了。而多尔衮则是被削去了爵号,不仅仅从太庙之中撤出了多尔衮的排位,还包括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的排位。他还命人将多尔衮从坟墓里面挖出来鞭尸,这一系列的惩罚手段,反应出顺治心中多年的愤怒和阴暗。

多尔衮的机智多谋让他在生前站在了大清王朝的最高处,获得了卓越的政治地位。但是随着顺治帝的成熟,他和皇帝之间微妙的君臣关系注定了他死后的悲剧。乱世需要手段强硬的能臣,多尔衮做到了,只是他的功劳,在国家安定之后,顺治帝就不想再去回忆了。


网络打黑除恶


如果不是多尔衮,最后坐上皇位的,不一定就是福临。如果不是多尔衮早期的贡献,清朝入关时间或要再推后,福临也不会成为入关后的第一位君主。某种程度来说,多尔衮是福临母子的“恩人”,那么为什么最后福临却对他恨得牙痒痒的,在多尔衮死后还要掘墓鞭尸?

爱新觉罗·福临,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九子,生母是永福宫庄妃,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爱新觉罗·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生母是大妃阿巴亥。看起来本没什么交集的两人,在皇太极突然崩逝没有留下遗诏后,发生了联系。

公元1643年,皇太极驾崩后未留下继承人选,其长子肃亲王豪格及弟弟睿亲王多尔衮对皇位发起了争夺。双方身后都有各有支持者,实力、势力相当,僵持不下,各不相让。在自立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最终议定有皇太极其他的皇子来继承,在福临和博果尔中,多尔衮选择了福临。至此,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登基为帝,同时宣布由多尔衮辅政。

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出现了——多尔衮辅政。

福临登基时,年仅六岁,只是个年幼的孩童。于是决定由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济尔哈朗是豪格的支持者,原本是制约多尔衮的。可惜,他和豪格最终都不是多尔衮的对手。顺治四年,济尔哈朗因建筑府第逾制,擅自使用铜狮、铜龟、铜鹤,被罢免辅政职务;顺治五年,豪格就以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狱,死于狱中。从此,朝政大权基本就掌握在多尔衮一人手中,称号从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到皇父摄政王。

顺治帝虽然年幼登基,但是他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帝王,且有着帝王以及出身皇家的优越感。随着年纪的成长,他更加明白这种帝王的权威。而多尔衮却在做着挑战帝王权威的事。

1、多尔衮权势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例如围猎等时候王公贵族俱要聚集一处待候传旨,并且跪迎;遇到大节日时,朝贺完顺治帝后,便要去朝贺多尔衮。

2、将皇帝玺印都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备用,所用仪仗与顺治帝相同,仅数量略少,顺治四年后,甚至不用再向顺治帝行礼了。简单说来就是,实权在握,仪仗无限向皇帝靠近,此时的顺治帝仅有皇帝之名,无皇帝的实权。

3、婚姻无法自主选择。顺治帝的第一任皇后,是孝庄太后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由多尔衮做主定婚、聘娶。

多尔衮上述的行为,严重的损害了顺治帝作为皇帝的皇权及尊严。除此之外,多尔衮也做了不少任人唯亲、诛除异己等猫腻之事。

公元1650年,多尔衮意外身亡。被多尔衮压制多年的顺治帝,此时翻身做主,终于可以昂首挺胸地自己决定,作为帝王的尊严终于可以释放。但是此时朝廷中还有很多多尔衮的党羽,那么,顺治帝怎么样可以树立威信,摆脱傀儡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清算多尔衮。

先从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下手,顺藤摸瓜,惩处了一批多尔衮的党羽,其他大臣见势头不对,纷纷倒戈,给顺治帝递上了多尔衮的罪证。在正式宣布了多尔衮的十四条罪状,顺治帝追夺一切多尔衮的封典,毁墓掘尸。


若浅话史


自古以来,想给皇帝当假爹的人,都没好下场,吕不韦、嫪毐是这样,多尔衮同样也是如此。他是满清入主中原的头号功臣,但得意忘形地当了“皇父摄政王”,自然让顺治难受之极,生前动不得他,死后挖坟掘墓就是必然的了。

多尔衮本来是有机会做真皇帝的,但为了避免造成内部的分裂,他以政治家的目光选择了妥协,辅佐顺治皇帝登上了皇位,自己则坐了权倾朝野的摄政王。在一段时期内,他是为顺治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年幼的顺治只是名义上的皇帝,他才是满清的主宰之人。

多尔衮很小的时候就跟随努尔哈赤、皇太极东征西讨,在对蒙古、朝鲜以及大明的征战中战功赫赫,谋略和勇武都是一时之选。这一点,从他当机立断进军中原就能略窥一二。

吴三桂打开了山海关,满清军队获得了数千年都极为罕见的天赐良机,多尔衮毫不犹豫地下达了总动员令,女真人几乎有行动能力的男子都拿起了武器,如同野兽看到了一块肥肉般地去征服他们眼中富饶的土地。 多尔衮给整个部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荣耀,以及广袤无垠的土地,而他的地位也如同火箭般攀升。


摄政王变身为叔父摄政王,叔父摄政王变身为皇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最后成了皇父摄政王。

他本来就是顺治的叔叔,做叔父摄政王也在情理之中,但在叔父前面加个“皇”字,就显得意味深长了。等到最后干脆撕掉了最后的面纱,直接把自己定义成为皇帝的父亲,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当时的多尔衮,一切的礼仪和皇帝无异,为了方便办公,把皇帝的印玺都拿到了自己的府邸之中,大臣们上朝不是去皇宫,而是去多尔衮的王府。纵观历朝历代,能做到这种程度的,都是曹操、司马昭之类的人物。

我们可以大胆预测一下,如果多尔衮不年纪轻轻就摔死,以他的尊号变化轨迹,下一步肯定会有兴趣干一届皇帝的。满清入主中原之后,受汉化影响十分严重,汉人历史上从尧舜禹开始到曹丕,再到后来的赵匡胤,上演了无数次“禅让”的把戏,而年幼的顺治面对手握雄兵的多尔衮,估计配合着再来一次“禅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可惜的是,多尔衮天不假年,39岁就归西了。而顺治心里这口气,应该是憋了很长时间。多尔衮归西,他的政敌们开始反攻倒算,给多尔衮列出了十多条大罪,这些罪状也都是摸准了顺治的心思罗列出来的。顺治一看大臣们如此拾取,自然就顺势而为,剥夺了多尔衮的一切尊号,还刨了他的坟!



至于坊间所说的多尔衮染指了顺治的老娘,让顺治怀恨在心,我觉得应该不会。多尔衮权倾天下,只要他愿意任何女人都能唾手可得,又何必去招惹皇帝的娘呢?更何况这种举动,在政治上失分太多,以多尔衮的智慧,自然不会因为因小失大!

多尔衮对满清的贡献是不能被磨灭的,最后还是乾隆给他平反了!


李飞叨


历代史藉向来对宫庭之事讳莫如深。一是消息多被封锁打探不易;二是涉及皇家脸面。因此,历史上很多宫闱争斗一类的,史料都会作淡化处理。流传的史料记载,不是语焉不详就是模棱两可。

清代顺治帝是否挖掘多尔衮的墓而且进行鞭尸?就目前而言仍是证据不足。不仅如此,就连多尔衮是如何下葬?为何骨骸去向不明,骨灰坛内仅有木炭等一系列谜团尚未解开。

到达人生高峰的多尔衮早早去世

1644年10月,年仅6岁的福临登基,年号顺治。在即位大典上,因多尔衮以统军入关,定鼎中原之首功,顺治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同时,为多尔衮建“永垂功名于万世”碑记功。自始,多尔衮算是全方位凌驾于诸王之上。

“多尔衮逢朝贺则穿八团浅黄龙服,府第之制高广比于皇居。”顺治三年起,多尔衮所用仪仗种类等同皇帝。顺治五年,多尔衮由叔父摄政王变成了皇父摄政王。此时的多尔衮,已是权倾朝野,到达其人生的高峰。

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此行虽名义上是打猎,但实际上还有另一个目的,即为其于喀喇城(今承德市郊) 营建避暑之城,进行实地考察。据史料记载,行猎时多尔衮不幸坠马,于十二月初九客死喀喇城,年仅 39 岁。



多尔衮去世后不久,顺治的态度发生逆转

当多尔衮去世的消息传回京城后, 举国服丧。 在灵柩运回时,顺治皇帝亲临东直门外5里相迎,并连跪3次,亲自举爵祭奠而痛哭失声。 在多尔衮死后的第十七天,追尊其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整个葬礼完全依照皇帝的规格办理。这样的待遇,在清朝极为罕见。

顺治八年初,死后的多尔衮以“成宗义皇帝”的钦定庙号享太庙。可仅过两个月,顺治的态度发生大逆转。借侍卫苏克萨哈等告发,下旨追论多尔衮谋逆大罪。先撤去庙号,夺其领有的正白旗,继而下令毁坏新土未干的多尔衮园寝,并掘墓鞭尸。而令人不解的,是顺治毁陵鞭尸的记载,仅见于域外的史藉。



对于顺治皇帝毁坏多尔衮园寝并鞭尸的记载,其出处有二。一是朝鲜《李朝孝宗实录》;二是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的记载,后被收入《鞑靼战纪》。据朝鲜《李朝孝宗实录》记载,孝宗二年,使臣柳廷亮报告,“摄政王以谋逆黜庙,摄政王葬处,掘去其金银诸具,改以陶器云。”

传教士卫匡国则记载,“他(顺治)下诏挖出他(多尔衮)的尸体,平毁他的雄伟陵墓。中国人认为这是最重的惩罚,按中国风俗,陵墓是表示死者身份的。尸体被挖出后,先用棍子打,再鞭尸,最后割掉脑袋,昭示阿玛王罪行。这样,他的壮丽陵墓被平毁。”

清代史藉中记载此事的,只有顺治十年的一道谕旨,据《清世祖实录》记载,“睿王坟园,因伊罪恶竟行毁坏,似属太过。其房屋门墙俱著修理,柱用黑色,仍命信郡王拨人看守。”

更为详尽的记载,是多尔衮园寝被毁坏后,顺治帝批复众大臣就如何修葺被毁坏的多尔衮园寝的上奏。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满文题本记载,“奉圣旨: 忆其恶,已毁之处勿修,不可格外宽免。殿门窗俱行修葺,柱子髹以鸦青。修罢具题。钦此。 谨遵谕旨修讫, 具题请旨。顺治十年三月二十一日 。 工部尚书星讷、 太子太保尚书刘吕、 右侍郎杨麒祥、左侍郎卫、屯田司郎。”



多尔衮骨骸去向不明

1943年,多尔衮墓曾遭盗墓贼盗掘,地宫被打开。据《清代王爷坟》记载,地宫里并无多尔衮的骨骸,只有一个一米多高的瓷坛,且坛内亦无骨灰,仅有两节木炭。那么,多尔衮的骨骸到底去了哪里?其至少存在两种可能 :

一、多尔衮去世后,仍按满人的习俗进行火化。

二、据在顺治朝时备受恩宠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汤若望传》记载,“人们对于多尔衮大规模吊祭之后竟把尸首焚毁,而将遗灰扬散于各方向之风地中。”



顺治帝是否损毁多尔衮墓并鞭尸,成了历史之谜

顺治帝损毁夷平多尔衮墓的说法不可信

据顺治十年工部奉旨维修多尔衮园寝后的报告中记载,“奉议政大臣巴哈转传谕旨,将尔部之人派往墨勒根王葬尸衙门, 实勘已损毁处,具文上奏。遣我部郎中希佛之黄瓦已揭去,铺就黑瓦。 柱、 梁,漆处皆已除去。 棚尽毁,门窗皆已拆毁。 三间之门、 柱尚存, 屋顶拆去, 院墙尚存,瓦毁。作陵垒砌之砖已毁, 内部尚未破坏。 已无守护之人。 ”

从报告中可看出,多尔衮园寝的损坏程度并不大,只有门墙、 寝殿等遭到破坏,其主体依然保存完好。其中的墨勒根王是多尔衮的清字王号,“葬尸衙门”史料中没有专门解释,或是专门负责料理多尔衮身后之事而设立的。

虽然清朝的史料记载只有一道谕旨和题本,但将其结合来看,多尔衮园寝被毁坏程度不大,顺治帝在事后仍对其进行修葺,还拔人进行看守。这样的举动只能算是贬损或事后惩罚,并非到了深恶痛绝的程度。

鞭尸之说并无实据

鞭尸之说只出自于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若说是顺治帝掘墓鞭尸,必然先要破坏地宫,再将多尔衮的尸体拉出来。可实际上,多尔衮的地宫一直保存完整。更为关键的,是卫匡国当时并不在鞭尸现场,也不在北京,他的消息来源于哪里?

退一步说,假设汤若望所记载的是事实,多尔衮是被火化的,又何来鞭尸一说?

结论 :

由于清朝的记载与域外的记载各说各的,相互间存有较大的差异甚至冲突。因此,在没有新的实据出现之前,说顺治帝掘墓鞭尸并不准确。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为其平反,恢复多尔衮睿亲王的封号)


夜不闭户深耕半夜


政治权力具有权威性、支配性、强制性、扩张性、排他性。权力越大,这几种特性越强,而最大的政治权力,无疑就是封建皇权了。这其中,封建皇权的排他性表现在,只要敢于触碰或是潜在触碰它的人,无论是夫妻、兄弟、甚至亲生骨肉,都是自己的敌人。

霍光行废立之事,独掌朝政,汉宣帝面对他的时候如坐针毡,芒背在刺,所以霍光一死,马上反攻倒算,抄家灭族。这不能说汉宣帝的残忍,而是要给后世的臣子树立一个警钟,将皇帝的权柄拿在手里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多尔衮的情况和霍光类似,甚至比霍光还严重。本身多尔衮就具有皇位的合法继承性,只不过与豪格相争将使刚刚建立起的大清陷入内耗,于是双方各退一步,妥协之下立了顺治皇帝。但多尔衮手握着满清的军权,同为辅政大臣的齐尔哈朗实力不如他,于是多尔衮先后加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如果对比篡汉的王莽来看,王莽先是受封安汉公,后来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似乎多尔衮跟王莽比也没差多少。所以,多尔衮有霍光和王莽两个先例比照着,他的下场其实只有两个,要么篡位自立,要么死后被清算。由于多尔衮是暴毙而亡,可能他还没决定走哪条路或者安排好身后事,因此他的被清算只能是顺理成章的事。

顺治帝对多尔衮的清算可以说是严酷之极,开馆戮尸,只为了警示后世之人,再有如此举动,多尔衮就是榜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